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秦文学】每小平:【棉窝窝】(散文)

本期编辑:南友锋

棉窝窝

文/每小平


棉窝窝就是棉鞋。棉窝窝鞋帮和鞋底都很宽厚,似拳击手套、里面软软的,又舒服又温暖。
下雪了,结冰了;每当冬季寒冷,双脚冻裂子流血就不由得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给我缝制的棉窝窝。
母亲做针线活是高手,她缝制的棉窝窝要经过选洗、晒干铺衬、抿褙子、纳鞋底,绱鞋帮等过程。
人冷先冷腿,腿冷易冻肿生裂子。五十岁以上的农村人,大都穿过宽松暖脚的棉窝窝。过去,经济相当困难,物资短缺、气候寒冷。对于家在农村的人们,下雪后寒冷刺骨结冰的冬季,在凛冽寒风中能够穿上温暖舒适的棉窝窝,也是一种幸福。
选铺衬:为了节约过日子,母亲多选用穿盖不成的旧衣服、旧单子等可利用部分洗净晒干后备用。
抿褙子(打袼褙):利用晴天,用熬好的稀面浆糊涂抹在擦干净的门板、桌面等平整的器具上,底层和表面最好用大片或完整铺衬。母亲恰似艺术大师,戴上老花镜,手持剪刀根据铺衬大小不同选择碎布片一块块进行拼接、粘贴并压平;再涂抹一层浆糊粘贴一层铺衬,如此反复六层约一公分厚。
纳鞋底:慈母手中线,爱意在鞋间。针针有情义,针针有爱心。母亲白天下地干农活,全凭夜晚熬夜纳鞋底。一纳就是半夜,有时我晚上起夜时母亲仍在灯下纳鞋底,为了赶在下雪前完工,纳鞋底到凌晨。纳棉鞋底最费神费力且是个慢工活。只要有空闲,母亲就会纳鞋底。先根据每人脚的大小、肥瘦,单鞋、棉鞋的“鞋样”剪裁“袼褙”,再用新白布将“袼褙”精心包裹紧四周后缝制,用针线密密麻麻纳完后即成“鞋底子”。
曾记得:母亲成年累月纳“鞋底子”,为全家八口人纳的鞋底子备有数十双,父亲和我的“鞋底子”最大。尤其是每年秋冬季昼短夜长,夜夜母亲便会在灯下一针一线来回穿针引线纳鞋底子。那时,人们很少有钱买鞋穿,人人穿的鞋几乎都是母亲做的。因而妇女们都会抿褙子,纳鞋底;女娃们刺绣做手帕,枕套和鞋垫等工艺品。
绱鞋帮:先用黑布或灯芯绒布依照“鞋样”填充棉花并用针线缝好,也有选用动物皮毛做里子的;在平整鞋底上面,缝上一层用白布包裹一指厚的棉花,既软又暖和。再用“拧车子”将细线合成较粗的“线绳子”用来“绱鞋帮”。手指套上“顶针”,绱鞋大针既要穿透鞋底还要穿透鞋帮,手劲不大就需用“锥子针”先穿透,然后再穿针引线并抽紧。边绱鞋边看鞋底和鞋帮是否对称,心要操到、绝不可前后错位。
无数个夜晚,月光如水;即就是户外漆黑,夜深人静。灯下放着针线蒲篮,母亲坐在炕上手戴顶针,穿针抽线、针尖划过发髻,我在母亲“刺啦”“刺啦”声响中安然入眠。夜晚在灯下,母亲一针一线来回在鞋底、鞋帮间穿针引线,“线绳子”过长就在手腕上绕上几圈并用力抽紧;鞋底厚难穿透、针尖不锋利时,母亲时常将针尖在白发上蹭蹭,说是磨针后进针利索。一连串有节奏的“穿针”“拉拽”“缠紧”动作一气呵成,手法灵巧娴熟,看似简单却针针线线凝聚着母亲深深的爱心。有时因用力过猛导致针钩子断裂、有时针身折断、还有因用力缠紧线绳子母亲的手腕上勒有深痕、渗出滴血……舐犊之情,大爱无疆!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一双双棉窝窝温暖了双脚,度过了数九寒冬,度过了童年、青少年。
暖在脚上,爱在心上。我为了暖脚不嫌土气,参加工作后多年,我还穿着母亲做的灯芯绒棉窝窝。每双棉窝窝做好后,母亲让我当面试穿,似在审视、欣赏一件精美艺术品,合脚后我高兴,她脸上也露出辛慰的笑容。若新鞋紧,就让父亲用“鞋楦子”撑大。母亲精心做的条绒棉窝窝带给我的温暖,已深藏在我的内心深处,铭记到永远。
儿时乡村的冬季很冷!下雪后寒风呼啸的清晨,我穿上臃肿棉袄棉裤,戴上棉帽、再穿上母亲精心做成的新棉窝窝,在同学们面前别提有多神气。可是,消雪后我在泥泞不堪的泥水里踩踏一下午,傍晚回家后棉窝窝湿漉漉的,泥水往下直淌。明天咋上学?母亲既责备又心疼……当时,没有火炉,只有锅洞或炕洞能暖干。母亲嫌锅灶内的余温暖不干,就将棉窝窝放入烧炕口(炕洞门内) ,刨去热灰以待烘干。半夜时分,做针线活的母亲闻到一股焦糊味,跳下炕打开炕洞门,急忙取出棉窝窝,只见一双鞋帮各烧出大洞,青烟直冒,鞋帮内的棉花还存有火星……懊悔不已的母亲,只得连夜晚熬夜,重新做鞋帮、壮棉花、绱鞋,当新鞋做成已是鸡啼。待我醒来准备上学,看见劳累的母亲正在伸腰、打着哈欠疲惫不堪的样子,一股暖流瞬间涌遍全身。
教训使我深知母亲做棉窝窝的不易,此后走路拣干处走,走长路不穿或少穿棉窝窝;为防止泥水湿透棉窝窝,我还穿过泥屐摇摇晃晃行走在凹凸不平的泥水村道。棉窝窝潮湿后我守在灶膛或炕洞内烘干,随时翻动,以防燃烧。此后,我也穿过翻毛棉鞋、气眼棉鞋、军用大头鞋、公安用棉皮鞋等,皆因脚大且有核桃疙瘩穿着不合脚,还是穿棉窝窝好!
棉窝窝是我人生中在冬天穿过最温暖,最舒适的鞋子。虽然现在很少见,但只要看到棉窝窝,就不由得想起夜晚灯下母亲弯腰用那布满皱纹的双手给我缝制棉鞋的情景。棉窝窝似在告诉我母亲的辛劳,做人要像鞋底那样踏实耐劳,学会勤俭和感恩,学会孝顺父母和亲人。
棉窝窝凝聚了一个伟大母亲千针万线的心血,似涓涓暖流、融入我生命的血液中……母亲缝制的棉窝窝。
如今,市场上各种色泽样式棉鞋、棉皮鞋琳琅满目,棉窝窝已很少见到。但是,在我的心中,母亲给我缝制的棉窝窝仍占据着一定位置。
难忘的父母亲,难忘的棉窝窝!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每小平:笔名每牧,每文。 长安区作家协会理事 民俗委员会主任 区诗词协会监事 市作家协会会员 市民盟老盟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省散文学会会员 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 办公室副主任 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白鹿原分会副会长 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 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 民盟长安区工委原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 人文地理 方言 习俗文化研究者 ) 作品散见《陕西日报》《陕西工人报》《陕西科技报》《三秦都市报》《西北信息报》《西安晚报》《西安日报》《华商报》《秦岭》《西安政协》《西安地方志》《长安报》《长安文学》《长安百村》《老长安》及《三秦散文家》《三秦文学》《作家新地带》《长安人》等数十家媒体发表,获奖118次。 


往期精选


【三秦文学】每小平  郝僧哲  刘君瑞:【百岁老人话人生】(散文)

【三秦文学】每小平:【棋品如人品】(随笔)

【三秦文学】每小平:【严父的一生】(散文)

【三秦文学】每小平:【杜曲社火】
【三秦文学特刊】每小平:【鸡子殿大蜡花】
【三秦文学】每小平:【窗外飞行的鸟雀】

三秦文学团队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学总顾问:鹏   鸣
平台总顾问:边士刚
平台法律顾问:李木子
顾  问:

段恭让 白忠德   邓汉章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昆  仑 史  波

李   静   杨   强

策  划:李书忠 
平台讲师:方 天
宣传推广:鼎文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慧质
总 编:鱼儿姐姐   徐萱波
主   编:张怀勤   杨洪民  处  寒
副主编:长青山人  陈杰
编 委:

唐桂英 米兰花 刘马陵  谭文群

凤尾竹 吴远红 张小鱼  梦而诗

刘旭平 冯   彪 莲  生 刘军英

王宝群 润   隆 喝  茶 张晓强

孙传志 吴风平 秦岭人家    

王   飞    南友锋    秋日私语    

水云天    谢亚红    马永清

张兴军     徵    蔚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诗词群群主:幽兰,微信:wxid_zel3ucr7j2eu2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根寿 : 脚的幸福
母亲做的布鞋:一针一线里的旧时光
农村纪实散文:妈妈给我们做的过大年鞋
农事记忆之十三:做布鞋
母亲的粥饭,父亲的茶
回忆那些年母亲“抹袼褙”做的布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