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承受 忍受 接受 感受 享受

世间万物都有正反两面,就像一枚硬币,关键在于我们选择硬币的哪一面。每个活着的人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只要你还活着,你就拥有整个世界!
生活在世间,总要承受三种不同的状态,即经历最初的“忍受”,然后是“接受”,最后达到“享受”的阶段。但是,这三个不同的状态考验着人们的毅力,也见证着人们对于生活的不同感受,当然也目睹了不同的人生状况。
每一次承受,无不宣泄和张扬着深厚博大的人格魅力。在承受中感受生活,在承受中享受人生。   人的一生在接受生活中种种的苦困里走过,承受着忍受着生活中的种种苦困,感受生活给我们的一切,在感知中享受生命的美和痛。 

  人类本质上的沉重感,主要源自于责任、期盼和压力。因而,承受便是接受承受忍受感受享受中最为有力的量度,承受便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和生活方式了。不可能也决不能无任何负载地来往于这个世界,作为人就必须有所接受、有所承受、有所感受更能在感知里享受生命,承受生命需要承受的东西。在理想的天空里,承受亲人故人寄予的热望和要求;在生活路程上,承受着来自世俗的各种恶意与善待;在情感的海洋里,承受着人生变故中的各种打击和煎熬。接受了,就能承受着,承受着生活的风霜雨雪,也承受着鲜花硕果,在风霜雨雪里感受生活的快乐,在鲜花硕果中享受生命的辉煌。 

  承受是一种力度,更是一种气度;是一种坦然的接纳和始终清醒的生命理念;是一种实现自我最完美的收敛;是为寻求迸发所想所做的自我蓄结;是历炼人生的路。   对人生的幸福和苦难而言,没有超越自我的气概,内视自守的精神品质,就不会在苦难的胁迫下,保持一个谈笑风生自然自如的我;没有对世情的彻悟,洒脱的生命情怀,也不会在幸福的裹挟下,保持一个恬淡平和的秋月心境。真正能够接受和承受各种人生际遇和挑战的人,绝不是气量狭小的平庸之辈,可能会忧郁,但灵魂的天空不会黑云压城;可能会孤独,但灵魂的清明不会是烦乱潦倒;也许会兴奋,但热泪盈盈中不会因此而迷失方向。因为能接受自己更能承受自我战胜自我,走好人生路。   善于承受、能够承受的人,人生的步履往往显得沉稳和安祥,但人生却因此丰富和深厚。承受了炼狱之痛,就有了获得新生的欢欣和感悟。承受的结果,是一种对灵魂的提升,道德的修炼,能量的聚集。每一次承受,无不宣泄和张扬着深厚博大的人格魅力。在承受中感受生活,在承受中享受人生。 

  承受是一种精神,是人生苦涩而美丽的一番心境。承受是心的宽度,是人生历程中阔度的海洋。不论愿意与否,生活本身的内容,决定了我们终将是山、是海,是那只踽踽独行、默默跋涉的戈壁骆驼,终将以胸怀以肩膀去承受生活的各种施加,才能真正地感受生活享受生活。

承受是心的宽度
  人的一生无不是在苦困里走过,需要承受和忍受生活中的种种苦困,从中感受生活给我们的一切,在感受中享受生命的美和痛。

    凡是有责任、期盼和压力的人,都有沉重感。承受是接受承受忍受感受享受中最为有力的量度,承受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和生活方式。人不可能也绝不能无任何负载地来往于这个世界,作为人就必须有所接受、有所承受、有所感受,更能在感知里享受生命,承受生命需要承受的东西。在理想的天空里,我们要承受亲人故人寄予的热望和要求;在生活旅途中,我们要承受来自世俗的各种恶意与善待;在情感的海洋里,我们要承受人生变故中的各种打击和煎熬。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接受的,我们就要能夠承受,既承受生活的风霜雨雪,也承受鲜花硕果,在风霜雨雪里感受生活的快乐,在鲜花硕果中享受生命的辉煌。

    承受是一种力度,更是一种气度;是一种坦然的接纳和始终清醒的生命理念;是一种实现自我最完美的收敛;是为寻求迸发所想所做的自我蓄结;是历炼人生的路。

    一个人,没有超越自我的气概,内视自守的精神品质,就不会在苦难的胁迫下,保持谈笑风生自然自如;没有对世情的彻悟,洒脱的生命情怀,就不会在幸福的裹挟下,保持一个恬淡平和的秋月心境。一个真正能够接受和承受各种人生际遇和挑战的人,绝不是气量狭小的平庸之辈,他可能感到忧郁,但灵魂的天空不会黑云压城;他可能感到孤独,但灵魂的清明不会是烦乱潦倒;他也许兴奋,但热泪盈盈中他不会因此而迷失方向。只有能接受自己,更能承受自我、战胜自我的人,才能走好人生路。

    一个善于承受、能够承受的人,人生的步履往往显得沉稳和安祥,但人生却因此丰富和深厚。承受了炼狱之痛,就有了获得新生的欢欣和感悟。承受的结果,是一种对灵魂的提升,道德的修炼,能量的聚集。每一次承受,无不宣泄和张扬着深厚博大的人格魅力。在承受中感受生活,在承受中享受人生。

    承受是一种精神,是人生苦涩而美丽的一番心境。承受是心的宽度,是人生历程中阔度的海洋。不论你愿意与否,生活本身的内容,决定了我们终将是山、是海,是那只踽踽独行、默默跋涉的戈壁骆驼。只有以胸怀以肩膀去承受生活的各种压力,才能真正地感受生活享受生活。

    生之为人,我们需要接受,更需要承受,在承受中感恩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所以说承受是心灵的最阔的宽度。

生命感悟闲适:享受生命本身

人生有许多出于自然的享受,例如爱情、友谊、欣赏大自然、艺术创造等等,其快乐远非虚名浮利可比,而享受它们也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条件。我把这类享受称作对生命本身的享受。
 
愈是自然的东西,就愈是属于我的生命的本质,愈能牵动我的至深的情感。例如,女人和孩子。现代人享受的花样愈来愈多了。但是,我深信人世间最甜美的享受始终是那些最古老的享受。
 
有钱又有闲当然幸运,倘不能,退而求其次,我宁做有闲的穷人,不做有钱的忙人。我爱闲适胜于爱金钱。金钱终究是身外之物,闲适却使我感到自己是生命的主人。有人说:“有钱可以买时间。”这话当然不错。但是,如果大前提是“时间就是金钱”,买得的时间又追加为获取更多金钱的资本,则一生劳碌便永无终时。

所以,应当改变大前提:时间不仅是金钱,更是生命,而生命的价值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人们不妨赞美清贫,却不可讴歌贫困。人生的种种享受是需要好的心境的,而贫困会剥夺好的心境,足以扼杀生命的大部分乐趣。
金钱的好处便是使人免于贫困。

但是,在提供积极的享受方面,金钱的作用极其有限。人生最美好的享受,包括创造、沉思、艺术欣赏、爱情、亲情等等,都非金钱所能买到。原因很简单,所有这类享受皆依赖于心灵的能力,而心灵的能力是与钱包的鼓瘪毫不相干的。

金钱,消费,享受,生活质量——当我把这些相关的词排列起来时,我忽然发现它们好像有一种递减关系:金钱与消费的联系最为紧密,与享受的联系要弱一些,与生活质量的联系就更弱。因为至少,享受不限于消费,还包括创造,生活质量不只看享受,还要看承受苦难的勇气。在现代社会里,金钱的力量当然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这种力量肯定没有大到足以修改我们对生活的基本理解。

忍受着、承受着、感受着、享受着
心灵成长需要感受而不是道理

     在每个人内心世界,感受就是真实存在,没有什么对与不对、该与该。
     同样,一件事发生,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感受,感受是心理系统本能的反应,它的本质是维持平衡需求,没有是非对错,不需要道理评判,只有无条件的接纳,才能够支持每个人心灵成长。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尊重自己的感受,还是尊重孩子的感受,对孩子一生来说,有着决定未来命运与格局的重要意义。

 每个人最起码有两个我,一个是身体的我,需要吃,喝各种营养维持身体的健康;另一个是心理的我,心理的我成长需要的营养素是理解、支持、接纳、触抚、照顾、肯定、赞赏。道理对心理成长,不如白开水有用,没有任何感情营养价值的道理,久而久之会把人逼疯的。

       一个孩子内心的成长,不是在于你说了什么?而是在于他感受到了什么?不是在于你做了什么?而是在于他的系统接收到了什么?每个人感受的系统是尊重本能基础,需要做出的反应,感觉是生命本身的智慧,感受用道理无法链接,只有觉察情绪,寻找感受的意义,才能从本质上解读心理症状的意义。知道是一回事,做到是另一回事,如何让知道的动机,变成做到的效果,缺失心理学的思考是不可能的。

婚礼应享受,而非忍受,更非难受

我可以忍受不代表我可以接受
 
生活的三种境界
人生活在世间,总要承受三种不同的状态,即经历最初的“忍受”,然后是“接受”,最后达到“享受”的阶段。但是,这三个不同的状态考验着人们的毅力,也见证着人们对于生活的不同感受,当然也目睹了不同的人生状况。

    首先走进“忍受”,感受这个阶段的不平凡。它不仅仅是经历生活的磨难,承受困苦的挑战,同时也是一种责任,一种“卧薪尝胆”的品质。比如学生学习、读书,最初就要忍受读书的磨砺,砥砺自我的意志,不能因为自我的喜恶而改变了读书的方式,甚至放弃读书。读书对于个人来说,是提高自我素养,迎接明天拼搏的筹码。没有今天的苦读,就不会换的明天的辉煌前程。因此,就必须忍受一切世间浮躁,摈弃生活的诱惑,怀揣一份虔诚,走进读书世界。就好像当年“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只有能够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方能进入“忍受”境界,才能为未来的提升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聆听一下“接受”的声音。“接受”是表明自我由原来的无奈、无助,开始能够接受对方,这是双方互相体验的结果。打个比方,刚结婚的夫妻,从面相和接触来看,双反存在差距,只能忍受着对方,漫漫地在双方相互责任的促使下,也在感受着彼此带来的快乐,主见能够接受对方。还是说一下学习与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地为其中的故事所吸引,并且不断地体验到期中的乐趣,也就逐步的接受书籍的魅力。接受的过程是学习的提升阶段,也是由“忍受”到“接受”的分水岭。达到这个阶段,意味着学习不再是一种折磨,反而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因此,在这个乐趣的引领下,接受了这个让自己曾经困惑的课程。

    最后达到“享受”阶段,这里你将听到优美的华章,可以尽情释怀自己的感悟。关系已经达到如胶似漆,甚至“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书学习如沐春风,每天徜徉于书海,吮吸甘饴。这是读书学习的最高境界,也是生活的最高境界。无需娇柔作姿,更不需把揽书籍以示路人,有读有字之书到读无字之书,纵览世事皆文章。这就是“享受”的味道,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人生就像狂风暴雨中的船,就像悬崖峭壁上的松,就像千锤百炼的铁,总是经历风风雨雨,千难万险,但是一旦你经受住了这些考验,迎接你的将是风和日丽,一道彩虹挂天边的诗情画意,这就是人生三步曲:忍受,承受,享受。

    忍受,就是你在面对各种人生挫折时,你所选择的一种境界,它是历来伟人成长所走的必经之路,也是成功之路。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司马迁在遭受了宫刑之后,他选择了忍受,忍受了这一极大耻辱。曹雪芹在多次科举不中后,他也没有灰心而是忍受,忍受现实对他的打击。贝多芬在遭受了耳聋这个事实后,他没有消沉,没有气馁,毅然以他的坚强毅力创作出令人震撼的音乐。毛泽东在得知亲人相继遇难后,克服内心的痛苦而没有爆发,而是转为对敌人的痛恨,对人民的关怀。忍受,它就像一个山洞,一旦进入你就注定要遭受苦难,所以你要学会忍受。

    承受,就是接受,面对苦难你开始可能可以忍受,但时间一长你就可能无法接受,选择逃避,这时你要提醒自己要会接受现实。司马迁在受刑之后,他去完成了父亲的遗愿和自己的愿望,将满腔怒火注入书中;曹雪芹在家中也奋发写书十年不断。贝多芬在此之后以棒触键盘代替耳朵感受音乐。毛泽东经常彻夜不眠制定作战计划,听取农民朋友的意见。承受,它就像一个山洞的中段,你要走很长一段路,这其中或许还有更多困难挫折。

    享受,就是你在忍受,承受之后,你在精神上的体会和物质上的所得,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司马迁最终写成的《史记》,不愧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曹雪芹的《红楼梦》至今为人称道,并有多国译本,现在还有专门的“红学”研究。贝多芬可谓享誉世界,其音乐已妇孺皆知。毛泽东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人民当家作主。享受,它就如现在你已走出了这个山洞,眼前一亮让你欣喜。

    人生三步曲:忍受,承受,享受,它可以拓宽你生命的宽度,即使不能延伸生命长度。而你在垂暮之年回想你这一生,那一定是如雨后春笋般的生机,雨后初晴的清新,雨后日出般的回味无穷,仰望天空一道彩虹格外多彩!

承受,是心的宽度
人的一生在接受生活中种种的苦困里走过,承受着忍受着生活中的种种苦困,感受生活给我们的一切,在感知中享受生命的美和痛。 

    人类本质上的沉重感,主要源自于责任、期盼和压力。因而,承受便是接受承受忍受感受享受中最为有力的量度,承受便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和生活方式了。我们不可能也决不能无任何负载地来往于这个世界,作为人就必须有所接受、有所承受、有所感受更能在感知里享受生命,承受生命需要承受的东西。在理想的天空里,我们承受亲人故人寄予的热望和要求;在生活路程上,我们承受着来自世俗的各种恶意与善待;在情感的海洋里,我们承受着人生变故中的各种打击和煎熬。我们接受了,我们就能承受着,承受着生活的风霜雨雪,也承受着鲜花硕果,在风霜雨雪里感受生活的快乐,在鲜花硕果中享受生命的辉煌。 

  承受是一种力度,更是一种气度;是一种坦然的接纳和始终清醒的生命理念;是一种实现自我最完美的收敛;是为寻求迸发所想所做的自我蓄结;是历炼人生的路。 

  对人生的幸福和苦难而言,没有超越自我的气概,内视自守的精神品质,就不会在苦难的胁迫下,保持一个谈笑风生自然自如的我;没有对世情的彻悟,洒脱的生命情怀,也不会在幸福的裹挟下,保持一个恬淡平和的秋月心境。一个真正能够接受和承受各种人生际遇和挑战的人,绝不是气量狭小的平庸之辈,他可能会忧郁,但灵魂的天空不会黑云压城;他可能会孤独,但灵魂的清明不会是烦乱潦倒;他也许会兴奋,但热泪盈盈中他不会因此而迷失方向。因为他能接受自己更能承受自我战胜自我,走好人生路。 

  一个善于承受、能够承受的人,人生的步履往往显得沉稳和安祥,但人生却因此丰富和深厚。承受了炼狱之痛,就有了获得新生的欢欣和感悟。承受的结果,是一种对灵魂的提升,道德的修炼,能量的聚集。每一次承受,无不宣泄和张扬着深厚博大的人格魅力。在承受中感受生活,在承受中享受人生。 

  承受是一种精神,是人生苦涩而美丽的一番心境。承受是心的宽度,是人生历程中阔度的海洋。不论你愿意与否,生活本身的内容,决定了我们终将是山、是海,是那只踽踽独行、默默跋涉的戈壁骆驼,终将以胸怀以肩膀去承受生活的各种施加,才能真正地感受生活享受生活。 

  生之为人,我们需要接受,更需承受,在承受中感恩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承受是心灵最阔的宽度。

享受人生的基本定义
   “享受是生命在存活过程中,通过身体器官、思想意识等的作用,使生命自身产生愉悦、美好的一种感觉。”

   享受人生的基本理论,基于以上对“享受”一词的定义。享受人生的定义,其核心在“人”上,前提是必须追求象人一样尊严的活着。人是什么?现代人不仅仅是会使用工具的高等动物,他同时受到社会、文化、理性的打造,康德说:“人就是用想象力创造文化的生物”,礼理方圆说:“人就是唯一追求活出尊严的生物”。所以,谁打造的越精实、想象力越丰富,创造文化成果越多,当然也就是越高级的人。

   享受人生可以基本定义为:

   享受人生就是从自己生命的素质和生存的客观环境出发,寻找自己与天、地、人完美结合的最佳途径。在人生的整个过程中,充分张扬顽强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创造力;充分体现人性的善良与美;充分体现对真理与创造的渴望与敬畏。从而不断感觉到做人的愉悦、美好、骄傲。

   几个要点:

   1、享受人生是上天赋予人类的一项特别的生命体征,是每一个人呵护自己生命的源动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本质的力量;

   2、享受人生不局限于欲望的满足,享受人生是经受、承受、接受、忍受、感受万物后心灵升华的结果;

   3、物质并不是产生享受的决定因素(尽管它是生命存在的决定因素),每一个自然人的真实感觉,才是决定享受与否的主要因素;

   4、享受不等于享乐与享福,前者是壮阔的大海,可以包容人生所有的经历。后者是纯净的湖泊,仅是小憩一会的风景地;

   5、经历越多,不等于享受越多;

   6、享受人生可以是绝处求生的一种伎俩,可以是运筹帷幄的一种智慧,可以是“砍头只当风吹帽”的一种气慨,也可以是一杯小酒后才敢吐出的几句真言;

   7、有时人心灵的感觉就象是气温,感觉享受的对象就是水,气温高,水就会变成蒸汽;气温低,水就能结成冰。心灵的温度决定享受人生的幅度。

  何为忍受?据《辞海》对“忍受”词语的解释:忍,即忍耐,把感情按住不让表现。含有忍耐、忍痛、容忍之意;受,受即接纳别人给的东西,比如接受、感受、受精、受权、受托、受降等义;忍受:就是把痛苦、困难、不幸的遭遇等勉强承受下来。

在今天,突然想到,人生真正的享受是什么?

物欲的享受是肤浅的,是不能让灵魂得到真正的满足与愉悦的。但苦行僧的生活却又大可不必,毕竟当前时代物质生活极度繁荣,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自应尽量让自己高效、生活更有质量与品味。

从人面对外界的刺激时,所表现出的由消极到积极的情绪反应来看,可以用以下几个关键词来表述:忍受――难受――承受――接受――感受―――享受。

另外,外界的刺激,又可以分为过程中的刺激与结果的刺激。过程的刺激漫长、时刻相伴,但若要有好的情绪反应,还需怀揣一种对结果的美好期望。结果的刺激短暂、富有冲击力,但又必须依赖过程的积累。总体来说,人的享受应是来自于对过程的享受,因为任何一个结果都不过是人生过程中的一个节点,换句话说,一个过程的结果,同时也是另一个过程的开始。因此,人终归处于过程之中,人若不懂得享受生命的过程,就无法真正的体味与感怀人生。


那么在此人生过程里,怎样对来自处界的任何刺激,都能从消极的情绪体验转化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即从忍受转化到享受,就源自于如何建构于一个积极的思考模式。而思考模式的核心,就是将心灵的焦点永驻守在事物的正面,而将视线的焦点不断的在正反面间转换,最终实现两者的合一。

我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我对自己说,享受生活每一刻。

享受沟通的乐趣。

享受如何不断的发现规律。

享受世间已知规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身心状态。

享受每一刻、每件事都能从正到反、从反到正、正反相合的圆通豁达。

享受做事行云流水的自如,一往无前的冲力。

要想享受这些,要做到以下:

戒借口(借口和方法不在一个屋檐下,没有借口,就会方法无穷)。

戒作息无规律(以后晚12:00以前一定睡觉,早六点一定起床)。

戒忙(忙绝对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代表了计划不周、心态不从容)。

戒反复(心灵的焦点永远驻守在事物的正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别将过去抱的太紧,生活中的许多苦难,让我们学会了承受
珍惜自己
承受是心灵最广的宽度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每日禅话(297)学会承受生活中的许多苦难
人生,就是一种承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