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海涛:读《热河文庙》有感——热河滔滔,文脉悠悠,激情荡荡
热河滔滔,文脉悠悠,激情荡荡
——读《热河文庙》有感
杨海涛
我与孔令春主任相识较早,大约是在三十年前。彼时我还是一个刚参加工作的毛头小伙子,喜欢写作、摄影,工作之余常去市委大院向市委、市政府机关刊物《承德建设》投稿。当时孔令春任中共承德市委研究室编辑部主任,他谦虚和蔼,温润如玉,礼贤下士般待我,宠得我“蹬鼻子上脸”,有事没事就去他那里坐坐,一来二去熟络起来,孔主任赏识我是块“材料,虽年差20岁,却许我称兄,我亦乐得高攀,兄长兄短叫了起来。我们谈天说地,讨论古今,故深知兄台文功之精深,治学之严谨,在文场笔苑驰骋半生笔耕不辍,读他的文章我总是含英咀华,受益良多。于清史研究和对热河故土文化的探寻,孔兄更称得上“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挂冠解绶后,他动念写写清代承德的历史,我举双手支持,三五好友,杯酒言欢之时,大家就常笑言他作为孔老夫子在热河的后人,实为给热河文庙著书立说的不二人选,该担起这份责任。在朋友们的“煽动”下,孔兄潜心十载,《热河文庙》终于付梓成书,对此,我内心畅快难以言表,坚信这本书定是“十年磨一剑,出鞘必锋芒”。

热河文庙对于承德的意义是独特而尊崇的。独特在于,如果说避暑山庄和众多皇家敕建寺庙是清朝融合怀柔民族政策的载体,那么在承德这个塞外夏都修建一座专门供奉孔子及历代贤儒的庙宇,则更体现清朝推动北方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交流交融的精神内核。尊崇在于,它对清朝这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朝,表达对汉儒文化的尊重,进而彰显自身统治正统性所具备的不可替代的象征意义。在众多文庙中,热河文庙法物祭器规制最高,戟门节点典藏最亮,御制刻本贮藏最丰富,乾嘉二帝驾临瞻礼最多,可与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同列“国庙”的地位。
我与热河文庙的缘份是从学生时代开始的,这里当时是承德第八中学,我在这儿有一年的求学经历。耸立的梁柱画着看不清的图案,精美的棱窗支离破碎,踩着咯吱咯吱作响木楼梯爬上尊经阁二楼去上课,围着牺牲亭和同学嬉戏打闹,趴在大成殿后残存的青石台阶写作业……,彼时懵懂少年眼中无以名状的雕梁画栋,庄重恢弘的建筑气场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脑海,现在想来是对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之美的本能感受。缘起于此,我对文庙有说不出的情愫,但又知之不深,就像家住临近的鸿儒名士,时常相见,却还是幻如隔纱。
 
▲2008年时的热河文庙省牲亭(杨海涛摄影)
后来我酷爱摄影,常用镜头对准文庙、记录文庙、解读文庙,这其中还有两幅十五年前拍摄的老照片入了孔兄法眼,收录到《热河文庙》书中,我实在倍感荣幸。
静谧的夜晚,灯光下小心翻开散发墨香的《热河文庙》一书,一遍、两遍的咀嚼品味,此书从多个维度深入浅出介绍了热河文庙的历史渊源、建筑风格、文化内涵、文化演进、时代意义,带给我醍醐灌顶、耳目一新之感,想来可用“三深”、“三情”加以概括。
所谓“三深”,一是文字功底深,有贾岛一字推敲之功。斫雕为朴,要言不烦,章节条目逻辑清晰,环环相扣,又于娓娓道来中见珍奇。同样是以清朝在长城以北边邑之地修建文庙这点切入,第一章中的“荒略之区因兴学而建的承德热河文庙”,侧重于写文庙建筑布局、样式和地方的名宦乡贤,是因为首章着意于宏观背景的铺陈。而在第二章“长城迤北承德(热河)地域文化演进”中则将重点放在写文庙的修建对地方教育事业的推动作用上,这是因为第二章已进入到对文庙代表的汉文化重要作用的阐述。角度切入之精微,言语表述之精准,足见孔老兄思维之缜密,文字功底之浑厚;二是历史挖掘深,有杜甫秉笔直书之功。笔冢研穿,鞭辟入里,以历代帝王尊孔崇儒阐释乾隆皇帝动意兴建热河文庙之缘起,以清朝在塞外荒略之区崇儒兴学追述清代承德的人文教化,以乾隆皇帝为热河文庙颁赐周文王鼎等周时礼器写他的魂牵梦萦“夷齐情结”,以“最大”“最文”“最囧”三宴筵揭示康乾盛世由盛向衰的历史必然,全书蹙金结绣,浑然一体,让人叹服;三是思想底蕴深,有韩柳文以载道之功。见微知著,睹始如终,虽从文庙入手,却结合了清代圈定木兰围场,肇建避暑山庄,兴建皇家寺庙,藩属国及边疆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臣觐见等众多发生在承德的重要历史事件,着眼于探讨儒家文化在清朝推动各民族文化认同和多元共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研究承德清代文化和民族融合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
 
▲张潭先生1978年从部队转业后,任承德八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在热河文庙崇圣祠改成的职工宿舍住了20余年。上图的对联是:蒙教化二十一载,承恩泽吉瑞平安;横批:圣灵庇荫。(摄影杨海涛)
所谓“三情”,一是桑梓故土情,孔兄对承德这片故土的爱是如此深沉而又热烈,足以支撑他以一腔热血和十年光阴,将热河文庙这个中国标志性的文化符号湮没于承德历史洪流之中的遗文轶事一点点挖掘、集腋成裘,还原成一座气势恢宏的庙宇,告诉世人它曾见证一代王朝的繁盛与哀荣;二是热河文脉情,孔兄深知,对于热河这个“自古关塞以外荒略之区,需广化仁德之域”,文庙的建立有着“建学设庙,所以定民志”的重要意义,恰如源头活水,哺育滋养了紫塞大地上儒家文化、皇家文化、满蒙文化、长城文化、民俗文化等多元文化交汇共融的场景;三是孔氏家族情,“令”字辈是孔子第七十六代孙,虽然孔兄令春出生于塞外围场,但他自小受到儒家文化熏陶,在与他的交往中,我时常感受的到他作为孔氏后人,所表现出来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高尚品格,所肩负的“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感与自豪感,我想这也是驱使他将自己宝贵年华投入这项事业的重要原因。
读罢《热河文庙》心神激荡。如此巨著,孔兄作为非文博专业的退休干部、无利益掺杂的饱学之士,以一己之力,费十年之功,到底是什么动力在支撑着他?思忖良久,我想,唯有坚定不移的意志信仰、热爱家乡的情感和敢于担当的使命才能驱动完成这样宏大的事业。
《热河文庙》一书是孔兄献给热河文庙的大礼,是献给避暑山庄肇建320周年的大礼,是献给孔氏家族的大礼,是献给承德文脉的大礼,更是献给清史研究的大礼。此刻,我实该停笔拨通电话,与孔兄邀约共饮三杯!
仅以陋笔拙文,再次向孔兄令春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二〇二三年六月一日
(作者杨海涛为中共承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老照片:热河文庙大成殿
相关链接:《热河文庙》第四章·第三节之摘登:
乾隆皇帝梦魂萦绕五十年的夷齐情结
睹物思人,触景生情,是人类认识活动、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普世众生如此,古代帝王亦如此。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皇帝第四次木兰秋狝至僧机图围场(僧机图,俗称窟窿山,又称玲珑峰。位于今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道坝子乡),发现一棵“一根二幹”的千年古松,当即赐名为“夷齐松”。以此为开端,此后乾隆皇帝多次以夷齐松为题,赋词作诗,把难以割舍的“夷齐情结”,表达的淋漓尽致,直到终老。乾隆皇帝将夷齐精神附着在“一根二幹”的千年古松上,使得物质与精神水乳交融,亦堪称是中国历史上“睹物思情”的典范。此举,乾隆皇帝不仅赋予千年古松以完美的人格品质和鲜活的文化内涵,使其开始具有道德品质的属性,也使其成为道德精神、价值观念和圣贤文化的标志性象征。进而,僧机图围场有了故事,为木兰围场平添了一份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也为文化荒漠般的紫塞神皋营造了一阙弥足珍贵的“精神家园”。
▲仇承轩绘《森机图下夷齐松》
夷齐让国
成语“夷齐让国”的“夷齐”二字,是伯夷(墨胎允)和叔齐(墨胎智)的并称。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墨胎初的长子和三子。成语“夷齐让国”出自《史记·伯夷列传》:孤竹国国君在世时,立三子叔齐为王位继承人,国君墨胎初死后,叔齐却要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伯夷说:“你当国君是父亲的遗命,怎么可以随便改动呢?”于是伯夷逃走了。叔齐仍不肯当国君,也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国国君的次子亚凭继承了王位。
伯夷、叔齐兄弟二人之所以让国,是因为他们对商纣王当时的暴政不满,不愿与之合作。他们隐居在渤海之滨,等待清平之世的到来。后来听说周族在西方强盛起来,周文王是位有道德的人,兄弟二人便长途跋涉来到周的都邑岐山(今陕西岐山县)。此时,周文王已死,武王即位。武王听说有二位贤人到来,派周公姬旦(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之弟)前往迎接。周公与他们立书盟誓,答应给他们兄弟第二等级的俸禄和与此相应的职位。他们二人相视而笑说: “奇怪。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那种仁道呀。”
伯夷、叔齐二人对投奔西周感到非常失望。当周武王带着装有其父亲周文王的棺材,挥军伐纣时,伯夷拦住武王的马头,进谏说:“父亲死了不埋葬,却发动起战争,这叫做孝吗?身为商的臣子却要弑杀君主,这叫做仁吗?”武王身边的随从要杀掉伯夷、叔齐,统军大臣姜尚(姜子牙)说:“这是有节义的人啊。”于是搀扶着伯夷、叔齐二人离去。
周武王灭商后,成了天下的宗主。伯夷、叔齐二人却以自己归顺西周而感到羞耻。为了表示气节,他们不再吃西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今河北迁安市南,当时属孤竹国地),以山上的野菜为食。周武王派人请他们出山,并答应以天下相让,但他们仍拒绝出山仕周。后来,山中一位妇人对他们说:“你们仗义不食周朝的米,可是你们采食的这些野菜也是周朝的呀!”妇人的话提醒了他们,于是他们就连野菜也不吃了。最后,饿死在首阳山。
成语“夷齐让国”,说的是奴隶社会君主继位的事,在当时以及后来的封建社会,君主继位非常讲究嫡庶、长幼之序。然而,在封建社会各朝代帝王继位更迭的现实中,同室操戈、近亲相煎、旁庶篡位、以臣弑君等流血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夷齐让国”所表达的“崇礼、守廉、尚德、求仁、重义”的价值追求和自律品格,以及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被世人视为典范,为历代帝王圣贤和文人墨客所推崇、敬仰和称颂。
▲热河文庙照壁及棂星门(闫春生摄影)
圣人孔子赞颂伯夷、叔齐,称二人为“古之贤人也”;说他们是“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亚圣孟子评价夷齐为“圣之清者”。……。司马迁作《史记·伯夷列传》,列为首章,在引用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比喻有修道的人有坚韧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至于改变初心)名言后,司马迁写道“举世混浊,清士乃见”,以彰夷齐之德;他认为:“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
古松夷齐
乾隆十二年(1747年),三十二岁的乾隆皇帝第四次木兰秋狝,……。八月初八日(9月 12日),进入木兰围场行围。八月十三日(9月 17日),是乾隆皇帝的万寿节,在布尔哈苏台“上以万寿圣节诣皇太后行宫行礼毕,随从诸王大臣、蒙古诸王以下暨官员等赴皇上行殿行礼赐宴”。八月十四日(9月 18日),上行围,驻跸巴彦沟。
《钦定热河志·围场二》载:“僧机图围在永安湃围之东,其北有察罕达巴汉,僧机图河源出焉。僧机图哈达在其东,其南少西有古松,同根异幹,高百尺,千年前物,远望亭亭对立,菁葱争茂,实则一本分枝。皇上行围过此,锡(赐)名夷齐松。”这里记录的“锡名”,指的就是乾隆十二年八月二十二日(1747年 9月 26 日),在返程的途中,乾隆皇帝路过僧机图围场的事。
乾隆皇帝发现“岭下有乔松一根二幹,远望谓两树,实同本也”,乾隆皇帝“见物思人”,遂即赐名为“夷齐松”,并作《夷齐松歌(丁卯)》,其《序》说道:“逾僧机图之岭,而南折而少西,有松焉,侧倚翠壁,俯临回溪,双幹遥撑,千云霄而上者以寻文计,其顶乃虬蟠 ,若楼若宫,自远望之,谓两树之生有如此相肖乎,既至树下,实则同根也。乃名之曰'夷齐松’,而系以歌。”
面对侧倚翠壁、双幹遥撑的古松,乾隆皇帝有感而发,在《夷齐松歌(丁卯)》中,乾隆皇帝借物喻人,把“同根二幹”的千年古松比作伯夷、叔齐,赞美伯夷、叔齐兄弟二人傲骨峥嵘、高风亮节、挺直高洁、志在玄远的高尚品格。
原来,乾隆皇帝为“同根二幹”的千年古松赐名“夷齐松”,源自乾隆八年盛京谒陵。……。乾隆八年七月十九日(1743年 9月 6日),乾隆皇帝自避暑山庄启銮,经木兰围场,往盛京恭谒祖陵;十月初二日(11 月 17日),奉皇太后自盛京取道山海关回京;十月十九日(12月 4日),驻跸孤竹国故地永平府(今秦皇岛市卢龙县西),临幸夷齐庙拜谒祭祀作诗,并提额“万世可风”。此后,夷齐让国、叩马而谏、首阳采薇、不食周粟所表现的“夷齐精神”,便成为乾隆皇帝的永久记忆,并得以滥觞。
松烧灰飞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乾隆皇帝第十三次木兰秋狝。七月四日(8月 26日)奉皇太后自圆明园启銮,七月十一日(9月 2日)至避暑山庄驻跸,八月十六日(10月 6日)奉皇太后自避暑山庄启銮幸木兰围场,十九日(9月 10日)入围。九月初二日(10月 22日)到达僧机图博勒齐尔,行围殪虎后,乾隆皇帝在僧机图围场大岭,发现“夷齐松”毁于山火,深表惋惜,随即作诗一首,并长赋一篇:
乾隆御制《僧机图(己卯)》
夷齐我向名松树,重到松烧灰熄飞。
名象菀枯归一幻,个僧真善示禅机。
乾隆御制《叹夷齐松赋有序(己卯)》
僧机图岭之下,有乔松一根而二大幹,向名之曰“夷齐”,而系以歌。数岁未经此地,今来则已毁于火。焦株突兀尚存,徘徊其侧者久之,因感而为之赋。(以下略)
在这里,乾隆皇帝触景生情,追思以往,对作《夷齐松歌》的十二年后,夷齐古松便毁于山火,深感惋惜;并猜想,这棵古松是得了“夷齐松”之名,连个招呼都不打,就高兴地去享受虚寂恬静的生活了。此后,乾隆皇帝对这棵形如虬蟠,亲如伯仲,埙箎相应的夷齐松,仍然难以释怀。
难忘双松
乾隆四十五年一月十二日(1780 年 2 月 15日),乾隆皇帝自京师起驾,开始第五次南巡。三月十三日(4月 17日)自杭州回銮,五月初九日(6月 11日)还京师,共历时一百十七天。十二天之后,也就是五月二十一日(6月 23日),乾隆皇帝自圆明园启銮,经古北口,于五月二十七日(6 月 29日)到达热河, “上诣城隍庙拈香、文庙瞻礼、关帝庙拈香”后,驻跸避暑山庄直至八月二十八日(9月 26日)。期间,乾隆皇帝在处理军政事务的同时,办了两件大事:一是迎接六世班禅朝觐。……。二是庆祝七旬万寿。……。在忙碌中,乾隆皇帝依然没有忘记“夷齐松”。
▲热河文庙崇圣祠(闫春生摄影)
先是以避暑山庄“沧浪屿”庭园中的“双松书屋”为题,作《双松书屋题句(庚子)》诗一首,在诗中,乾隆皇帝道出了四十年前,即乾隆六年(1741年),在园中栽种的松树才有一把粗,如今已经高出檐头。感叹日月如梭,光阴荏苒。赞美当年康熙皇帝给这座旧屋题写“双松书屋”匾额十分恰当,所题楹联“松生青石上,泉落白云间”与其相互呼应,非常合适。
一天,乾隆皇帝再次走进如意洲上的“沧浪屿”,他拾阶而上,看到台阶的边上有两棵松树傲然而立,突然想起僧机图大岭上的“夷齐松”,诗兴即发,以双松书屋为题,赋诗:
乾隆御制《双松书屋(庚子)》
阶际撑双干,埙箎伯仲兮。
阅年难与计,隔岁若相徯。
霜露那能犯,沧桑可共稽。
僧机图忽忆,曾是赋夷齐。
乾隆皇帝在诗注中写道:“木兰僧机图,岭下有乔松一根二幹,远望谓两树,实同本也。因名曰'夷齐松’,而系以歌。至己卯(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重经其下,则松已毁于火,有《叹夷齐松赋》。”
依清旷殿就在沧浪屿“双松书屋”的东侧,在炎热的夏天等候朝觐和赐茶, “双松书屋”是理想之地。据《清宫热河档案④》,这一年,乾隆皇帝以六世班禅额尔德尼来山庄朝觐和万寿圣节,停止进哨木兰行围。
……。乾隆四十七年五月十二日(1782 年 6 月 22日),乾隆皇帝自圆明园启銮,开始第三十五次巡幸木兰,经古北口于五月十八日, “驾至承德府,城隍庙拈香、文庙拈香”后,驻跸避暑山庄至八月十八日(9月 24日),十九日,乾隆皇帝启銮进哨行围至九月初八日(10月 14日)回驻避暑山庄,九月十六日(10月 22日)自避暑山庄启銮,二十二日至京师。此次巡幸木兰,乾隆皇帝前后两次驻跸避暑山庄约五十六天,期间,乾隆皇帝再一次为“双松书屋”作诗。
乾隆御制《双松书屋(壬寅)》
伯夷圣之清,叔齐岂不似。
如读孟子书,二老宛在此。
我偶坐谡阴,声色俱忘矣。
去岁与今年,由来不隔耳。
诗中说,伯夷如圣人一样廉洁,他的兄弟叔齐怎么能不像他呢。我在这里读书,研究圣贤的政治学说及哲学思想,仿佛夷齐二人就在身边。在树荫下与双松相对而坐,令我肃然起敬,美好的声音与园中的景色都忘记了啊。自古以来都是隔窗有耳,即使秘密商量,别人也可能知道。这年的八月初十日(9月 16 日),爱新觉罗·颙琰(嘉庆皇帝)的嫡长子旻宁(后来的道光皇帝)生于紫禁城撷芳殿,此时的乾隆皇帝正在避暑山庄。诗的最后两句,可能是在为皇长孙、后来的道光皇帝旻宁出生而“窃喜”。乾隆皇帝赋词作诗,不仅为沧浪屿这座宛如“一泓贮天池”的园中之园平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使这里成了凭吊夷齐、传承“夷齐精神”的文化空间。
一生牵挂
木兰围场僧机图大岭上的“夷齐松”,是乾隆皇帝的“一生牵挂”。乾隆五十五年五月初十日(1790 年 6 月 22 日),乾隆皇帝自圆明园启銮,巡幸木兰,五月十六日(6 月 28日)到达承德, “上诣城隍庙拈香、文庙瞻礼”后,驻跸避暑山庄;七月初七日(8月 16日),以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噶勒丹锡哷呼图克图、诺们汗喇嘛等在避暑山庄依清旷觐见乾隆皇帝为起点,盛大的八旬万寿庆典在避暑山庄正式拉开帷幕。……。七月三十日(9月 8日),乾隆皇帝回到北京,驻跸圆明园。
这一年,没有举行木兰秋狝,但年逾八十的乾隆皇帝回到北京,突然想起僧机图岭下被烧毁的“夷齐松”。十月二十六日(11月 30日),军机大臣面奉谕旨。……。从谕旨可以看出,年逾耄耋的乾隆皇帝关心的是,被荒火烧毁的夷齐松树幹截下后做什么工程材料用了,本根是否萌发新枝。
《清宫热河档案⑥》载《为劄知事十一月十三日军机大臣面奉谕旨》,从这道谕旨可以看出,当时的情况是每年冬天草枯,野火或人为放火烧荒“皆所不免”。乾隆皇帝认为“各围场大树甚多,若竟被火焰烧燎枯枝叶,殊属可惜”;谕旨对木兰围场的防火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要求加强对僧机图“现存大松一株,树根有焚烧之处”的管护,铲削焦木,培护活枝,以期益加茂盛。这棵大松,显然不是“夷齐松”树根的孽生,如果是,在这里乾隆皇帝一定会称其为“夷齐松”。至于火毁的“夷齐松”松干做什么工程材料用了,从目前掌握的材料看,却没有提及。
作为自然遗产的“夷齐松”早已毁于山火,但是,由于乾隆皇帝赋予千年古松以完美的人格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开始具有道德品质的属性,成为道德精神、价值观念和圣贤文化的标志性象征。如今,作为文化遗产的“夷齐松”,依然书写在史志典籍中,在社会上咏颂传播,成为世人难以忘却的文化记忆。

▲老照片:热河文庙棂星门和泮桥

▲热河文庙(闫春生 摄影)
与孔令春先生有关的文章链接:
王景山:金声玉振有余韵——孔令春和他的《热河文庙》
一部承载着热河文脉、体现城市文化符号的专著《热河文庙》正式出版
孔令春:悼念钱树信教授
从乾隆皇帝在承德的御膳食谱看养生:他每天都吃八珍糕
嘉庆最后的日子:围场坝上超级寒冷,他却驳回了给士兵增加棉衣的请求
承德是革命老区 ,发展和建设还需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这是一部有情怀的好书——读杨润忠《铜壶煮三江》有感
承德是革命老区 ,发展和建设还需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首部全面反映热河省历史全貌的现代版热河史料典籍之作——《热河省要事纪略》出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86)蜚声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
159,避暑山庄自由行(十一)
百城赋(192)——《承德赋》(二)——戎志军
承德避暑山庄导游词
承德避暑山庄 其一(北京游之十六) 【绝品收藏】
承德避暑山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