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孕妇保险攻略

交作业。

这篇真是写到停不下来。

现在的姑娘们真的是太懂得爱自己了。不但怀孕的来问能买什么保险,连刚结婚没多久的,都开始规划自己怀孕去哪家私立医院,用哪家月子中心,谁家的月嫂好用了。

也有的老爷儿们来问的,知道疼媳妇儿。

可能有些人不能理解,谁家媳妇儿都生孩子,需要这么矫情吗?

关哥今天把话撂这儿:

在生娃这件事上,不管女人怎么作,都不过分!

虽然现在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了,但生娃仍然是在鬼门关走一遭。肯生孩子的姑娘们,那都是冒着挨刀、牺牲职业生涯、后半辈子被牢牢绑死的风险。刀尖上跳舞,这个过程对自己好一点,有什么错吗?

别不信,我都不用去找网上那些什么羊水栓塞孕妇跳楼的例子,关哥自己的经历就足够有说服力。

(这段有点长,不爱看我叨叨的,可以直接拉到后面看保险的部分。要生娃的姑娘们可以看看借鉴一下)

现在回想我怀孕生娃的过程,两个字,

后怕。

怀孕过程苦不堪言。前几个月问题疫苗事件,我在做一个妈妈,到底要多强大?提到过,

怀娃的时候,我特别惨。头四个月妊娠剧吐,吐到尿酸4个+号。吃什么吐什么,每天靠打18个小时点滴维持营养。吐无可吐,最后只能吐血。

好容易不吐了,湿疹、贫血、失眠,逐一上阵。低蛋白导致的水肿,让我体重骤升,临盆前足足200斤。脚肿到要穿我先生42码的鞋。还好,生完两个月就迅速脱水,掉了80斤。

最后是因为呼吸困难提前住院,指症太多,剖完了医生也不肯放我,足足住了12天才肯放我回家。

刀口缝了8针,没上止疼泵,而我一点没觉得疼。跟怀孕的痛苦相比,剖腹产算个屁。

真的是每天吐完了哭,哭完了睡,睡完了再吐。差点就抑郁了。

中间还要不断的孕检,抽血、B超、内检。因为实在太痛苦了,验血糖那个齁死人的糖水我实在咽不下去,没测。唐筛也没做。其他的检查都做了。现在想想也是万幸孩子健康。

有意思的是,都说孕妇特别旺,带财。那一年我带的三家分行业绩好到不得了,休产假前我一路做到全国 Top 1。





但其实最惊险的是生的过程。

随意更|一次体检,人生从此改变里说过,我是因为检查出子宫肌瘤才借机怀孕的,准备剖腹产一起切了。思路没毛病。

其实子宫肌瘤现在很常见,毕竟女性压力也很大呀。医生在剖腹产的时候都会顺手切了。所以只要是小的良性肌瘤,很多保险产品都不影响承保。

我这个肌瘤,本来只有5公分,但是这东西它跟着胎儿一起长啊。

临盆的时候,已经长到11公分了,跟胎儿的头一般大。我侧身躺着的时候,自己都能隔着肚皮摸到。

等到准备要生了做B超,医生说,你这个瘤啊,长在子宫外侧阔韧带上,血管特别丰富,加上到时候手术创口面积大,有大出血的可能,最严重啊,搞不好要摘除子宫

我妈当时腿就软了。好不容易养大的独生女儿,名校也念了,银行也进了,这要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我估计她能把我老公生撕了。



亏了我做护士长的表姐,她自己医院的大夫不肯给我做,嫌风险大。就去找了全市最好的产科主任给我主刀。

特别美的一个中年女医生,短发,削瘦,知性的脸,走路带风,说话简洁有力。我见过的人也算多,气场这么足的没几个。每次她带一群实习医生来查房,我都跟小学生一样乖乖听话。

她也挺愁,除了肌瘤,我还贫血、低蛋白、血压高、严重水肿、前兆子痫、新生儿溶血症可能、脐带绕颈。

每一项都够喝一壶的。

要是再来个妊娠糖尿病、高龄产妇、胎盘前置,我就大满贯了。

硬生生在医院观察了6天才手术。好在医术高超准备充分,有惊无险,两小时搞定。

进手术室的时候我整个人不能控制的一直抖一直抖,浑身起鸡皮疙瘩。护士问你是害怕吗?我说,不是怕,实在太亢奋了,终于要卸货了高兴的。

可见是怀孕把我折磨成什么样儿了。

手术先剖腹产,半麻,我是醒着的,肚子被一阵掏,「哗」的一下就娃出来了,开始哇哇大哭。

我呢,就觉得肚子上压了我几个月的一块大石头卸了下去,这叫一个轻松。

后面是肌瘤切除术,全麻,麻醉师一给药,我立马昏睡过去,睡了9个月以来最绵长黑甜的一个觉。

醒过来已经在缝最后几针,我睡得神清气爽,还跟护士聊天,护士说,你这个手术划算啊,开一刀办两件事儿。

另一个护士过来,拿个托盘怼到我跟前说,看一眼!这是你的肌瘤!

真的。。。巨大一个。。。娃七斤,瘤一斤。。。【捂脸不想回忆】

所以现在每次有什么事要生气,我就跟自己说,「淡定,淡定,生气长瘤子啊」。



我记得怀孕那年有个特别大的新闻,产妇羊水栓塞,婆婆怕生不了二胎,不让儿子签字同意切除子宫,结果耽误了救治时机,产妇去世了。

我就有点魔怔了,孕妇么,激素水平不正常。隔三差五就跟我先生强调,有啥事儿一定要保我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现在问我,我敢给我娃挡子弹不带犹豫的。但当时真的是不能理解,产妇的性命为什么会掌握在别人手里?

毕竟人一定要先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别人。

所以我强烈要求我爸一定要在陪我待产,关键时候可以替我签字。

但其实也是我想多了,我先生本人是二十四孝老公。每天开车送我,车停在公司门口让我小憩一会,他自己再坐公交车上班。晚上再过来接。我弯不下腰,他帮我洗澡从头到脚。

美女医生医术虽然好,但医院是公立医院,条件特别一般,人又多,连单人病房都排不上,我都睡过走廊加床,更别提陪护的人想有床睡了。

本来我连特护病房的钱都准备好了,刚怀孕的时候叫嚣着要住最好的病房。结果没地方花。

所以我住了12天院,他结结实实打了12个晚上地铺。

我同学说,就你遭这份儿罪,享受跪式服务都不过分。

不至于,但也差不多了。毕竟我先生的求生欲是很强的。





不得不说我身体底子真的是好。都折腾成这样了,产后还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起来。

我既没去月子中心,也没请月嫂。除了在医院请了几天护工,回家就是我妈+我老公。

根本躺不住,刀口上绑个沙袋满地溜达。我妈说没见过你这么坐月子的。后来复查的时候医生也说,月子总躺着也不好,容易血栓,起来动动也利于恢复。

还不饿,我同学在月子中心一天吃六顿。我一天就两顿,还基本是稀的,不能咬硬食。我奶水充足也不敢喝什么肉汤,怕堵,喝点水都够了。

所以除了娃半夜总哭导致大家都睡不好以外,白天大家该补觉补觉,该上班上班。人也少,事儿也少,特别清净。

对于一个产妇来说,清净就是最好的恢复环境。

我同事坐月子,爸妈、公婆、月嫂、阿姨,加上一家三口,9个人同处一室,每天光吃饭就是个大工程。那叫一个鸡飞狗跳。产妇心情能好吗?再有点什么摩擦,抑郁了怎么办?

别拿产后抑郁不当事儿,我这种给点阳光就灿烂的性格,还抱着娃在家哇哇哭过呢。

所以啊,不是我这种野生粗犷型的产妇,有些钱真不能省。该去私立去私立,该去月子中心去月子中心,该请月嫂请月嫂。

我这人不信消费升级那一套,但是这时候不花钱什么时候花?天大地大孕妇最大。

絮叨这么多就是想表达:

怀孕和分娩真的不是母猪下崽一秃噜就完事了,风险很多,各种并发症都有可能。

一定要做最好的准备,也预备最坏的打算。

上面提到的羊水栓塞,发病率虽然不高,但是死亡率超过80%,特别凶险,特别难救。重度的羊水栓塞,5分钟人就没了,想救都没机会。

还是我怀孕那年,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有一例羊水栓塞抢救成功的例子。40多个医生护士连续抢救了十几个小时,输血量超过10000ml。你没看错,一万毫升,相当于把全身的血换了2.5遍。

这种案例,不管放到哪个医院都够吹好久的。你就知道多难救了。

总算说到正题了,咳咳。

先说说普通的保险准妈妈能不能买。

一、重疾险

大部分的重疾险,健康告知中都会询问女性是否怀孕/怀孕的健康情况/妊娠史。每个产品都不一样,有多有少。根据产品的要求来告知即可。

一般来说,一定年龄之内,孕周28周以内,且没有妊娠异常和妊娠并发症等问题,都是可以正常承保的。(假设没有其他健康问题,以下皆同)

比如能智能核保的哆啦A保和瑞盈,满足以下条件都可以直接正常投保

  • 孕周28周以内

  • 无妊娠异常

也有一些特例,比如:

  • 同方人寿的「康健一生」和国华人寿的「紫霞保」,健康告知中无怀孕相关的询问。

  • 信美相互的「三叶草」,怀孕周数放宽到8个月。

如果是因为怀孕并发症,比如高血糖高血压这种不能投保的,就需要分娩之后超过一定时间,并且身体指标恢复正常之后,才能投保。

重疾条款中,没有直接涉及到怀孕分娩的疾病,一般也没有特别针对怀孕和分娩提出免责的。

但是有一点要提醒大家,重疾险都是有90-180天的等待期的。等待期内是没有保障的。

所以用重疾险去覆盖怀孕分娩的风险,作用非常有限。

二、医疗险

同样要具体看每个产品的设置。

线上大部分医疗险不能人工核保,所以只要询问了「是否怀孕」,你一回答「是」,就被拒保了。

但是智能核保的产品就可以保。

比如平安e生保,只要满足以下3点就可以正常投保。

  • 18-40岁

  • 怀孕28周以内

  • 不是高危妊娠并且没有被医生建议住院治疗

但是医疗险的问题不在于能不能投保,而是免责。大部分的医疗险免责有这么一条:

(7)不孕不育治疗、人工受精、怀孕、分娩(含难产)、流产、堕胎、节育(含绝育)、产前产后检查以及由以上原因引起的并发症;

也就是说,买了医疗险,也管不了怀孕分娩产生的费用。

但不论是重疾还是医疗,该买还是要买。

如果怀孕前没买,怀孕前期也尽量配置一部分。因为如果怀孕后期,或者分娩的时候有什么并发症,影响了以后的健康条件,生完了再想买也会遇到困难。

三、寿险

比较常见的几款定期寿里,百年的定惠保、瑞泰的瑞和,都是怀孕即拒保。

弘康的大白和复星保德信的金钟罩,则是满足以下就可以保。

(多提一嘴,弘康的核保真的是全线都很友好)

  • 28周以内

  • 不是高危妊娠

  • 没有妊娠异常

寿险就比较简单,分娩造成的身故,不出意外都是赔付的。

四、意外险

意外险是没有健康告知的,所以孕妇也可以买。但是对于「意外」的定义大家一定要理解清楚。

比如孕妇不小心摔了一跤,骨折了,吓到了,住院保胎外加治疗骨折。

那么骨折的费用给报销,保胎的费用就不一定了。

还有,咱们习惯把自然的流产称作意外流产,但这种「意外」意外险也是不管的。

免责条款了解一下:

因下列情形之一导致被保险人身故、伤残或导致被保险人住院、发生医疗费用的,我们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9.被保险人产前产后检查、怀孕、流产、分娩(含剖腹产)、避孕、绝育手术、治疗不孕不育症、人工受孕及由此导致的并发症;

总之以产品条款为准。

好,综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健康的孕妇,孕周不大的,一样可以买保险,选择范围要少一些。

2、但是普通的保险,都存在一定的免责条款,对怀孕和分娩的风险,保障作用十分有限。

3、怀孕前就应该把这些险种配置好,怀孕才想起来其实是有点晚了。

一、社保

咱们总说「五险一金」,其实这五险里面有一个就是「生育保险」。

生育保险包括两个部分:生育医疗费+生育津贴

这个各地规定各不相同,没法一一赘述,我也不可能都了解。大家可以把自己所在地的规定留言说一下。

简单解释一下:

1、生育医疗费:报销一定的分娩医疗费用,顺产/剖腹产/难产有不同标准。

2、生育津贴:休产假期间,妈妈获得所在单位上年度职工平均缴费工资,休几个月给几个月。爸爸也有,按陪护假的时间算。

凡是正经按国家规定来的单位,都应该有这一项福利待遇。有个社保还是很好的。

二、公司团险福利

之前写过团险,点这里复习。

如果公司的团险有生育这个部分,那么在社保报销的基础上,还能再报销一部分。就看公司替你参加的是怎样的保险计划。

同时,有些公司也会在妈妈休产假期间,正常支付妈妈的基本工资。

还举我自己的例子:

1、我生娃一共花了1万4,生育保险报销了5000,公司团险报销了6000多,我自己承担的只有2000多。

2、产假休了5个半月,开两份工资。一份是我自己的基本工资,公司照常发。另一份是我们公司去年全员的平均税前工资,到社保相关部门一次性领走。

好几万,小赚了一笔。

所以当年,所有女同事都撑到在公司生完孩子才考虑跳槽或者辞职。

希望各位小仙女都有好的福利待遇。

三、高端商业医疗险

这个高端医疗,不是咱们常说的百万医疗。是真正的国际高端医疗。

之前基本都是境外公司在做,提供给高净值人群家庭,特点是:

1、保额特别高。

动不动就「高达2500万美金」。

2、保障范围广。

妊娠、分娩、牙齿矫正这些,都可以保进去。通常分亚洲版和全球版,境外治疗也可以报销。

3、保费特别贵

纯消费型,每年几万甚至十几万的保费。用不少就打水漂。有钱任性!

这类保险,境外大公司都有,境内可以买到的有BUPA澳洲健康、 MSH万欣和。

这部分先不展开,以后再说,土豪们感兴趣自己去了解一下。

这些保险,只要你保费交足了,什么私立医院就诊、和睦家分娩、月子中心,都能给你报销。

但是,要注意,必须提前一年买才能享受妊娠保障。也就是先买一年,第二年再买才能保。

所以已经怀上孕的,就用不到了。需要早早做计划。

四、孕妇新生儿专用险

这部分乏善可陈。侧面也说明了一件事:怀孕分娩真的风险很大。

孕妇其实是典型的非标准体。保险公司不爱保特别正常。

我怀孕前期也翻过产品库,真的没有能看得上眼的,零星一两款,保额几千块,根本提不起兴趣。

几年过去了,变化不大。为了写这个专题,我和小助理各种翻,也看了十来款。仍然是没法入眼。

只有两款值得拿出来说一说。

信泰人寿「准妈妈新生儿疾病保险」

这款相对简单,责任只有三条,全是给付型的。但最高也能做到20万的保额。

18-25/26-35/36-50,三个年龄段费率有所不同。





看一下保险责任:





这款的优点是:

  • 给付型,简单明了。

  • 保额相对较高,1-20万区间可选。

  • 备孕期间也可以买

缺点也很明显:

  • 保障范围有限,除了身故,只保孕妇5种妊娠疾病和新生儿11种出生缺陷。

  • 限制孕周较小,21周以上不能买

复星联合健康的「星护孕育综合疾病保险 」





这一款的孕周限制是24周,其中,没有进行唐筛,又要选择唐氏综合症责任的,则限制为1-10周。

妊娠疾病有7种:

1)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2)侵蚀性葡萄胎

3)胎盘早期脱离

4)子痫症

5)羊水栓塞

6)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须终止妊娠)

7)前置胎盘

新生儿严重先天疾病有13种:(外加一个唐氏)

1)脊柱裂或颅裂

2)先天性脑积水

3)先天性室间隔缺损

4)法乐氏四联症

5)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6)先天性食管闭锁或食管气管痿

7)唇腭裂

8)先天性肛门闭锁

9)尿道下裂

10)先天性膈疝

11)膀胱外翻

12)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13)苯丙酮尿症

这一款的优点:

  • 六类保障较全,涵盖妈妈和宝宝,既有给付又有报销。

  • 每一项都可以选择保额,可高可低,自由搭配。

  • 疾病种类更多

  • 可买孕周较大

  • 只有「妊娠疾病责任」及「新生儿严重先天性疾病责任」等待期为30天,其他保障没有等待期

  • 统一费率,不分年龄。

缺点:

  • 条款设置比较复杂,需要仔细阅读投保须知

  • 双胞胎和上一次分娩是剖腹产的不可以投

  • 妊娠疾病费率相对偏高

复星这款,说实话,是市面上找得出来最像模像样的孕妇险了。我测算了很多组合,发现最贵的两个责任,就是「妊娠疾病责任」及「新生儿严重先天性疾病责任」。

这两个责任说白了,一个是给孕妇准备的大病险,一个是给未出生的宝宝准备的大病险。真心没地儿买。

就算把所有责任都选到最高,一年也就是3880。不够月嫂半个月工资。

当年要是有,我自己肯定就买了。但是得刚怀孕就买,等吐到尿酸四个加号了未必买得上。

还是建议你们自己试试组合搭配一下。

同时,我也发现,如果只选择「分娩身故」、「妊娠疾病」、「新生儿出生疾病」,支付宝的价格要便宜很多。当然疾病种类会少一点。

大家可以自己衡量一下,不差钱就全包,嫌贵的就看看想牺牲什么保障。

再嘱咐几句

孕妇险很特殊,所以投保的时候,有可能会对孕周/怀孕异常等做很多的规定,赔付标准也会有详细的规定。

我没有必要在这儿把条款给大家再叨咕一遍,还是提醒大伙儿:

  • 看好投保须知

  • 做好如实告知

  • 看看保障条款

  • 看看责任免除条款

才能安安心心明明白白的买。

好了,能看到这儿的我敬你是条汉子,写到这儿的关哥也真的快吐血了。本来只想介绍两个产品,最后变成一篇超长攻略我也是没想到。

你们千万别嫌我啰嗦。只有生过娃的才能理解这种心态。还不都是为了准妈妈和宝宝们健健康康的。平安无事就是最好的消息啊!

最后,欢迎大家把自己或者媳妇儿怀孕生娃的经验和教训,留言分享出来。

这里是满怀拳拳之心的老母亲公众号关哥说险(ID:ggshuoxian),请多多点赞并转发朋友圈。更多干货请点击菜单栏。


其他非标准体投保攻略:

☑️甲状腺结节投保指南

☑️得过甲状腺癌,也可以买保险了!

☑️乙肝病毒携带/大小三阳能买哪些保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怀孕了,来一份保险~
写在我家老二出生之前
怀孕期间如何投保保险产品?
写给准爸爸 |孕育生命,庄严而华美,孕妈心中的焦虑与担扰,您是否有呵护 ?
孕妈如何买保险?贴心实用,别忘转发!
母婴险,哪些比较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