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文欣赏:过小年随笔——汪汉云

过小年随笔

——儿时的记忆

文/汪汉云:安徽天长

        过小年是中华民族流传几千年的民风民俗,至今亦然。

        北方多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多是腊月二十四。这其中当然是有来由的,居我现在的推想,一因为北方是汉文化的发源地。在奴隶封建制时期,帝王將相的家族北方比南方多。南方那时期,多是蛮夷和北民南迁的家族居民。二是王族和贵族高出平民一等,有一传说:“君三民四奴仆二十五。”说的是皇家过小年是腊月二十三日,贵族將相家过小年腊月二十四日,平民过小年腊月二十五日。但无从考证。

         我的老家东至县在江南安徽最南瑞,与江西省接界,当地的文化和民风民俗,是南北文化交汇地,还带有的少数民族的风味。这里就不去提了。

        我当地汪氏家族不知道为什么过小年在腊月二十五日。我族的祖先是汪华,唐太祖李世民封为越国公,將相阶级范畴,是贵族將相的后裔。又不是奴仆后裔,至今也想不通,也无法查证。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每逢腊月二十五日,父母早早的起来,打掃卫生。把各房间厅堂厨房及院里院外打掃得干干净净。当地方言“打扬尘。"然后母亲又把碗厨灶具餐具及锅台仔细的清洗干净。父亲又在灶台的墙上贴上八寸宽尺来长,方形大红纸,上面中间写着"大善灶神之位"大一点字,左右两边写上小一点的字是"上天奏善本,下地保平安"的字。贴好后,一家人站在灶台的地上面对神位,烧香烧叩拜。母亲还口中喃喃轻声地言道:"请灶神对我家多上奏好言,拜上拜上"。礼式完后,我母亲对我说:"这是过小年先送灶神上天去"。方言叫“送灶神"。

         那年是一九五0年的春节,江南老家刚解放。我才五岁,我哥汉民才十一岁。在腊月二十后的一天,母亲把我和哥哥叫到她跟前,千叮万嘱道:"儿呀马上就要过年了,要少说话,多做事,多读书。更不要说坏话和不吉利的话啊,过一个安定祥和的年,如果说坏话我是要'封印'的啊!听到了吗?"哥哥应声"是,听到了。"转背后,我问哥哥:"哥哥'封印'什么回事?"哥哥在我耳边轻声说:"是挨打呀,掌臉打屁股呀!"我听了真有点害怕。

        下午近傍晚,母亲早早做好了晚饭,过小年吗,做了许多好吃的莱,鸡鸭鱼肉都有,还煮熟了一整个大猪头,还有酒,都摆在一个大托盘上。我用小手去抓那鸡腿。母亲阻止道:"不能动,祭祖请祖先回家后,有你吃的。"随后又叫我父亲带我兄弟两去接祖。

         我父应声而来,双手捧着托盘,哥哥拿着早就备好的香纸鞭炮,父子三人走出大院子门,来到大弄口,只见大弄两边墙上斜着,而不是垂直贴的,红黄绿色标语条。“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移风易俗!""破除迷信!"等。

          来到村前小河边的小石拱桥头,西北风刮的呼呼叫,日近西山。前头坂一片白茫茫的雪,依旧覆盖着田野,小河面冰封,能行人。父亲放下祭品。烧香纸放鞭炮,又跪下叩拜完毕。接着父亲捧着托盘供品,父子三人来到香火堂祖宗神牌前,顶礼莫拜。

          只见爱堂大爹也来到,香火堂祭祀。他穿着长大褂,我父穿一身深蓝色中山装。他俩老兄弟见面时,爱堂大爹说:"而今要破除迷信了,可是大家还依然祭祖。"我父说:"是啊,迷信应当除,可祖宗恩德不可忘啊!"接着又补上一句:"我一直都不相信迷信"。

         告别了爱堂爹,我父子三人回到了家厅堂,在供桌子上摆好供品,又是烧香烧纸叩拜一番。把香炉插上许多香,摆到条桌上。随后父亲把供品拿到了厨房。

         不一会母亲喊父亲上莱,又把我祖母扶到堂前餐桌上方坐下来吃小年饭。父亲母亲坐左边,我和哥哥坐右边,下方空着。父母和我兄弟向祖母敬酒,这就算是过小年了。也是送了灶神上天,接祖宗回来过年了。这一送一接总算是完毕了。

        但是过了大年三十,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送祖宗接灶神。这个风俗真是有点太复杂了,更在情理上有点讲不通,灶神是神灵,逝去的先祖也可以是神灵呀,为什么不能共处一室呢?再说祖先接回家了,为何又要送出去呢?永远让祖先与后代家人共处,不是更好嗎?不是更有尊祖敬祖的人情味吗?又何必送出家门呢?真有点弄不明白,使人迷惑。反而这风俗却一直延续下来。

         在人民公社时期,过小年似乎消失了,过大年也无年味了。到了一九六一年六二六三年,刘少奇的三自一包时,过小年大年又恢复了原来的场景。文革十年中,过小年过大年又淡漠了。改革开放至今又复新了这一风俗,也经历起伏浮沉,三起三落的动荡岁月。

         我自三十五岁在异乡成家以来,也真是移风易俗了。过小年大年,也不接送灶神和祖宗了,只是买些香纸和阴币,在馬路边焚烧祭祀一下。十多年前来到天长,也还是如此简单,而自解自释是,身在异乡为异客吗。但又存有自愧感。真是大逆无道啊。

               ——写于公元2022年元月26日

作者简介:汪汉云,一九四六年出生世代书香门第。从小爱好古典文学,得益于家庭父亲的熏陶。中华诗词学会,安徽诗协会员。诗词杂散文在各地和境外刊物发表,著有《银汉星云诗集》。祖藉安徽东至县龙泉镇。

《流光文苑》投稿指南:有酬征稿|《流光文苑》平台最新征稿信息及稿酬说明!

关于我们

《流光文苑》编委会成员介绍

名誉顾问:尤大牛(诗歌推荐:军中男儿(外一首)—— 尤大牛康雅(五月(外一首)——康雅

特邀顾问:程云海(诗人推荐|程云海)、钱财宝(诗人推荐|钱财宝)、牛合群、谷雷(作家专栏|谷雷)、谢国民(诗歌欣赏:秋天的思念(外一首)——谢国民

主编:沈德炳(诗人专栏|沈德炳五月(外二首)——沈德炳诗人专栏|沈德炳

编委会:沈德炳、刘文峰(作家专栏|刘文峰)、谢国民(诗歌欣赏:秋天的思念(外一首)——谢国民)、吕世申(编委自述:庚子年我的十条新闻——吕世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怀念父亲
汪洛 | 父亲汪厚基
最喜儿时过大年——腊月里
汪明通 | ​​​​​六月初六怀想(随笔)
【随笔】 娘的眼里没丑孩/王华
散文||年的记忆【征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