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姜学志讲述:1-我比别的孩子早一年上学

姜学志讲述

笔尖芭蕾执笔

接上期:

       在我的印象中,好像是1956年的夏天开始盖楼房,1957年的秋天,楼房就盖好了,我们就搬了进去。但当时,能够搬进楼房的都是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

       与此同时,苏联专家招待所也盖好了。这两个楼房是同期完工的。这个时间大约是在1957年的8月之前。

       在搬进楼房之前,我们在平房住了一年半多。

       1957年的8月20日左右,我报名上小学,老师说我不够岁数,她不详让我报,但是我告诉老师,虽然别人够岁数可以报名,但是,他们认字没有我多!听到这里,老师也挺感兴趣,然后,老师考了我几个字,我都给她念下来了。最后,老师就给我报上了名字。

      按照规定,1949年9月份以后出生的孩子应该是1958年才能上学,但我,在1957年就上了小学一年级了。

       我上的小学,当年的名字叫做“包头市昆仑区青年路第一小学”。当时,青年路有两个小学,一个一小,一个二小。这些学校的孩子们,百分之八十都是包钢子弟。百分之二十来自当地的商业和农民家的孩子。

       这两所学校的建设,有来自包钢的很大一部分资金,也就是说,包钢给当地的学校建设投了一部分资金。

       我上的这所小学校很小,只有两趟平房,共八个班。一趟四个教室,两趟正好是八个教室。

        还有另一趟平房,就是老师的办公室或其他附属设施了。

        在这些平房的前面,还有一些老师的家属宿舍。

       这时候,我家住在西32-371栋3单元202室,我住的楼旁边往东五、六十米就是苏联专家招待所。

       那时候,因为孩子多学校少,所以,学校采取的是半天上课的方法,这样,学校就可以在一天的时间里分上午和下午给两拨学生上课了。这种两部式上学的方法,有效地适应了中国当时的教育状况。

       我家住的楼和苏联专家住的招待所之间有一个大沙包子,什么样地大沙包子呢?就是盖完了楼房,把不平整的大土包平整出来,因为那时候没有推土机,一般都是工人用小推车运送沙土,为了平整楼房周围的这些大沙包,个人用人工的方法将其铲平,并堆放在那里等待运走。

       这样一来,这些松软的土堆,就成了我们小孩子们的玩乐场所。我们在这些土堆上游戏,玩“打马仗”……时间一长,苏联专家的孩子们在住处的阳台上看到了我们玩儿得如此欢快,便也忍不住冲出房间,跳过栅栏来和我们一起玩耍……

       未完待续-请看下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等一本书的留守儿童 不愿退群的转学生 阅读改变的何止几万种人生
羨慕
平房情怀(下)
我的住房变化!
农村盖几层楼真的实用?晒晒我家40万盖的平房,比楼房强太多了!
北方农村为什么多平房而南方农村却多楼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