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缘文学•散文随笔】​家在山那边||把玉明(甘肃)

家在山那边
文/把玉明 
老家三十公里,专程回一趟,好像没有了充分的理由。
老家在山那边,我在山这边。老家的概念,老家与人的距离,和心的默契,在一念之间,在梦醒时分,老家被岁月的脚步拉长搁浅了。
那年,去老家把年迈的父母搬到身边,把他们相伴一生的土地承包给了村人。随车出发之际,父亲站在他亲手翻新了几回的北房屋檐下,看着秋雨里湿重的南墙上坠落的土坷垃,喃喃地说了一句:“人走屋空了……”
一晃,将近二十年了,时光是一条深深浅浅的河,不知不觉中就把人从曾经渡到了如今,把老家弃置在了山那边。时间在洪荒里变窄,而我在岁月里弥新,等回过头来,归乡的路迷幻成了一条河,惊慌失措中重新寻觅来时的渡口。然而,时间的宽度,距离的长度,卷起的浪花,竟是回不去的旧时光。
的确,人的一生离不开故乡,始终在回乡的路上徘徊辗转。
以前回家,总是在不经意间站在了父母面前,带给的惊喜是不知所措,忙里忙外,一盘陈年的腊肉便是家的味道。后来回家,总是提前告诉父母,兴师动众地回来,陈旧的老屋,灯火通明,一下子塞满人声,兴奋地吱吱作响,老屋洋溢在三辈人的欢乐之中。
忽一夜,没有任何征兆和预示下,梦境里童年曾经的一个个,一幕幕场景次第上演。梦醒时分,惊愕有余,翻来覆去地追寻,前思后想地琢磨。正所谓前一夜梦回,此一日思乡,我该回一趟故乡,看一看老屋了!
过了乡政府,再也熟悉不过的七八里山路,蜿蜒盘绕于群山之上的村落,便是故乡——中塘村。
十七年的乡村生活,在乡政府初中的路上往返了四年,每周 “白加黑”的锅盔馍馍,母亲能及时地让我从家里背到学校。
那时候,周六下午放学,总是在周日下午的不舍中返校,一个多小时的路途中,全是附近村子返校的半大小子们,都背着自己母亲准备的一周口粮,这样的口粮,兄弟姐妹多的人家,得准备两三份。要说,那个年代里,能坚持到初中毕业不易。我有幸完成了义务教育,顺利地初中毕业,应该感谢脚下的那片土地和我的父母。
当时正值包产到户,牛羊到家,年代的原因,家里忙了辍学劳动,闲了又复学跟读,是常有的事儿,学校从来不缺生源,也不嫌弃是否辍学再读,学校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我辍学的一年,拉着马牛放,跟着犁铧转,家里的每一块土地上,早晨有我的影子,下午有我的汗水,我和大人们一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复学的日子里,我时常惦记着家里的牛羊和庄稼,我是坐在教室里的一个庄稼人,一个身心,双重角色,我不知道我是否还会辍学,但我努力适应着学校生活,珍惜着失而复得的学习机会。
我从怀旧记忆的深处来到村口,正值春耕季节,村子难见闲人,抬头低眉,皆是乡情:打麦场,老水井,还有闲置后改造成养殖厂房的小学,以及紧靠的村委会,依旧安然如故。水泥路,道旁树,粉黛墙,都是旧址新貌。曾经有过的而今犹在,曾经没有的业已显现,只是旧的更旧,新的簇新。场院里,草垛旁,树园内,追逐的身影,躲藏的呼喊,仿佛再现。那些从小厮磨,亲密无间,一起成长的发小们,有的随子女外出了,有的从来就没离开过村子,大半辈子里,侍弄着脚下的土地和牛羊。自从在外安家后,尤其是近年来,我基本未与他们谋面,他们业已成为爷字辈了,不像我,还在寻觅中期待儿时的身影。
现如今,知天命之年的我,再度返乡,亲切与陌生同在,喜悦和感伤共存。当我来到老屋旧址时,遇见了曾经的邻居,邻居说“回……”一张口,觉得不对,又咽了回去,转为“上我家坐坐吧。”
在谢过乡邻的一瞬间,我完全意识到,在这个从小长大的村子面前,我已经是客了。我绕着早先拆除的老屋,转了几圈,院门不在,院墙残破不堪,心中的那个家,在现实物象里已不复存焉,我只能留停原地,停留在岁月的记忆里。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故乡是人生的起点,老屋是生长的摇篮,思乡是人类的本性。这个汇聚着我们生命最初爱恨情仇的老屋里,长大后想逃离又难以割舍的故乡中,或许珍藏着很多人生问题的专属答案。
认知意识里,故乡就是父母,父母就是故乡,一脉相承的情结根深蒂固。总觉得父母在身边,故乡就在身边。走到现在才悟出,所谓故乡,是父母,是乡情,还有小时候的自己,那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
这一次,我恍然不知去处,老屋对我,我与老屋,近在咫尺,却无所适从。
这一次,我也幡然醒悟,故乡对我,我与故乡,心心相应,那是一份童年的真,回乡的梦。
初稿:2023年4月16日
二稿:2023年4月28日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
本文系水缘文学(ID:sywxwk原创首发,作者:把玉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果山那边也有水(外一首)
说说乡愁/于小燕(原创)
散文||最美的乡愁
没有父母的老屋,我只是故乡的客!(深度好文)
变老的70后,渐渐“远离”身后的故乡
散文 | 怀念我那故乡的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