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自清为什么不喜欢扬州人,又嫌镇江菜油腻?

朱自清先生称自己是扬州人,不过,他似乎并不怎么喜欢扬州,这个从他写扬州的几篇文章里可以看出来,《说扬州》、《扬州的夏天》、《我是扬州人》这几篇,除称赞扬州美食和风景外,没说扬州人一点好话。

比如这篇让扬州人引以自豪的《我是扬州人》中,讲了一个“闲话扬州”的案子:

……我讨厌扬州人的小气和虚气。小是眼光如豆,虚是虚张声势,小气无须举例。虚气例如已故的扬州某中央委员,坐包车在街上走,除拉车的外,又跟上四个人在车子边推着跑着。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即《说扬州》),指出扬州人这些毛病。后来要将这篇文收入散文集《你我》里,商务印书馆不肯,怕再闹出“闲话扬州”的案子。

……扬州人在上海被称为江北老,这名字总而言之表示低等的人。江北老在上海是受欺负的,他们于是学些不三不四的上海话来冒充上海人。到了这地步他们可竟会忘其所以的欺负起那些新来的江北老了。这就养成了扬州人的自卑心理。抗战以来许多扬州人来到西南,大半都自称为上海人,就靠着那一点不三不四的上海话;甚至连这一点都没有,也还自称为上海人。其实扬州人在本地也有他们的骄傲的。他们称徐州以北的人为侉子,那些人说的是侉话。他们笑镇江人说话土气,南京人说话大舌头,尽管这两个地方都在江南。英语他们称为蛮话,说这种话的当然是蛮子了。然而这些话只好关着门在家里说,到上海一看,立刻就会矮上半截,缩起舌头不敢啧一声了。扬州真是衰落得可以啊!

(《我是扬州人》)

朱自清所说的“闲话扬州”案,指的是上世纪30年代初发生的一桩文坛公案。

1932年,易君左应同乡周佛海的邀请,出任江苏省教育厅主任秘书兼编审主任,定居镇江,住青云门山坡上一座旧式建筑内,取名“琴意楼”。他经常往来于镇江、扬州之间。依据自己平日的游览,耳闻目睹,再加其他资料的搜集运用,他写了一本《闲话扬州》交中华书局刊行。

中华书局里有两个扬州人,看到书上写的全是扬州的事,便拿过来随手翻阅。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本书里不仅有扬州和尚可端与富婆私通的丑闻,又有不少侮辱扬州妇女的文字。

这些侮辱扬州女子的文字,扬州人看了很扎气:扬州之所以出名,一是风景好,二是出盐,三是产女人;全国的妓女好像是由扬州包办,实则扬州的娼妓也未见得比旁的地方高明;扬州出姑娘的原因,由于一种习惯人情和风俗,乃至不以当娼妓为耻;近水者多水性杨花,扬州杨柳特多,且完全水乡见不着山影,所以人性轻浮活动,女性尤其是这样。

书中诸如此类的文字还不少,这毫无疑问就伤害了扬州人的感情和尊严,激起了扬州城及其所属七县民众的极大公愤。

扬州的一位人物阮五太爷看后,当时就要找人把易君左办掉。扬州妇女界的领袖人物郭坚忍牵头发起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扬州人民追究易君左法律责任代表团”,俗称“扬州究易团”,上诉至江苏地方法院,控诉易君左、中华书局侮辱扬州人人格。江苏地方法院在镇江开庭的前一天,“扬州究易团”就在扬州商会召开了动员大会。第二天,佩戴“扬州究易团”标志的成员组织有序,声势浩大,前往镇江,把镇江人吓了一跳。

后经多方调解,法院判决作者登报道歉,出版书局收回书本销毁。

但扬州的女人给朱自清这样的文人,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他在《扬州的夏日》里,这么写扬州:

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称道的多了,称道得久了,一般人便也随声附和起来。直到现在,你若向人提起扬州这个名字,他会点头或摇头说:“好地方!好地方!”特别是没去过扬州而念过些唐诗的人,在他心里,扬州真像蜃楼海市一般美丽;他若念过《扬州画舫录》一类书,那更了不得了。但在一个久住扬州像我的人,他却没有那么多美丽的幻想,他的憎恶也许掩住了他的爱好;他也许离开了三四年并不去想它。若是想呢,——你说他想什么?女人;不错,这似乎也有名,但怕不是现在的女人吧?

他在《说扬州》里,更是这么写:

从前扬州是个大地方,……现在盐务不行了,简直就算个没“落儿”的小城。

可是一般人还忘其所以地要气派,自以为美,几乎不知天多高地多厚。这真是所谓“夜郎自大”了。扬州人有“扬虚子”的名字;这个“虚子”有两种意思,一是大惊小怪,二是以少报多,总而言之,不离乎虚张声势的毛病。

提起扬州这地名,许多人想到的是出女人的地方。但是我长到那么大,从来不曾在街上见过一个出色的女人,也许那时女人还少出街吧?不过从前人所谓“出女人”,实在指姨太太与妓女而言;那个“出”字就和出羊毛,出苹果的“出”字一样。

不过朱自清先生很爱吃,这一点很像鲁迅先生,他对扬州美食评价很高,觉得镇江菜油重了。

北平寻常提到江苏菜,总想着是甜甜的腻腻的。现在有了淮扬菜,才知道江苏菜也有不甜的;但还以为油重,和山东菜的清淡不同。其实真正油重的是镇江菜,上桌子常教你腻得无可奈何。扬州菜若是让盐商家的厨子做起来,虽不到山东菜的清淡,却也滋润、利落,决不腻嘴腻舌。不但味道鲜美,颜色也清丽悦目。扬州又以面馆著名。好在汤味醇美,是所谓白汤,由种种出汤的东西如鸡鸭鱼肉等熬成,好在它的厚,和啖熊掌一般。也有清汤,就是一味鸡汤,倒并不出奇。内行的人吃面要“大煮”;普通将面挑在碗里,浇上汤,“大煮”是将面在汤里煮一会,更能入味些。

朱自清为何自己是扬州人,但又不喜欢扬州人呢?

如果说朱自清先生不喜欢镇江,那还能理解,因为他幼时,家庭曾受到扬州军政府的勒索,当时有个从镇江到扬州的“徐老虎”——徐宝山,上任扬州军政府司令后,便将扬州城内的富户列出清单,然后逐一进行敲诈。

朱自清祖父曾在海州为官多年,算是有钱人,上了徐宝山的名单,结果被迫拿出大半家财,为徐宝山“协军饷”,钱掏得太多,不久,祖父就怄气郁郁而终了。后来,朱自清在《说扬州》中提到这事:“记得的只是光复的时候,父亲正病着,让一个高等流氓凭了军政府的名字,敲了一竹杠……”

不喜欢扬州,是因为当时一些扬州人的表现给少年朱自清留下不良印象,造成了心理上的阴影,他见过所谓“甩子团”横行无忌。

“甩子”就是指一种流氓,或者寻衅滋事的人。少年朱自清当时血气方刚,看了一肚子气;可是人微言轻,也只好让那口气憋着罢了。

加上朱先生的清高气节,让他不愿留在扬州。

回看朱先生写的文章,实在堪称是今年扬州版的醒世恒言啊。

点击分享:

老镇江           镇江女婿白岩松

陶玉玲,永远的镇江“二妹子”

印青:军旅走出的镇江籍音乐家

镇江的秋天,请慢一些

这,就是镇江的“辛丰镇”啊!

这,就是镇江的“陵口镇”啊!

这,就是镇江的“大路镇”啊!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越旅越行 江浙不包邮之旅
[镇江]镇江润州大酒店 — 梅玺阁之幸福生活
朱自清故居感怀
朱自清与饮食
西津渡
镇江扬州四日游,感受小众旅游地的魅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