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父亲的职业:熬糍粑糖

熬糍粑糖

我几岁时,家里熬糍粑糖。听父亲说,熬糍粑糖的手艺,是幺婶从娘家带来的。

熬糖要用苞谷和麦芽。几天前,母亲便称出一斤八两麦子,捡去杂质,淘洗干净,开始发麦芽。发了五六天,麦芽长到六七公分长,在石磨上磨成浆备用。

熬糖那天,天还没亮,父亲母亲便早早起来。母亲称了三十斤苞谷,捡去杂质,淘洗干净。此时,父亲已把石磨清洗干净。父亲母亲一起,把沥干的苞谷,在石磨上磨成三瓣两块的碎米后,加水浸泡半天。

推磨是辛苦的。那时还没有刚磨,推磨得全靠双手。后来我自己也推过磨,才真切的体会到推磨时腰酸背疼的滋味。可是小时,我却觉得推磨是件好玩的事情。

浸泡好的碎米得煮成稀饭,这一煮得两个小时。父亲守在锅边,不停的搅拌。稍有停息,就容易煮糊。稀饭煮好后,舀到水缸中,加入早已准备好的麦芽浆,充分搅拌,静置半小时后,用纱布过滤。过滤得的糖水,加热熬制三四个小时,扑了大花小花,便是亮黄的糖稀,放在木桩上不停的来回拉扯,颜色慢慢便白,便是糍粑糖。

扯好的糍粑糖,盘好放在簸箕里。第二天,父亲便背着糍粑糖,敲着钉锤,走村串寨,兜售糍粑糖。用钱买可以,用苞谷兑也行。四斤苞谷,兑一斤糖。每次,父亲总能几十斤苞谷回来。熬了糖,父亲又背着出去兜售。附近的村寨,也是父亲那时出去兜售糍粑糖熟悉的。后来,父亲经常跟我们说起买糍粑糖的经历来。

糖糟喂猪最好。那时,家里有头猪,瘦得皮包骨。后来吃了糖糟,蹭蹭蹭的长,又肥又落油。过年杀的时候,刮了四五十斤的边油,装了一大桶。后来,家里再也没有喂出这么肥的猪来。

父亲还发现,双龙井的水,熬糍粑糖是最好:产量高,质量好,金黄黄的,吃起来香甜、带劲;炒点苞谷花裹在一起,更有嚼头。双龙井还冬暖夏凉。大热天呷一口,丝丝凉意,入胃入肠,通达全身,甘甜清爽,提神解乏。冬天井水上冒着团团热气,入水不扎手。

家里糍粑糖熬了三四年。后来我问父亲,怎么不熬了。父亲说,那时煤贵,推磨又难,就没熬。有时,在街上看到挑着糍粑糖大街小巷兜售的老人,我便会想象父亲走村串寨兜售糍粑糖的情形。

现在,村里再也没人熬糍粑糖。双龙井熬糍粑糖好的秘密,还在村民心中慢慢沉淀。但是用不了多久,整个村庄会渐渐把这个秘密忘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年俗】:熬糖,腊月二十六,熬糖粘仙谷
【国际东方散文奖征文】蒙鹏|苞谷熟了
使劲吃就是孝顺
年味
儿时的年味
【男人帮】家有石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