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考试成绩差不可怕,可怕的是成绩好还嫉妒比自己更好的同学

【家教智慧 第807期】

据4月26日新民晚报载,近日,在上海市教育学会主办的“评价·创新·发展”上海小学校长学术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所长崔允漷教授带来的一篇学生日记引发了与会教师和专家的思考。

学生在日记中写道:“4月9日,星期五,晴。最近,我们开始了期中考试……11日的数学最好,得了100分,不过全班有11个呢,也算不了什么太好。”

“为什么孩子考了100分,一点愉悦感也没有?甚至潜台词就是最好全班只有他一个人100分,其他都不及格,这是你培养出来的人吗?”崔允漷教授直言说,“孩子之所以有这样的心态,一定是教育的评价环节出了问题。”

“分分,学生的命根。”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教师、家长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就是看重一个考试分数——文化课考试分数,而忽略了其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情商和品德培养,以为孩子只要“听话”,“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考试能得高分”就是“乖孩子”“好学生”。而实际上,这种单纯“以分评人”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来说,隐藏了巨大的隐患。

2018年6月,山东临淄区某初三学生秦某某持刀追砍自己的同班同学,对同学的心脏、脖子、胸前等部位连刺13刀,其凶残程度惨不忍睹,而其理由则相当幼稚:期末考试他是第二名,“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

2014年7月,辽宁省灯塔市高考考生周某,也是因嫉妒同学赵某高考成绩比自己好,放火报复……

2008年11月,湘南某县16岁高三学生被自己的同学刺杀身亡,其原因也是较成绩的高下……

2008年10月,上海某中学,一名19岁的高三学生小何在洗手间内用水果刀向同班同学韦韦身上连刺6刀,致其死亡,其原因也是嫉妒其学习成绩比自己好……

…… ……

除了因争成绩高低心生嫉意导致杀害同学的案例之外,那些曾经的“好孩子”、“好学生”行凶案近年来也是频发不断,从马加爵到药家鑫,从黄洋到吴谢宇,从杀同学室友到杀害自己亲生母亲……在案发之前,他们无不顶着“好孩子”“优秀生”“三好学生”的光环……

用考试分数给对学生优差下定义,就像用纸上的考试规则考驾驶员,在卷面上得一百分的驾驶员,在实际的驾车中,不见得就那么遵守交通规则,更不一定尊重生命,包括他自己的生命,这也就有了除嫉妒或各种原因杀人的“好学生”外,还有了跳楼、喝药等自杀的的优秀学生,也包括那些“功成名就”的硕士和博士……

学习就会有考试,考试就会有分数,分数就会有高低。但是,我们的教育不只是为了教给孩子知识,更不是为了让孩子在考试中得高分。我们的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要立德树人,把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的教育就要走出“分高百丑遮”“唯考试”、“唯分数”“唯名次”论的教育评价误区,以德为本,全面提升孩子的核心素养,对他们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作出实事求是的科学评判,让他们以辩证的观点,平和的心态,看待自己的考试成绩,评判自己的成长,享受成长的快乐和幸福!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考试成绩惨不忍睹,老师终于找到了背后的原因(家长再忙也要看看)
家庭教育,不能太功利
八年级(1)班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
(原创)教育随笔:孩子唯一的快乐就是考试分数吗?
考试之后如何以学生为本
如何调节高三学生的厌学心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