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类忘记了自身的有限性、忘记了自己终有一死

讲座嘉宾:王鹏

笔记整理:陈聪颖

文章朗读:BoBo

↓懒得看文字的可以直接听文章朗读版↓

如果人生纯属辛劳,人就会
仰天而问:难道我
所求太多以至无法生存?是的。只要良善
和纯真尚与人心相伴,他就会欣喜地拿神性
来度测自己。神莫测而不可知?
神湛若青天?
我宁愿相信后者。这是人的尺规。
人充满劳绩,但还
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我真想证明,
就连璀璨的星空也不比人纯洁,
人被称作神明的形象。
大地之上可有尺规?
绝无。

——荷尔德林

什么是“诗意地栖居”?诗意地栖居就是以审美的形态来栖居于世。这个概念正是在海德格尔的阐发下才广为流传。荷尔德林以诗人的敏锐预见到,随着工业文明、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的“诗意地栖居”会被彻底粉碎了,人类进入了一个“贫困的时代”。这里的贫困并不是物质的贫困,而是诗意和神性的贫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贫困呢?按海德格尔在解读荷尔德林的《面包和酒》时说的,是因为“上帝死了,诸神离去了,世界进入了黑夜。

他在解读另一个存在主义诗人里尔克的《致俄耳甫斯十四行诗》时,他又说道:“时代之所以贫困不光是因为上帝之死,而是因为,终有一死的人甚至连他本身的终有一死也不能认识和承受了。死亡遁入迷团之中,痛苦的秘密被掩蔽起来了。人们还没有学会爱情。……时代之所以贫困乃是由于它缺乏痛苦、死亡和爱情之本质的无蔽。” 我们这个时代之所以贫困,是因为人类忘记了自身的有限性、忘记了自己终有一死;人类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傲视万物;造成这一遗忘的正是现代技术

海德格尔指出,在古希腊“技术”和“艺术”都源自一个词——“techne”。这个词指的是一种解除大自然的遮蔽、揭示大自然的秘密,从而获得真理的方式;这种“解蔽”是自然而然的,它守护着大地和自然。现代技术与古代不同,现代技术虽然也是一种“解蔽”,但其中起支配作用的缺是一种“促逼”。用北大吴国盛教授的话说,现代技术是对大自然的严刑逼供,让它招供出自身的秘密。在《技术的追问》一文当中,海德格尔写道:“此种促逼向自然提出蛮横的要求,要求自然提供本身能够被开采和贮藏的能量。”所以海德格尔就说:“现代技术在促逼的意义上摆置大自然。”摆置,即德语stell,摆布、安置。通过举出“莱茵河畔的水力发电站”的例子,海德格尔指出,现代技术的本质是座驾——摆置的聚集;这就是说,现代技术的本质就是把各种摆置聚集在一起。这也意味着现代技术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操控力量。海德格尔还说,古代的技术为人服务,而现代技术不仅摆置大自然,还摆置人本身;人,也成为了现代技术的制造品,成为可供加工的资源。海德格尔接着写道:“座架的作用就在于:人被座落在此,被一股力量安排着、要求着,这股力量是在技术的本质中显示出来,而又是人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 就是说人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它释放出一种力量,能够将人连根拔起,让人遗忘了自己的本源、遗忘了原本的生活,只剩下纯粹的技术关系。

可以说,技术已经成了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一方面,生活无法离开技术产品;另一方面,人们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天经地义地是技术生产者和技术对象的关系。也就是说,人把自身当作主体,而把大自然、甚至人本身当作了对象。所以海德格尔说,技术原本只是揭示自然的一种方式,是多种方式中的一种;现代技术却具有排他性,它驱除了其他揭示自然的方式,让自己成为了“唯一”。所以海德格尔认为,只有当我们认识到还存在着其他解蔽方式时,我们才能得救。通过一种诗化的解蔽方式,我们能透过事物看到天、地、神、人的一体,世间万事万物的紧密联系得到展示;人应该守护这种联系,并且只有以诗的方式、艺术的方式来解蔽,人才能诗意地栖居。

除了对技术本性的遗忘,我们对语言的遗忘也使我们远离“诗意地栖居”。现代人通常以一种对象化的眼光来看待语言,仅仅把语言当成工具而忘了语言真实的本性。海德格尔写道:“语言本身就是根本意义上的诗。……语言是诗,不是因为语言是原始诗歌;不如说,诗歌在语言中发生,因为语言保存着诗的原始本质。” 海德格尔说说“语言是诗”,这里的“诗”有两层含义:一是狭义的诗、诗歌,二是广义的诗,包括其他一切形式的艺术和审美化的生存方式。海德格尔认为,一切艺术的本质都是诗。“”,德语是dichtung,动词形式dichten意味着创作、构造、使之发生的意思。当海德格尔说“语言的本质是诗”的时候,他的意思是说:语言在实际上是一种创造和艺术,它能够开启一个成名的境遇,能让诗意显现出来

另外,海德格尔的语言不仅仅是人的语言。在原初的意义上,“语言”指的是“道说”——大道在言说。这种思路与语言学的思路不同。语言学家以对象化的眼光来看待和处理语言;海德格尔意识到“道说”才是人言说的本源。也就是说,先有大道在言说,才会有人的言说。所以海德格尔的语言观可以叫做“诗化”的语言观,他反对将语言逻辑化、形式化,反对自笛卡尔以来的西方哲学。笛卡尔以来的西方哲学被叫做主体性哲学,认为人是主体,外在于人的东西是客体;人能够认识、改造客体;这样就把人和自然、宇宙割裂开来了,形成了主客关系。海德格尔否定近代哲学突出的人的主体地位,想要消解人的主体地位,让人回归到天、地、神、人四重整体中的一元。以天、地、神、人四重的眼光来看,原本的语言正是这个诗意的世界,也就是天、地、神、人四重境遇所显现的场所;然而在我们这个贫困的时代,只有诗人才能让诗意的世界显现出来。海德格尔在《诗人何为》中写道:“在贫困时代里作为诗人意味着:吟唱着去摸索远逝诸神之踪迹。因此诗人能在世界黑夜的时代里道说神圣。……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有诗性。” 在他看来,诗意乃是世界和大地的言说

什么叫做“诗意地栖居”呢?就是要牢记技术和语言的本性。牢记技术的本性,就是牢记自然科学只是多种解蔽方式的一种,不能用它来衡量其他方式。牢记语言的本性,就是牢记语言的本性是“大道在言说”,人的语言只是大道的言说中的一部分,大道通过人在言说;我们必须谨记我们在天、地、神、人中的位置,追寻诸神的踪迹,谦卑、敬重、创造性地生活。

导演马里克用电影的形式来展现“诗意地栖居”。但这种方式也是危险的,因为电影也是技术的产物,并且也在逐渐沦为摆置人性的工业制造品。另外,由于电影是由胶片展现的美轮美奂的图像,所以常有哲学家把电影比作柏拉图的洞穴——观众在看电影,就像奴隶通过火光来看影子一样,都容易忘记真实的世界。而且,电影属于视觉媒介。海德格尔说,传统西方的认识论都是基于视觉的,这种模型倾向于把所有的对象当作是现成的、对象化的物品。因而人们容易把电影当作与观众相对的对象,而忘了电影可以作为一种艺术,一种让观众进入诗意的世界的途径。马里克认识到了这点,并把电影当作表达诗意的方式;他是这个贫困时代的电影诗人。诗人的任务,就是唤醒人类,让人意识到他不是神、而且终有一死——人只是个有限的存在者

如果说,技术是对“人终有一死”的否定,那么战争,就是对技术的否定的否定。战争利用技术来毁灭生命,是技术最极端的表现方式。它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否定了人性中的美,否定了人原本的诗意地栖居,但同时也否定了技术本身。


《电影与哲学》微课信息

一部好的电影不仅具有引人入胜的剧情、巧妙的布局等,还应该激发人们思考,用别人的经历反观自身和这个社会。2017年哲思学意的第一期微课堂,有幸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王鹏为我们讲述电影与哲学的关系。

讲座选取了7部比较经典的“哲学电影”,通过14次课的时间讲述7部电影里面7种不同类型的哲学:虚无主义、存在主义、记忆的哲学、爱情现象学、精神分析、诗化哲学和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

第一课:用搏击对抗虚无?——《搏击俱乐部》与虚无主义

第二课:一个孤独的朝圣者——《荒野生存》与存在主义

第三课:记忆破碎处何物存在?——《记忆碎片》和记忆的哲学

第四课:爱要如何对她说?——《对她说》与爱情现象学

第五课:给我一杯忘情水——《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与精神分析

第六课:如何诗意地栖居在这个操蛋的世界上?——《细细的红线》与诗化哲学

第七课:哲学只是语言的自慰?——《无理之人》与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


公号后台回复“电影”可获取7部电影的下载地址。


讲座宗旨

第一,借助电影探讨和普及哲学,让哲学不再晦涩难解;

第二,借助哲学解读电影,让电影的深层主题得到透彻的表述。

本次讲座采取学术闲扯的风格,在严谨的基础上追求通俗易懂。希望通过这次讲座,告诉大家哲学并不仅仅是纸上的理论,更是引导生命走向光明的活的智慧。

主讲简介

王鹏,网名狗剩爹,1984年生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做过图书编辑、网站编辑、英语教师等职,目前为自由撰稿人。2012年开始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主要写随笔、评论、小说和编剧。

课程说明

  1. 此次系列讲座分14次,每部电影2次课,每次课时间90分钟,可重复收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德格尔的诗性言说——何谓“诗意地栖居”
《红楼梦》与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的美学思考:诗与思,艺术与家园感
海德格尔关于“思”与“诗”的思考给当代人的启示
让语言靓起来 优
海德格尔 | 最激发思想的事是我们至今还尚未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