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台山笔记:溯赭溪上行
userphoto

2023.11.05 河北

关注

梁东方

天台山的风景点分布在整个东到宁海、三门,西到磐安,南到仙居,北到新昌的广大范围内,从最高海拔一千米的华顶山到石梁、赤城山、寒山湖等等不一而足,与我们一般印象中一座名山主要一个主要的登山路径的情况迥然不同,完全被森林覆盖的天台山处处是景,到处是溪水湖泊的天台山有诸多观赏角度。当年徐霞客于间探索发现,留下的山脊路径与唐诗之路广有重叠,平缓的山顶地带上隐约可见的房舍拥有高远的视野和仙居般的云天氛围,每每让人望之不尽,陡生南国五台的幻觉。

尤其在整个平原大地上的生态环境普遍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自然气息的遗存已经越来越少的当代社会,天台山这样依旧保持着唐诗宋词的瑰丽与神妙的唯美之境,哪里哪里都能让人惊叹与沉湎。

这一次,我们选择的是沿着赭溪上行。这源于站在国清寺门口的拱桥上俯瞰溪水的时候古画一样的视觉惊喜:国清寺门口的拱桥上青苔遍布,溪流河道里乱石的随意排列组合之间有曲虬的老树一律向上,向高高的空中争夺着阳光。树冠和树冠在空中结成了密集的筛子,筛下的阳光失去了南方阳光总是灼热的烈度,只留下了清凉宜人的舒适。

树木的姿态在溪谷之中是多种多样的,多种多样之中唯一缺少的就是我们司空见惯的那种笔直地从根部直至天空的人类安排方式。那种人类安排方式如今已经遍布城乡大地,以至于让人觉着树木本该如此,本来就应该是笔直地从根部开始直至天空的,它们不过是一些只知道笔直地与大地山川形成千篇一律的垂直短线条而已。

赭溪里的树木几乎没有从根部开始就笔直地伸向天空的,它们总是因地制宜,根部侧生于乱石缝隙之中,先在根部扭曲一下在伸展是它们的常态。这和古画古诗中所描述的一致,也是当代整体环境中自然诗意日益其少的一个反证。生活在一个所有树木都按照人类意志笔直生长的环境里的人,是很难产生古人那样丰富有意趣的审美情志的。这也是我们由此踏入赭溪河谷顺着流水和乱石,走过一棵棵歪脖子大树的时候的不尽欣喜的所由来处。

走下河道,正遇到一个顺着河道里的乱石一步步辗转腾挪过来的人,问向上能走多远,他说走一天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回答充满了自豪与鼓舞,令回答的人和听了回答的人一起兴高采烈。这是对赭溪河道最高的赞美。

这种未经人工的河道的最大优点就是一步一景,每一步所见都和上一步不同,绝无完全一样的景象。只有大自然才具有这样曲尽其妙的伟大创造力,能在大致一样的无序中创造出如此多种多样乃至无穷无尽的分布与搭配来。石头有大小,大小石头的位置有左有右,左右的石头旁边是有树还是有灌木、有草丛花朵则不一定;溪水一会儿宽一会儿窄,一会儿缓一会儿急,溪水里有鱼,有像是浮在澄明的空中的鱼抑或是没有,也没有规律可循。青蛙是常见的,不常见的是螃蟹,还见到了一条一米多长的水蛇,在浅浅的水中迅速地钻到了石头下面的阴影里,躲避我们的脚步传过去的震动,也可能是要猎捕一般来说这样的动静之后出现的什么动物。

如果将溯溪而行的全过程想象成一首乐曲的话,那这一段有水蛇游弋的段落一定就是其中带有危险的阴郁乐章,是与明媚阳光、适宜阴翳相对的世界多种多样、有美好也有危机的提醒、的紧张度的表现。

和水蛇一样时刻盯着所有的水域的,还有立在石头上,立在树枝上的白鹭。它们浑身雪白的高雅与锁着脖子呆立的姿势之间反差很大,需要看上很长时间,看惯了才能觉着不再违和,觉着就应该如此;它们呆若木鸡的样子是在努力让自己变成一根不会动的木头,让自己的影子在水中的鱼儿们看来与一根木头无异。

我们在石头和石头之间跳跃,偶尔攀岩,偶尔走过沙滩,以人类直立的姿态前进,也以爬行动物匍匐的样子挪动,遇到一块巨大的石头,平平展展的,就会坐在上面休息。听见山坡上密林中的汽车声、摩托车声疾驰而过的轰鸣。那些平常在街道上基本上听不见声音的机动车,在此景此景之下竟然能发出如此巨大的声响。他们完全看不见深深的溪谷里静坐的我们,我们则能靠着这些时而传来的声响确认,确认我们其实没有深入到山谷野地多远,我们还在一向喧嚣也始终提供着生存保障的人间。

这样走走停停的溯溪而行,在经过了一次次对前进路径的选择和一个个较大面积的水潭之后,到了我们以为的足够深入之处。觉着是上到山坡上的丛林中的公路上去的时候了。近乎陡直的森林坡地上堆满了树叶,灌木的枝杈纵横地拦阻着,几十米而已的路艰难地攀行了许久,每一步都要研究落脚点和可供手抓的攀附位置,能找到用力点就是每一步上的胜利。等终于从峭壁一样的林中翻过防撞的金属护栏到了公路上的时候,每个人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在手机地图上查看,我们全部沿着赭溪上行的路,不过一公里而已。这和感觉中已经走了很远很远的判断大相径庭,只能说是和每一步都是经过仔细研究判断之后小心迈出的状态有关。每一步都不易,每一步都有所得的时候,时间就会被拉长,感受就会被扩大,对于路途上的风光就会印象深刻,深刻到好像已经走了万水千山。

我们一致认为,溯赭溪之行是我们多日的天台之旅的最精彩一段,它自然地出现在旅行之中,只可偶遇、不可设计,充满了儿童玩耍一样的意趣,还有与童年玩耍的那个时代一样的天然无损的大自然环境烘托。正是这一点,是换了任何一个其他地方都难以实现的。完全被森林覆盖的天台山正是在这样意义上,在山水古貌依旧的意义上,成为众多名山大川中别具一格的一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许 敏:多少甜蜜要经过漫长的苦涩才能抵达(组诗)
乱石怎么皴,先勾再皴最有效,再乱的石头也能找到规律,快来学吧
原创:神秘的探险之旅
【国学典籍】《徐霞客游记》---闽游日记后
五女峰导游词作文
游天台山日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