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首诗,写的是同一个人,三位作者不同的经历决定了三种不同的态度


项羽自刎乌江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北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南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三位诗人在历史上都是非常著名的诗人,对待项羽自刎乌江一事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与三位诗人所处的历史时代和人生际遇有着很大的关联。

首先看杜牧,此人出生于晚唐,在诗歌、散文上有着极高的造诣,与另一诗人李商隐被后人并称为“小李杜”。杜牧是三朝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从此人的经历来看,他从中了进士之后就一直在官场上,虽然没当过弘文馆校书郎、史馆修撰等闲职,也当过不少地方的军政大员(多地刺史),最后官至中书舍人(掌起草诏令、侍从、宣旨、劳问、接纳上奏文表),是天子近臣。所以,他宦海一生,一直没有放弃,最后还成为朝廷重臣。所以在他看来,只要“包羞忍辱”,总结失败的教训,必能“卷土重来”。更何况,大唐皇朝经历过太宗的贞观之治、玄宗的开元盛世等等,从安史之乱开始由盛转衰,到晚唐时大唐皇朝已经陷入乱局,虽然也出现了宪宗时期的“元和中兴”,但也是国事日非、无力回天了(宪宗后来死于宦官的谋杀,史称“甘露之变”)。杜牧认为,大唐皇朝只要忍辱负重,终有一天还会重回盛世,可惜历史的发展并没有如他所愿。

再看王安石,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担任宰相期间,竭力推行新法,革新政治,富国强兵,取得过不小的成就。但他的改革触犯了大官僚和大地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尖锐激烈的反对,革新归于失败。在此情况下,王安石产生了这种看法:项羽因为当时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上错误,才最终导致军事上的根本性的失败,其时已无力回天。就算回到江东,也难以招集人马“卷土重来”,无法转败为胜。而这首诗,也是王安石针对杜牧的《题乌江亭》写的,王安石在诗中的这种看法其实是颇为肯切的,虽然辛辣冷峻,但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事实也如王安石在诗中所言,项羽通过他的行为早以失去了民心。项羽麾下原本人才济济,最后手下的人才多投向刘邦,其原因就是因为项羽刻薄寡恩,巨鹿之战打垮了秦军主力,他一转眼就将秦朝的四十万降军全部杀掉,而反观刘邦,进入咸阳后与老百姓“约法三章”迅速赢得了民心。鸿门宴上,项羽居然将己方安插在刘邦身边的“钉子”左司马曹无伤给暴露了,后来又让刘邦安然逃脱,气得范增大叫“竖子不足与谋”,后来范增就真的不跟项羽玩了。可项羽在最后自刎的时候还在说:“此天亡我,非战之罪。”居然把自己失败的原因推给了老天,如果说真有什么老天,那么这个老天应当是“老百姓”,正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王安石写这首诗恐怕是也认识到了自己变法失败的原因了吧!他变法是为了富国强兵,但是出手太急,忘了凡事需“循序渐进”的规律,就连很多百姓都对他的新法抵触,因此最终是走向了失败。

最后来看看李清照。李清照一生经历横跨两宋,经历了靖康之变,目睹了宋高宗狼狈南逃的经历。同时她对宋朝在与异族战争中总结求和的态度是非常不赞同的,据说其夫赵明诚在任建康知府时,建康发生暴乱,赵明诚作为一城的军政首脑不但不思平判,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暗讽宋皇朝和自己丈夫没有骨气。于是从女姓的角度,对项羽为人的价值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她觉得,项羽在大败之后,在乌江之畔,本有机会渡江,但是自觉无颜再见江东父老,愤而自刎,是个有骨气、有担当的大丈夫。而宋皇朝在面对辽、西夏和金的时候,也应该和项羽一样宁死不屈,奋力抵抗,不能在国家危难之际不管百姓的死活、抛弃中原大好河山、只顾自己狼狈逃命、偏安江南一隅、软弱无能的丑恶行径。李清照受够了南渡之苦,一生都希望大宋朝廷有朝一日能够收复中原失地,恢复昔日河山,但是南宋依旧延续北宋的软弱最终还是亡在蒙古人的铁蹄之下,李清照的愿望只能是落空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三人都写过项羽诗,谁写得最霸气?
看完《史记》才明白,三首咏项羽的诗,王安石比杜牧、李清照在理
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 王安石一首诗道破 项羽原来是不敢过江东
描写楚霸王项羽的4首古诗,立意不同,千年后却都让人拍案叫绝
如何看待杜牧的《题乌江亭》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这二首诗描写项羽的不同观点?
古代诗人对项羽的4种评价,一人一首代表作,谁的影响最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