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秦文学】王引林:【犁出一片新绿】(散文)




犁出一片新绿



文/王引林 

“耕读传家”是老祖宗的遗训,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每个家庭追求的目标,因而我们的祖辈为了光宗耀祖十分重视后人“耕读”事宜。俗话说人勤地不懒,犁勤打百担,这个谚语说明勤耕田地是粮食丰收的前提条件。

惊蛰节气开启了耕田种地的热潮。

惊蛰,又名“启蜇”,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过了惊蛰,气温回升,冬天冻结的土地开始消融,俗称“开地”,这时候万物复苏,就连小虫子也纷纷钻出地面寻觅食物。农民们开始把去年冬季秋耕的土地重新开垦一遍,打碎胡基,耙耱平整,单等下种,

“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谷雨后秋播开始,在希望的原野上,农民们辛勤耕耘忙碌播种的场景随处可见,一副春耕生产的壮美画卷在天南地北全面展开。

看平川坡头,人头攒动,听高岗卯梁人欢马叫,耕地的耕地,散肥的散肥,点籽的点籽,到处呈现出一片繁忙热闹的景象。

秋粮种上不久,小苗刚刚出土,农民们就来到地里间苗、除草、培土,小心翼翼的侍弄着这些幼苗。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阵阵热浪迎面扑来。金黄的麦浪翻滚着随风起舞,层层涟漪摇曳多姿。庄稼汉望着丰收的庄稼脸上绽放出喜悦的笑容。大家群情激昂,摩拳擦掌,拿出镰刀在磨刀石上使劲的磨着,细心的准备着夏收时节的物件,时刻准备出征。

开镰了,人们顶着烈日,头戴草帽,挽起袖子,编起裤腿,挥舞银镰杀向麦地。一溜溜的麦子在农人黝黑健硕的臂膀下躺倒,旋即被熟练的捆绑了起来。一会儿,一块地的麦子在大家的欢歌笑语声中彻底割完。这时大家争先恐后的车拉、驴驮、人背,很快一块地里的麦子被运回了麦场。

麦收后,苍茫的大地裸露着行行麦茬,它稀疏的长着,就像沧桑老人稀拉的胡须立在空旷的田野。虽然正值三夏大忙时节,但是农民是不误农时的,他们又及时抢种晚秋作物,随着牛鞭的轻响,在“得吁”的吆喝声中,犁铧深深地把麦茬地里的新土翻了出来。蚯蚓,地壳虫、蚂蚁等动物被犁出地面,很不情愿的在土里蜷曲,打滚,树上的喜鹊瞅准机会扑了过去衔走了这些战利品。人们耕田的耕田、下种的下种、泼肥的泼肥、打胡基,耙耱,一块块麦茬地播撒上了希望的种子。

粮堆堆得高又园,一直堆上了天,靠近太阳吸袋烟、揩把白云擦擦汗。一个多月的三夏大忙终于结束了,社员们唱着《社员都是向阳花》,拉着精心挑选出的粮食来到粮站争先恐后地完成公购粮(也称爱国粮)任务。

三夏过后,新的活路又开始了。

茬地复耕、秋田管理、夏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一被提上了日程。队里的精壮劳力被派到农田水利建设工地去了,村里只剩下了老人和部分妇女,为了培养新驾驭牲口的犁手,队长安排耕田能手喜喜爷教我们这些半大条小伙学习犁地。

我们扛着犁头,赶着牛来到地里,远远望去,斜斜的麦茬和着灰黄蜷曲的枯枝败叶,以及急急慌慌长出来的嫩草布满田地。我们这些娃娃刚学犁地,犁也按不住,歪歪扭扭地在地里迈开了极不规则的步子,犁出的犁沟不上就下,牛也不听指挥,乱拉一气,直气得火冒三丈,不时的鞭打咒骂畜生,然而那家伙越打越毛,胡拉乱扯,不是把扯绳踏在蹄下,就是牛腿踏出轭头绳外,尤其到了地头转犁的瞬间,它不听使唤,横冲直撞,气得人牙痒痒,无情的鞭子飞快的抽打着它们,这些家伙更像个无头的苍蝇,冲来冲去,一旦顺势把犁插入地里就使劲压着犁让牛拉,一会儿功夫,牛,满身冒气,长吃短气,人,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口干舌燥,心中怨气冲天,只想摆脱这种难㘯的事情。犁到有石头的地里,犁崩出地面,有时候会打伤人,有时候不小心把犁铧打掉,只好回家取铧,一旦跟牲口叫上劲,疯狂赶牲口有时候会把犁毁掉……喜喜爷则心平气和的传授诀窍,再三强调:“两眼平视前方,犁把端平,犁深了,犁把下压,犁浅了,犁把上提。”他又说,“不要轻易打牛,要善待动物,,鞭子是吓唬的不是用来打牛的”。我试了试,还真是这样,当你心平气和的时候,牛走得稳稳当当,当它有不规则的行动时只要轻轻拽一下扯绳它会改变行迹,当它不听使唤的时候只需要举起鞭子威吓一下,它会老老实实拉犁。我终于懂得了一个道理,原来教师教学过程中手里拿的教鞭也是用来吓唬学生的,与使唤牛同理,后来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教鞭常常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也赢得了学生的热爱。

犁地这活真是苦差事,我们这些半大小伙那受过这样的罪,几天犁地下来,个个被歹毒的太阳晒得皮肤黝黑,手上、腿上伤痕累累,一旦卸犁,“腾”一下睡倒地里不愿起来。由于活儿重,体力消耗大,营养跟不上,几天下来,个个孩子都廋了一圈,眼窝深深的陷了下去。

三伏天,天气异常炎热,太阳像火球一样挂在天空,空气像烧着了一样。远远望去,地面上腾起一团团热浪,大树上的叶子无精打采的低垂着头,地上的花儿也不在炫耀它的高贵,蔫蔫的低首默立,那些平时叫得很欢的狗儿也卧在树荫下,吐着长长的舌头,喘着粗气闭目养神。只有那些恬噪不休的知了扭动着柔弱娇小的身躯一声紧似一声的鸣叫,它们的合唱似乎要搅翻宇宙……热,吓不住战天斗地的农民,热,更激起了农人的斗志,大家头顶烈日,背负青天,赶着牲畜奔向黄土地,开始了一遍又一遍的耕地工作。

我们和犁地的其他人早早起床,拖着疲惫的身躯前往饲养室,抢着自己喜欢的骡马和牛,仔细检查笼头、夯子、轭头、犁、铧、扯绳等等犁地必备的物件,吆喝着牲口,扛着犁头来到地里,从计划好的地方开始犁地。海海叔依然不慌不忙的吆起队里最老最慢的那两头母牛,慢慢腾腾的跟在耕地队伍的最后边。

犁地开始了,宝哥首先来到了地头,他斜着身子,扯着牛绳,用力的掀着犁头向外打地边,其余的犁手紧随其后,“嘚”“吁”之声此起彼伏,只有海海叔慢腾腾的在后面有样没样的吆着慢牛,看到其他犁手犁过来随即折返,不紧不慢的犁着地。海海叔犁得慢有他的说词:“别看我吆的是蔫牛,但是牛蔫工分不蔫呀”。我想想还真是,你看他慢慢腾腾的,晚上记工时仍然和大家一样,我不由得想起一句顺口溜,“吃饭端大碗,干活溜地边”就说得是这些人吧。

大片的地被我们一绺一绺,来来回回地犁,酥软的土壤从尖锐的麦茬里露出了笑脸,新翻出的泥土在阳光的映照下闪闪发亮,透出了诱人的泥香。农人们手搭凉棚望着村子、望着绿油油的庄稼,那褐红的笑魇里从一道道深深浅浅的皱纹里,绽放出一抹抹幸福的微笑。

日高三竿,一大块地已犁大半,这时候犁手们已汗流浃背,牲畜也全身冒着热气,大家只好停歇下来。孩子们三三两两提着饭罐来到地里。饭送来时,犁手们早已饿得饥肠辘辘,他们立马挡下牲口,甩甩手上的污物,拿起筷子,端起饭碗狼吞虎咽起来。苍蝇嗡嗡不时旋在牛头马尾,牲口时不时摇起尾巴驱赶那些可恶的蝇子、牛虻。吃饭时,那些可恶的蝇虫、飞蛾也不失时机的左突右飞前来品鲜,有时飞到脸上手上,尤其向着有汗渍地方乱撞,大家不时举起帽子或抡起胳膊使劲驱赶、然而这讨厌的东西飞来飞去,拿它没辙。

饭后我们稍歇半会就又吆喝着牲口犁了起来。中午时分艳阳高照,火红的太阳把人和牲口的影子长长地印在地里,人和牲口已经筋疲力尽,只好卸犁,把牲口赶往水泉饮水、放牧。

吃过午饭,大家又套上牲口开始了犁地、耙耱的工作,日落西山,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们卸下牲口,踏着日暮褐色的影子扛着犁头疲惫不堪地赶着牲口回到饲养室。

凉风送爽,立秋过后,麦茬地已连耕三遍,被翻松的土地,平展展、亮堂堂、潮润润、软绵绵,经过了太阳的暴晒,不仅杀死了杂草,还涵养了水分,提高了耕地质量,真是一取多得。单等金秋时节种上油菜小麦。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金风的吹拂下,各种待收的庄稼和果树舞姿妩媚,撩人欲醉,粉黛飘香,散发着着诱人的芬芳,丰收的粮食、蔬菜、瓜果使人馋涎欲滴,各种作物色彩绚丽使人眼花缭乱。

秋天农活最杂,而且最累。要播种小麦、收秋粮、果蔬棉麻收储、冬藏;秋管过冬作物等等。

最苦的活路是复种庄稼。首先得把玉米或高粱地里的杆子全部挖倒,然后把这些杆子捆起再扛出地头,然后铺上土粪或撒上化肥,最后耕田种小麦。这一系列活路干下来真是要人命。

深秋季节,农民开始秋杀闲地,待等来年春播开始。

农民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重复着播种到收获的故事。解放后从互助组到合作社,再到人民公社,再到实行生产责任制,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养活了多少人,他们把最差的粮食留给自己,把最好的粮食上交国家,积极上缴国税、地税,他们为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如今,由于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当年那些落后的农业耕作方式已经鲜有看见,国家也免除了农业税,还给农业进行补贴,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犁地犁出了新绿,耕地耕出了收获。有苦有乐,有喜有忧,有花有果,有香有色,即需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犁地的乐趣。


本文图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王引林,退休教师。热爱文学,喜爱习作。多篇文章散见于《文学陕军》《西部作家文学》《丝路都市文化汇》《塞北文学》《神州文艺》等刊物。涉猎文学不久,希望得到各位文友的支持,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传递社会正能量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精神食粮。





往期推荐


【三秦文学】王引林:【石灰窑往事】(散文)

【三秦文学】王引林:【清明老家行】(散文)

【三秦文学】岭南鱼:【一个人的爱情——老七家的那些事】(长篇小说连载四十九)

【三秦文学】鹏鸣:【帝国特使】(第八章)(长篇历史小说)

【三秦文学】马让:【黑河往事】(中篇小说连载终)

【三秦文学】诗词歌赋群:【格律精选】(第335期)





三秦文学团队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学总顾问:鹏   鸣
平台总顾问:边士刚
平台法律顾问:李木子
顾  问:段恭让 白忠德   邓汉章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昆 仑    史  波
               李    静
策  划:李书忠 
平台讲师:方 天
宣传推广:鼎文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慧质
总 编:鱼儿姐姐   徐萱波
主   编:白云故乡   杨洪民  高  涛
副主编:长青山人  陈杰
编 委:水云天 唐桂英   米兰花   刘马陵
     张巧莉 凤尾竹 吴远红   张小鱼
           刘旭平   冯   彪    谭文群   刘军英
           王宝群   润    隆   梦而诗   张晓强
           孙传志    秋日私语    秦岭人家
           吴风平     莲  生    喝茶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缘文学•散文】农耕牛事||张勇(甘肃)
【乡土作家】杜艾洲:赶具
江南旧闻录之做秧田
故园往事(45):耕地耙地(许广洲)
牲口拉犁时代,耕地就是这样的
牛,我曾经眼巴巴看着它们流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