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适合居住的地球》详解(2)孕育出当今一切文明的气候系统已经离我们而去了
《不适合居住的地球》这本书的作者大卫由于职业的需要,经常搜集关于气候变化的故事。几年来,他搜集到的故事越来越多,但他发现,即使是那些发表在最权威的科学期刊上的新研究,也很少有片段会出现在主流媒体比如电视或报纸上。主流媒体是偶尔会提到气候变化,但关于其影响的讨论往往非常狭隘,几乎总是局限在海平面上升这一个问题上。


同样令人担忧的是,从各方面来看,这些报道都是乐观的。早在 1997 年签署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京都议定书》就指出,全球气温上升 2 度被认为是灾难的门槛。而现在来看,我们已经几乎不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事实上,签署《京都议定书》之后的二十来年里,尽管我们在气候宣传、立法和绿色能源方面取得了进步,但我们的排放量比 20 年前还要多得多。

2016 年,《巴黎协定》把“将气温上升控制在 2 度以内”定为全球努力的目标,2 度就是协定所考虑的最糟糕的情况。仅仅几年后,由于没有一个工业国家有望实现其巴黎承诺,2 度现在看起来已经遗憾地变成了我们所能追求到的最好结果。我们选择不讨论一个温度超过两度的世界,也许是出于礼貌,也许是出于恐惧或者害怕制造恐慌,也许是我们相信技术或市场会拯救我们,也许是因为我们对环保主义者或主流科学界持怀疑态度,也许我们像曾经的大卫一样对遥远的生态系统的命运不感兴趣。


也许我们觉得无法真的相信更可怕的预测,毕竟我们中的有些人只是刚刚听说气候变暖,直觉上认为事情不可能很快变得太糟;也许是因为我们喜欢开车,喜欢吃牛扒,所以不愿意去多想气候变暖的问题;也许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已经生活在一个后工业化的时代,以至于很难相信我们还十分依赖化石燃料。

也许是因为此时此刻我们朝窗户外看时,一切似乎都挺好;也许是因为我们太善于将坏消息整理成对所谓的“正常”的不断演变的理解,比如在过去的人眼里每年遭遇一场超级台风是不正常的,但未来的人们可能会觉得这是正常的,甚至每年遭遇两三场都是正常的;也许是因为我们厌倦了一次又一次地阅读关于温室效应的故事;也许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意识到气候变化将会如何破坏我们的生活;也许是因为人就是自私的,只要我们自己过得好,我们就不在乎那些生活在其他地方的凄惨的人或者生活在糟糕气候下的恼火的下一代。

也许是因为我们已经把世界视为零和博弈的场所,并且相信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将继续成为胜利者;也许是因为我们还在担心自己眼下的失业或破产问题,根本无暇顾及未来;也许是因为我们担忧的都是机器将如何改变人类;也许是因为我们的所有注意力都在新手机或短视频网站上面;也许是因为其他许多许多原因,总之,我们有如此之多的理由,以至于很难聚焦到气候危机的问题上,我们就是不愿意或者不能够直面科学,正视这场即将发生——更准确的说是已经慢慢展开的气候灾难。

坦诚地讲,气候变化的科学包含了大量的不确定性,比如,人类接下来在碳排放方面将会怎么做,而气候将对这些碳排放做出什么反应。但即使存在这些不确定性,气候科学也足以得出一些非常非常清晰的研究结论。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都是那些基本上已经无可争议的、较为保守的研究。

其中一份报告预计,如果我们立即遵守巴黎协定的承诺,大幅减少碳排放,地球气温还是会上升 3.2 度,这意味着,海水最终将会淹没美国的迈阿密、孟加拉国的首都达卡、中国的上海和香港以及全球其他 100 多个城市。对地质记录的最新研究表明,我们目前的气候模型可能低估了世纪末的变暖程度。也就是说,即使我们达到了巴黎协定的排放目标,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仍然可能会上升 4 度。普通人可能会觉得上升个 2 度还是 4 度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穿多穿少一两件衣服的事嘛。

实际上,全球气温每上升一度,灾难至少就会上升一个量级。比如,气温上升 2 度时,南北极的冰盖会开始崩塌,4 亿人将遭受缺水之苦,赤道附近的城市将无法居住,即使在高纬度地区,每年夏天的热浪也会杀死数千人,而 2 度已经是我们期望看到的最好结果了。如果气温上升 3 度,南欧将出现持续性的干旱,北非可能会出现长达 5 年的严重干旱,地中海地区每年被野火烧毁的面积会翻倍,而在美国则会翻 6 倍甚至更多。如果气温上升 4 度,仅拉丁美洲每年就会新增 800 万登革热病例,并且每年都会遭遇粮食危机。与高温相关的死亡可能会增加 9%。洪水给孟加拉国造成的损失将会是现在的 30 倍,印度是 20 倍,英国则是 60 倍。在某些地方,可能会同时发生六场由温室效应引发的自然灾害。全球的损失可能超过 600 万亿美元,这是当今全球财富 260 万亿的两倍多。


正因如此,有人把气候变化称为“超对象”,它指的是一个无比庞大与复杂、以至于人们永远无法正确理解它的事情。因此,为了方便认知,这本书选择只考虑本世纪将出现的气候变化。联合国表示,按照目前的趋势,到 2100 年,全球气温将上升 4.5 度。由于模型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不能把这个预测当做上限。多次运行这个模型的结果显示,有高达11%的概率全球温度会上升超过 6 度。

按照联合国提出的概率曲线计算出来的最糟糕的情况是上升 8 度,如果这真的成为现实,那么海平面会上升 60 米,淹没现在三分之二的城市,热带地区的人们只要一离开空调房就会立即因高温而死,地球上几乎没有任何土地能够有效生产粮食,超级飓风与超级大火将无处不在。几乎可以肯定,本世纪内我们还不会看到这一场景。


但是上升 5 度与上升 8 度一样会给我们带来人间地狱,上升 4 度也好不到哪里去。究竟未来 80 年气温会上升 2 度、3 度、4 度还是5 度,都由我们当下所选择的道路所决定。

事实上,气候危机的步伐远比许多人想象的要快,它早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2017 年夏天,大西洋上同时出现了三个大型飓风,它们一度沿着同一条路线行进,仿佛是一支正在行军的部队。飓风“哈维”袭击休斯敦时,带来了巨大的降雨,这在一些地区被称为“50 万年一遇的事件”,这个夸张的词汇提醒我们,全球变暖已经把我们带到了多么远离传统标准的地方。

如果你觉得 50 万年难以想象的话,不妨换成 500 年一遇这个更常见的形容词,这意味着在整个罗马帝国的历史上只发生过一次这样的风暴。500 年前,北美洲还没有任何白人定居点,在这 500 年里,欧洲人到达了北美洲,建立了殖民地,随后殖民地爆发独立战争,建立了美国,此后美国经历了一场内战和两次世界大战,然后在与苏联的冷战中取得了胜利。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像“哈维”飓风这个级别的风暴只有一个。


而事实上,“哈维”飓风已经是 2015 年以来袭击休斯敦的第三个带来超级暴雨的飓风了。2017 年的同一个季度里,另一个飓风袭击了大西洋对面的爱尔兰,南亚有 4500 万人的家被洪水淹没,一场史无前例的野火把加州的大部分地区烧成了灰烬。在此之前的一年,一场所谓“千年一遇的洪水”淹没了马里兰州的一个小镇,两年后,另一场同样规模的洪水淹没了同一个小镇。

2018 年夏季的一周,全球数十个地方遭遇了创纪录的热浪袭击;就在同一周,美国西部发生了 100 起重大火灾,其中一起发生在科罗拉多,产生了类似火山喷发的 30 米高的火焰,人们发明了“火灾海啸”这个新词来形容这一可怕场景。在地球的另一边,洪水淹没了日本部分地区,120 万人被迫离开家园。

那年夏天晚些时候,台风“山竹”给珠三角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就在同一周,飓风“佛罗伦萨”袭击了卡罗来纳,把港口城市威尔明顿短暂地变成了一座岛屿。一路上,佛罗伦萨的大风在该地区制造了数十个龙卷风。在此之前的一个月,印度喀拉拉邦遭遇了近 100 年来最严重的洪灾。那年 10 月,太平洋上的一场飓风把夏威夷的东岛完全从地图上抹去了。一个月后,正常来说是进入雨季的加州遭遇了美国历史上最致命的山火。

看着这一连串的灾难,人们不禁会想,气候危机真的来了。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一切都变了。事实上,这就是加州州长杰里·布朗在火灾中对该州情况的描述:“新常态”。

真相实际上要可怕得多。也就是说,这是正常情况的终结,我们永远不会回到正常情况。我们熟悉的那个气候系统孕育出了当今一切的人类文化与文明,而它现在已经像故去的双亲一样永远离我们而去了。即使人类此时此刻奇迹般地停止碳排放,已经排放到空气中的碳仍然会继续使地球变暖。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会越来越糟糕。过去几年的气候灾难可能是人类社会所能承受的极限,事实上,我们只是刚刚步入这个新的世界,一个我们一踏上就在我们脚下崩塌的新世界。

在过去几十年里,一些学者喜欢用“人类世”这个术语来形容近现代历史,这个词暗示着对自然的征服。但是,我们渐渐明白,我们无法征服自然,我们只会激怒自然这头巨兽。从现在开始,我们将被迫与这头被激怒的巨兽进行艰苦的战争,也许直到它摧毁我们为止.我们还可以用“战争机器”这个词来形容自然,如今我们每天都还在武装这台即将碾压我们的机器。

自然对我们的攻击不仅是公开的,而且会产生一种所谓的“级联效应”或“雪崩效应”,你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第一排只有一个骨牌,它倒下的时候会砸到第二排的两个骨牌,接着砸到第三排的四个骨牌,又接着砸到第四排的八个骨牌,以此类推。换言之,气候危机带来的冲击强度会不断加大,而且每一种冲击之间会互相影响与增强,这将削弱我们的应对能力,几个世纪以来我们熟悉的东西都将被连根拔起。


例如,气候变暖会导致北极冰川融化,冰对于阳光的反射能力很强,冰川减少意味着更多的阳光被大地所吸收,这将会导致海洋吸收温室气体的能力更弱,温室效应的速度将会更快。全球变暖也会使北极的永久冻土带融化,释放出甲烷这种比二氧化碳强大数十倍的温室气体。炎热的星球意味着森林的退化,许多树木会枯死或烧死,因此地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能力将大幅下降,这也就意味着地球会变得更热。一个更温暖的地球也意味着大气中有更多的水蒸气,不幸的是,水蒸气也是一种温室气体,它会带来更高的温度。海洋的升温会使浮游植物大量死亡,结果基本等同于陆地植物的消亡,因此会给我们留下更多的碳与更高的气温。

刚才说的是全局性的雪崩效应,还有许多是区域性的。比如,气候导致的水资源短缺或农作物歉收,会将气候难民赶到附近已经在与资源短缺作斗争的地区;洪水可能会淹没发电厂,使一些地区断电,而此时正是人们最需要电力的时候;遭到极端气候破坏的化工厂与核电站可能会释放有毒物质;野火会烧毁一片地区的植被,使得该地区更容易受到洪水与泥石流的侵袭。气候变化还会带来所谓的环境正义问题。也就是说,遭受最严重灾害的往往是最贫穷的国家和一个国家里最贫穷的人。

即使是在富裕的国家里,还是有许多穷人生活在沼泽、洪泛区以及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仅在得克萨斯州,就有 50 万拉美裔穷人住在被称为“殖民地”的棚户区,那里没有排水系统来应对不断增加的洪水。在全球范围内,环境正义的问题更加凸显,最贫穷的国家将在我们这个水深火热的新世界遭受更多的苦难。事实上,除澳大利亚外,GDP 较低的国家将是全球变暖威胁最大的国家,而这些国家到目前为止仅排放了很少的温室气体。

更多阅读

《不适合居住的地球》详解(1) 一本准确“预言”了 2020 年开局的书

20条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低碳生活指南
两种截然不同的2050世界图景-关于气候变化的预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球变暖的十大可怕危害
寒潮、干旱、暴雨……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市场影响几何?
升温突破1.5℃后,地球会怎样?
气候变化使这17个极端天气事件严重恶化
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未来的我们将生活在水下?八个亚洲国家受影响最严重!
人类造成的气候变暖可能导致近期创纪录的高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