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人九三:独处时更能看清自己的内心

       关于书房,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九三始终觉得,书房不是一间屋子,读书的地方都可以叫书房,思考和感受所在之处都可以是书房。

        “因此,日常起居中,我喜欢将自己扔进不同的空间和磁场,这样在生活里也会有更敏锐的空间感受力。”九三说。

         九三目前在西安读研。

        在外求学,两室一厅的居室,没有专门的书房。

         九三的写作,都是在客厅的茶桌上完成。

        桌上一般会放着最近读的书,茶桌斜对面放着九三的古琴,古琴上方是墙上的置书架,上面放的书大部分都是她已经读完的书。

       书架下方的电视柜以及旁边的小书架上,也放着一些书,一部分是导演编剧专业的书籍,一部分是淘来的旧书小书,或者已经读过暂时不看的书。

        卧室的书桌上,也摆着一些书,床头也摆着一些书,基本上都适合在这个空间,在夜晚去阅读的一些书籍。

       除了收藏书,九三还喜欢收乐器,有鹰笛、咚巴拉、吉他、尤克里里、古琴、古筝、口琴、埙等等,有机会还想再收一个尺八,九三说,最爱收藏书和乐器,二者都是有生命、有语言的“物”。

        不过九三也说,如果拿价格做参照,书要比乐器好收的多,而买书,现在也几乎成了这位90后女孩最大的癖好,“西安的旧书集市比银川要多,旧书摊和旧书店也不少,去年在大兴善寺还淘到里网上也找不到的书。”



        说起去书摊淘书,九三的眼睛一下子闪亮了起来,她说摸着旧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旧书上的名字,可能已经去世了或者已经高龄,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书的原主人是什么身份,经历过什么样的人生,婚姻幸不幸福,有没有过一段难忘的爱情,他或她的物质和精神有没有打过架,也不会知道你意外从一本旧杂志里翻出来的日文字条,是谁在哪一年,用什么型号的钢笔写的,为什么是用日文写的,里面有没有什么有趣的故事……你的很多想象都在对最贴近历史的触摸感里得到满足。

        比起很多前辈作家,九三说自己读书不是很多,她喜欢把几本完全不同类型的书放在一起读,最近在读的书有《金斯堡全集》、《我的心与他同在——温妮·曼德拉自述》、《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今日先锋》(1995年6月第三辑)、《编剧心理学》等。

          九三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着写作。

          妈妈告诉九三,满岁时抓周她抓到的是一支笔,果不其然,从上小学开始,九三从写字到记日记,再到自发地写小说,写诗歌,整个成长过程都离不开文字。

          自小,九三就是一个很容易游离在现实之外的女孩,脑子里也时常冒出一些好像必须要表达出来的东西。

        小学时,她就随身经常带着一个小本子,用来记录脑子里跳出的一些词句。

         14岁,是九三真正开始写诗的节点,那时她在网上会写一些小诗,还爱上了填词,还自己弹奏古筝,尝试着配乐,其中有一种忘我的趣味。

        “当时在网站上发表的那一组现代诗,阅读量还收获了全国前二十,对于一个正在读初中二年级的毛孩来说,那真是一份莫大的鼓励。直到后来,写诗几乎成了一种习惯,再到慢慢发表诗歌以及筹备诗集……写作对我而言有时候是这样一种状态:心里总是在“冒”句子,这些句子出来的时候,我会处于一种自动书写的状态。”


        年纪还小时,面对自恃之人,九三也常常在心中用李白的“宣父尤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坚守一个黄毛小儿的气节;大学时曾有一段比较避世的时光,那时她一面爱着庄子,一面读着嵇康,常常独自跑进山林里,心的上空盘旋着一句又一句的“翩翩凤翮,生此罗网”……现在想来着实有趣,但九三觉得,这也正是她与自己热爱的诗人们能相互给予的最好的东西。

        九三说自己喜欢读的书可分作三类,一类是其文学表达已同自身境界合一,能假文学之船在自己的内在抵达天真自由之境,这些著作在她心里具有神圣的不可替代性,比如李白、博尔赫斯、庄子等;还有就是能够启发她的思考维度,或者认知维度的作家和哲学家,例如尼采、荣格的著作。

        “再就是审美的、能浸润诗心再下落至生活的作品。我喜欢古诗词,除了心中不可替代的李白以外,陶潜、嵇康、苏东坡、王维的作品,也是令人读起来欲罢不能的,甚至在心中浸染久了,生活也变得愈加诗性起来。”九三说。

        九三至今记得,有一年秋天在九华山的野泉边戏水,那天太阳强烈,心中也有些小烦闷,便顾自抄起一根竹棍,想在水中的石头上跑一阵,突地回过神——看见泉水哗哗哗地从我蹦跳着的石头旁流过,再从可爱的竹竿上流过,心中便瞬间清朗欢盈了起来——那时算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酣畅。

        年纪还小时,面对自恃之人,九三也常常在心中用李白的“宣父尤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坚守一个黄毛小儿的气节;大学时曾有一段比较避世的时光,那时她一面爱着庄子,一面读着嵇康,常常独自跑进山林里,心的上空盘旋着一句又一句的“翩翩凤翮,生此罗网”……现在想来着实有趣,但九三觉得,这也正是她与自己热爱的诗人们能相互给予的最好的东西。

      而关于自己现在的写作状态,九三坦承自己写作时喜欢独处,这样就能有更好的觉知力去写作,独处时更能看清自己的内心,也时常觉得自己的内心很清冷寂静,但又总燃烧着一团火。

       ”像是去年七月在终南山看朝霞,那是在雨后,山和天空都是冷寂的,而霞彩对这个世界却热烈的无所保留。而我也像那个清晨一样,心中常常会涌出一种按捺不住的表达欲,一种渴望纯粹的表达,一种尝试对灵魂的描写,那种状态下我觉得一切词句都可成诗。“九三说。

      九三,女,90后,满族,诗人,西北大学电影硕士在读,宁夏作协会员,宁夏作协朗诵艺术学会副秘书长。14岁写诗至今,作品涉及诗歌、散文、评论、小说等,发表于国内报纸杂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外文书收藏家黄灿然:书房还是乱些好
你认识李白吗?
唐代诗人|李白诗精选译释·赏析
张大春:李白并不是一个士人 而是一个商人
李白唯一传世书法真迹:国宝级珍品,评论却平庸到家?
好书不厌百回读的下一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