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数据洞察眼科:解析2022年《中国眼科行业白皮书》(一)

2022年初,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持续推进“十四五”期间我国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加强眼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能力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完善眼科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推动眼科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并下延。

一、看清数据,布局眼科

作为一个难得的具有高成长性、高壁垒的双高赛道,眼科行业一直备受各方关注。2022年,随着《十四五眼健康规划》的发布,眼科行业被再次提上热点。眼科作为一个非致命疾病领域,子领域多且分散,如何抓住眼科行业的重点,摸清眼科行业未来发展的逻辑,是值得关注的重点。

我国眼科患病人群超过十亿人,在“十四五”推出眼健康相关政策支持下,眼科用药市场有望迅速成长。因此,药融云发布2022年《中国眼科行业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白皮书》(下称:眼科白皮书)报告,对眼科行业的行业现状、药物及器械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研发以及上游等进行了详细梳理,旨在分析眼科行业现状,并聚焦中国眼科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反映该市场上下游行业龙头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展望中国眼科市场未来前景。

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眼科主要有哪些高发疾病?及其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和相应的治疗方法、发展情况等。

二、眼科主要高发疾病及治疗方法

眼科是研究发生在视觉系统,包括眼球及与其相关联的组织有关疾病的学科。眼科一般研究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眼视光学,青光眼和视神经病变,白内障等多种眼科疾病。

眼科主要高发疾病及治疗方法

图片来源:药融云《中国眼科行业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白皮书》

目前,眼科各适应症发展情况不一:白内障治疗手段成熟;屈光不正/近视及和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等)患病基数大;干眼症和青光眼治疗渗透率低,潜在空间大

白内障的治疗以人工晶体置换为标准疗法,目前发展集中于人工晶体功能、设计的不断迭代;屈光不正/近视的治疗分为两个阶段,8-18岁可以应用药物或器械延缓近视进程,成年后使用屈光手术进行治疗。这些疗法国内均处于快速成长期。

视网膜病变主要可以使用抗VEGF药物,不管国外还是国内,该药物市场成长较快,竞争也在加剧。干眼症和青光眼治疗渗透率低,治疗手段单一,未来更多药物、器械辅助治疗或手术的应用,或可促进细分市场的发展。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3种主要的眼科疾病包括白内障视网膜脱离和断裂青光眼,其中住院人数最多的为白内障,其次为青光眼。

2020 年公立医院出院病人疾病转归情况

图片来源:药融云《中国眼科行业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白皮书》

1.近视/屈光不正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当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其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这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像,称为近视眼(myopia)。此时检查验光则会提示近视度数,例如通常称近视50度,记录为“-0.50D”。

近视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三类,分别依据近视度数、屈光成分和病程进展进行分类。其中根据病程进展可以分为单纯性近视、病理性近视。单纯性近视是指近视度数一般在-6.00D以内,大部分患者的眼底无病理变化,进展缓慢,用适当的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其他视功能指标多属正常。

而病理性近视,一般近视度数较高,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眼底改变。患者除了远视力差之外,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蚊症、漂浮物、闪光感等,发生视网膜脱离、撕裂、裂孔、黄斑出血、新生血管和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性要大得多。

2020年我国近视总人口接近7亿,其中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青少年近视形势严峻,防控市场潜力巨大,有效的近视防控的“三架马车”包括使用低浓度0.01%阿托品眼药水、佩戴角膜塑形镜、佩戴离焦镜片并配合户外运动。

2.白内障

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称为白内障,此时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模糊。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多。

先天性白内障又叫发育性白内障,多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多为静止型,可伴有遗传性疾病,有内生性与外生性两类,内生性者与胎儿发育障碍有关,外生性者是母体或胎儿的全身病变对晶状体造成损害所致。先天性白内障又分为前极白内障,后极白内障,绕核性白内障及全白内障。

后天性白内障,是出生后因全身疾病或局部眼病,营养代谢异常,中毒,变性及外伤等原因所致的晶状体混浊,分为6种:老年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并发于其他眼病)、外伤性白内障、代谢性白内障、放射性白内障、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

其中,老年性白内障最常见,又叫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与多因素相关,如老年人代谢缓慢发生退行性病变有关,也有人认为与日光长期照射,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根据初发混浊的位置可分为核性与皮质性两大类。

数据统计,我国60至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到2020年,我国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简称CSR)已超过3000,在30年间上涨了近38倍。虽然每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量相比以前有大幅提升,但是相对欧美的12000例,差异仍旧十分明显。

3.视网膜疾病

视网膜疾病是一种眼部疾病。视网膜疾病常见的有以下5种:①血管和血管系统病变。如视网膜血管阻塞,动脉硬化性、高血压性、血液病性以及糖尿病性眼底病变等。②视网膜炎症。与脉络膜炎和视神经炎相互影响密切相关。③视网膜脱离。指视网膜神经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④视网膜变性及营养不良。具有遗传因素。⑤视网膜肿瘤。其中以视网膜母细胞瘤为多见。

药物治疗无效,激光光凝是目前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有效方法。在活动期,病灶位于黄斑中心1/4PD以外者,可行激光治疗。

4、干眼症

干眼症是指由多种因素所导致的、以眼睛干涩为主要症状的泪液分泌障碍性眼病,常伴有双眼痒感、异物感、烧灼感,或畏光、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等表现。

常见之症状包括眼睛干涩、容易疲倦、眼痒、有异物感、痛灼热感、分泌物黏稠、怕风、畏光、对外界刺激很敏感;有时眼睛太干,基本泪液不足,反而刺激反射性泪液分泌,而造成常常流泪;较严重者眼睛会红肿、充血、角质化、角膜上皮破皮而有丝状物黏附,这种损伤日久则可造成角结膜病变,并会影响视力。

干眼发病率高,患者基数大,市场空间广阔。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干眼发病率21%—30%;随着电子产品使用时长与频率提升、人口老龄化加剧、眼科医疗机构普及干眼知识,干眼患者群体与干眼诊疗率有望长期维持提升态势。

三、眼科药物的分类

对于许多眼病,眼药都有直接、快捷的治疗作用,常用眼药的分类有:消炎抗菌素类、抗病毒类、抗青光眼类、散瞳类、皮质类固醇激素类、 非皮质类固醇类激素消炎药、白内障防治类、以及中成药和其他。

消炎抗菌素类:润舒红霉素氯霉素诺氟沙星利福平等眼药水或眼药膏等,主要适用于眼睑、结膜、泪道、角膜等部位的感染性炎症,或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抗病毒类:羟苄唑环胞苷病毒唑等眼药水,适用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或流行性出血性角膜炎等病症。

抗青光眼类:噻吗心安匹罗卡品贝特舒等眼药水或眼药膏,此类药品应由医生根据病人的青光眼类型和眼内压控制情况选择使用,必需听从医嘱。

散瞳类:后马托品阿托品美多利等眼药水或眼药膏。主要用于验光、眼底等散瞳检查,也可用于严重的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和术前后。

皮质类固醇激素类:氟美松考的松典必舒等眼药水,主要适用于过敏性炎症、内因性非感染性炎症以及外伤、术后反应性炎症,也可以用于近视眼术后。

非皮质类固醇类激素消炎药:加贝欧可芬双氯灭痛等眼药水,与皮质类固醇类激素的作用相似,主要用于非感染性炎症。

白内障防治类:法可林(治瘴宁)、卡林-U卡他灵(白内停)和珍珠明目等眼药水。目前此类药物的疗效尚未肯定,抑或有减缓白内障发展的作用。

四、中国眼科药物审评情况及其生产厂家

药融云《眼科白皮书》统计,截至2022年9月7日,中国共有611个眼科产品在审评中心审评,申报企业为1167家,据药融云数据库显示,眼科产品在中国的审评,2020年数量达到峰值,2021年有所回落,2022年预计审评数量跟2021年相近。

中国眼科用药审批数量

图片来源:药融云中国药品审评数据库

目前中国上市的眼科用药共326个产品(含化学药和中成药),厂家数量最多的眼科药是明目地黄丸,共有154家厂家。进口厂家数量最多的产品是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共有6家进口厂家,2家国内厂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福利】史上最全护眼知识贴
医生说|这些易忽略的症状,竟是“致盲眼病”的早期征兆!出现一个就得警惕!
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预防近视,这几招最有效!
中君亚泰研报:眼科用药行业研究报告
视力跟生命一样可贵,5种致盲性眼病请牢记!
眼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