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颖珊 享受生命中的不完美
       
那些出生在新千年的孩子们已经不认得眼前的这个人——这没什么好奇怪的,作为花样滑冰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之一,关颖珊在世纪之交的那几年已经度过了自己运动生涯中最辉煌的时间。短短10年间,她曾史无前例地获得过43个冠军,包括5次世界冠军(1996、1998、2000、2001和2003年)和9次全美冠军(1996、1998—2005年),并曾两次获得奥运奖牌(1998年获得银牌,2002年获得铜牌)。

现在,关颖珊虽然还没有正式宣布退役,但已经拥有新身份的她有了新的生活重心。作为美国波士顿塔夫茨大学弗莱彻学院的硕士生和美国国务院教育与文化事务局公共外交特使,关颖珊泡在图书馆和参加外交活动的时间已经超过了溜冰场。

有人说,关颖珊之所以还没有完全退出滑冰场,是因为在她辉煌的奖牌履历中,还缺少一块至关重要的奥运会花样滑冰金牌。然而,正如《华盛顿邮报》会用“万金不换”去总结这位“冰坛皇后”一样,关颖珊似乎已经接受了自己运动生涯的这一点小小的不完美。

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关颖珊的父母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从香港移民到加利福尼亚的。作为关家的第三个孩子,关颖珊1980年7月7日出生在美国加州。小时候,关颖珊和哥哥姐姐听到的最多的故事就是父母如何身无分文地从香港一路坐船来到美国,又如何辛勤地工作才得以拥有自己的一间小铺。关爸爸时常回忆起当年初到异乡时那种夹杂着迷茫与恐惧、希冀与雄心的复杂情感。他认定只要自己足够勤奋,就一定能够开创一番天地——也正是这种精神,让关颖珊一路滑进了奥林匹克的赛场。

让关颖珊发现自己滑冰天赋的,是当时正在练习冰球的哥哥关隆。一次,哥哥带着5岁小颖珊去滑冰,发现刚开始连动都不敢动的小颖珊很快就能在冰上跳来跳去,还学会了旋转。因为这段经历,哥哥总是笑称自己算是小颖珊的第一个教练——可惜这个教练没当多久,因为很快就换颖珊教哥哥滑冰了。

正是这一面之缘决定了关颖珊的人生之路。这个决定不是父母做出的,而是小颖珊自己选择的结果。事实上,关颖珊的父母从来不愿替她决定什么,他们总是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要走的路。当关颖珊开始滑冰的时候,关爸爸就曾把滑冰课的学费交给小颖珊,说:“这里有5美金75美分,你可以选择去滑冰场,用这些钱交学费。或者,你也可以到商店去给自己买点糖吃。”

小颖珊选择了滑冰场——这让她明白,一切都是她的选择。不管前面是什么,她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为了自己的选择,颖珊和姐姐凯伦每天要3点起来进行3到4个课时的练习,然后再赶去学校上课。于是姐妹俩干脆穿着练功服睡觉,早上闹钟一响就爬起来,用最快的速度收拾妥当,钻进爸爸的车里。

密集的练习不仅带给姐妹俩忙碌的生活,也给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花样滑冰样样都要花钱,培训、教练、量脚定制的冰鞋、漂亮的演出服装。最终,父母卖掉了辛苦多年才买下的公寓,继续支付姐妹俩的滑冰费用。而面对当时已经攀升到每年5万美元的学费,这笔钱也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于是,关爸爸不得不告诉姐妹俩:“如果你们想继续滑冰,也许你们不能请教练了。你们可以练习从前学过的课程。”没有教练,不仅意味着姐妹俩在技巧上无法进一步提高,也代表着她们不得不独自面对比赛的巨大压力。

他们把更高的分数留给了你

在关颖珊的记忆中,那的确是段艰难的时光:“参加比赛的时候,别的选手都有教练在一旁指点鼓励,而我只有父亲在冰场外。”

为了省下每一分钱,家里的每个人都勒紧了腰带。关颖珊说,有一次,她的学校组织了一场比赛,谁能用细线串起最长的爆米花串,就能赢得一棵挂着装饰品的迷你圣诞树。已经过了好几个没有圣诞树的圣诞节的关颖珊顿时就下定决心,要把它带回家。在整个比赛中,她一直盯着那棵树,不停地串啊串啊。她对自己说,哪怕要串一条从洛杉矶到旧金山那么长的爆米花串,她也要定了这棵树。

努力终究会换来回报,关颖珊凭努力赢得了圣诞树,也赢得了冰场上的荣耀。就在小颖珊不得不开始孤军奋战的那年,年仅10岁的她在当地举行的花样滑冰比赛中赢得了冠军。同时,她和姐姐也被场上的一位体育星探看中,并得以进入著名的美国“冰雪城堡”花样滑冰国际培训中心学习。

在这里,颖珊姐妹不仅得到了一笔丰厚的奖学金,还拥有了一位出色的教练——弗兰克·卡罗尔。在卡罗尔的指导下,关颖珊开始参加各项高级别比赛,从美国少儿花样滑冰锦标赛到全美花样滑冰锦标赛,再到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关颖珊也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慢慢变成美丽婀娜的女人。她开始明白,花样滑冰并非机械地完成旋转、跳跃这些动作,而是要跟着音乐的旋律,演绎她正在阐释的角色。

1996年,关颖珊首次突破少女形象,扮演《马太福音》中妖冶邪恶的莎乐美。因为对这个角色的出色阐释,她首度摘取全美花样滑冰的桂冠——这块重量级的金牌预示着她不再是一头只会在冰场上蹦蹦跳跳的小鹿,她已经蜕变成一只翩然飞舞的蝴蝶。

在这个丰收的年份,关颖珊参加了10项比赛,拿到了9个冠军。在加拿大举行的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上,她遇到一位强劲的对手,1995年世锦赛金牌获得者中国选手陈露。面对陈露出色的发挥和评委们纷纷亮出6分的满分,关颖珊一时有些丧气,她转过身对卡罗尔说:“我想我赢不了了。”教练沉默了,他知道自己必须说点什么,让这个小姑娘重新找回自信。于是,卡罗尔说:“她的确拥有完美的艺术表现力,这让她得到了几个艺术满分。但是你忽略了她的技术得分,绝大多数裁判都给了她5.8分,他们把更高的分数留给了你。”

在自己最完美的时刻痛失金牌

短短几分钟后,教练的话得到证实,关颖珊也由此拿到自己的第一枚世锦赛金牌。一夜之间,年仅15岁的关颖珊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偶像。然而,处于风口浪尖的日子其实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关颖珊说:“一旦你达到巅峰,你总会禁不住想,下一步我会怎么样呢?我是不是要走下坡路了呢?”

她陷入一种恐惧,总是担心自己不过是凭运气才获得那些奖励,这种担忧甚至让她无法专心进行训练。与此同时,关颖珊还经历着生理上的变化。她个子长高了,身材变得丰满。这些都让她无法适应,频频失误,几乎一年都无所斩获。

1998年1月,全美花样滑冰锦标赛即将举行,而比赛结果就是那张人人梦寐以求的日本长野冬奥会入场券。但就在赛前几周,关颖珊却在训练中左脚骨折,必须打上石膏修养。于是,当别的选手赛前准备都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时,关颖珊只能在家人的搀扶下一瘸一拐地行动。

那短短的几个星期,所有的希望似乎都离她远去:“我已经为奥运会奋斗了很多年。当机会终于在我面前时,如果不能训练,我可能连参赛的机会都没有。”

拆掉石膏仅两周,关颖珊就来到美国费城参加全美花样滑冰锦标赛,人们都对这个刚刚摆脱伤痛折磨的小姑娘不抱希望。然而,身高只有1米57、外表柔弱的关颖珊却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在这次冬奥会的选拔赛上,她在长短表演中都遥遥领先,得了15个满分(共18个),更因此成为“未来花样滑冰运动员的黄金标准”。

就这样,关颖珊不仅顺利拿到冬奥会门票,还成为冬奥会花样滑冰冠军的热门人选。1968年冬奥会花样滑冰冠军佩吉·弗莱明回忆说:“奥运会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赛场。参加奥运会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而作为众望所归的卫冕冠军参赛,她的压力更是无法想象。”

正是顶着这样的压力,关颖珊终于站在自己从童年起就开始梦想的赛场上。当她完美无缺地完成了自己的表演,关颖珊在走下冰场的时候大哭起来——能够在奥运会发挥出自己最好的状态,对关颖珊来说是一种无法言表的解脱。

然而,当观众和评委都为关颖珊的表现所折服时,她最强劲的对手卡拉·利平斯基却表现得更为出色。姐姐凯伦在回忆起那天时说:“结果出来后大概半分钟,她从日本打来电话。我记得她当时的声音和语气,天啊,她非常难受,强忍着失落。那甚至成为我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

迟到的释然

面对擦肩而过的奥运会金牌,站在颁奖台上的关颖珊已经能够表现得从容淡定了,她相信自己仍有希望——希望就是4年后的美国盐湖城冬奥会。

在这4年漫长的等待时间里,关颖珊连续4次斩获全美花样滑冰桂冠,3度摘取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金牌,成为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上呼声最高的夺金人选。

就在这时,她作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她与合作10年的教练弗兰克·卡罗尔分道扬镳,将在没有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孤军作战——在多年之后,关颖珊的父亲又一次站在了教练席上,成为她的精神支柱。

在自由滑决赛当晚,关颖珊身穿红色赛服出场,看起来是如此自信。然而,这个在中国代表大吉大利的色彩却未能为关颖珊带来好运:她在一个跳跃动作中出现失误,落地不稳而摔倒在地。4年满怀希望的等待就这么付之东流。面对这样的失落,关颖珊并没有懊恼顿足,她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剩下的动作。一曲终了,她仍然自信而从容地在冰场向观众致意。

这一次,关颖珊仅仅拿到了奥运会铜牌。回顾关颖珊起起伏伏的运动生涯,期待似乎总比怀疑更容易带给她压力——在不被看好的时候,她往往能有所突破,但当众望所归时反倒会让自己失望。

在第二天举行的表演赛中,她身着金色短裙出现在冰场上。当《金黄色的田野》的乐曲响起,她突然有一种无法言表的感动——这种感动不是来自奥运会的金牌和荣耀,而是源自内心深处对花样滑冰的热爱。在那一瞬间,她突然释然了——她在想,如果在比赛的前一晚自己能够如此释然,事情会不会有所不同。

然而,如果终究是如果,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

如果有一天我不再滑冰

渐渐走出运动员巅峰状态年龄的关颖珊仍未放弃滑冰,在第二次痛失奥运金牌后,她还拿到一次世锦赛冠军和两次全美花样滑冰冠军。但同时,她也开始享受不同的人生。事实上,在第二次备战奥运会时,关颖珊就选择一种独特的方式。她进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当上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在那里,她发现了人生的另一片天地——原来世界是如此之大,而自己曾经看到的却只有冰场。

关颖珊说:“如果有一天我不再滑冰了,那么一块奥运金牌可能会让我的人生非常圆满,但也许人生和事业就是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尤其是花样滑冰。我已经非常幸运了,获得过那么多的奖牌,还曾两次参加奥运会。我现在的想法跟17岁时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而且我更偏爱现在的想法——我能够更加享受滑冰带给我的乐趣。我明白滑冰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在奥运会赛场上那令人兴奋却又短暂的6分钟,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艰苦训练时,在冰场上获得的点滴快乐。”

当然,花样滑冰带给关颖珊的远不止快乐,还有能够照耀一生的光环。在20多年的运动生涯中,她始终勤奋自律,不断地向设定的目标奋进,甚至成为美国梦的最佳阐释。2006年,关颖珊决定继续当年因为花样滑冰而暂时搁置的学业。她转学到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大学,主修政治学,副修国际关系。

刚刚进入丹佛的关颖珊就在一次重要宴会中遇到自己的“学姐”,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赖斯。后者一方面看重关颖珊从香港移民的身份,一方面也被她身上所散发的拼搏精神和亲和力所感染,决定任命关颖珊为美国公众外交大使,促进美国和世界各国在体育和文化活动中的交流。

2009年6月,关颖珊从丹佛毕业,并选择在波士顿塔夫茨大学的弗莱彻学院攻读国际关系硕士学位。与此同时,作为美国公众外交大使的她还经常出访各国——也因此,《读者文摘》亚洲版得到了这次与关颖珊面对面的机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葱桶”组合刷屏!中国花滑最强CP:不做你的男友,做你的金桥
不容易!表演结束隋文静瞬间落泪 韩聪深情拥抱
不可思议:奥运冰场巾帼不爱金牌爱修袍——毅然离开领奖台成为一名修女
四人赛中那些有关冬奥会的题目,边看奥运边来学习,不再忘记
话说冬奥——历届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中国旗手都是谁
我国参加冬奥会的历程与发展趋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