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皮肤管理、护眼和体重管理需求高,复购偏好新品牌|营养补剂洞察报告


消费者对健康的重视逐年提高,并随着疫情的影响对各类营养补剂均产生了巨大的消费需求。目前营养保健市场规模逐年扩大,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膳食营养补充剂消费规模约为1566.39亿美元,预计2022年或将达到1636.96亿美元。

作为全球重要的消费市场,中国营养补剂市场规模近年来持续稳定增长,与之相对应的,广大消费者对营养补剂有着怎样的认知和消费偏好?相关企业又该如何挖掘市场的新机会点?6月29日,丁香园集团旗下营销机构dmc发布《营养补剂洞察报告》,(以下简称dmc《报告》,点击文末扫描二维码查看完整版报告),依托丁香医生调研数据,聚焦营养补剂市场,从认知度、整体需求、用户行为、重点品类等维度入手,洞察近年来营养补剂消费者需求情况及市场空间。

营养补剂整体需求

根据dmc《报告》显示,营养补剂的整体认知度均较高,其中维生素类和矿物质类无论在认知率、购买率、复购率还是各种转化来看均表现最优;褪黑素属于认知高转化低的品类,叶黄素和鱼油属于认知一般但是转化高的品类。
1、消费者认知度:维生素类和矿物质类品类表现最优
消费者对主要的营养补剂整体认知度较高,在维生素类、益生菌类、矿物质类、膳食纤维、褪黑素、胶原蛋白、叶黄素、鱼油、原花青素、辅酶Q10等10 种常见营养补充剂中,平均每人听说过的种类高达 7.3 种。具体来看,维生素类、益生菌类、矿物质类和膳食纤维的认知度最高,均超过 80%,其中维生素类的整体认知度达到90%,遥遥领先其他品类。原花青素和辅酶Q10的大众认知度则稍有不足,认知度均在50%以下。
节选自dmc《营养补剂洞察报告》
从性别的角度看,男女消费者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女性对于营养补剂认知种类高于平均值,平均有 7.5 种,在各类补剂认知度上,除原花青素和辅酶Q10外,女性对主要营养补剂的认知比例都在70% 以上,女性对益生菌类补剂有着特别的偏好,认知度仅低于维生素类,达到了86%。
男性对于营养补剂认知种类平均有6种,在各类补剂认知度上,男性认知的比例均低于女性,超过60%认知度的补剂为6种。
节选自dmc《营养补剂洞察报告》
从年龄的角度看,不同年龄间对主要补剂的认知差异并不大,但部分品类略有差异。总的来看,36-40岁群体对营养补剂认知最高,但细分到不同品类,各品类认知度差异不大,各年龄对于维生素类和矿物质类认知均最高。部分品类在不同年龄段认知有所差异,如褪黑素在 25 岁以下人群中认知度更高,辅酶 Q10在30 岁以上人群中认知度更高。
2、消费者潜在购买度:维生素类、矿物质类和益生菌类转化率最高
消费者平均想买的营养补剂种类为3.6种,对比认知度的7.3种,种类数量下降一半。对比不同品类,维生素类想买转化率最高,有71%的消费者表达了愿意购买,可见对该品类需求极高。而褪黑素尽管认知度高达 78%,但想买转化率仅27%,购买潜力较低,可能是由于褪黑素功能是应对单一睡眠问题,不如综合类营养补剂作为日常保健品需求大。
节选自dmc《营养补剂洞察报告》
从性别来看,男女在小部分品类上购买需求有差异。女性最想买的品类是维生素类、矿物质类和益生菌类,从转化率看,叶黄素、胶原蛋白在女性中转化率较高;男性最想买的品类是维生素类、矿物质类和益生菌类,从转化率看,叶黄素、辅酶 Q10、原花青素在男性中转化率较高。
从年龄来看,由于褪黑素在25岁以下认知率较高,所以这一年龄段购买褪黑素的比例和转化率也较高,25岁以上则对胶原蛋白需求变高。
节选自dmc《营养补剂洞察报告》
3、实际购买度:与潜在购买品类需求基本一致
消费者实际购买的营养补剂种类为平均2.2种,从想到到实际购买,种类数量继续下降1种;但总体来看,实际购买的品类排序与想要购买排序基本一致,有64%的消费者购买了维生素类营养补剂,想买-购买转化率高达85%,矿物质类的转化率也达到了82%。鱼油和辅酶Q10的转化率相对来说会更高。
节选自dmc《营养补剂洞察报告》
从性别上来看,男性实际购买种类为2.1种,女性为2.3种,女性实际购买种类更多,大部分品类的转化率也更高。除维生素类等基础品类外,女性胶原蛋白购买率和转化率都明显高于男性,男性辅酶Q10和原青花素转化率则高于女性。
节选自dmc《营养补剂洞察报告》
并且随着年龄增加,实际购买度的购买比例和种类均有所上升。30岁以上的人群买的营养补剂种类更多,同时没有买过营养补剂的比例更低,31-40岁仅有不足10%的人没买过营养补剂。
另外,婚姻状况也会影响消费者的实际购买。有宝宝之后的购买比例更高,购买种类更多,多品类购买提升明显。孕中和有孩子的人群购买营养补剂种类明显高于没孩子人群,且矿物质类、益生菌类、鱼油等品类,有孩子的人群购买比例更高。其中,叶黄素在已婚、有孩子群体购买多,益生菌类、膳食纤维、辅酶Q10在孕期群体购买多。
节选自dmc《营养补剂洞察报告》
4、维生素类、矿物质类复购率最高
消费者初次购买营养补剂平均在 1.2 种,大多数人会选择单品类购买;在初次购买的品类选择上,更倾向于维生素类补剂来作为初次购买的品类,不同性别在初次购买类别上没有差异。
节选自dmc《营养补剂洞察报告》
有88%的消费者会对营养补剂进行复购,其中复购率较高的品类为维生素类(81%)、矿物质类(80%)、叶黄素(71%),胶原蛋白和褪黑素的复购转化率相对较低,可能是因为使用效果不明显。
节选自dmc《营养补剂洞察报告》
从年龄上来看,30岁以上人群复购比例更高,30 岁以上有超 90% 的人选择复购营养补剂,随着年龄增加,维生素类和矿物质类复购转化率有所提升。全年龄段来看,矿物质类和维生素类的购比例都较高。
节选自dmc《营养补剂洞察报告》
从总体复购情况来看,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较低,有67%的消费者在复购时会更换品牌,33%的消费者会选择购买同一品牌。
影响营养补剂复购的主要原因是难以坚持(52%)、效果达不到预期(45%)和价格贵(28%),此外还有没有效果(27%)、吃起来不方便(12%)、不好吃味道差(11%)。可见无法形成每日服用的习惯、效果、价格、便利性和口感是制约消费者再次购买营养补剂的因素。
节选自dmc《营养补剂洞察报告》

用户行为洞察

1、皮肤管理、护眼和体重管理是健康需求TOP3
疫情推动了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和对营养补剂的需求,dmc《报告》显示,疫情后有53% 的消费者对于营养补剂的关注有所上升。从不同年龄段来看,36-40 岁消费者关注度提升最大,可能是因为这一年龄段多为家庭中坚力量,更为关心全家的健康状态。
消费者常见的健康需求包括皮肤管理、护眼、体重管理、提高免疫力、提升记忆力、肠道管理、骨质管理、护肝、生殖健康等,72% 的人会使用营养补剂应对健康需求。其中对皮肤管理的需求达到了75%,远远超过其他类别,但对皮肤管理营养补剂的使用率并不高,仅为39%。骨质管理方面营养补剂使用率最高,65%的有骨质管理需求的消费者会使用营养补剂。
节选自dmc《营养补剂洞察报告》
不同的性别对健康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其中男性最大的健康需求为体重管理,但男性营养补剂使用率最高的需求是提升免疫力;女性最大的健康需求为皮肤管理,但使用率最高的需求是骨质管理。不同年龄段来看,皮肤管理是20岁以上消费者需求最高的类别,护眼是20岁以下人群需求最高的类别。
在使用率上,使用营养补剂作用于骨质管理在各年龄段中均排在前三。此外,30 岁以上使用营养补剂护眼比例较高,25 岁以上使用营养补剂应对肠道管理的比例有所上升。
节选自dmc《营养补剂洞察报告》
从对各类营养补剂应对健康需求的满足程度打分来看,骨质管理类营养补剂评价最好,体重和皮肤管理类营养补剂评价不佳,所以这两类需求目前处于需求大但是使用率较低的情况。
在选择营养补剂上,对于不使用营养补剂对的人来说,不用的原因主要是不会挑选、价格贵、效果不佳和担心不安全;对于使用营养补剂的人来说,效果、成分和副作用是他们在挑选时候的主要困惑。
节选自dmc《营养补剂洞察报告》
2、87% 的人为了健康会主动了解营养补剂
营养补剂的使用以主动种草为主,87% 的人为了健康主动了解营养补剂;28%的人则是因为受到推荐而被动种草。不过,主动和被动种草的渠道区别不大,主要都是以微信科普文章和口碑传播为主。
从性别来看,无论男女,微信公众号均是他们主动或者被动种草营养补剂的最主要渠道。主动种草方面,男性网络直接搜索比例更高,女性熟人推荐和微博使用比例更高;被动种草方面,男性被B站、抖音、报纸/杂志种草多,女性口碑推荐、小红书种草多。对于各年龄段人群来说,微信公众号均是他们主动种草营养补剂的最主要渠道;35 岁以下使用B站、抖音、小红书、微博等新渠道主动和被动种草的比例更高,这和他们平时的触媒习惯密切相关。
节选自dmc《营养补剂洞察报告》
3、安全性、价格和成分是购买首要考虑因素
消费者在挑选营养补剂时,安全性、价格、成分是首要考虑因素,此外还会考虑品牌、成分种类、保质期和数量;品牌对于营养补剂购买作用不突出,62%的消费者无明显品牌偏好,21%的消费者偏好国外品牌,18%的消费者偏好国产品牌。
节选自dmc《营养补剂洞察报告》
在购买渠道方面,线下线下渠道均是消费者经常购买的渠道,而女性购买渠道会更丰富。购买营养补剂前三的渠道分别是线下药店(52%)、天猫(48%)和淘宝(47%),此外超过10%的购买渠道还有品牌官网(46%)、京东(44%)、大型商超(25%)、微信小程序(24%)、品牌线下门店(23%)、代购(14%),涉及线上线下各类渠道。
对比不同性别,男性主要通过京东、淘宝等线上渠道购买;女性购买渠道比较丰富,除了大型电商平台,线下药店、品牌官网等渠道也是其购买营养补剂的重要渠道。
与种草渠道一样,30 岁以下购买尝试营养补剂的渠道更丰富,尝试小红书、抖音直播等新兴渠道比例更大,而 30 岁以上购买营养补剂更多集中在线下药店、天猫等大型渠道。
节选自dmc《营养补剂洞察报告》
消费者对于营养补剂的未来期待,主要是希望提高性价比,在价格优惠的同时,提高产品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希望推出融合多种功效的复合型产品,以及针对一些非热门健康类别的产品,此外用户还期待营养补剂能提升口感和易食用性,推出更多针对儿童和老人群体的产品等等。

三大重点品类的消费者偏好

1、剂型偏好
dmc《报告》显示,消费者对矿物质类的剂型偏好依次是胶囊(48%)、软糖(42%)、液体(28%)、粉剂(16%)、泡腾片(12%)和果冻(5%);对维生素类的剂型偏好依次是胶囊(47%)、软糖(44%)、液体(23%)、泡腾片(22%)、粉剂(14%)、果冻(6%);对益生菌类剂型偏好依次是粉剂(40%)、液体(36%)、胶囊(30%)、软糖(30%)、泡腾片(12%)、果冻(6%)。
除传统片剂类型外,消费者对于矿物质类和维生素类更偏好胶囊和软糖剂型,对于益生菌类更偏好粉剂和液体剂型。
节选自dmc《营养补剂洞察报告》
2、产品偏好
无论是矿物质类还是维生素类、益生菌类,用户都偏好复合型,可以看出用户对于营养补剂期待更好的效果、全面的功能和性价比。
节选自dmc《营养补剂洞察报告》
3、购买对象
总的来看 三大类别主要都是为了给自己购买,此外给父母、孩子、伴侣购买的比例也较高,给朋友购买的比例则相对较低。具体来看,给自己购买维生素类比例最高;给父母购买矿物质类比例最高,益生菌类比例稍低;给伴侣购买矿物质类和维生素类高于益生菌类。
节选自dmc《营养补剂洞察报告》
矿物质类对于不同的婚姻状况的人来说,买给自己和家人的比例均较高,属于合家欢类型的营养补剂;维生素类相对来说给家人购买的比例稍低,益生菌类比例最低,可能是由于维生素类和益生菌类营养补剂功效没有矿物质类普适。相比给父母买,给孩子买营养补剂的比例更高,亲子类产品组合或存在市场空间。
节选自dmc《营养补剂洞察报告》
从消费者洞察来看,大众对主流营养补剂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度,大部分人都会主动去了解营养补剂,但实际购买的转化率较低,主要还是来自对产品效果、价格的考虑以及未养成服用习惯,消费者渴望高性价比、效果好、易服用、口感佳的产品。
从行业本身来看,国内营养补剂行业目前处于成长阶段,对比海外成熟市场,从人均消费额、整体渗透率和长期服用习惯人群占比等方面,我国营养补剂行业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受益人口老龄化趋势,疫情后消费者对营养补剂的需求增加,以及国内监管环境和行业法规体系的构建和不断完善,未来营养补剂行业有较大提升空间,有望实现长期高速增长。

扫码获取完整报告

关于 dmc
dmc(DXY Marketing Center)丁香园集团旗下品牌营销机构,整合医生&大众价值,洞察行业趋势,搭建开放平台,充分发挥母公司丁香园集团品牌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影响力,基于循证医学以「专业可信」赋能医药品牌,以「健康心智」赋能大众消费品牌,为医药企业与大众消费品企业提供专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产业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健身补剂那么多,成年人该怎么选?健身先健脑
构筑免疫屏障,塑造强建体魄!用朗迪营养补剂为健康“上分”
我吃了那么多维生素和矿物质,为什么没有效果,怎么补充?
这2种维生素补多了特伤身!当心中风、癌症找上门,好多人不知道,赶紧看!
健身十大理论知识(八)
吃维生素片补充维生素靠谱吗?——关于维生素的4件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