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任何事物都能被“审美”,而只有很少与艺术有关 | 呓艺术
userphoto

2023.01.08 北京

关注

当代艺术是一场拥抱(图为马克吕布作品)…

当代并非投机

本文作者:玛西娅·缪尔德·伊顿 

“艺术的”和“审美的”这两个术语具有很长的历史,但有关它们究竟指的是什么,人们意见并不统一。有关这一点,我将在后面详谈,而我现在想以这样一个请求开始:请读者信赖自己对这两个词的直觉理解,并思考审美对象这个类和艺术对象这个类,两者是什么关系。

这里存在着几种可能性。它们可能是等同的:每一个审美对象都将是艺术对象,反之亦然;或者它们可能是完全分离的;或者,一类内含于另一类中,即作为另一类的子集。最通常的也是我所同意的看法,主张的是最后一种可能性:艺术对象这个类包含于审美对象这个类之中,但后一个类包括比艺术对象更多的东西。

绘画、歌曲、诗歌、舞蹈等,全都是审美对象。但也存在某些是审美对象却不是艺术作品的事物,例如,黄昏、森林、海贝、孩子的欢笑或一只飞鸟。

高更《布道后的幻象》

这一点可以换句话说:任何事物都能被审美地看待,而其中只有某些事物才能被艺术地看待。虽然我相信这一点是正确的,但考虑其他的可能性也相当重要,因为每一种可能性都有一些美学理论家认为它是正确的。

1.艺术对象这个类与审美对象这个类是相等的。

不仅绘画、诗歌及其他被典型地归结为艺术作品的事物都被认为是审美的,而且任何被审美地看待的事物都将自动地是艺术作品。因而按此观点,黄昏或一个孩子的欢笑就是艺术。某些人的确就是以这种方式来谈论的。

哈尔斯油画

站在山顶凝望时,有些人的确把他们所看到的风景描述为“艺术”。但我认为这是对语言的一种不准确的使用。以这种方式来谈论的人是在比喻性地说话。并且,正如我们将看到的,一些哲学家认为,如果抠字眼的话,这种谈论方式甚至是很危险的。

2.艺术对象这个类与审美对象这个类是不相等的,但它们相交。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有些审美对象(黄昏,海贝,等等)不是艺术作品。他们也相信,有些艺术作品不是审美对象——人们并不(不能或甚至不应该)审美地看待它们(后面会我讨论某些例子)。但仍有许多艺术作品是审美对象,反之亦然。

鲁奥作品

3.艺术对象这个类严格地被包括在审美对象这个类之中,但不等同于审美对象这个类。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审美对象,但并非所有的审美对象都是艺术作品。像我上面所说的,这是我认为正确的观点。

4.当然,从逻辑上讲,审美对象这个类与艺术对象这个类有可能是完全不相干的。按照这种可能性,没有艺术作品被或应该被审美地看待,也没有审美对象被或应该被当成艺术作品。我知道没人相信这种观点。即使在艺术与审美之间坚持严格区分的理论家们也承认,审美思考至少在一定范围内与一些艺术作品相联系。

“艺术”和“艺术的”这两个术语的历史比“审美的”或“审美对象”的历史要长得多。即使在古代文化中(其中我们找不到可直接翻译成英语“艺术”的词),也存在着一些至少可间接地翻译成“艺术”一词的实践和概念(有时其他的术语可能是更准确的翻译,比如“手工艺”[craft])。而且.有关某些被娴熟地创造出来的对象的态度和观念之间的相似性,仍旧使得谈论比如说史前的或希腊的艺术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们不可能精确指出“艺术”一词的引入情况及其在其他语言中的对应词,但我们知道它由来已久。英语中这个词最初似乎是用来指称技艺的,后来被拓宽,包括具备此类技艺的活动.再渐渐被拓宽从而包括了此类手工艺品。

史蒂夫·麦克瑞人像作品

我们可以精确地指出“审美的”一词的引入情况。18世纪中叶,哲学家鲍姆加通引入了这个术语,用它指称一门他希望变成与逻辑的或概念的科学相类似的关于感官知觉的“科学”(Baumgarten 1961)。由于知觉为有关美的经验所要求,所以鲍姆加通推断.美学将为人们解释和辩护什么是美的、什么不是美的的判断提供一个基础。其他哲学家很快做出回应,并开始更多地谈论“审美”的独特之处。其中之一是康德,他的著名的诸批判之一的《判断力批判》就致力于有关审美本性的讨论。在这本著作中,康德将审美与科学、道德,也与艺术区分开来。康德的著作极具影响力。

康德认识到人有各种不同种类的经验和考虑。我们试图按科学的方法使世界变得有意义。我们留心怎样对待彼此,重视世界看起来和听起来的样子。[2]我们留意的这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原理和结构。

康德相信,“审美的”指的是那种有时候我们周游世界时感觉到的愉悦(或痛苦)对象。作为人的感觉方式的这些反应不在世界中,而在个体中。它们不是“客观的”(在被经验的客体中),而是“主观的”(在经验着的主体中)。如果一个人感觉到那种他或她将之与美相联系的愉悦,那么此愉悦就是“自由的”,它并不受缚于或依赖于人所具有的任何信仰或道德考虑。

安迪·沃霍尔《玛丽莲梦露》

人并不在意自己视之为美的事物是否是真实的。比如,如果我喜欢壁纸中铺展开来的图案,那么我的愉悦不会被这个念头——在看上去那个样子的世界中其实空无一物——所打消。事实上,如果我产生一个令人愉悦的关于图案的幻觉,则我的愉悦是真实的.并且从美学的角度上讲,它与图案是否为真无关。此种愉悦本身就是善的。

康德说,“审美的”或美的事物的典型例子是自然对象。夜幕将至,当我从窗口放眼西望感到愉悦时则此愉悦归因于我经验到的形式——我知觉到的颜色和形状。此愉悦不依赖于我可能有也可能没有的、关于黄昏看上去为什么是那个样子的任何知识;并且,当我想到,最美的黄昏出现于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日子时,我的审美愉悦并未消失。这里,科学及道德是不相关的。

但人们肯定不会反对这一点:如果我有一个关于十四行诗或奏鸣曲的审美经验,则我必定具有某种知识。我必须知道,十四行诗是什么,或者知道一首奏鸣曲就是声音的一种特殊编排,而不是杂乱的噪音。这一点康德也会同意,并且,正是由此之故,康德把审美从艺术中区分出来。艺术性的欣赏的确包含了知识,极为重要的是包含了这样的知识:我们正在欣赏的对象或事件是人有意图地、娴熟地创造出来的。康德给出了一个著名的例子:

“因为,尽管我们喜欢将蜜蜂制造的产品(有规则地建造出的蜂房)叫作艺术作品,但我们只是因为它与艺术的相似才这么叫的;因为,一旦我们想到它们的劳动并不是建基于它们对自己职责的任何理性考虑之上,我们就立即说这是它们本性的(即本能的)一个产物,然而一个产品作为艺术则只被归因于艺术的创造者。”(Kant 1987:170)

实际上,一个并不知道蜂房是怎样建造的人,一个不知道或很可能根本不关心蜂房之事的人,在这些形状和设计中仍能获得愉悦。这将是一个纯粹的审美愉悦。现在,假设某人将一些材料做成一个在外表上与蜂房相同的对象。同样,如果人们并不知道它是怎样做成的,则其愉悦就将是纯粹审美的。但只有当我们将有意图的人类活动赋予产品时,这个对象才会被从艺术角度来欣赏就好像它是一件艺术作品似的。我们经验艺术作品时所感到的愉悦包含了某些与审美愉悦相似的东西。但这愉悦并不纯粹,也不自由。它是一个依赖性的愉悦,依赖于我们对导致愉悦产生的创造性活动的看法。

严格地讲,也许康德持有一个属于我上面提到的第四种可能性的理论一个我说没人持有过的理论。即是说,有时候他论述起来,就好像审美对象这个类与艺术对象这个类是完全不相干似的。然而,由于他确实承认了,当我们在艺术对象的形式中享有愉悦时,我们感受到了某个十分类似于我们经历自由或自然美时所感到的愉悦的东西,所以或许最好的解释是,他坚持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性。这里,最重要的是,康德好像为了把审美从艺术中区分出来而设置了一个平台。

Alex Webb摄影作品

近来,在试图确定环境美学(这是一个在哲学及公共政策方面不断增长的关切)的特殊性时.人们用到了(审美与艺术之间的)这种区分。康德提供了另一个例子,这次的例子表达的是在艺术欣赏与审美欣赏之间的区别问题上的一个被广泛持有的直觉认识。如果两种欣赏在某些时候都是审美的而又有所不同的话.那么艺术和审美不相等的观点就有了更大的支持。

“比起在一个月光柔和的寂静夏夜,在一片隐秘的灌木丛中夜莺那销魂的美妙歌唱,还有什么事情使诗人更为赞赏呢?然而存在着这样一些情形:其中并没有这样一个唱歌的鸟儿。某个生性快活的旅店老板,为了使那些为享受乡村的空气而下榻在他旅馆里的客人获得最大的满足,耍了一个花招。他让某个顽皮的少年(口中含有一根芦苇或笛子)藏在一丛灌木中,少年懂得怎样通过某种与自然非常相似的方式模仿夜莺的歌唱。不过一旦人们发觉这整个儿是一个骗局,就再也不会渴望倾听这个他们先前认为是如此迷人的歌唱了。”(Kant 1987:169)
康德断定,这里,关于某事物被有意地(尽管也是被娴熟地)造成的知识,即有关某事物是艺术的信念,的确阻碍了我们获有一个审美经验。当我们得知被我们认为是一只鸟的歌声的事物乃是一段模仿或录音时,我们将感到的愉悦就会减少,或者是一种不同的愉悦。

Alex Webb作品

当代哲学家艾伦·卡尔松(Allen Carlson)在这一点上与康德一致,认为艺术欣赏与自然欣赏之间有一个本质的区别。但是,与康德不同的是,卡尔松并不赞同此区别在于后者中不涉及知识。恰恰相反,卡尔松强调,这两类欣赏的认知模式都是正确的;区别在于,与两种情况相关的是不同的诸认识或一组认识。他说,当我们欣赏艺术时,我们必须知晓很多东西,不仅要知道包含于其中的意图和技巧,还要知道一个对象属于某个种属而不是别的种属;知道它是在某个时间和空间而不是别的时间和空间中被创造的;知道它是由某种材料而不是由别的材料制成的。

简言之,一个人必须知道对象所属的范畴(Carlson 1979:269; Walton 1970)。对自然的审美欣赏也是这样。正如我们认识到的这个相关事实——我们正在欣赏的是一个长笛吹奏而不是一场探戈舞表演——一样,如果我们打算充分而完满地欣赏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听等的话,则我们必须知道我们是在一片沙漠中而不是在一片森林中。“如果要审美地欣赏艺术,则我们要有关于艺术传统及其中的风格的知识;要审美地欣赏自然,则我们要有关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及其中的诸系统、诸要素的知识。”(Carlson 1979:273)

Alex Webb作品

欣赏艺术作品和欣赏自然风光都需要知识,两者也都是真正审美的。但是,由于所需的知识不同,所以对艺术的审美欣赏,不能还原为对自然的审美欣赏或由后者来界定。反之亦然。所以,构成审美的东西,就不能完全由艺术来界定或完全从艺术的角度来理解。实际上,卡尔松认为,把自然当作艺术是一个严重的甚至是危险的错误。倘若一个人坚持将一片风景当作一幅画来看待,那么这不仅是十分错误或无知的,而且,对自然而言的“自然的”东西可能就被减到最小的程度了,生命系统的真实性也就可能被取消了。其后果就是过于频繁的对自然的编排,这种编排损害或摧毁着可贵的自然因素。

按照像卡尔松这样的观点,对自然的审美欣赏与对艺术的审美欣赏之间的区别,与上面给出的第二、第三种可能性是一致的。有可能的是,并非所有就自身而言与一个艺术评价相关的事物都是审美的,尽管卡尔松在这一点上并不明确(并且实际上他有可能反对这一点)。

一件艺术作品对某人重要,或许并不是因为它的颜色与形状,而是因为,比如说,它值很多钱。卡尔松在这个事实上是明确的:人们审美地欣赏自然并非为了艺术上的特性而是为了别的什么东西。

雷蒙·德帕东摄影作品

对自然和对艺术的审美考量,两者之间的确共有许多特征——有些艺术作品,像某些风景一样,因为其图案、色彩、样式、体积大小、轮廓的等起而伏带来愉悦。所以,艺术与审美必定相交。

按照像卡尔松这样的观点,艺术甚或完全包括在审美中。有人可能认为,至少就审美价值(不包括比如像经济价值之类的东西)而言,一个人审美地关注艺术时所具有的经验与他审美地关注自然时所具有的经验是同一种经验。审美对象这个类大于艺术对象这个类,而艺术对象完全包含在前面那个更大的类中。

雷蒙·德帕东摄影作品

回顾一下我们至此所讨论的,康德说,审美与艺术不同,因为前者独立于任何信仰上的或道德上的考虑。卡尔松依据对艺术的和对自然的审美欣赏所要求的两种不同知识,将两者区分开来。注意,卡尔松的立场意味着,就审美经验而言,对艺术的审美欣赏与对非艺术的审美欣赏(比如对树木、一对个孩子的欢笑或对一座水电大坝的审美欣赏)是相同的。

后面我将回到他的这个观点上来。而首先,至于什么叫作“艺术的非审美理论”(non-aesthetic theories of art),我们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探讨。因为,像我上面说过的,坚持以上任何一种观点的理论家必定会区分审美与艺术。

全文完


呓艺术的艺术服务(猛戳文字可进入):

策划 | 视频 | 评论 | 媒体 | 搜索 

呓艺术部分往期(猛戳文章题目可阅读):


艺术家的悲哀,在于是否痛感自己存在于这个活生生的时代中

当代艺术让艺术的衰落变成了一种生意

当代艺术就是要冒犯现实

尼采:自我壁垒是艺术才华的一种本能表现

加缪:对艺术的信念可以治愈一切

“缺失”性才是当代艺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这个时代最有价值的艺术是对观众和读者的一种挑战

艺术能够治愈一个受创的国家,甚至分崩离析的世界

艺术家今天依靠本能成不了大师,因为艺术凭空创造的空间已经没有了

行为艺术让观众保持视觉“感官”的警觉,从而反思世界正在发生的事

“物派”中的日本当代艺术:事物一直存在,永远不会被改变

对任何合法性的艺术都加以怀疑,是当代艺术真正的责任

绘画是如何一步步被逼到逻辑的死角而死亡的?

艺术家要混世界,不要混艺术界

杜尚谈“反艺术”:没有必要成全一个而毁了另一个

从里希特、比尔维奥拉到马修巴尼,当代艺术正在重新洗牌

理解晚年的塞尚,就找到了理解艺术“现代性”的入口

比尔·维奥拉:当代艺术深入的方式,皆来自于佛教

约瑟夫·博伊斯:真正的艺术作品,是人的社会意识

当代艺术只有摆脱“人”的束缚,才有发展的空间

肉身的锋芒:西方当代“身体”艺术谱系

如何理解当代艺术为什么需要丑陋、破坏性和反道德的内容

政治学才是当代艺术的真正底色

当代艺术的重大问题是避免做一个浪漫主义者

(更多精彩文章,建构当代艺术批判性思维,可继续关注“呓艺术”)

回复相关当代艺术关键词条可阅读相关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康德的实践理性哲学
刘旭光 | 论“美感”:历史演绎与构成分析
美学原理之艺术的分类
先验法则(中)
康德美学观(下)
德国古典美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