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年终岁末,为教师减负,“排名”式检查就休了吧

【平湖一柱 第1329期】

【核心提示】年终岁末了, “排名”式检查评估休了吧!为学校、教师减减负,让学校和教师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教育教学上,别用在了应付上级“检查”、补填“表哥”“表叔”、造假材料上!


某年某月某日,某地某校,大门口张灯结彩,校园里彩旗飘扬,几辆豪华大巴一字排开进了学校,车上涌下来百余人,个个一手持手机,一手持公文夹,分成若干组分赴教学楼、实验楼、公寓楼、餐厅……

这些人都是干什么的呢?原来啊,这些人都是教育局机关各科室领导、全辖区中小学校长……

这些人如此兴师动众到学校干什么?这不到年终岁末嘛,他们进学校是为“观摩评估”——对学校课堂教学、教学常规、德育工作、文化建设、校园安全等各项工作全方位进行检查,通过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等形式进行评估打分,作为教育局本年度对学校的考核成绩,并以此对学校进行排名,作为奖惩的依据……

实求是说,所有工作,有布置就要有检查、有评估、有考核,学校工作当然也不例外。年终岁末,作为学校主管部门的教育局,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检查、评估、考核也是完全应该、很有必要的。但是,如何检查、如何评估却应该有所讲究。

事实求是地讲,检查、评估的目的是查看工作完成情况,较之上一年度有没有进步、发展、与创新,通过检查与评估,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以利学校今后更好、更快地发展。但如果把检查、评估的目的定位在“打分”“排名”上,用检查的结果进行“奖惩”,则就与检查的初衷南辕北辙了。

首先,用这种“一刀切”式的检查评估成绩进行排名不公平。

一个县、市或区,街道、乡镇要有十几个,学校更是上百所,各个乡镇、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等基础情况不尽相同:有的乡镇经济条件较好,当地领导对教育比较重视,那么学校办学条件就相对较好,楼就盖得高、盖得多,各种功能室就齐全,学校环境也会整洁优雅,给人的总体印象就会“这个学校很好”,反之,就会像走进“贫民窟”——“这个学校太差了”。

但是,这样得出来的“优”也好,“劣”也罢,却与学校并无直接关联,因为办学这件事,非学校自身“能力”所为,更与校长“能力”大小无关——在这里,笔者无意为“落后”学校和校长有意开脱,实则是“办学”这件事,需要经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校长不可能当乡镇长的家”,这是你不得不承认的客观现实,因此,用同一标准的“刀”去“切”所有学校及校长,对那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乡镇和学校实在是有失公允。

当然,有领导也会说,经济你说了不算,教学质量学校应该说了算吧?

这话听起好像很有道理!但客观现实并不“配合”。强教先强师,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而在当下,乡村学校教师是下不来、留不住,原有教师也是都削尖脑袋千方百计争着进县城,这也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而且,在很多地方,县(区)直学校每年都要从乡镇公开遴选优秀教师,也是开诚布公的事。此种情况下,城乡师资不均衡,城里课堂上都是“大哥哥”“大姐姐”,乡镇讲台上都是“大叔”“大婶”们,而乡村偏远学校校园里走动的基本上就都是“老爷爷”“老奶奶”了……城乡如此悬殊的师资,最后却要用一个标准去评估,其结果是一目了然的事,还用查、用评、用估吗?

其次,这种检查评估的形式指向的是一种外观表象,而非实质内容。

从检查范围上看,涵盖的不可谓不全;从检查的标准上看,规定的不可谓不细;从检查组的分工看,责任不可谓不明确。但是,一天要检查若干个乡镇,每个乡镇要查验若干个学校,到每个学校后,要听汇报、查资料,进课堂,与师生座谈,最后还要给学校反馈情况,一上午,从上午8:00开始到中午12:00,满打满算也就4个小时,下午从2:00到6:00,满打满算也就4个小时。

学期终了,不说别的,单说教师业务,备课、作业、批改记录、听课记录、业务学习、预习案、导学案、单元过关题……每个教师业务放在一起都是一座“小山”,在短短的几分钟的时间里,哪个高手能把“小山”翻一遍,更别说从A镇到B镇,从C校到D校,车要路跑,人要上下车,间或还要上个厕所……

如此多的步骤,如此多的程序,如此多的内容,如果不是走马观花,却也别无捷径可走,因此,这种检查,是不会“深入到课堂”是不会查到实质内容的。

再次,这种检查,除了增加教师的负担外,对学校管理、对质量提高不会起到丁点作用。

检查走马观花,迎检的“花”自然当摆好。因此,为了迎接检查,让校园环境文化一些,就要整几处宣传栏,挂几块大喷绘,楼梯走廊要悬上几幅大标语,教室墙壁上要张贴上点学生手抄报……

检查的档案要对照检查的A、B、C、D各级指标,摆上几厨档案盒,装上几摞档案袋,凡检查细目有的,资料一样不能少,不管原来有没有,现在都要整齐全,没有的,该补补、该造造,假的要做的比真的还要真……

为了迎接检查,各校师生都是全力以赴,一入12月就要开始,全校师生的精力全部投在了迎接检查上……

最后,为了迎检,各学校都想方设法挤资金,大造“面子”工程,实质上是一种良费。

如前所言,此种检查,走马观花,而最大的“花”就是校园环境和文化,这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各学校都会下大气力。

可是“平时不烧香,临时只能抱佛脚”。所谓的“文化建设”就自然的成了“贴墙工程”——将标语口号、名人名言嵌入不锈钢宣传栏,喷成彩色绘布,从楼顶到楼脚,从教室到厕所,从高棵花木,到低矮小草,都挂上了“文化”的标签……

可是,在我看来,这种“文画”却极像一个“爱美”的村妇,身上披上七彩花衣,脸上抹满五彩颜料……

这种“文化建设”,作用不大,花钱却不少,一个不锈钢宣传栏要上千元,一块不大的喷绘要几十元、上百元。有不少学校校长在作汇报时都着重强调,单“学校文化建设”就投资近十万元。而当下农村学校,大多在千人左右,全年的生均公用经费也不过几十万元,

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涵的一种历史积淀,不是突击刷上几条标语就成了文化,更不是“钱贴在墙上”就有了文化氛围,学校的经费如此的宝贵与紧张,用来搞这样的“面子工程”实不值、不该。

此外,这样的检查,以“排名”为目的,但如前所言,因“基础”“条件”不同,乡镇、学校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名次好的并不感到自豪,名次差的也不会感到羞耻,不会起到“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的作用。

如此评法,“第一”的“永远”“第一”,“倒数”的“永远”“倒数”,“第一”的不会被激励,但“倒数”的却会泄了气。虽然各学校都会为“迎检”做一点表面文章,但这些表面文章却对学校发展并无实质性作用,相反,正因为学校要做这些表面文章,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从而阻滞了学校原有的自我发展,让“倒数”学校为应付检查疲于奔忙、无精力去抓真正的质量……

教育不是工业,很多事情是无法量化的。我们都知道要学生全面发展,但却偏偏有人喜欢用一个简单的“分数”给学生排名。教育部虽然三令五申,但不少地方、学校却仍热衷于此,这个中原因,就是教育相关部门打着管理创新的旗号,挖空心思地想出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所谓“量化评估”办法,给学校、教师排名。“上行下必效”,所以,“排名”的苦果最后都会塞给学生。此种“排名”理念不改,只会让教育越来越浮躁。

笔者以为,年终检查评估工作很重要,很必要,但应要切合学校实际扎扎实实搞。应主要看立足于学校原有实际,看本年度工作完成了没有、做好了没有、进步了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实效如何……

检查评估,其出发点要本着肯定学校、教师成绩,发现亮点不足,指导帮助学校、教师总结经验,汲取教训,鼓舞士气,再接再厉。

检查评估的目的不是为了排名,而是为了今后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

年终岁末了, “排名”式检查评估休了吧!为学校、教师减减负,让学校和教师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教育教学上,别用在了应付上级“检查”、补填“表哥”“表叔”、造假材料上!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 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在于唤醒
教育需要从环境上做大文章
优化督导评估机制 促进教育均衡公平
对教育督导工作的点滴心得
郑州变法
凌宗伟:“文山会海”中的校长哪能管好学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