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平四中往事:我的父亲是校长

【东平四中《母校情怀》征文精选

我的父亲是校长

文/ 孙新华

【精彩看点】父亲在文革期间也没躲过厄运,同样受到了极大的迫害,被打成“走资派”,监督劳动,一九六九年下半年恢复原职,重新出来工作……


我是1973年跟随父亲来到东平四中就读的。初进校园,我就被浓厚的学校氛围深深地吸引了,良好的教学秩序,积极好学的校风。那时,父亲已接近退休年龄,开始担任副职,配合黄彩文校长工作,他主持学校教务。我所在的五级一班就在教务处的西侧第二排房。

从家乡肥城来到接山,四中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优美的学校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都让我心旷神怡,四中使我如沐春风,两年半的良好教育,给我的人生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一切也是父亲扎根四中勤奋工作的原因所在,我在这里上学他放心。东平四中,给了我知识,见证了我们的青春和成长,无论走在哪里,母校都让我魂牵梦萦,暮年再回首,多少往事涌心头……

父爱如山,父亲在就是家

回忆跟随父亲在四中,是我最愉快的日子。在父亲跟前我任意撒娇,在同学们面前我有别人没有的优越感。离开了母亲起初我很不习惯,父亲的关心疼爱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老师和同学们关爱互助让我忘记了离开母亲的寂寞,也是在那时我感觉到父亲在就是家,他不仅是个好校长,更是一位好父亲。

在那个生活困难的年代,父亲省吃俭用,把饭票省给我,我享受着好于同学们的生活水平,大家都吃地瓜煎饼,我却吃白面馒头,多少同学羡慕我。

父亲从小疼爱我,把我视为掌上明珠,在高中读书时,我很想家,从东平接山到肥城老家70多里地,那时交通很不方便。父亲用自行车带我回家,路又不好走,父亲身体又很胖,带着我很吃力,有一次我坐在自行车的后面打瞌睡了,身体晃动时,我和父亲一起摔倒在路旁的小沟里,爷俩个都受了伤,父亲比我严重,但他把我扶起来,继续行走。当时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父亲一九七O年从东平一中调入东平四中,就职,他热爱学校,关心教师,关心学生,对教育工作兢兢业业,他朴实善良,受人尊重。我们那时受文革极左潮流“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都有待扭转和改变。父亲作为教学的领军者,他深入调查研究,

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调动师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记得有一个阶段,他在全校开展文化课学习竞赛,推选各班级各学科优秀的课程作业和学习认真书写工整作业,摆放在校园里进行展览。我和我们班的六位同学的作业都在其中,此项活动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积极性。

父亲的言传身教,影响了我,他与人为善、宽容大度、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父亲的优秀品德,也许我并没有全学到做到,但父亲教给了我。他对待同志一视同仁,对待有困难的老师总是千方百计的给予资助,他把一生的精力全部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桃李满天下。

父亲在文革期间也没躲过厄运,同样受到了极大的迫害,被打成“走资派”,监督劳动,一九六九年下半年恢复原职,重新出来工作,父亲一九七五年退休,一九八一年因病去世,享年66岁。父亲人生经历的点点滴滴,永远铭记在儿女心中。

父亲去世我万分悲痛,但美好的回忆却是我跟随他在四中就学的两年多时光,思念他老人家自然会联想到教我的老师和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我首先想到的是室友黄守玉,她的家在学校西侧山坡上,她爸爸和我父亲是同事也是校长,当时安排我借宿她家,所以我们成了室友闺蜜,我成了走读生,我们一同上学一块休息,因此也成了一生的好姐妹。   

要回忆的人和事太多,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参加四中宣传队的经历,让我的校园生活充满阳光。

欢乐校园,我在快乐中成长

在四中的校园中心,有一个露天大舞台,舞台用方石砌起,坐南朝北,学校办公室是后幕墙,前面呈弧形,舞台前是一个大广场。每逢重大节日,全校师生都在这里举行庆祝活动,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歌咏比赛、文艺汇演等,甚至全公社的重大会议和文艺演出也都在这个舞台上举行。

我是学校的一名宣传队员,很多次在这个舞台上演出。每年春节前,由李聚田老师带队,组织宣传队到农村巡回演出,我们演出的《新疆歌舞》和《庆丰收》欢快喜庆,展示了我们青春靓丽的风采,特别受贫下中农欢迎。在那个时代,曾赋予我们这个群体一个响亮的名字——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我们顺应时代,唱响那个时代特有的旋律,给校友和乡村带来了欢乐。

我喜欢文艺,喜欢蹦蹦跳跳,同学们都习惯称我“小白鸽”。我怀念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忘不了段振业同学的汇西大鼓,激情飞扬,鼓锤有力,节奏抑扬,催人奋进;忘不了于保法和于润富同学的武术对打,潇洒飘逸,闪转腾挪,精彩绝伦;女同学们的新疆歌舞,婀娜多姿,青春靓丽;舞台给我们展示青春的机会,四中的大舞台也让我们的青春才华得到绽放,舞台见证了我们的成长,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往事如烟,随风而去。美丽的青春年华更显短暂,1975年7月,我们迎来了毕业季,同学们相互赠言,唱着《毕业歌》,告别了老师,告别了母校,走向社会,各奔东西。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每个同学,都演奏出一曲内容丰富的人生之歌,都有着自己生活的精彩故事。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艰难奋斗和挫折经历,真实地体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之味道。我也一样,从1975年底参加工作,到2012年在肥城市龙山中学(原肥城师范)退休,工作37年,历经坎坷,均因为有母校的培育,有老师的教诲,让我立于不败之地。我深深地感谢母校!感谢老师!思念快乐校园,怀念我的父亲!

(作者:孙新华 东平四中五级一班学生。本文由作者东平四中《母校情怀》编写组独家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特别感谢段振业先生的热心收与精心编撰。祝东平四中——现东平县接山镇中学新老校友安康吉祥,工作顺利,生活幸福,万事如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年,我从涩港高中考上大学!
恩师郭维昌
情长在,人未老——老校长在廿年同学会上的讲话
校长寄语
【毕业典礼】青春有梦,勇敢前行
母校常萦绕 同窗情未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