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要如何面对自己不那么优秀的孩子?

在今年爆款台剧《俗女养成记》里面,有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片段。

小时候陈嘉玲的妈妈想让陈嘉玲学钢琴,以后可以当钢琴老师,但是陈嘉玲从一开始的期待,到发现练钢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开始叛逆了起来,用不练琴来表达自己的反抗。

而妈妈为孩子气的要死的时候,爸爸还在旁边火上浇油,妈妈在一气之下,说不然孩子你来带,结果爸爸一口气就答应了,还说一定会让嘉玲“快乐的学习”。

但是这样的“快乐”一下子就被打坏了。

爸爸从嘉玲身上了解到钢琴老师非常的严格,而且有时候还会体罚她,爸爸说:“下次上课我跟她讲!”

到了下次上课的时候,原本要去警告钢琴老师不要那么凶、不要打小孩的爸爸,在钢琴老师说:“嘉玲很有天赋,好好练未来一定不得了”以后,爸爸一秒认怂,沉浸在“自家孩子是天才”的想法,离开以前还不忘叮咛嘉玲要好好听老师的话,把原本父女密谋抛掷脑后。

而且,到家以后爸爸变得比妈妈还要更加严格,让原本欢乐开心、无话不说的父女关系瞬间降到冰点。最后,还是靠妈妈的出场,才缓解了父女俩的关系。

原本那个说只要嘉玲“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平庸也没关系”的爸爸,也敌不过一句:“你们家的孩子很有天赋”。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作为家长难以逃过的一环,我们怎么可能会对于自己的孩子没有任何的期待呢?我们总是会希望孩子未来可以有大成就,过上幸福的人生。

但是这样的期待,很容易就会变成失望。我们可能会孩子拿回来没有100分的考卷而失望,发现孩子体育不行而失望,或是发现孩子在学校被排挤而失望。

当我们失望的时候,很容易会转化成愤怒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看到孩子没考好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就体罚、大骂孩子。

但是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回想以前的自己,当我们无法完成父母期待而造成他们失望时,那时候的我们是怎么想的呢?

应该都会产生讨厌自己、觉得自己没用、感觉自己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等等的负面情绪吧。

我相信,这其实并不是我们的本意,我们只是太希望孩子好了,但是在日复一日的失望中,我们真的想不到更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挫折了。

有一位家长就在知乎上面提问:“孩子很平庸,非常失望,该如何调整积极面对?”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回复。

在下面的回答中,很多人都回答了关于教养的问题,应该要以身作则,孩子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等等。但是Wise妈更想和大家探讨的是如何缓解自己的失望情绪,而我相信一切的答案,都会在情绪逐渐明朗以后,随之而来。

01

接受自己的失望

当我们发现了自己感受很挫折、很失望,正视这样的情绪。我们有时候也会用愤怒来掩盖我们自己内心的失望,这时候也要特别小心的看到自己内心的底层,到底是什么样的情绪。

告诉自己”没关系的“,有失望也没有关系,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们不可能一切的事情都顺着我们的意思走,期待没有达成是很正常的。

02

看见他们的真实样貌

带着好奇心观察,孩子什么时候最快乐?

孩子在什么时候会最挫折?

孩子什么时候表现好,什么时候会表现失常?

他的行为模式是什么?

不偏不倚的观察,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地了解孩子真实的样貌。

当我们看到从小理科就不好的孩子,我们还是一直期待着有一天他能够带回100分的理化考卷回来,是不是在骗我们自己呢?

当然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找到他们的问题,给予他们协助,但是可不是用胁迫、威胁的方式来让他们“变成”我们所想要他成为的样子。

03

练习接受他们的真实样貌

在一个知乎的回答中,网友深刻的表达了她与母亲的相爱相杀。

我们不需要和孩子相杀20年才突然顿悟,我们可以现在,就认知到我们的孩子有某方面的不足,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强项,很可能不是我们所认同的,但是我们可以去试着了解,并且真的去接受这件事情。

因为我们对孩子的爱不应该是:“我爱你,但是你要....”而是“我爱你,而且我希望你...”。我们可以对孩子有期望,可是当那个期望被打碎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继续爱我们的孩子,无论如何。

你愿意放下你的这份期待,并且去迎接孩子本身所带来的天赋吗?

04

了解自己期待的来源

为什么我们总想要孩子表现得好?是因为面子?还是因为希望孩子未来可以过上幸福的人生?是什么样的需要,让我们产生了这些期待呢?

有时候我们自己深掘以后,甚至会发现我们的这个期待,根本跟孩子没有关系,只是孩子成为了我们的代罪羔羊。

05

对自己的期待负责

很多的父母都会说:“我现在会那么不好,都是给你气的。”但是其实这样的父母,也可以选择不要生气,把自己的生活过好,终究,还是这对父母自己的选择,不是吗?

虽然这样说起来很没有同理心,但是事实上就是如此。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要将自己的期待强加在别人的身上,让别人对自己“负责”,反过来我们要对自己的期待负责。

不过,当然地,我们可以和对方沟通我们自己的期待,比如说:“我希望你可以顺利的从大学毕业,因为这样未来比较好找工作。”

但是当我们沟通,将我们的想法讲清楚以后,对方仍然没有办法接受我们的想法,那我们就需要将这份期待放掉。

当我们了解自己的失望的源头,我们放下那份执着,我们对于孩子的爱就能够更加纯粹,我们不是因为孩子功课好而爱他,而就只是因为他的存在,就想要给他满满的爱。

本文图片来源《俗女养成记》

编辑| Wise妈

(本文为三明治妈妈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能等待(感恩教育)
孩子什么情况下会对爸爸很失望?一条都没中的爸爸,是孩子的幸运
孩子顶嘴了?父母要做的不止是讲道理
问熊孩子是怎样练成的 答野蛮生长
你真的了解孩子想要什么吗?
爸爸妈妈的爱作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