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年, 我们一起在镇江看电影……

1981年,一位喜欢文学的19岁镇江少年谭浩俊,在新华影剧院看了电影《沙鸥》后,感触颇多。他写了一篇《沙鸥为什么这样没礼貌》的影评,请他的语文老师文丁加以润色,投寄给了当时镇江影剧公司办的报纸《镇江影坛》。

《镇江影坛》是一份影讯报纸。80年代初的镇江,电视走入千家万户也刚开始,黑白电视上只有3、4个频道,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镇江的电影院拥有大量的影迷粉丝。所以,负责地区电影发行的镇江影剧公司,在火耘楼巷印制了一份报纸,将镇江市各影院每个月的放映影片日程表印在上面,每期四版,在镇江各影剧院零售,一份五分钱。

通过这张影坛报纸,镇江的影迷们能得到最新的影片上映事件,了解到新片的内容,还能通过报纸发表自己的观后感,所以很受欢迎。

谭浩俊寄去的影评,让主编眼前一亮,很快就安排了发表,并寄给他一元四毛钱的稿费。

这一元四毛钱的稿费,让谭浩俊喜出望外,他改善了整整半个月的生活,多吃了两次虎皮肉,多买了三次雪菜肉丝,也不用每天两次青菜汤了。

这篇影评成为谭浩俊写的文字,第一次变成铅字作品。他的评论文章突飞猛进,这也是他成为评论大V的起步。

随着城市的变迁,镇江的影坛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你还记得多少当年的电影院?

这些影院,是否勾起了你的回忆?     

37年前,7月的镇江影坛丰富多彩。

01

80年代初,许多在“文革”中被打成“毒草”的老电影解禁,大量“文革”后拍摄的新电影涌现,喜剧片、农村片、爱情片、戏曲片、儿童片、反特片百花齐放,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观影高潮。

这时,电影院成了镇江群众在喜欢去的地方之一,《镇江影坛》报纸应运而生。

1983年5月的《镇江影坛》刊登出一则消息:大华电影院将改为镇江首家立体声电影院了。

报纸上对什么叫“立体片”做了介绍,告诉影迷们这是根据人的视觉原理和光波的物理性能研制拍摄的,观看立体电影,一定要戴上偏光眼镜,这样才能产生立体效果的影像。

所以说,3D就是一个概念,40年前的镇江影院就普及了。

不过那一年在大华电影院播放的立体声电影《欢欢笑笑》,上座率特别高。

大华电影院是镇江的老牌子,最初叫“同乐园戏院”,后来经一个老板就改一次名,叫过:贤乐舞台、天仙舞台、醒民大戏院、天蟾舞台、荣记大舞台、和平大舞台、中央大戏院。几经火灾兵祸,戏院于1948年修复后,改名“大华电影院”

新中国成立后,大华电影院既放电影又做舞台,60年代曾改名为东方红影剧院,1973年后影片渐多,便停止演戏,专放电影了。1980年,开始放宽银幕电影,复名大华电影院。

位于迎江路工人俱乐部内的“工人影剧院”建于1954年,是一座市工人俱乐部投资建造的会堂,可容700多人,座位是活动条凳。

最初,市总工会电影队在这里不定期放映,到了1957年看到大家这么喜欢看电影,索性就在这里建为“工人电影院”了。

1960年改用5501型松花江座机,第二年的“五一”开始放映宽银幕电影。几年后,影院改装固定翻板椅,观影体验好了很多。

这家电影院在1982年2月动工翻建,1983年元旦竣工使用,改名为“工人影剧院”,配有冷气设备,并为工人文化宫的演员建了宿舍,影院是演戏和放电影两用场。

中华路上的文化馆剧场,最初是“东风露天剧场”,里面是水泥条凳座位。1977年,文化馆在原址翻建为影剧院,这里既是群众文艺活动的排练和演出场所,又对外放映电影。

1984年才改名群艺影剧院。所以1983年的报纸里,还称为“文化馆剧场”。

大华电影院、工人电影院、文化馆剧场,属于一个影视片区,同一时期内播放的电影是一样的。

过去,电影公司一部新片一般只配发一部拷贝,两、三家影院共用。这三家电影院靠的近,放映时间可以错开,第一家影院放完第一盘拷贝后,就让跑片员骑车送到另一家影院,这可能就是那段时期的共享文化吧。

02

地区影剧院、新华影剧院、人民电影院、体育馆在同一片区,同一月内播放的电影是一样的。

地区影剧院在1983年改名为“镇江影剧院”,当年是镇江地区行署所建,所以称为“地区影剧院”,放映电影、演戏两用,观众厅分底、楼两层。

镇江影剧院历经多次改造,可容纳观众近千人,是镇江市目前唯一家集电影放映、舞台演出、会议庆典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娱乐场所,这些年的“镇江网民节”,也是年年在这里举办。

大市口的“新华影剧院”,是无数镇江人心里的记忆,它是民国时“金城戏院”、“铁城戏院”的改建。

1983年的镇江人,晚上吃一顿同兴楼,然后去看一场新华电影院的电影,幸福感满满的。

2009年,因为市中心改造,新华电影院停止放映,成为镇江人永远的回忆,听说在财富广场要重建,但一直没有复开,让人遗憾。后来苏宁广场的影院,进去看电影时,常常勾起新华电影院的记忆。

“人民电影院”原来叫“国民大戏院”,以放电影为主,演戏为辅。

1950年大戏院由国家接管,改为地方国营,改名为人民电影院。1961年5月1日,首映宽银幕电影。1984年初因拓宽中山路,该院被拆除,在中山西路重建。2006年,人民电影院被改造为数码港。

80年代初,电影是人们释放情绪最适合的载体和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为了缓解当时影院不多的情况,有人提出了利用刚建成的体育馆不搞比赛的空闲时间放映电影。

起初,是请影剧公司流动放映队,没想到生意爆满,后来干脆决定购置一台好一点的放映机,改善放映条件。

这四家影院,是大市口、中山路一线的“四大天王”

03

除了这几家电影院和场所,还有丹招会堂(水陆寺巷里)、人防电影院(现在崇实女子中学后门处)、焦化厂礼堂、船舶学院礼堂、谏壁影剧院、谏电礼堂、纸浆厂礼堂、船山矿礼堂放映电影。

焦化厂礼堂放电影

还叫镇江船舶学院的江科大

这些电影院大多是一些单位利用旧礼堂、防空洞、仓库等改建的,比如人防电影院,是利用宝盖山人防地下工程改造的,1981年1月1日对外放映电影,1985年又扩建舞台,将645个座位改为软席。因是地下室,有冬暖夏凉之特点。

这些设施都较简陋,放映的均是一些老旧电影,兼放纪录片,等新片在市区下映后,再在这里播放,但票价更便宜,很受群众欢迎。

这些影院的高潮,是80年代末一部叫《寡妇村》的电影上映,这部电影是围绕一个闽南渔村奇特的婚俗的故事,然而海报上一句的“少儿不宜”,这在当年刚刚从保守中走出的中国可是不得了。

《镇江影坛》里把这部剧写得神神秘秘、遮遮掩掩、藏藏露露……很多人就为了这部影视动态,排了一个晚上的长队,买到票的人笑得一脸暧昧,没买到票的人急不可耐。

《镇江影坛》报纸,在这些影剧院里流行火了十多年。

进入90年代中期,随着市区的娱乐场所、饭店火锅店增多,电视剧也越来越好看,电影市场受到冲击,各影院受其影响开始走下坡路。

1997年《泰坦尼克号》是这些影院最后的暮光,这部凭借凄美爱情成为永恒经典的大片,拉动了老电影院们最后的辉煌,之后,传统的影院票房开始走下坡路。

进入新世纪后,淘汰了一批老影院,市区又新建了多家大型商业综合体,如红豆广场、八佰伴、万达广场、常发广场、苏宁广场、吾悦广场等,一些中小型商场内比如九州森美、商业城等,几乎都有一座设施一流、环境舒适的现代化影城,以放映外国大片、3D片吸引观众。

今年的疫情影响,让所有的影院停摆了一百多天,日日亏损,但这些影院还是在煎熬中坚守,等待复工的到来。

我有位在影城工作的朋友,家有妻儿,房有贷款,家人劝他离职。而他也早已把车卖掉,半年没钱在外面吃过饭。

但是,他想做影院最后离开的人。

毕竟,光影世界,一头栽进去,便不愿意再出来。

愿我们镇江的电影行业平安健康,安全复工复产,重新带给我们欢乐时光。

分享:

老镇江

镇江的味道

看这些镇江的记忆,却已淹没在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一张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

如感兴趣,您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阳古城,你不知道的“慢生活”(3)
南京新街口大华电影院的前世今生
烟台城市记忆:光影穿梭中,那些消失的老电影院……
回忆东四牌楼周边的影剧院
剧场影院——上海的历史留痕(6)
开封老电影院大全,38家海量图文详细介绍(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