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Python第二篇:数据结构列表、字典、元组、集合看这一篇完全够用

前言

六、列表

1.列表

什么是列表呢?

变量可以存储一个元素,而列表可以存储N个元素。

列表相当于其他语言中的数组。

不同的是python中的列表可存储多个不同类型的元素。

a=10 #变量存储的是一个对象的id(即地址)lst=['hello','world',98]print(id(lst))print(type(lst))print(lst)

注意:变量存储的是一个元素的id,而列表存放的是多个元素的id,如图:

lst保存了列表的id,而列表的每一个位置保存了每一个元素的id,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列表来存储多个不同种类的元素。

2.列表的创建与删除

创建:

① [ , ] 使用中括号,元素与元素间用',’ 如 lst1=['hello’,'world’,11]

② 调用内置函数list() 如lst2=list(['hello’,'world’,11])

创建空列表

list3=[]或list3=list()

列表的特点:

列表元素按顺序有序排列;

索引映射唯一元素;

索引正序为正,从0开始,逆序为负,从-1开始;

可存储重复数据;

任意数据类型混存;

根据需要动态分配和回收内存。

删除:

3.列表的查询操作

获取列表中指定元素的索引

index(元素)

如列表中存在多个相同元素,只返回相同元素中第一个元素的索引;

如果查询的元素不在列表中,则会出现错误ValueError;

可以在指定start和end之间查找。

value=0lst=['hello','world',11,'hello']print(lst.index('hello')) #0#print(lst.index(value)) 报错:找不到#print(lst.index('hello',1.3)) 报错:找不到print(lst.index('hello',1,4)) #3

获取列表中的单个元素

正向索引从0到N-1,如 lst[0]

逆向索引从-N到-1,如 lst[-N]

指定索引不存在,出现IndexError

获取列表中的多个元素(切片)

语法:

列表名[start: end :step ]

切片的结果:原列表片段的拷贝;

切片的范围:[start,end);

step默认为1:简写为[start: end]

lst=[10,20,30,40,50,60,70,80,90]lst1=lst[2:6:2]print(lst)print(lst1)print('原列表',id(lst))print('切片',id(lst1)) #切片是一个新的列表对象

step为正数时,从start开始往后切片;

切片的第一个元素默认为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

切片的最后一个元素默认为列表的第一个元素。

lst=[10,20,30,40,50,60,70,80,90]print(lst[1:6:2]) #[20, 40, 60]print(lst[:6:2]) #[10, 30, 50]print(lst[1::2]) #[20, 40, 60, 80]

step是负数时,从start开始往前切片

lst=[10,20,30,40,50,60,70,80,90]print(lst[::-1])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print(lst[6::-2]) #[70, 50, 30, 10]print(lst[6:0:-2]) #[70, 50, 30]print(lst[:2:-2]) #[90, 70, 50]

判断指定元素在列表中是否存在

语法:

元素 in 列表名

元素 not in 列表名

列表元素的遍历

语法:

for 迭代变量 in 列表名:

操作

print(10 in lst)print(100 not in lst)for item in lst:print(item)

4.列表元素的增、删、改操作

列表元素的增加

lst=[10,20,30,40,50,60,70,80,90]lst1=['hello','world']lst2=['python',66,88]#四种方法#第一种 append() 在列表的末尾添加一个元素lst.append(100)print(lst[9])lst.append(lst1) #将lst1作为一个元素添加在lst末尾print(lst)#第二种 extend() 在列表的末尾添加至少一个元素lst.extend(lst1) #将lst1作为两个元素添加在lst末尾print(lst)#第三种 insert() 在列表的任意位置添加一个元素lst.insert(1,11) #在1处插入11print(lst)#第四种 切片 在列表的任意位置添加至少一个元素lst[1:]=lst2 #实质为在切掉的部分添加一个列表print(lst)

列表元素的删除

lst=[10,20,30,40,50,60,70,80,40]print(lst)#五种方法#第一种 remove() 一次删除一个元素;重复元素只删除第一个;元素不存在出错ValueError.lst.remove(40)print(lst)#第二种 pop() 删除一个指定索引位置上的元素;不指定索引删除最后一个元素;指定索引不存在出错IndexErrorlst.pop(3)print(lst)#第三种 切片 一次至少删除一个元素,但切片会产生新的列表对象new_list=lst[1:3]#使用以下方式则不会:lst[1:3]=[]print(lst)#第四种 clear() 清空列表lst.clear()print(lst)#第五种 del 删除列表del lstprint(lst) #报错

列表元素的修改

lst=[10,20,30,40,50]print(lst)#第一种 为指定索引的元素赋予一个新值lst[1]=11print(lst)#第二种 为指定的切片赋予一个新值lst[1:3:]=[666,777,888,999,]print(lst)

5.列表元素的排序

#两种排序方式print('第一种方法:')lst=[11,7,99,86,59,108]print(lst,id(lst))#第一种 调用sort()方法,列表中的所有元素默认从小到大排序,#可以指定reverse=True进行降序排序lst.sort() #相当于lst.sort(reverse=False)print(lst,id(lst)) #升序排序lst.sort(reverse=True)print(lst) #降序排序print('第二种方法:')lst=[11,7,99,86,59,108]print(lst,id(lst))#第二种 调用内置函数sorted(),可以指定降序排序,原列表不发生改变,将产生一个新的列表对象new_list=sorted(lst)print(lst,id(lst))print(new_list,id(new_list)) #升序排序desc_list=sorted(lst,reverse=True)print(desc_list,id(desc_list)) #降序排序

6.列表生成式

即生成列表的公式。

语法:

列表名=[ 列表元素表达式 for i in range( , ) ]

注意:表达式中一般包含自定义变量 i

lst=[i*i for i in range(1,10)]print(lst)#输出为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七、字典

1.什么是字典

可变序列:进行增删改操作的序列,如列表

不可变序列:不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删改,如字符串、整数

字典是python内置的数据结构之一,与列表一样是一个可变序列;

以键值对的方式存储数据,字典是一个无序的序列;(列表单身狗,字典成一对)

语法:例如

scores={ '张三’:99,'李四’: 66, '王五’: 11}

(:之前的称作键,、:之后的叫值)

字典示意图:(1,2,3代表元素顺序)

与列表第一个元素存在第一个位置,第二个元素存在第二个位置不同,字典中元素的存放位置与进入顺序无关,而是哈希函数计算得出的位置。

2.字典的原理

字典的实现原理与我们在现实中查字典类似,现实中我们是先根据偏旁部首或拼音查找对应页码,Python中与此类似,是先通过hash函数计算元素key值,然后根据key值找到value。

3.字典的创建与删除

字典的创建

#字典的创建 两种方式#第一种 { }score={'张三':11,'李四':99,'王五':7}print(score,type(score))#第二种 使用内置函数dict()people=dict(name='苏沐',age=20)print(people,type(people))#空字典a={} #或a=dict()print(a,type(a))

4.字典的查询操作

字典中元素的获取

score={'张三':11,'李四':99,'王五':7,'age':20}print(score)#两种方法获取字典中的元素 根据键获取值#第一种 ['键']print(score['张三'])print(score['age'])#第二种 .get()方法print(score.get('张三'))#两种方法的区别:#print(score['苏沐']) 报错:发生异常: KeyErrorprint(score.get('苏沐')) #正常运行,结果为Noneprint(score.get('楚风',66)) #字典中不存在元素时输出设置的默认值

两种方法的区别:

[]如果字典中不存在指定的key,则会出现异常

get()如果字典中不存在指定的key,会返回None,并可以通过参数设置默认的value,使指定的key不存在时返回

Key的判断

score={'张三':11,'李四':99,'王五':7,'age':20}# in 指定的key在字典中返回Trueprint('张三' in score)# not in 指定的key在字典中不存在返回Trueprint('张三' not in score)

5.字典元素的增、删、改

字典元素的删除

score={'张三':11,'李四':99,'王五':7,'age':20}print(score)# del 删除某一个键值对del score['张三']print(score)# clear() 清空字典的元素score.clear()print(score)

字典元素的添加和修改

score={'张三':11,'李四':99,'王五':7,'age':20}print(score)score['苏沐']=66 #添加print(score)score['苏沐']=88 #修改print(score)

6.获取字典视图

三种方法:

keys() 获取字典中所有key

values() 获取字典中所有value

items() 获取字典中所有key.value键值对

score={'张三':11,'李四':99,'王五':7,'age':20}print(score)# keys() 获取字典中所有keya=score.keys()print(a,type(a))print(list(a)) #可用list将所有key组成的视图转成列表# values() 获取字典中所有valueb=score.values()print(b,type(b))print(list(b))# items() 获取字典中所有key.value键值对c=score.items()print(c,type(c))print(list(c)) #转换后的list元素为元组。

7.字典元素的遍历

score={'张三':11,'李四':99,'王五':7,'age':20}for i in score:print(i,score[i],score.get(i))

i输出的是键,后面两个输出的是值

8.字典生成式

即生成字典的公式

内置函数zip() 将可迭代的对象作为参数,将对象中对应的元素打包成一个元组,然后返回由这些元组组成的列表。

语法:

{ 表示字典key的表达式:表示字典value的表达式 for 自定义表示key的变量,自定义表示value的变量 in zip(可迭代对象1,可迭代对象2)}

lst1=['Hello','World','Python']lst2=[10,20,30,40]a={key:value for key,value in zip(lst1,lst2)}print(a)b={key.upper():value for key,value in zip(lst1,lst2)}print(b)

若两个可迭代对象中元素个数不一致,以元素少的那个为准。

9.总结字典的特点

字典中的所有元素都是一个key-value键值对,key不能重复,重复会覆盖,value可以重复;

字典中的元素是无序的;

字典中的key必须是不可变对象;(可变序列无法计算哈希值)

字典也可根据需要自动动态伸缩;

字典会浪费较大的内存,是一种使用空间换时间的数据结构。

八、元组

1.什么是元组

在字典中我们已经知道可变序列与不可变序列下面重申一遍:

可变序列:可以对序列进行增、删、改操作,对象地址不发生改变。如列表、字典

不可变序列:无增删改操作,如字符串、元组。

所以元组也是Python内置的数据结构之一,是不可变序列

注意:小沐认为可变不可变关键看元素的内存地址有没有发生变化。

2.元组的创建方式

三种方式创建

#三种方式创建元组# 第一种 直接用小括号()小括号可省a=('Python','Hello',11) #或 a='Python','Hello',11print(a,type(a))#第二种 使用内置函数tuple()b=tuple(('Python','永远的神',666))print(b,type(b))#第三种 只包含一个元组的元素需要使用逗号和小括号,不加逗号系统认为是基本数据类型int等c=(888,) #括号可省,逗号不能省print(c,type(c))#空元组的创建t1=()t2=tuple()

3.元组的遍历

可以通过索引的方式输出元组元素,但要是不知道元素数目,可以用for in

t=(10,[20,30],40,50)# 第一种 索引print(t[0])# 第二种 for infor item in t:print(item)

4.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将元组设计成不可变序列呢?

因为这样设计,在多任务环境下比如多人协作时,不会存在在一个人操作对象时对象需要加锁的问题,因为元组本身就是不可变序列,只能读取。我们在程序中也应该尽量使用不可变序列。

注意事项:

元组中存储的是对象的引用(地址)

如果元组中对象本身是不可变对象,则不能再引用其他对象

如果元组中的数据是可变对象,则可变对象的引用不允许改变,但数据可以改变

t=(10,[20,30],40,50)# t[1]=100 报错t[1].append(10)print(t) #列表是可变序列,可以向列表中添加元素,但列表的内存地址不变

九、集合

1.什么是集合

集合是Python提供的内置数据结构之一;

与列表、字典一样都属于可变类型的序列;

集合是没有值value的字典。

所在存储位置同样是由哈希函数计算得出的。

2.集合的创建

两种方式:

注意:同字典中键不能重复一样,集合中的元素也不能重复。

#两种方式#第一种 {}s1={'hello','world','python',11}print(s1,type(s1))#第二种 使用内置函数set()s2=set(range(6))print(s2,type(s2))s3=set([1,2,5,5,5,9,7,6]) #将列表内元素转为集合,同时去掉重复元素print(s3,type(s3))s4=set((2,11,77,88,66,66)) #将元组转成集合print(s4,type(s4))s5=set('python') #字符串转成集合print(s5,type(s5))#定义空集合 不能直接用{}否则是空字典s6=set()print(s6,type(s6))

3.集合的增、删、改、查操作

集合元素的判断

#判断元素是否存在——in not ins={10,20,30,40,50,99}print(s)print(10 in s)print(100 not in s)

集合元素的新增

#两种方法 add() update()s={10,20,30,40,50,99}print(s)#第一种 调用add()方法,一次添加一个元素s.add(100)print(s)#第二种 调用update()方法,至少添加一个元素s.update({666,888,999}) #给集合添加集合中的所有元素print(s)s.update([6666,8888,9999]) #给集合添加列表中的所有元素print(s)s.update((66666,88888,99999)) #给集合添加元组中的所有元素print(s)

集合元素的删除

#四种方法 remove() discard() pop() clear()s={10,20,30,40,50,99}print(s)#第一种 remove方法,一次删除一个指定元素,如果指定元素不存在报错KeyErrors.remove(99)print(s)#第二种 discard()方法,一次删除一个指定元素,如果指定元素不存在不出现异常s.discard(100)print(s)#第三种 pop()方法,一次性只删除一个任意元素s.pop() #括号里不能指定参数print(s)#第四种 clear()方法 清空集合s.clear()print(s)

4.集合间的关系

两个集合间的关系主要有相等、子集、超集、交集,我们用代码看下如何判断:

s1={10,20,30,40,50,99}s2={10,20,30}#判断相等可以用== != (元素相同即可)print(s1==s2)#判断s2是否是s1的子集可用issubset()方法print(s2.issubset(s1))#判断s1是否是s2的超集可用方法issuperset判断print(s1.issuperset(s2))#判断两个集合没有交集可用方法isdisjoint进行判断,print(s1.isdisjoint(s2))

5.集合的数学操作

s1={10,20,30,40,50,99}s2={10,20,30,80}# 1.求交集print(s1.intersection(s2))print(s1 & s2)# 2.求并集print(s1.union(s2))print(s1 | s2)# 3.求差集print(s1.difference(s2))print(s1-s2)# 4.求对称差集print(s1.symmetric_difference(s2))print(s1^s2)

注:数学操作之后原集合是不变的。

6.集合生成式

集合生成式就是用于生成集合的公式。

s={i+2 for i in range(5)}print(s) 

注意:集合、字典、列表都有生成式,但元组由于为不可变序列无生成式。

总结

今日分享到此结束,由于笔者还在求学之路上辗转徘徊,水平有限,文章中可能有不对之处,还请各位大佬指正,祝愿每一个热爱编程的人都能实现追求,考研上岸进大厂,熬夜秃头卷中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Python字典:竟还有我不会的高阶玩法?
UC头条:必须掌握的Python技巧
《源码探秘 CPython》32. 初识哈希表
赶紧收藏!非常实用的 30 个 Python 技巧
Python 最频繁使用的4个函数:lambda、 map、filter 和 reduce
68个Python内置函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