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一:像在黑暗中起飞的猫头鹰,我已在空中读书、备课十余年
像在黑暗中起飞的猫头鹰,我在空中读书、备课十余年
/江一
 
何以要提起猫头鹰?因为哲学课,西方哲学课。
“哲学就是思想的历史,哲学像是思想厮杀的战场,哲学像是在黑暗中起飞的猫头鹰,把事实带给人们。”这是大二西方哲学课老师开篇的话。
那时候,我学习很用心。每次课都抢着坐在前排,其实也不用抢,四五百人的大课,前面很宽松,总有座位可以坐。但要做到自己习惯的座位上就不会那么轻巧了,之所以说抢,我是想每次都坐在一个位置上。用现在流行的话说,这是一个小焦虑。
而且,听哲学课,我不会和别人说话,时间久了,别人也不跟我说话。他们,或听课,或交流,或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哲学课的时光就这样流逝着,没人说好,也没人说不好。上课铃响了,大家来了。下课铃响了,大家走了。大学时听课,我随着老师的思路走,渐渐我有了一种技能,即一边听课,一边读书,两不误。当然,读的是老师讲的书。书我知道,老师的话我也记得,另外还有自己的思考。
直到那个下午,平静被打破了。起因是课堂最后20分钟,老师让我们读一下孙正聿先生著的《哲学通论》(课本)后面的论文,说读完之后大家讨论一下。
我认真地读完论文,发现论文就是对课本的总结,相当于一个压缩版的课本。然后,我在课本上做了标记和批注,等待老师发起讨论,看看有没有发言的必要。
然而,就在课堂后10分钟,出了点儿小问题。
有女同学开始发言,只是我不太同意他们的观点,似乎与论文无关,这样课堂氛围就显得很尴尬,老师也无可奈何。
突然,后面有人站起来了,是男生,而且是三两个,我记不清楚了。
他们从反驳论文开始,进而否定课本、质疑老师。空气一下凝固了,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老师估计也束手无策,因为据她说是第一年教这门课,应该是博士刚毕业。
最后,我实在忍不住,就站了起来。
具体的话,我也记不清楚了。大意是指责那几位男生无理取闹,但我的方式不是点他们本人,而是把重点放在了论文和课本上。按照书上的标记和批注,我一一点出了老师所问问题的答案。最后说老师讲的没问题,论文和课本也写的很清楚,你们不要无理取闹。而且,说这些话时,我离开了座位。面向后面,我侃侃而谈,虽有不平,但尽量克制。说完,我背着书包就走了。因为已经到了下课时间,大教室后面的事情我就不知道了。
从站起来到我反驳那几位男生,我心中都是翻腾的,虽然表面平静,说完之后,大家都安静了,我觉得不好意思,就匆匆离开了。那时候,我真的觉得不好意思才匆匆离开的,没有想到害怕。现在想想,确实有风险,因为他们可能会报复我。事实上,什么都没有发生。第二天及以后的日子都没事儿。
只是有人告诉我,那次风波之后,其他学院如历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很多同学都认识了我。可能从那时起,在学校,我这昆哥的称呼稳定了下来,直到今天,我的同学还称呼我昆哥。从现在看,我特别热爱我的大学,因为那时候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穷学生,没有任何旁的依靠,只有包里的书,手里的笔。事实上,大学四年,随时随地我都带着书、本、笔。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这是天生的气质与爱好。
有人会说那样不累吗,会开心吗?真实的感觉是一点都不累、不烦,反而觉得很舒服、很开心,很有安全感。要是不带着的话,反而觉得有种负罪感。大二时,有一次征文比赛,我交过去一篇文章。后来导员田老师说我写的文章最好,那时候,我还比较自卑,田老师的话鼓励了我,我就开始写了。后来,何明教授教我们写作,何老师教写作的方式太棒了,综合哲学、文学、历史学、文章学、社会学等,我现在教写作就是和他学习的。我尝试和他老人家建立联系,结果那一学期,等于何老师手把手教我自己,我用邮件和他联系,我写,他改。这些邮件,如今还在,在教完我们之后,第二年何老师就不教课了,到60岁了,我真是太幸运了。至于大三后,曹胜高教授和张洪兴教授对我最好,他们最终帮我建立了自己的文化自信。之前,我还不太敢主动和老师交流,这都是自卑的原因。包括教哲学的那位老师,到最后我也没主动和她说一句话,根本是自卑。这都是后话了,前年和去年,有幸又分别在西安和长春见到了曹老师和张老师,他们还请我吃饭,真是太开心了。在我眼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对于以上老师而言,是最贴切的。虽然距离远,不常见面,但师恩我永远感怀。
也许大学时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打开了我的心门,之后的读书总要弄个明白,读之后,必须写。这样,读写结合,知识与思想就在我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读书比较快,领会其含义即可。阐述同样的含义,我敢与作者比较高下。
就这样,工作到一定时间,接触了一定的现实,我必定是要写作的。前天有朋友问我不写能如何,我说不行,头脑里有,不写出来胀得疼。写出来就没事了。
“你是作家,我是教师,这是不同的职业,我不能给你很好的建议。”她说。
“我也是教师。”我说。
“作家需要装备,但教师不能有装备。”她说。
“说的有道理。”我说。
但是,听了她这句有道理的话后,我突然变冷。本想学习呢,结果呆坐在沙发上半下午,在想她那句话“作家需要装备,但教师不能有装备。”装备就是思想和纸笔吗?没有结果,想不到更好的解释,或者意思太明显,何须解释。
曾经我对自己的装备引以为傲,可以写作,可以研究,可以建构模型,可以开发课程,但那句话点醒了我。其实,像在黑暗中起飞的猫头鹰,我在空中读书、备课十余年。而且,我只顾上读书、备课了,其他的浑然不觉。
何以如此?又何必说呢,大学的旧事便是最好的答案。
 
榷山
庚子晓春(4.19)
于湖城湖畔
【作者简介】
江一,原名金江昆,1988年生,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青年作家,诗人,现为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签约作家,衡水市诗词协会理事,衡水青少年诗词学会秘书长,教育学术杂志课堂内外好老师签约作者,出版作品有《渡缘》《桃花坞雨》《艺术里的童颜》《美的唤醒》《情境之门》等。教育与写作理念:师德是知与行的合一,信仰中文,写作育人,让灵魂的启蒙不断发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闲逛老师PS鼠绘《猫头鹰》课录
把握要点 注意形式 突出特色
一点点更靠近希望
白发苍苍老者将哲学课讲的深入浅出,有这样的老师我也是学霸
耶鲁大学哲学课
教学反思论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