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忆我的父亲
回忆我的父亲


作者:何其三
好久没回九姑祭奠我的父亲了。在面对着龙感湖的那块菜地中央,我的父亲一呆就是十七年。十七度花开花落,十七番寒来暑去,我不知道我父亲的世界是否也跟我的世界一样,历经着四季的更迭?

父亲的形象在我脑海里已经生了根,不用着力地去想,却从来没有忘记过。我印象中的父亲一直是穿着黑色的中山装,领口的风纪扣扣得严严实实的。父亲身材修长,面庞黑而瘦,表情严肃,目光清亮澄澈。

父亲在外是个很严肃的人,对我们姐弟五个却是非常宠爱的,是近乎于溺爱和纵容。他总是不舍得打我们,如果真的被我们气到了,就把手臂伸得长长的,手指并得拢拢的,扬起巴掌,步子迈得又碎又急,嘴巴也紧紧的抿着,看似一副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样子。其实这些都是在摆式子,目的是吓唬我们,我们完全可以趁着他摆式子的时候从从容容的逃开。他看到我们跑掉,也不追,也不骂,然后就这么不了了之。

我想大约我们小时候应该算是聪明可爱的吧,这是否是父亲宠爱我们的原因之一?我不得而知。
从我记事以来,我们家就一直住在学校里。听我母亲讲,我父亲因为成分不好,有意从其它的地方躲到了陈汉山区。二姐在程集中学念书的时候,看到学校的黑板报上程集中学创始人中有“何驾鸾”三个字,就回家问我父亲,这才知道我父亲就是程集中学的创始人之一。

父亲为人低调,看事情也很透彻,我到现在还谨记他说过的一句话:别人对我怎么样我从不太在意,你对我好,我是这个样子,你对我不好,我还是这个样子,我就是我。这句话跟杨绛先生的“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如出一辙。那时候我不知道这就叫做“宠辱不惊”,其实我现在自觉或者不自觉的都在奉行这个原则。

学校的生活就是那样,平时闹闹哄哄的,一到寒暑假就清净下来了,学生们全部离开,老师们也陆陆续续地回家了,偌大的校园空空荡荡的,寂静而空旷,但那真是我们的乐园!我们把废弃的竹枝顶部的枝枝丫丫团成圆环状,到每一个无人的角落去找蜘蛛网,然后把蜘蛛网粘在圆环上,用来捕捉蝴蝶和蜻蜓。夏天的夜晚,大人们在操场乘凉,大姐打着电筒,领着我们到校园一排排的树上寻找蝉蜕。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看到正在蜕壳的蝉,它的头和翅膀颤巍巍地从土黄色的壳里出来了,嫩青色,仿佛带着露珠。
父亲从不拘着我们,假期的作业有没有完成,完成得怎么样,他从来不会过问。大约是看到我们在园子里疯着闹着,一转眼就可以看到我们,所以他就特别放心吧。如果我们在园子里玩腻味了,想出去野,没看到就任由我们去,看到了就用商量的口气跟我们说“外面兵荒马乱的,在家玩不行吗?”。父亲这句经典的话语,到现在还时常被我们提起。我们姐弟几个有时可以安安静静地在屋子里一呆几天,有时候也可以出去疯好长时间,几乎都是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动静咸宜,这是不是我父亲的又一个有意或无意的安排呢?

父亲关心我们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夏天为我们点蚊香,冬天为我们灌暖壶。我的小弟弟有神童之称,自然也是父亲最疼爱的一个。他上课从来不听课,也没做作业的习惯。我记得有一次,弟弟因为作文没写,中午被老师关在教室里不许吃饭。父亲知道后,表面上不动声色,趁着语文老师不在,偷偷把弟弟放了出来,等弟弟吃饱喝足,又悄悄地送回教室。他做这件事的时候嘴边是噙着笑的,仿佛做了一件无比惬意的事。后来这件事被人知道了,老师们都讲我父亲作为一校之长,如此这般,只会把孩子宠坏,说我弟弟不成龙就成蛇。按照他们的意思应该是成蛇的可能性比较大。

弟弟从不做作业,为了避免他挨罚,父亲发动全家的力量替我弟弟完成作业,二姐和我就做过多次。更有甚者他老人家亲自操刀,为了使写的字更像小孩子的笔迹,他用左手写,故意写得歪歪倒倒的,帮着弟弟蒙混过关。这些行为在平常人眼里肯定是不可思议的,父亲身为校长不懂怎么教育孩子吗?这是我到现在都没想通的事。不过好在小弟已经学有所成,十一岁就考取重点高中,并有幸成为我们家第一个保送的研究生。


大约在我十岁左右吧,父亲调到另外一所学校去任职 ,两个姐姐和小弟由母亲带着,父亲带着我和大弟弟。那以后的每个星期天下午,对我来讲都是肝肠寸断的时候。每个星期天下午父亲带着我和弟弟的换洗衣服和日常生活用品,从母亲任教的那所学校出发,我每次都是噙着眼泪,一步三回头,十分不情愿地,慢吞吞地跟在父亲的后面。那时的交通真是不便,好多地方不通车,我小,弟弟更小。但那时的我似乎就懂得了离愁别恨。


母亲每次都笑吟吟地送我们一程又一程,我小小的心被酸楚和哀愁充满着,胀得隐隐作痛。我总是低着头,强忍着即将要夺眶而出的泪水,不让它决堤。我想因为我极力地忍着,我留给母亲的背影应该是倔强而冷漠的吧。母亲看着父亲和两个小小的人儿渐行渐远的背影,心里的酸楚一定不会低于我吧。


去了之后,环境是陌生的,除了弟弟和父亲我谁也不认识。我插班到离父亲任教的中学很近的一所小学里读书。父亲事先带我去熟悉周边的环境,他带着我不厌其烦地来来回回走了好几趟,我那时觉得他主要是为了掌握学校上课和放学的时间,看放学后我回家需要多久才能到家,以此来约束我。父亲从来都是个时间观念很强的人,受他的影响到现在只要别人约我,我必定要比约定的时间早几分钟到才安心。现在想来或许因为我是个女孩子,他才那么小心翼翼地,他所做的全部还是为了我的安全出发。唉,那时我真的不懂我的父亲!

父亲掌握了我上学和放学的时间,给我制定了时间表,我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回家。这样一来,放学时路边的野花和蚱蜢,学校屋背后山上尖尖的小竹笋,酸甜可口的野泡,还有学校附近的人家那花团锦簇的月季花就没我的份了。看着小伙伴们的战果,还有炫耀的眼神,我又是艳羡,又是嫉妒,心里也暗暗地滋生出了对父亲的不满。

在月季盛开的季节,被娇艳欲滴的花儿吸引,我忘记了父亲的规定,放学后偷偷地采摘月季花。那时的月季花朵儿不大,颜色是粉红色,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醇香,在小小的我眼里它是那么那么的美!让那时候的我怎能抗拒这诱惑!摘来的花儿,我偷偷放在书包里不让父亲看到,以为隐瞒了“罪证”父亲就不会说我了,但父亲还是狠狠地讲了我几次。为此我心里很是不忿。

一次父亲又说了我,我心里的火蹭蹭地往上窜,吃饭的时候我还是装得乖乖的,心里想着:老这样,烦不烦哪!父亲没看出我的异样,吃过饭就有事出去了。我越想越生气,心底潜在的魔性彻底爆发出来了!我把他的教本、备课笔记、学生的作业和小木盒里的粉笔,几下就扫到地上,用脚把粉笔一根根地碾碎,脸盘架也被我用力推倒了,白底红边的瓷脸盆磕掉几块瓷,我狠狠地踮了几脚,扬长而去。

我不知道父亲回来后看到这一地的狼藉会作何感想,我的印象中父亲好像一直没追究此事。在我成年以后,跟母亲聊天,母亲偶尔跟我提起,说父亲跟她说过我有个猫儿哼脾气,有次不知道怎么惹翻了,把他的东西全祸害光了,害得他只得向同事借粉笔上课。

在那个年代,一个十来岁的女孩子,如此的桀骜不驯,纯属大逆不道,在一般的父母看来肯定要狠狠地教训一顿才行吧。父亲为什么没有发火,没有追究此事,是不是不想压抑我的天性,或者舍不得动手打我,还是二者兼而有之,我不得而知。但我的性子里因此保留住了很泼辣的一种分子,这一点却是确定无疑的。面对别人的欺压,一开始我会选择忍让和包容,或者干脆视如不见,听而不闻,但如果对方还不知进退,不知死活的话,我原本的性子就会在瞬间爆发,会给那些不知死活的家伙以迎头痛击。我从来不是个懦弱的人,好多事主要看我在不在意,或者有没有放在心上。这也算是父亲对我的一种成全吧。

如果我不写作,不写诗词会是什么样子呢?会不会是一个可以跟人骂街撒泼的女子?我现在常常会想这个问题。不管如何,我突然转到写诗词方面来,并且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这应该跟父亲有很大的关系。

父亲如果是落到现在应该算是个才子,听父亲的同学汪长祥老师讲过他写的《山区女篮赛》还得过奖。而且写文章的速度非常快,写短一点的文章几乎是倚马立就。汪长祥老师给我讲过不少关于我父亲小时候的事情。他讲我父亲算得上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们念私塾的时候,一篇千字短文,老师这里讲完,他立时就可以一字不错地背诵下来。背完就趁着其他同学在苦读的时机,躲在树底下看《三侠五义》之类的闲书。

父亲一直爱看书,他不但自己看书,还带着我们一起看。记得他每次出差回来除了给我们带那时很稀罕的苹果、香蕉之外,就是书,而且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书。两个姐姐因为年纪大些,父亲给她们买的就是小说《微山湖上》、《小英雄雨来》之类的书,给我的基本上是小故事书,甚至连环画,我一般看完自己的书后就去拿姐姐们的书看。

给我们订的课外读物有《少年文艺》、《少年科学》、《少年报》等等,他自己也订了《文史知识》、《随笔》、《作品争鸣》等。我应该是在小学阶段就囫囵吞枣地读完了四大名著,我记得我准备看《三言二拍》、《乱世佳人》的时候,母亲收缴了我的书,最后有没有还我,我已经不记得了。

大概还是在小学的时候吧,一个溽热的暑天,父亲忽然来了兴致,把我们姐弟五个召集到一个空旷的教室里,刷刷地在黑板上写了三首唐诗,第一首就是“松下问童子”,然后带着我们一遍遍念。这三首唐诗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子里,我想我这一辈子都是不会忘记的了。

小时候我对书应该是如饥似渴的吧,真所谓见书就读。初中的时候忽然在父亲那里得到一本《宋词三百首》,黄褐色的封面,是谁编著的我早就忘记了,也或许是根本没注意这个,一味地沉浸在宋词给我的震撼中。听母亲讲父亲那时候应该偶尔也写点诗词之类的吧,在同龄的小孩还不知道诗词为何物的时候,我因为父亲的原因,认识了宋词,认识了李后主父子,也曾被他们缠绵悱恻的词句给打动,不管这跟我写诗词有没有关系,但让我认识和热爱诗词,父亲应该功不可没。我读过父亲刊登在《小孤山古今诗联选》上的七绝的时候,我被父亲的才气惊着了。

咏小孤山(何驾鸾)
独立寒江与众殊,劈涛斩浪一身孤。
当年若置空闲地,砥柱何人赞小姑。
结句余味无穷,现象也堪称奇特。
现在一看到孩子们背着沉重的书包,起早贪黑,被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我就想到我的父亲;看到别人听到我的名字时露出惊奇诧异的神情(没见到我的人,只看到我的名字的,都以为我是男性,而且是男性老者),我会想到我的父亲;每当有人称赞我的诗词写得好的时候,我也想到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不仅仅赐予了我的生命,是他让我的精神世界变得丰沛和充实,让我没有被庸常的环境和家庭琐事磨掉棱角和灵气,因为他赐予我的一些特质,让我得以脱颖而出,让我最终没有变成一个庸庸碌碌的女人。

我的父亲,我的精神导师,他虽然离开我十几年了,但我觉得他一直在注视着我,鞭策着我奋力前行。父亲,我在这边好好的,你在那边也要让我放心。不管前路如何,你在那边,我在这边,我们一定要各自安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题
一个渣男找陪聊的自救之路
人人都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
墙上的日历(三)
为爸爸、妈妈、舅舅写传记
散文||月季花儿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