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视剧《西游记》中,蟠桃大会上的蟠桃为什么都是水蜜桃?

重播次数最多的电视剧《西游记》,无论看过多少遍,当电视机中传出声音时,老老小小总要停下来看一会。

多年以后,当我们有机会吃到现实中的蟠桃时,不禁会产生一个问题——蟠桃明明是扁的,怎么剧中的蟠桃却是圆润的水蜜桃呢?


我们现实中吃到的正经“蟠桃”(又称扁桃)。摄影/4045

王母娘娘与仙桃的传说联系

王母娘娘作为中国古典神话中掌管长生寿命的女神,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因为居住于中原以西的昆仑山而被称为西王母。谈起王母娘娘蟠桃大会的问题,不得不先讲一下历史上与王母娘娘有关的长生传说——西王母与周穆王相见。

《今本竹书纪年》《列子·周穆王》及《史记·赵世家》等历史文献中都记载过,周穆王大约活了105岁,这个年纪就算放到现在都是标准的寿星。周穆王之所以如此长寿,背后有个古老传说。相传,西周天子周穆王驾着八匹骏马牵引的车驾,向遥远的西方巡游,与长生不老的神明西王母相会于昆仑山,获得了西王母长寿仙药的滋补,因此延年益寿。

影视剧中的西王母与身后的蟠桃园。来源/电视剧《天乩之白蛇传说》截图

后世因此不断发散想象力,不仅想象王母娘娘的桃子有长寿作用,更幻想出王母娘娘种着一大片仙桃园。这为吴承恩撰写《西游记》中的蟠桃大会提供了想象基础。

西域的蟠桃与中原的蜜桃

《西游记》作为一部神话小说,除了光怪陆离的故事情节外,本身蕴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例如,车迟国斗法很可能在讽刺当时的嘉靖皇帝不理朝政、迷信道教。而书中幻想出来的蟠桃园,或许与当时蜜桃种植业的发展和他本人的生平经历相关。

桃,属于蔷薇科,是我国的原生水果。《诗经·国风》里记载:“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而《诗经·魏风》中也有“园有桃,其实之淆”的句子。其他先秦时期的古籍如《管子》《尚书》《韩非子》《山海经》《吕氏春秋》等也都存有关于桃树的记载,可见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古人就已经吃上桃子并掌握了一定的种植技术。

近代考古学家在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南郑州二里岗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均发掘出数量极多的野生桃核。结合出土文物与历史文献可以了解,数千年前的黄河与长江流域已经有不少地区种植桃树了。

吴承恩所处的明朝中期,正是道家信徒嘉靖皇帝统治时代。许多道教的经典著作中都有关于仙桃益寿的记载。道教的兴盛也为桃的功效宣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吴承恩生于江苏淮安,曾任江苏长兴县丞与湖北荆王府纪善,一生游走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当时江浙地带的几处产桃胜地,如江苏阳山、浙江奉化、浙江淳安以及湖北枣阳等地颇为邻近。浓郁的桃林及甜美的蜜桃为吴承恩的创作提供了现实条件。

江苏无锡阳山水蜜桃。来源/纪录片《味道》

此外,据史书记载及民间神话,西王母居住在远离中原、极西之地的昆仑山之上。昆仑山对于中原人来说十分遥远。人们所能了解的,只有来自西域风情万种的各类美食及珍馐水果,而西域恰恰是蟠桃的原产地。

蟠桃何以变蜜桃

那么,王母娘娘的蟠桃为什么在影视剧中成了蜜桃呢?可能有三方面的解释。

首先,仙桃作为影视剧的颇为露脸的角色,颜值总要经得住考验。与扁桃相比,蜜桃的颜值十分抗打。红扑扑圆润润的水蜜桃在直观感受上就比扁似大饼的蟠桃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一盘色泽鲜艳、外表饱满的水蜜桃端上来总要比摞成一盘的蟠桃更具诱惑力。换个角度想一下,水果颜值的特点是非常影响感官的,这与影视剧中皇帝爱妃总要给昏庸的皇帝喂葡萄是一样的道理。众仙家云集的蟠桃大会上,摆在神仙面前的是一摞小扁桃,玉帝和王母一人掰开一个扁扁的蟠桃放进嘴里,那画面着实有些不好看。

七仙女采仙桃。ps.这个桃子是猴子变的。来源/86版《西游记》截图

颜值之外,仙桃角色的选择讲究就近原则。蟠桃原产自我国新疆,内陆大面积引种时间较晚,而水蜜桃在我国内陆已有数千年的种植历史,无论南北方都有种植,采取十分便利。不仅是现代人在影视形象中使用水蜜桃来代替蟠桃,就连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使用水蜜桃来代替真正的“蟠桃”。在古画《蟠桃献寿图》中,选取的就是饱满圆润的蜜桃,而非扁圆的蟠桃。如清乾隆皇帝重视的宋代精品名画《缂丝蟠桃献寿图》,图中蟠桃树硕果累累,树下有位神彩非常的仙翁手捧刚刚摘下的硕大仙桃,而这“蟠桃”依然是饱满的蜜桃,而非现实的“蟠桃”。

《缂丝蟠桃献寿图》。来源/网络

之所以出现蟠桃不是“蟠桃”的景象,这与前文所说中国古代仙桃祝寿的传统密不可分。尤其是宋元以来,蟠桃献寿成为古人非常喜爱的祝寿题材,这也是《西游记》中选取蜜桃作为蟠桃更直接的理由。

蜜桃作蟠桃是在中国数千年文化历史的沉淀下,从颜值的直观感受中形成的寓意选择。桃子本身就有美好的象征,比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意思便是,看见春天鲜艳的桃花,就想到了那美娇娘娇美的容颜。

同时,桃子也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中国民间常有“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的说法。道家认为桃是西方之木、五木之精,是一种仙木。在中医里,桃木的果实花朵根茎皆可入药,常吃桃子对人也有益气温补效果。此外,桃本身形状类似于人的心脏,根据中国传统医学“以形补形”的理论,人们认为桃子可以补充心脏的某些机能,而桃子也的确有补血和益气的功效。

孙悟空大闹蟠桃会。来源/86版《西游记》片段

不仅如此,蜜桃鲜甜的汁液与饱满的外表更能强烈刺激味蕾,而桃花盛开绽放的粉红花朵又极具观赏性。因此,得益于蜜桃简单易得、味道鲜香、营养丰富,古人赋予桃子理想化的象征意义,授以长寿吉祥的美好愿望。汉代所著的《神农本草》中,便有“玉桃服之,长生不死”的文字记载。

那么,为什么西王母的仙桃会采用蜜桃的形式呢?这大概与古人对桃子品种的了解有关。两汉魏晋时期的桃子大多是蜜桃形状,能够见到扁桃的人并不多,因此在日常认知中,吉祥长寿的蟠桃也就长成了蜜桃的模样。

自此之后,延年益寿的仙桃便与水蜜桃产生了联系,后世也不断衍生出寿星送桃的故事。如麻姑献寿,手中托盘里放的也是蜜桃一般的“仙桃”;民间年画上的老寿星,手里总是拿着一枚色泽红润外表饱满的“寿桃”,这一形状依然是与蜜桃相同;传统绘画或者神雕塑像中延年益寿的桃子往往也都是常见的水蜜桃形。

孙悟空初到蟠桃园。来源/86版《西游记》片段

《西游记》中所载的蟠桃大会,恰恰是王母娘娘的生日宴会,这与古人品食桃子期盼长寿的愿望不谋而合。传说每年的七月十八是西王母的诞辰,每到这一天西王母便大开盛宴,以蟠桃为食,宴请众仙家,同时众仙家也会来此祝寿。《西游记》中看守蟠桃园的土地公也曾对孙悟空介绍过:“蟠桃树有三千六百株,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中间一千二百株,层花甘实,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纹缃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

土地公向孙悟空介绍蟠桃园。来源/86版《西游记》片段

由此可见,王母娘娘所种的蟠桃最大的功效和作用便是延长寿命。

因此,在颜值、历史以及寓意的三重选择下,水蜜桃代替现实的扁桃,成为各类影视剧中蟠桃大会中祝寿蟠桃的形象。

孙悟空偷吃蟠桃。来源/86版《西游记》片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俗话说:“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中国哪里的桃最好吃?
全国最出名的16种桃子,吃过一半的厉害了(一)
蟠桃宴和安天大会,均有参加,天庭五方五老是谁?民间有3种说法
《西游记》中此人也偷过蟠桃,因背景太深无人敢动。
用桃祝寿的民俗意义
西王母与玉帝:为何他们的关系如此神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