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淳安文献:余国祯《点易支言》上

《秉烛斋点易支言》

严陵余国祯瑞人甫著

婿章振振萼范山甫评阅

男中恬、中、中慎、孙婿方儒林需人甫仝校

孙彦校字

点易支言引

《五行书》曰:干者,也;支者,枝也。传枝以相生焉。系宗传者曰“本支”,其是义乎?夫《易》,生生之书也,其原本乎天。天何言哉?龙图几点象焉尔!羲画因重。以及文周彖象与夫系辞之十传,已觉词费,而商瞿以下,奚论已。愚生千百世后,幸睹易道中天。童而授一经,不炉不扇者若而年,虽浪以帖经噪于时,何曾梦挠一爻耶。回首生平所学何事,斯亦罔之生也云尔。窃拟稍次夙昔臆见,衍生生之理,以嗣吾世。而旧册既轶,年耄智衰,河洛原本安从蠡测,岂惟言之无文哉。抑予支离之叟也,亦各言其支而已矣。甲辰仲秋,又赘翁自题。

秉烛斋点易支言卷之上

原易

诠易者曰:变易也,不易也,尤有二义焉。至神而不易测也。至易而可共知也。三才之道,万物之情,幽明往来之故,日用言动之微,莫不悉备焉。始于庖氏(伏羲)仰观俯察,而丐灵龙马之一图,虽无言而文章莫大是矣。自是圣圣心传,皆寄于此。外纪谓烈山氏作易,首艮,曰《连山》,而夏人用之。轩辕氏作易,首坤,曰《归藏》,而殷人用之。《周易》,则西伯取岐阳黍周之地以名之也。桓谭云:《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姬氏圣哲代踵,渊源家学,至文而当后天盛运,正文明大泄之候,乃悟体用相生之理,以赞先天之未发,规其图,更其位,定其卦序,而大演其象义,安知履虎飞鸟之物宜,载鬼羊之险语,非取归、连故本而为之润缀也乎?斯其为至精至变至神之书,与天地并垂而必不可易也。宣圣继起,神而明之,定一尊曰《周易》,而反复赞诵,垂老绝韦,犹殷殷乎假年之学也。然而问焉以言,即枯茎且将受命焉。同患之意,盖千万世而未有尽也,亦何禁乎后人之言之哉。愚故先原之而后臆测之。

叙易源流,见列圣皆有述而不作之意。

二气说上

积阳为天,窈窈尔;积阴为地,塊塊尔。所以愤盈亭毒于其间,化化生生而无穷者,则二气之能也。气惟二,故非对待则体不立,非流行则用不行。易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所谓对待也。又曰阴阳不测之谓神,所谓流行也。易卦六十四,为反对,为互体,总无一画参差者。体之全也,阳之不能熄阴,犹阴之不能澌阳也。卦变四千九十六,或穷于九,或穷于六,讫无一气留滞者,用之大也,阳之必须夫阴,犹阴之必倚夫阳也。天地以全体统一元,以大用付二气,而化生之能事毕矣。然而对待可见而不可见也,流行不可知而可知也。神乎神乎?先儒云:物,非两不化,非一不神。一者何也?太极也,非体非用,亦阴亦阳,尊无对而行无方,所谓一以贯之者也,故曰阳得兼阴,阴不得兼阳者,贞夫一者也。君子贵阳而贱阴,其见天地之心乎?夫道,亦一而已矣。

    于二气见扶抑之意,即天心之妙用也。

二气说中

道既一矣,气何以二?二者,偶数也。阴阳有和焉,刚柔有克焉,明良合而水火济焉。一而不化,昔人所为叹数奇也。是故两大之圹,万汇之赜,精入无间,粗及有形,未有不举一而其偶互现者也。此对待自然之体也,有用焉。穷而变之,时移势极之不可久也,器满志盈之或有概也。变而通之,福先祸始之可与几也,易倾危平之要无咎也。困而亨,险而不失,其信夫非流行之妙用乎?凡皆二气之为也。所谓可见而不可见,不可知而可知也。噫!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是道也,为物不二者也。君子修之,小人悖之,百姓日用而不知吉凶,同患之圣心,其何时而已也哉。序卦言之矣,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悟到理气源头,是一是二。

二气说下

夫易,象教也。言不尽意,存乎其人,则愚又畅为之说矣。偶者,耦也。天与人耦,而人常不胜天。理与势耦,而势恒不敌理。正与邪耦,而邪终诎。是与非耦,而是必伸。则夫相耦而对者,乃彼此互半之概词。而其中不齐之分际,一听夫屈伸往来之乘除,盖有神行乎其间者。是故作善宜祥而或爽,作慝宜凶而或免,则得半之说也。又或有事同报而轻重殊,报等量而迟速异,则乘除之论也。循兹以谈,悉数不能终其物。而有最可疑焉者,曰理与数耦者也。彼星相葬卜以暨诸家言,将何耦乎?谓果足凭耶?则吕才之评孔孟,无以加也。谓其尽妄耶?则六甲五行,义阐河洛,即千百世必无能废之者。幽明召应,宁有无耦而孤行者耶?第以惠逆庆殃,神圣相传之理数,犹云参半也,而璅璅者流乃谓可操而决焉,则俚俗之大愚也夫。

看破天人一辙,理数同源,圣人不知,百姓与能,方见二气之妙。

消息盈虚论

阴阳之道,尽于《易》矣。而消息、盈虚之说,不可不精求之也,亦云气与势而已矣。盖乾坤者,阴阳之体也。损益者,刚柔之用也。复,气之初也。剥,势之穷也。气至则必行。而之,则日浸而长也。复而之临,则亦日浸而长也。惟其浸焉,如寒暑之中,人人不觉,而圣人则蚤虑之。势极则必反。自复而至,惟有亢之悔而已,不得不别有遇也。自而至剥,惟有战之嫌而已,不得不反而下也。惟其极焉,如盛满之必危,人坐待而圣人则力维之。气也,势也,无时无物不消消息息于六十四卦之中。所谓先天地而生,后天地而不可穷者,屯之所以通未济也。虑图而维挽焉,则损益盈虚与时偕行者乎?吾观之人事,里父有曲谨小戾,而子或加厉焉,孙又弥甚焉。此非浸消浸息之几乎?又或有宽柔累叶而凶狂崛起,恣睢奕世而淑慎特闻者。夫非极盈极虚之反乎?天道之于淑慝庆殃也,亦若是则已矣。乃谫谫者一格绳人,其可与读易也哉。

  提出气势二字,天道之庆殃,人事之趋避,俱尽于是矣。

理数

有理而后有气,有气而后有数,有数而后有象,象著而形色动变,天下之赜不可殚悉矣。先天气醇,而理自行,天胜人也。后天气浇而理无忒,人胜天也。太极,气之母也。宣圣,理之宗也。气依理以生象,而老至则竭者,母之道。理主气以成数,而终古不祧者,宗之传。孔子所谓嗣群圣而翼天统也。其后天奉若者固,即其先天不违之理乎?吾得而推论之,经世之以会当月也,月有三十日,则亦应有六候焉。威烈王之八年午会,初候之终也。尼丘之钟灵与柱下相次。而西竺之祖亦云敬王时诞。其窃吾道而分教者,谓非天意乎?他如姑布之技,青鸟之言,推星甲之说,杂见于汉唐,而三代以前胡勿闻也。岂非上世醇气蕴隆,任运逢吉,无事此讙讙欤?吾意其原亦必肇于衰周,特历汉唐而炽耳。嗟乎!运之降也,阴贼之日厉也。畏祸之念愈重,则福之术弥骄,奚不读易而乐玩也。吉一而凶悔吝三焉,甚矣。圣人之与衰世同患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心此理,岂不存乎其人哉。

 天胜人胜之解,可以唤醒聋聩。

元会运世

盈天地者,气而已矣。气之一呼一吸,阴阳分焉。此婴孺可相喻也。呼吸积而为时,时积而为日为月,月周天而岁一易焉。此亦侗愚所共晓也。若然,而岁之积为世也,世之积而为运为会,而终始于一元也。又何殊呼吸之一息哉?《经世》一书,表里《大易》。其先天地而抉秘,后天地而不毁者乎?然而,非邵之臆说也。秦火之,藉卜筮以独全,天人之数之所为,获劫灰而不烬也。是故邹衍五德之谈,汉志章纪元之说,以及阳九百六之论,皆窥河洛之一斑,而未究其蕴者,亦犹汉儒之疏经,离合或半,必待濂洛诸贤而后大明于紫阳之集成也。况夫《大易》宗旨,原有理、数两家之学,至尧夫而始合焉。(数不外理,有理而数方验。以邵专数学非也。)是殆四圣之宗子,河洛之功臣,而众流百氏之皈命天王也。呜呼!人豪哉。

校注:邵雍,又邵镛,字尧夫,谥号康节,著《皇极经世》。

先后天

言天莫辩于《易》。天何以分先后也,说在乎《经世》之论元会也已。会以前,阳长之世也。羲皇犹在已季,《易》始画焉,所谓先天以垂象也。午会以后,阴息之候也。文周已入午初,《易》乃系焉,所谓后天以尽言也。阳长则生气,进寅卯辰之会,于令为春,人无械智,物无角距,并育而不害,虽圣德神功,安所用之,以故结绳无文。遐哉,不可稽已。入已而为纯阳之夏孟也,气盈者溢,亢悔伺之,即天地亦有不能自持之势,不能不借范围于圣人,而圣圣相系,参赞同功,财(裁)成辅相之皇皇,亦不得鼓物而无忧矣。穷变通久,中天数圣所以垂衣而继治也。若乃阴息则杀,气凝会浸,而午次当鹑火,宴阴所潜滋也,天渐老矣。特钟文周二圣,尼山一叟,互取无言之画,演之翼之,其于天道民故、趋避修救之指,亶亶乎其不倦也。阳不能不消而多方以扶之,阴不能不长而穷微以抑之。于是乎君子有所恃,小人有所畏,而云为之百姓有所师。阴杀虽进,而相攫相噬之,人类犹不至遽尽也。是后天数万年之运会,皆数圣人之所持也。所谓参赞弥纶者,此也。故曰:易简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是理也,《易》苞之,而《经世》书借数以注明之。《传》曰:百姓日用而不知,有邵子而夫妇之愚可以与知已。

  扶抑阴阳,即所以挽回人心,故易为经世之书

气化形化

生物者,气也。有形以宅乎其气,于是以生生者。畀之形而气乃自然而成化矣。气不积则生不厚。开辟之初,空无一物,至寅而忽焉万类盈天地者,何也?盖自戊之半,万物已闭积四万三千二百岁,以暨寅之半,元气之郁勃愤盈为何若。此始生象、屯之义乎?故《大传》曰:“天地絪緼,万物化醇”,言气化也,上篇所以次屯蒙也。“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言形化也,下篇所以首咸恒也。以絪緼撰气母,以醇撰气化,直探无始之原矣。而后乃分阴分阳,构精合德焉。化化生生,其有穷乎?终之以未济,固一元之所以成终而成始也。

  形气二字说得水乳交融

附致一解

气之必传于形也,形之复衍夫气也。此造化自然之理也。而以之诠致一者,云何?一者,太极也。化为男女,一生两也。惟两则合。由是而万形万色呈焉,无有纪也。然而,天之生之,必使之一本,则为物不贰,更孰专切于此者。此致一之悬解也。系之于损者,又何?泰次上篇之十一,阴阳会合之气淳,固其交。损次下篇之十一,刚柔调剂之神灵,变其用。故以终而复始之次,寓搏造物之几。生生之易,何其不可思议欤?

此即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之义。位定而气通,则致一矣。故于泰损见之。

六合之外

朱晦庵甫能言,其父上指曰:此天也。问曰:天之上何物?父异之。陆象山四岁时问其父曰: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象山思之,至忘寝食。此二老,生而胸中便具一太极,直从先天带来。然精义至老,穷神达化,此义终未道破。夫亦曰“六合之外,存而不论”。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尔,要亦何用知也。《易》,准天地者也。曰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天地之外不言也。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天地之先不言也。人生秉天地之性而涵万物之灵,惟求其尽性成物,以不愧怍于天地,亦奚事穿凿焉,以恣其诞幻乎?彼蒙庄(庄周,道家)者流,放言无范,姑骋其旷逸之才情云尔。他如管辂之布卦,空嗟治鬼泰山,郭璞之自占,难逃命终双柏。又况京房之汲汲权利,趋陨其元者乎?至矣哉。《经世》一书,与天无极,真可谓善易不言矣。

  善易者不言易,非不言也,有难言也。

附内典解

虎林僧莲池,儒而墨者也,尝云“世界之外觅解不得”。后阅《内典》,至“空虚不可尽,世界不可尽”,意始大豁。因而推之年劫,前后何解?亦惟《内典》,佛言“无始”,又言“劫数不可尽”,意又大豁。此数语颇牙慧。然亦不过巧演“物不可穷”一语耳。愚更取内典中一语,曰“三界惟心”。心也者,太极之灵之所以禅也。六合内外,千古下上,何弗届焉,然而非思议之所可及也。浑沌常留,斯乾坤不息,则亦存而不论焉可尔。

心惟空灵,故不可尽。

老易辩

昔人以老、易并称,非也。老与易绝不相侔者也。两大之间,二气布,而易行乎其中矣。易取刚柔之相生。老主刚柔之悉化。易也者,尊阳之教也。老也者,毗阴之术也。故易传曰生生之谓易,而迁史以道德为刑名之祖,其知言哉。黄帝继世,当穷变通久之会,而溥神化宜民之理,礼乐刑政,然明备,是天地之一开辟也,故云取诸乾坤。盖易之全体苞焉已。特以其因任自然,有类清净,而汉初遂有黄老家言。嗟乎!易之衰也,轩后不可作矣,文周其有忧乎?而况乎以老拟易也,不犹韩非之与老同传也耶?

周易扶阳,老氏守柔,原自不同,有功名教之论

邵易评

深于易者,其惟康节乎?《经世》之外篇有云:凡事为之极几十之七,则正矣。盖夏至之日止于六十,兼之以晨昏分可辨色矣,庶几乎十之七也。呜呼!一部《经世》书,概括此数语,中矣。加一倍法,业已倾倒示人,岂必程伯子超悟耶!具此心眼,何论《五千言》(《道德经》)直等家人语,即四圣人亢悔冥凶震亨谦益之微旨,亶亶乎不倦者,皆可善易忘言矣。噫!老、易谬称,千百世后必有更为邵易者,安知予言不若左哉。

    邵子《经世》,原与老氏不同。

人寿百二十

上世人多寿,叔世则否,何也?盖醇风浸漓,七情内贼,百感外撄,亦与时旺衰焉尔。若夫天之生人,则皆予以百二十,历以当十二辰之数也。人生于寅,故以始生至十岁,属之芒乎?旭气之曈曈也。二十而卯,则群动交作,物芸芸矣。嗣而三十至五十,当辰巳午之际,正昌明盛大之会也。午过则阴长,故五十始衰,六十而日昃矣。七十云稀,其物老宴息之候乎?暨八九十后,戌亥之垣,犹然勤动不夜者,才百之一二耳。若乃期笃老,亦越子历丑者,阴尽阳生,犹然未孩之婴也。此非具天开地辟之神识,而袭永铅复之幻谭,则何异蜉蝣之语晦朔哉。

乾言“不息”,中庸言“无息”。惟无息则夜气常存。岳父晚号劬庵,即此意乎?

希夷得咸卦

长生家言,亦儒者之所不屑道也。坎离复之论,眉山苏氏志焉而未逮。然不有儒而仙者陈希夷(陈抟)乎?希夷之于《易》,盖穷神而知化矣,其旨则存乎《咸》。《咸》首下篇,固以化生之男女上配乎乾坤,而绵绵若存之根即具,是焉矣。卦体初二,上之阴,包三四五之阳,血肉之中婴儿胎焉。若艮,是姹女金郎之大药也。彼谷神不死,惟绝思去欲耳。人生于情,死于情,以感害也。去心而咸,则何思何虑。日月寒暑任运往来,龙蛇之蛰以存其身,过此以往,未之或知矣。如希夷之深山,日月间里,寒暑十旬僵卧,委蜕如遗,更于何处可觅思拟,是全乎虚受之灵者也。(妙解。至此希夷梦觉矣。)山泽之,羲轩以来故自别有天地。多欲如汉武,其何足以语此也耶。

咸之错卦为损,惩忿窒欲,静虚妙谛也。一人行,则绝朋从之思矣,絪緼之气乃于是全。此二卦相通之理也。咸四为心位,损三为变体之主,且三四爻有人道焉,故《系传》特互阐之。

易旨尽于序卦

易合天人,以为言者也。《序卦》一传,其深析天人之际乎?天非人不成而常主乎人之中,故其理二篇并著焉。要皆乘乎二气之所变动也。大率上篇之首乾坤,盖言絪緼化醇之始也。醇气所布芒芒然,犹浑沌之未分,故以屯象之蒙稚,之所以须养也。下篇之首咸恒,盖言构精化生之后也。生气之衍蕃芸芸者,虞熙攘之太,故以韬之盛壮,之所以浸炽也。至于否泰剥复者,天行之数也,故分列于上篇之中,犹指示运会然。若夫人事之有损与益,所以持否泰之运也,物候之由渐而归,所以审剥复于微也。故各相遥对焉。其余卦之次,消息相乘,失得相倚,则天与人互参之。而其至微者,无如二过之位置。天之过大,盛极者,衰所伺,险或中之,丽而思援,人之所以回天也。人之过小,慎至者,福之基,事必济焉,物恶其暨,天之所以相人也。夫易,寡过之书也。于此思之,天人之际,其亦可以洞然矣。

全部易书,数言该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原发微卷之十五
《近思录》道体篇
近思录·卷一·道体
《皇极经世书解卷》十四
正蒙初义卷一 ~ 正蒙初义卷五
皇极经世观物外篇洐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