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红小资料|扬州那些与《红楼梦》有渊源的古刹

【读红小资料】

扬州那些与《红楼梦》有渊源的古刹

张桂琴

    有文字可考的扬州与《红楼梦》有渊源的古刹主要有三处:高旻寺、天宁寺、禅智寺。此外,曹公祠也有书上一笔的必要。

一、天宁寺与“诗局本”

清代天宁寺雄居扬州八大名寺之首,康熙六次南巡,两次驻跸在这里。乾隆二次南巡前,在天宁寺的西边建立行宫、御花园、御码头。康熙、乾隆两位皇帝的先后巡幸,为天宁寺留下了大量的题字、诗歌、楹联,使得这座庙宇声名显赫,而曹寅受命在此(今天宁寺东廊)创办了一个大规模的编校出版机构——“扬州诗局”,让这座佛教名刹与《红楼梦》有了深厚渊源。

曹寅在天宁寺主持校勘、刊刻的《全唐诗》,收作者2200余人,作品48900首,长达900卷,只用了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根据现存的康熙扬州原版《全唐诗》来看,书写笔迹、雕版刊刻、印刷款式、纸张装潢以及刊刻速度,在十八世纪初叶的世界印刷史上都属于上乘,康熙对此书也曾朱批曰:“刻的书甚好!”此事,雍正《扬州府志》有记载。曹寅在扬州天宁寺刊刻的图书,被称为“诗局本”。

曹寅主持刊刻《全唐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康熙帝又将《佩文韵府》的刊刻交给了“江南三织造”,即江宁织造曹寅、苏州织造李煦、杭州织造孙文成,要求他们在扬州开刻《佩文韵府》。为了完成康熙皇帝交待的任务,曹寅甚至将江宁织造的工作都搬到了扬州,以致曹寅的最后八年(1704-1712年)基本上都是在扬州度过的。遗憾的是,曹寅并没有看到《佩文韵府》刊刻完成。

黄进德、樊志斌《曹寅和扬州的不解之缘》:

曹寅还奉旨刊刻了《御定历代赋汇》、《钦定历代题画诗类》、《佩文斋书画谱》、《佩文韵府》等内府书籍四千余卷。曹寅除了为朝廷刻书之外,自己也刻书。在和李煦轮管两淮盐政期间,曹寅曾以扬州使院、扬州书局名义选刻了自家收藏的宋元古籍,集为《楝亭十二种》、《楝亭音韵五种》、《隶续》、《周易本义》等,又帮助时人刊刻了《施愚山先生全集》、《白茅堂集》、《曝书亭集》,还刊刻了自撰的诗、词、文、传奇,共计二百八十二卷,开清代刻书精写、精刻的风气。后世流传甚广的“康版”和“曹本”就来源于此,“曹本”和“康版”风格一致,可以说是清代康乾盛世乃至于整个中国印刷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天宁寺仍然存在,爱好《红楼梦》的朋友可以前去探访,感知一下历史文化的厚重与绵延。

二、智通寺与禅智寺

《红楼梦》第二回记载:“贾雨村……偶至郭外,……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题着'智通寺’三字。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书中所提到的智通寺,很可能是以扬州东北郊的千年名刹禅智寺为原型的。

禅智寺又名上方禅智寺、上方寺、竹西寺,故址在扬州东门外月明桥北,蜀冈冈势至此渐平。禅智寺是隋唐时期扬州最著名的寺庙之一,原来有月明桥、竹西亭等景观(都已经毁坏),名声远播全国。

明朝盛仪在《嘉靖惟扬志》中描述,禅智寺是隋大业年间兴建,原为隋宫,后来才改建为寺。明人魏骥《上方寺碑记》记载,隋炀帝曾到禅智寺驻跸。古禅智寺已经毁于兵火。

顺着扬州的上方寺路一路东行,经过一个小高坡,就能见到邗沟中学。邗沟中学的外墙上,还贴着一块“禅智寺”的铭牌,学校内,还保存着一口蜀井,这口水井是古代遗存。

现在,在大王庙向东不远的古运河游览线上,新建了一座高高耸立的牌楼,上面写着“禅智码头”,牌楼前面是一座水上码头,牌楼后是一段黄墙黛瓦,围墙中间的山门石额上书有“禅智寺”三个大字,山门两侧是一对石狮子,庙墙后没有殿宇。

禅智寺有一个著名的石刻——三绝碑,据传禅智寺主持怀演大师在京城得吴道子所画《宝志公像》,将其悬挂在禅堂之中。李白游扬州时,入寺见到吴道子所画的宝志和尚像,即兴作了篇赞,颜真卿后来手书了此赞,于是形成了今天依然可赏的融诗、书、画于一体的三绝碑

三、曹公祠与曹寅碑

   曹寅在扬州任上政绩雯然,深受扬州百姓的爱戴。曹寅去世后,扬州商民在小东门街太平坊建了曹公祠。据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和乾隆《重修江都县志》记载,曹公祠在小东门街太平坊”,后改称甘泉街”。光绪《江都县志》中,甘泉街具体被指明为旧城粉妆巷一带。另外,根据近些年的考古记载,具体位置可能在小东门桥向西至汶河南路与甘泉路的交叉路口之间。

据说原来在曹寅祠堂里,有一块碑石,此碑上半部刻有曹寅的画像,下半部刻着曹寅的生平和时人对曹寅的赞语,此碑后来隐砌于小金山月观的墙壁内。有人说,小金山的僧房外壁转角处,原嵌有一通和真人一样大小的曹寅履笠画像石,可惜在五十年前的一次拆墙修墙的过程中,失去了踪迹。

2017年6月30日,《光明日报》刊登一则消息,扬州瘦西湖大虹桥修缮施工时,在南侧桥腹发现了一块疑似与曹寅有关的石碑。这块石碑是残缺的,正文仅剩“公后尘”三个字,落款处刻有“康熙五十一年岁在壬辰四月,江宁织造通政使司盐漕察院曹寅题”字样,上有两枚印章,一枚印文是“曹寅之印”,另一枚略显模糊,似乎是曹寅别号“荔轩草”,经文物专家推断,很可能是曹寅生前书写的最后一组石碑中的最后一块。

四、塔湾行宫、高旻寺和大观园

1、塔湾行宫和高旻寺

高旻寺始建于隋代,此后屡兴屡废。直至清顺治年间,漕运总督吴惟华感念淮扬水患频发,“欲仗三宝慈光,弥补造化失陷”,遂在此庙后,临近大运河畔之处建塔,“以镇锁江河,免除水患。”康熙于三十八年南巡到此,见天中宝塔颓废,命两淮盐商修葺,并亲自登塔,提笔赐名“高旻寺”,旻,意为秋季的天空,取意汉王逸赋《九思·哀岁》“旻天兮清凉,玄气兮高朗”句。康熙在御制《高旻寺碑记》中写道:

朕自三十八年奉皇太后鸾舆偕行,晨昏侍养。视河既毕,勉从舆请,济江而南,览吴会民生风俗。见茱萸湾塔岁久寝圮,联欲颁内帑略加修葺,为皇太后祝釐。而众商以被泽优渥,不待期会,踊跃赴功,庀材协力,惟恐或后,不日告竣。旧刹式廊鼎新,庄严宏敞,兼以翚飞杰阁,凭高四眺,临大江,通南北。因书额赐之曰:高旻寺。勒文于石,垂示久远。

高旻寺的寺名一直沿用至今。

康熙赐字

曹寅当过康熙的“侍读”,是康熙皇帝的宠信近臣。康熙六次南巡,曹寅按驾四次。为了让康熙在扬州巡视期间住得更好、更舒服,曹寅兴建了塔湾行宫。塔湾行宫位于扬州西南十五里的三汉河口的高旻寺旁,因为高旻寺中有天中塔,行宫称为塔湾行宫。

塔湾行宫濒河临江,形势险胜,隔江就能远眺镇江的金山、焦山,以水路沿运河北行,扬州近在咫尺。曹寅建塔湾行宫花了很多银子,张符骧在《竹枝词》中写道:“三汊河干筑帝家,金钱滥用比泥沙。”曹家的亏空与曹寅兴建塔湾行宫有着扯不断的联系。

行宫建成后,康熙在南巡途中多了一个赏心悦目的娱乐场所。他前四次南巡,在扬州总共只停留了十天,第五、第六两次南巡,仅在塔湾行宫就停留了二十天之久,《圣驾恭幸江南录》中有着明确的记载。

康熙四十四年三月第五次南巡,在落成不久的高旻寺行宫下榻。感慨行宫的奢华,写下了一首自警诗——《述怀近体诗》并序。诗云:

又驻塔湾见物华,先存篰屋重桑麻。

惠风遍拂维扬市,沛泽均沾吴越家。

作鉴道君开艮岳,长嘘炀帝溺琼花。

浇胸经史安邦用,莫遣争能纵欲奢。

纪荫和尚在曹寅的推荐下,成为清代高旻寺的第一代住持。康熙帝第五次南巡时专门为之写了一首《赠僧纪荫诗》:

春梦深沉新刹中,陡闻清磬在邻东。

方疑般若真非相,不解金经尽是空。

鼻竖眉横无著落,胸宽意阔有尘笼。

毫光咫尺临高眺,满目江干淑景融。

康熙在南巡驻跸高旻寺行宫时,赐“晴川远适”、“禅悦凝远”、“绿荫轩”匾额三块,赐“殿洒杨枝水,炉焚柏子香”、“松梢香露滋瑶草,庭畔熏风和玉琴”、“龙归法座听禅偈,鹤傍松烟养道心”等楹联多副。

乾隆首次南巡驻跸高旻寺时留下了一首诗《行宫即事》:

行宫即事

乾隆

塔影遥瞻碧水隈,北来驻跸又南来。

风光一日更春夏,俯仰几时经往回。

乾隆帝对高旻寺十分厚爱,六次南巡,都驻跸高旻寺行宫。他在《自高旻寺行宫再游平山堂即景杂咏六首》诗中自注道:“是日自高旻寺行宫策马度郡城,至天宁行宫,易湖船”。据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南巡中,乾隆先后为高旻寺作诗22首。每次南巡驻跸高旻寺行宫,他都要把康熙那首《述怀近体诗》并序拿出来读一番,表示不忘圣祖力崇节俭圣训,并且要和诗一首。

清末文人陈含光在高旻寺作过一首诗:

故寺官河曲,斜阳过客愁。

籞地犹清设,门即翠华留。

尘殿蜘蛛网,凤池菡萏秋。

白头僧已尽,谁说元龙游。

“翠华”指的是天子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车盖,“元龙”即康熙帝。

扬州高旻寺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同称为我国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有“上有文殊、宝光,下有金山、高旻”之说,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而且影响远及东南亚各国。《清宫扬州御档选编》中涉及高旻寺的折件有11件,其中康熙朝2件,雍正朝1件,乾隆朝7件,嘉庆朝1件。1983年,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正式将高旻寺列为全国重点寺观之一。

曹寅监造塔湾行宫、西花园,在造园手法上肯定吸取过仪征寤园、白沙翠竹江村造园时的经验教训,这段现实生活在织造曹家口口相传,最后被曹雪芹取为素材,写入《红楼梦》。

值得一提的是,和曹寅一起修造“塔湾行宫”(高旻寺)的扬州盐商项景元,是在仪征著籍的安徽歙县人。

2、高旻寺与大观园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一号展厅里,有一个玻璃罩,里面供奉着一块刻着“有凤来仪”图案的门墩石,据考证这是曹寅在扬州接驾时的行宫遗物,它与《红楼梦》有着密切的关联。

“有凤来仪”门墩石

《红楼梦》中因元妃省亲而修建的大观园,以曹寅等人为康熙南巡修建高旻寺塔湾行宫为背景和原型的可能性非常大。

薛宝钗在《凝晖钟瑞》中云:“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这里所说的“帝城”可能指康熙南巡时的高旻寺塔湾行宫,“帝城西”即高旻寺塔

《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写道:(贾政等人)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中。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之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至一大桥前,见水如晶帘一般奔入。原来这桥便是通外河之闸,引泉而入者。贾政因问:“此闸何名?”宝玉道:“此乃沁芳泉之正源,就名'沁芳闸’。”

仔细观察康乾时期《高旻寺行宫图》,可以看到高旻寺行宫三面环水,其中行宫西花园内的水是通过水闸引泉而入的。花园内有一个水池,池中有岛,岛上建有戏台,为皇帝和随从们看戏娱乐的地方。岛的东、南、西三面,均有桥通岸上。东面一桥较大,桥上建有桥亭。在池的四周,植奇花异木,叠假山怪石,建有卍字亭、箭厅、石版房、歇山楼等建筑,构成一所清幽别致的花园。由此可见,大观园的景观布局与高旻寺行宫的景观布局相似度很高。

高旻寺行宫图

在《红楼梦》第十七回中,描述了杏、柳、松树等的景致。而从高旻寺发现的这幅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高旻寺行宫中遍植高柳、松树、杏树等树木,高柳、松树均呈绿色,杏树正开着绯红的花。由此可以推出行宫中的树木与大观园中的有一定的契合度。

此外,在《红楼梦》中曾多次提到“卍”字,这是梵文,是一种图案花纹。参照《高旻寺行宫图》,可以看到高旻寺行宫中建有一座卍字亭,地点在行宫西花园水池中央偏北。曹寅建高旻寺行宫是为了迎接康熙和皇太后南巡,同时给康熙和皇太后祝寿,所以建了许多象征吉祥如意的建筑和雕刻,“行宫中的卍字亭与大观园中的卍福卍寿图案不能不说是一种对应。”

扬州,这座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千年名城,与《红楼梦》有着诸多联系,与《红楼梦》有着许多可待解读的奥秘。这篇小资料,参考了诸多红学爱好者的研究心得,参看了扬州地方诸多媒体的报道,不足之处,欢迎补充、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与扬州
“云”游名镇︱《中国名镇志·瓜洲镇志》
元妃省亲与康熙南巡有何联系?
康熙南巡的差旅费,江宁织造曹寅买了多少单?
世界著名宗教建筑——高旻寺
苏州织造署 承载康熙六巡江南的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