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一份理解,就会少一份苛责

孩子开学了,鸡犬不宁的家终于安静了下来,整个暑假,对于一个全心扑在孩子身上的老母亲,已接近崩溃。想到大女儿若是健康,今年必是高考,这会儿正准备送她去上大学,也不至于到这把年纪还在为十岁的小丫头烧脑伤神,万里长征才刚刚起步,我对自己真的一点信心没有。这些年藏起了太多心事,人生不如意,懒与她人言,不是所有的掏心掏肺都会令人感同身受,与其说些废话,不如自己慢慢消化,以至于更愿意走近荒野自然,听一听鸟鸣涧谷,溪水潺潺,仿佛人世的烦恼与苦痛,只有与自然消磨,才会有所缓解,令身心平和。

我已经好久不与人正儿八经的争辩,或倾诉心事了,多数时候,喜欢一个人安静的待着,翻翻书,写写字,对新面孔的接纳度很低,对人的语言越来越没兴趣,话多了会陷入更大的虚空。知道这样的自己状态不好,却根本不想改变也无力改变,每日面对孩子的劲头,我觉得都有点用力过猛,这样表演的妈妈不知道孩子会不会看得出来。我越来越像一条晒干的咸鱼,张着想说欲忘言的嘴,挂在异乡的屋檐下,飘来荡去,没有方向。

那日,在群里与人精神抖擞的辩论了一中午的余秀华,于我这是很久以来的一场激动人心,更像是重逢了久别的另一个自己。“白日依山尽”本是王之涣的一句非常高大上的诗,那天余诗人不知怎么心血来潮就恶搞了它一回,仿佛从“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刚刚平静的风波里再次投进了一块巨石,掀起诗坛或者说是文坛的狂澜。叫骂声,口水声差不多淹死了这个脑瘫女人,有人骂她不要脸,有人说要棒打她,还有人说早该拉这种人下神坛。我心里不禁有点好笑,多说了几句这一切都与她坎坷的经历分不开关系,看她的文字,要结合她的残疾与境遇来客观的看,群里再次喧哗,那些平日自诩冰清玉洁的女人就差没指着我脑袋说我脑残,偏一个神经病。一边嘴里骂着余诗人粗俗下流,一边骂人的劲一点不差似余诗人,到底谁又比谁更粗俗下流,我也只剩下“呵呵”了。

我们用自己受到世俗训练的思维去圈套有着身体缺陷的余秀华,去指点她的是是非非,本就有点可笑,说不定她脑瘫的思维认知的世界就是那样呢。话说孔子有一个学生, 有一天,与蚂蚱人就一年四季还是三季争吵不休,最后打赌。孔子作为评审团权威,举起了蚂蚱人右手。孔子学生无奈之下给蚂蚱人磕了三个响头。见那人走了,便回身问师傅,一年明明是四个季节,老师您怎么也说是三个呢?孔子笑了笑,对其弟子讲:您没看到那人,浑身是绿色吗?其实他是一只蚂蚱,春天生,秋天死,根本活不到冬天,你说他怎么能知道一年当中除了他所经历的三季外,还有一个冬季呢?这样你跟他又能争论出个什么结果,孔子弟子顿有所悟!

想当初余诗人若是畏惧人言,敢写出“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样的诗句?让自己狠做了一回人人喊打的过街鼠。那时,我还沉浸在自己的苦痛中,无暇关注她是个诗人还是个妇女抑或是个残疾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狂热的喜欢上了诗歌,在图书馆搬回无数本诗歌集,早期有徐志摩,闻一多,近期有海子,顾城,舒婷,还有我一直心向往之的席慕容,无意间在书格子上看到余秀华的《摇摇晃晃的人间》,随拣出来带回了家,发现那么多的诗集,不知原于时代背景,还是隔着时间的长河,很多诗歌,我都难以入境,也做不到共鸣,提不起兴趣。唯有余秀华的诗集,从倍受争议的《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到《无端欢喜》,我正儿八经的看下去了,觉得她是个天才诗人,随感也写得不赖。一个没有受过严格系统学习的人,在文字驾驭上能有如此造诣,确实证明她的天赋极高。她的文字很容易让人入境,直抵人心,修辞手法其实算不上高雅,高大上似乎也谈不上,就那平常的草木人间,那点小女人的心意,大白话中透出灵气,说真的,我开始有点喜欢她了。我也开始相信,一个在文字上有所成就的人,并不是在课堂上那几本书里所学到的,而是经历,苦难成就了她的文学作品。想那获得诺贝尔奖的莫言,不过是个小学文化,著名作家严歌苓十二岁进了部队文工团,也并非毕业于什么名校文学系,这一切的成就,确实来自于各种人生经历与体验,加上对文字疯狂的热爱,所以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一定没错。

余秀华将自己身体的残缺以及苦难的经历,以诗歌散文的方式诉诸笔端,并没有什么章法,不过是随性而为,倒也率真可爱。她不掩饰自己的爱和性,渴望被人爱和爱别人。对于一个人到中年的女人,可想而知,她往日的情感之路将是多么匮乏,像一个穷人对富裕生活的迫切期待,说真的,我非常可怜这个女人,因为我也到了中年,我懂中年女人的心境,不再是成天吵闹着要和哪个男人相好,男欢女爱,小女人的角色退掉很多,母亲的角色倒是演绎得炉火纯青,此刻的女人更像是一个圣母,像激流湍急的小河到了一片平静的水域,宁静而平和。余秀华不同,由于她肢体的残缺导致她的情感世界非常贫瘠,她又是如此丰富及敏感的人,因为残疾,因为世俗眼光,她很难遇见爱情,父亲怕自己老后无人照顾她的生活,便把她许配给一个大她十几岁的男人,男人不爱她,打她羞辱她,只把她当一个传宗接代的工具,这样的婚姻模式,若有一天时来运转,谁不是先离了婚,难道要留着找虐啊?关于她的黄,以及下半体诗,不过是有人只是想想,而她却说出来了大实话,还不分场合,不顾公众形象,仿佛让穿着“皇帝新装"的人们一下子知道了没穿衣服的真相,人们的羞耻心接受不了,群起而责之,叫嚣着要棒打,要拉她下神坛。再说人家到底喜不喜欢那高高在上的神坛还打个问号,还有这神坛不是你们推她上去的吗?至于爱和性,在成年人的眼里和穿衣吃饭有什么两样,只是有这么一个余秀华,说了一个传统世俗里羞于启齿的话题,那些所谓的文人士大夫一个个忍不住了,都想化身为伸张正义的法海,仿佛此刻的降妖除魔他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余秀华一日不亡,祖国的大好河山将污在这个脑瘫女人手里。我差点又要大笑出声,关于诗歌,关于散文,除了那些爱好者之间互相吹捧和意淫外,真的没那么多人关注你写了什么,说了什么好吧。大家生活都挺累的,闲时刷个抖音,看个“奔跑吧!兄弟”,比看一本诗歌或散文集放松多了,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各种滑稽无厘头都能笑着接纳,为什么一个余秀华就要棒打,难道那些无脑的娱乐节目就格外的滋养青少年,我看未必。与其看些脑残片,博人哈哈一笑的小视频,我倒真的希望孩子们看看余秀华的文字,一个连路都走不好,话说不利落,婚姻不幸的残疾女人,以文字为信仰,敢于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书写生命的长歌,尽管倍受争议,我依旧佩服她的真实和难得的才华。

于我还真是感谢她的“白日依山尽",因为我已经好久对任何人事都提不起半点兴趣,更别说长篇大论发文了。每天眼睛一睁,心里漫过大片的灰色阴影,为防影响家人心情,强行按下所有的阴郁,滋味真的不好受。今为余秀华,与一帮文人深度讨论,还是头一回。当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分伯仲。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相信的,这一点我心里无比的清楚,虽然无果而终,我依然很高兴自己还能在陌生的群体发声,这于我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我又开始愿意和人有所连接了,看见孩子的老师,也能噼里啪啦的说上一通话,不是以往的迫不得已,而是自然而然,我希望自己越来越趋向坦然,欣然接受身边的人事,不再乖张,不再有精神洁癖,想必这样的自己会快乐很多。

昨晚依旧一夜黑梦,我还是趟不过面前的那片水域,尽管水面有一道若隐若现的小路,我还是很害怕,事后不知是怎么跨过去的,只记得岸上有一个柴房,雨天柴都是湿的,柴垛下躺着一只硕大无比的老鼠还是刺猬,我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怪兽,吓得不轻,于是梦醒。依旧没有告诉身边的男人,那些血腥恐怖,我都不愿告诉他,怕影响他心情。那天出发杭州前,晚上的梦里一只差不多几百斤的乌鱼死了,血水连连,不忍目睹,因为开车远行,还是没跟他说起。也许中年的爱情,就是看着你好,我那点事也就不值一提,平平淡淡也未必不是深情。一只刺猬死了,一条乌鱼死了,说不定是我心里的怪兽死了,孩子身上的刺脱落了呢,于我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新学期,我们都不带刺前行,一定都是美好的时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自称脑瘫诗人余秀华诗作大火
王吉军:困惑与突围
从“孔子与蚂蚱精”,说如何对待身边的杠精
余秀华:让我疼痛的诗歌
脑瘫+农妇+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 贴了这些标签的女诗人余秀华红了(组图)
余秀华的诗水平如何?她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