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独立自由的道家人

在网上看到了一句话:我们这届年轻人其实活的特别拧巴,一方面受西方影响个人意志和自由精神在不断觉醒,另一方面却难以挣脱“血缘纽带”为核心的传统观念。想要的不被允许,不想要的总被强加。

这让我想起了,那些不想结婚的被迫结婚、不想要小孩的为了完成任务要了一个、想要出去闯荡却最后在老家找了一份朝九晚五的稳定工作。

这样选择并不完全是由于父母的威逼、亲友的唠叨、周围人的指指点点所带来的压力造成的,也有可能是源于我们所接受的传统教育而形成的传统观念。

有的坦然接受,有的则是在经过一番挣扎,抗争,煎熬之后,内心的天平最终还是屈从于传统观念。

最后,要么享受、要么接受、要么忍受。

然而,也并非所有的传统观念都是在要求人服从大众、压抑个性。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道家就是希望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自由独立的生命个体。

道家不是道教!

道家不是道教!

道家不是道教!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道家是文化,道教是宗教,不!一!样!

今天说说那些独立自由、不从众的道家人。

1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动荡,大变革,也是中国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刻,道家应时而生。

老子

道家的大当家,老子的事迹语焉不详。只知道老子好好的国家图书馆管理员不干了,怀揣“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美好理想,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了。

他既没有立下盖世的功业,为人也十分低调,并没有像孔子一样身边有大批的弟子追随左右,就连五千言《道德经》也是函谷关令尹喜恳求之下,才勉为其难写了下来。然后就杳无音讯。

可谓“哥不在江湖,江湖却有哥的传说”。怪不得,孔子会感慨:“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

周易

《乾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龙是独立自由的,群龙升天,并不以谁马首是瞻,而是都有各自的前进方式。

而孔子用龙来比喻老子的独来独往,深不可测,是再合适不过了。

庄子

再说说,道家二当家庄子。他在战国就是个异类。

战国,是一个求才若渴的时代。

有才就有权,苏秦,佩戴六国相印,合纵抗秦。

有才就有钱,孟子,在齐国稷下学宫,作为齐王的高级顾问,年收入十万钟粟。

最不济,只要你有点才,温饱总是可以保障的,“战国四公子”手下门客如云,孟尝君连鸡鸣狗盗之徒都收为己用。

然而,身为一名基层公务员,才华横溢的庄子却“不求上进”,穷到经常挨饿,竟然还成了一个快乐的段子手。

楚威王听说庄子有才,派特使,带着重金厚礼,许诺高官厚禄,请他出山,而庄子却说:“不去。”伴君如伴虎,我宁愿在污泥中自在快乐,也不愿为国君效力。

曹商,为宋国出使秦国,游说秦王,马屁拍得秦王很爽,赏赐了曹商豪车百辆。回到宋国,曹商十里车队,浩浩荡荡,向庄子显摆,“想不到昔日我一卖草鞋的也有飞黄腾达的一天啊,阿庄,你读书这么好,白瞎了啊!”

庄子笑了笑,讲了一个故事:我听说秦王的痔疮犯了,召集手下的太医看病。凡能用手把痔疮的脓捅破挤出的,赏车一辆;凡能用舌头把痔疮舔好、舔干净的,赏车五辆,治疗的方式越下流,所赏赐的车也就越多。小曹啊,你这百辆车到底是用怎样下流的办法换来的呢?想想真是不忍直视啊。

在利字当头的战国,庄子不求功名,孑然独立,唯有“逍遥”才是对他最恰如其分的评价。

守株待兔

道家的三当家,韩非子,简直就是反传统的推土机,他是韩国的王族,但他看透了韩国王族的腐朽和没落,因而与之彻底决裂。

他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讲大白话就是,不要依靠过去的法令、制度、传统,那些以先王治理的方式来对付当今的世道,就是守株待兔,死抱着大树不撒手。

秦王赢政看了韩非子写的书,引为知己,并依照韩非子的思想,开百代风气之先,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王朝——秦。

韩非子,以维新的眼光寻求变革,颠覆了“德主刑辅”的传统观念,确立了“法术势”的思想体系,真正做到了中国古代君主集权主义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韩非子与传统割裂、与所在的阶层割裂,走上了一条与时俱进的思想独立之路。

可以说,道家由老子开创,庄子和韩非子继承和发展了道家,庄子走向了浪漫主义,而韩非子走向了现实主义。但无论是开创也好,继承也罢,浪漫主义也好,现实主义也罢。独立自由、不从众,始终是道家最显著的特征。

2

到了魏晋,三国分立、司马篡权、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继春秋战国之后,华夏又陷入了第二次大动乱之中。

世事无常,战乱不休,人时刻笼罩在死亡阴影之下。据说当时人的平均寿命不到40岁。

既然生命短暂,且长度不能增加,对个人而言,那就努力拓展生命的厚度和宽度。魏晋名士应时而生。

美学家宗白华说过:“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人的觉醒’,魏晋人开创了中国的《世说新语》时代。”

而庄子思想中,个体价值的重估,精神生命的阐扬,对于魏晋名士的影响尤为巨大。

《谢灵运诗意》——何其一

玩了一辈子的谢灵运。作为山水诗的鼻祖,其诗充满了道家道法自然的精神,贯穿着一种清新自然恬静的韵味。

他出生于顶级门阀士族,陈郡谢氏。其士族与琅琊王氏,并称“王谢”。然而刘宋时期,出身寒微的刘裕大权在握,背景家世的巨大鸿沟,注定了刘裕是不可能信任和赏识出生豪门的谢灵运,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也只是把谢灵运当作是文学弄臣。

仕途的坎坷,使得谢灵运把精力都放在游山玩水、经营园林的风雅之事上。“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他将老庄提倡的“自然”融入诗中,倡导从山水中寻求人生的哲理与趣味,从此,开创了中国文学山水诗派。

陶渊明

宅了一辈子陶渊明。作为田园诗派的鼻祖,他出生寒族,东晋后期,是一个门阀士族执掌朝堂格局的时代,个人性格和出身,使得陶渊明的为官生涯时断时续,最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早早辞官,回归田园生活,过着“采菊东篱下”,“待月荷锄归”的归隐生活。

他的为人与作品质朴、自然、率真,充满着乐天知命的道家气质,和庄子最为契合。

庄子

我怎么能寻找到忘掉言语的人而跟他谈一谈呢!(吾安得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陶渊明

你要找的那个人不正是我吗,我就是那个忘言的人啊。(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一文一诗,仿佛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而对话的两个人,性格、气质、才华,命运又是何其相似。

《刘伶醉酒》——今波

醉了一辈子的刘伶。他曾在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任参军,好老庄。晋武帝,对朝廷策问,刘伶强调无为而治,却因无所作为而被罢免。

《世说新语》中有一句话,“名士不须奇才,但使得常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刘伶就是“痛饮酒”的代表,他经常自己拿着酒壶,让仆人扛着锄头,说“死便埋我”。在任建威参军时期,刘伶曾裸体饮酒,有客来访也不避讳。

魏晋的那些崇尚道家的名士,以他们的作品和实际行动来说明,生活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与其取悦别人,不如听从自己。

而真正的听从自己,并不完全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当你被现实无情打击,当你失去了所有依靠之后,做你自己能够做的事情。

3

魏晋之后,儒和道,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两面。很多读书人在为官时,是儒,治国平天下,万世开太平。当退休,贬谪后,又转为了道家,寄情山水,逍遥自在。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阴阳两面性呢?

忍功一流的司马懿

在古代,读书人的自我实现,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官场是展示知识分子自我价值的唯一平台。而为官做人做事要受到多种明暗规则的掣肘,官场并不是张扬个性和自由的场所,想升官,想做事,自我个性的压抑在所难免。而读书人除了做官还能干嘛呢?因此,只能低眉顺眼、忍气吞声地委曲求全。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当退休,贬谪之后,“为官”的自我价值展现、实现的途径没有了,那些壮怀激烈的读书人该何以自处呢,毕竟生命并没有结束,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的啊。

所以他们的灵魂转向了,不再关注于庙堂,不再关注于民生,而是投身江湖之上,寄情山水之中,诗词歌赋绘画饮酒作对,他们将对于功名的关注,进而转为对于自然的关注,自我个性的释放,他们不再被官场的规则所束缚,成为了独立自由的道家人。

所谓独立自由的道家人,不求事事存理(儒家),不觉一切法空(佛家),而是顺因自然,观赏自得。

儒家入世,佛家出世,道家介于入世与出世之间,虽超然于世外,但对于世间万物并不格物致知(儒家),也不断物舍离(佛家),而是以一种静静观赏的态度来对待世间万物。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那都是无形的大道于万物的作用。万物生长,自有其美,能看到、感受到,自然也就理解了了无形的大道,然后将对道的感应,反之于自身,推动着生命力的蓬蓬勃勃和自我的不断成长。

当人的天性不再受到压抑和约束,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很多在官场失意的人,走出官场后,却在诗词,绘画,书法上为中国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比如李白、苏东坡、赵孟頫。

4

传统文化的生命在哪里?

并不是因为他是“传统文化”就必须要继承发展,必须要发扬光大。

如果传统文化,缺乏现代意识和精神,那么过去的终将过去。传统的也必然会黯然离场。

一种思想、一种文化并不因为它是传统,而具有了存在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只有回应了当代社会的问题,呼应了当代人的需求、提供了对于当下人生的解决方案,才会具有了生命力。

而推崇道家,鼓励修道,也并不是因为这是一个绵延了两千年的传统文化,也不是因为道家那“玄之又玄”的道。

而是因为道家中独立自由、不从众的思想和精神。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也必然是一个人,而生活终归是自己的,他人无法替代。我们都要独自面对自己的命运,独自面对这个世界。

道家始终在告诉我们,如何坚持做自己,做一个独立自由的自己。

道德经

第十七章,百姓皆谓“我自然”

修道,修的就是“我自然”。

道,不是用来崇拜的。修道,就是像道一样,自自然然,不是为了迎合谁,取悦谁,而是回归自我本来的样子,感受修道所带来的内在喜悦与完整, 以及我对自己的绝对肯定。

如果修道,只是为了在自身之外,找一盏明灯来指引自己前行,那不是修道,那样的人也不适合修道。

什么样的人适合道家?

如果你凡事总是习惯说“我认为”,“我觉得”,而不是说,某某神是怎么说的,某某大V是怎么说,喜欢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的人,适合道家。

你不喜欢被人控制或者控制别人,你喜欢观察大自然,喜欢静静看着人来人往,喜欢一切的水到渠成,适合道家。

你怒了就说“滚,你放屁”,你开心了就说:“我好喜欢”,喜怒自然,适合道家。

你尊重生命的个体价值,你反对集体在任何时候都是高于个人的,不管对象是谁,你反对个人无原则地牺牲和奉献,适合道家。

如果你符合上述情形之一,欢迎来参加“面对面诵读道德经活动”,一起来做个独立自由的道家人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懂这些受益终生《2》
再谈如何看待“国学热”?_
陈洪 | 从老子到庄子
古代文学中的渔夫意象
刘姓历史人物 l 刘伶中国酒文化缔造者
道家学说创始人——庄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