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数学,会教的老师给孩子播“种子”,不会教的老师教孩子做题

【平湖一柱 第1161期】

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小学生语文数学平均分考了96分、98分甚至99分,却被定义成“差生”,原因是,孩子的成绩在班里名次倒数。

一个朋友的孩子上一年级,语文数学考了“双百”,在班里却仍是“倒数”。

“双百”的孩子竟然“倒数”?这听起来有点令人不可思议。

朋友说,学校给孩子排名不仅是按成绩,还按要按交卷早晚顺序。因为,满分的孩子实在太多,如果只按成绩,岂不都是并列第一,分不出了优劣?他的孩子做题太慢,虽然考了满分,也仅仅是排在中游水平。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了没几个数,语文识了没几个字,况且,现在很多孩子在入学前就把一年级内容差不多学完了,考试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小菜一碟。

可是,当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评价孩子学习不是看孩子学没学会,学没学好,而是想方设法要给他们分出优劣——用一个考试分数给他们“排座次”,低年级孩子内容简单,都考满分怎么办?那就按交卷的先后顺序:交卷早的脑子灵,反应快,当然就是优生,虽同是满分,但你比别人慢了半拍,当然就是“差生”。

在此种评价方式下,小学一二年级学习内容虽简单,但是孩子们的作业并不少——熟能生巧,就是把少的可怜的那点内容让孩子们不断机械重复。一个生字写100遍,一个数学题做50遍,很这都是低年级学生最常见的作业。

按某些人的教育理念,所谓小学生的学习就是记忆,方法就是重复。记住了,考试就能得分。

比如,2+3=5,你不必掰着手指头、拿着小棒在那里一个一个地慢慢数,更没必要问“2+3”为什么非得等于5?只要记住这个结果,考试时填上就得分。

因此,有不少教师,所谓的教学就是让孩子“背诵”,所谓的作业就是不停地机械抄书。

这样的老师,还经常得到学校和家长的好评:对学生负责,对孩子一个个进行“个别辅导”,让孩子一个个“过关(背过、写过)……

这种方法,对于小学低年级段还真是有效,还真能考高分。

但是,岂不知,这种办法,却牺牲了孩子的学习力,思考力,判断力,让孩子只会机械背诵记忆,让孩子的大脑成为知识的硬盘。但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的增多,这种办法便渐渐失效,没有培养起学习力的孩子便会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成绩开始逐渐下降,甚至厌学逃学起来……

我这里有一份春节前某地的考试数据,以数学为例,从一年级到九年级,平均分分别为95.35,96.46,94.55,94.05,89.17,69.39,55.19,50.98,48.75。不难看出,学生总体成绩随着年级的升高,渐呈下降趋势。

为什么会这样,不仅是学习内容增,难度加大的缘故,更是因为小学机械训练太多,把记忆当成了学习,学生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当内容多到“记忆不暇”时,便放弃不学了。

我亲身亲历过这样一个案例。一堂初中数学课,内容是合并同类项,我坐在教室后面听课,身边有个同学一直非常“活跃”,老师讲课时他东张西望,同学练习时他胡写乱画。

下课后,我找这位同学座谈,问他这节课学得怎么样?

该同学说,“老师讲得太难了,听不懂,学不会。”

我于是出了写下了“2+5”“ 3+7”之类的几个算式问他,这些会算否?

他说,“老师,你真是小瞧人,咱再不会,也不至于连这一、二年级的小儿科计算都不会呀?”

他拿起笔,很轻松地写下答案。

于是我又写下“2个茶杯+5个茶杯=”……

不待我再问,孩子就笑了:“老师,这更是一年级的内容了”,“那么,现老师把这些‘茶杯’两个字换成x、y、z之类的,会怎么样呢?”

“那就是我们这节课学的内容了!”学生若有所思。

“你看,你多么聪明,老师还没教,你这不就会了!”

“老师,过去老师只教我们背公式,背定理,这么多蝌蚪一样的x,y还要加上什么平方,立方,N次方,我一看见就头疼了,因此就不想学了!”

…… ……

我曾教过多年的初中数学,里面的内容难不难?像代数中二次函数,三角函数、指数、对数、几何中的圆与三角综合证明等,的确很难,但是如果学生感兴趣,找到方法,却又是最简单的。就像我教过的一个学霸同学说的:“几何证明题最简单了,图形在那里摆着,性质在那里放着,推导出个结论来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

是的,数学学习,不仅要记,更要捋清前后知识间的的逻辑关系,你只要让学生捋住了“头”,他们自己就可以往后“走”,老师基本上就不用教了。比如,分数,学到最后,只是除法算式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而已,被除数是分子,除数是分母。

那么,这个知识的“头”在哪里?为此,浙江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提出的“种子课”概念。

俞老师把数学课分为“种子课”和“生长课”,“种子课”是每种数学概念的起始课,这些课,原本用一课时教完的,现在俞老师可能用两节或更多的时间去教。

在俞老师看来,我们的孩子数学越学越难,其关键就是孩子对很多的数学“概念”只是“记住了”,而没有完全深刻地理解,这种“记而不知”、囫囵吞枣,不但会给学生的后续学习造成难,更让学生形成典型的“记忆学习”,失去思考能力,失去自我学习力,只会被动性学习,不教不学,甚至丧失学习兴趣,教也不学……

在俞老师看来,只要在学生那里种下数学的“种子”,“生长”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在俞老师看来,生长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还是学生的学习,都是一样的,“生长”是没有负担的,无论这个生长过程中需要多少的阳光,多少的养分,学生自己都会想办法自我汲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数学14个计算技巧:让孩子的计算能力爆表!考试做题效率神速
学好数学——找到“窍门”是关键
小学数学:这50道易错题,无数学生提笔就错!3—6年级高分必备
关于小学奥数的几点看法
[转载]讲座,学习数学那些事(初
怎样帮助孩子学好奥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