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魏书生12个学习好习惯中读和写的习惯,该怎么培养?|深度解析
12个学习好习惯如何养成


书接上回《魏书生:要培养孩子12个学习好习惯,家长该怎么培养?|深度解析》,我们继续就魏书生提出的12个学习好习惯进行分析,今天我们要分析的是“读的好习惯”和“写的好习惯”。

把这两个放在一起讨论是因为我始终记得我当年上学的老师们都会说的一句话,同时也是时至今日无数老师(尤其是教文科的)都会说的一句话“不动笔墨不读书”。


据悉这句话是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的徐特立先生说的。

徐特立又名徐立华,原名懋恂,字师陶,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人,他也是毛泽东和田汉等著名人士的老师。

而关于如何“读书”这事儿无数名家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看法,例如朱熹提出“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胡适提出“四到”,即眼到、口到、心到和手到;曾国藩提出“五到”,即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和口到(注:曾国藩的“五到”不仅仅局限于读书一事)。


总之在“读书”这件事情上,古今中外无数名家大师都给出了看上去或有不同侧重的建议,但告诫我们的无不是读书很重要这个事实。

而且“读”和“写”(当然也包括“思”等)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这里我们就把这两个习惯放在了一起讨论。



01.读的习惯


“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一、两分钟,有好处,学生哪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远远超过咱们这些当老师的,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身受益。

对于“读的习惯”,看魏老师给的建议应试更加侧重“读什么书”以及读这类书的好处。

这个建议是没问题的,尤其是当孩子们的阅读能力达到了一定水平之后,阅读经典名著、名人传记是非常正确也是非常有意义的阅读。


不过我想在这里“发挥”一下的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因为对大多数的家长们来说往往买什么书不是难题,各种名著、“必读书”啥的,只要有人说“好”,那就基本“不差钱”,但往往都会“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各种书都没地方放了,但孩子一本也不读的情况并不少。

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主要是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方式的效果就会比较差甚至可能也没啥用了。


这主要是因为我们错过了最佳的习惯培养时期,而孩子们随着年级升高获得信息的途径、数量也都变多、变大,且学业本身带来的压力也在增加,这个时候很多孩子不是不知道读书很重要,只是因为他们没有这个习惯也确实静不下心来去读。

这种情况我会放在下面“写的习惯”里给点建议。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我这里的建议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有“仪式感”的阅读

很多人都会说“生活要有一些仪式感”,其实学习、读书这种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增加一些“仪式感”会让一件看似普通的事情变得更有吸引力、更有趣,在读书这件事情上也是如此。



首先是阅读的环境。



条件允许的话在家里搭建一个“读书角”,一个属于孩子的小书橱,一套小桌椅(或者舒服一点的懒人沙发等),一盏精致的护眼灯……让孩子坐在其中就能感受到一种“不由得就想拿本书坐一会儿”的冲动。

如果家里没有这个条件准备得如此充分,那也可以搭建一个精简版的阅读空间。



其次是父母的榜样示范。



最理想的情况自然是家长自身通过榜样的作用去影响孩子,比如父母自己也爱阅读并且会分享阅读的喜悦和收获,这样的影响之下孩子不喜欢看书都难。

但如果父母本身确实做不到(例如太忙了),那么每天拿出一点点时间,哪怕就是喝杯茶、喝杯咖啡的时间也可以,权当忙碌一天的休息,看一杯茶、一杯咖啡的时间书总可以吧?


这个过程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参与,给他准备一杯果汁或者一杯奶,然后一支笔、一本本子(用不上没关系,先摆上),大人和孩子就这么安静地看几分钟总不是很难的事情吧?



最后是对孩子的行为肯定。



无论孩子看了多少、收获多少,我们要给孩子“看书”的行为本身给予肯定,通过表扬他们“比上次看得更专心”“比上次看得时间更久”等这种带有积极心理暗示的且跟“过程”有关系的点给孩子们积极、正面行为的强化。


不用太苛求孩子一坐就能坐几个小时、几十分钟,哪怕孩子开始的时候只能坐在那里看5分钟的书也行,第二天我们可以挑战10分钟嘛,日子是很长的,孩子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在时间的加持下其结果都是很“恐怖”的。


2、去功利化阅读

通过阅读会提高一个人的很多能力,这点是不需要有任何质疑的。

但作为家长千万不要觉得孩子看点书或者看完几本书之后就一定会具备某些能力、提高某些能力。

不得不说的是因为考试等诸多客观问题,使得我们很多家长对孩子的阅读本身的重视根源就是为了“成绩”。初衷是这样的或者有这样的想法、目的也都没关系,但是在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耐得住性子。


可以明确告诉家长的是只要孩子初期的阅读习惯养成了、阅读能力提升了,那么后期即便是进行“功利化”的阅读效率也会更高的。

例如随着孩子的理解力提升、梳理脉络能力的增强、提炼浓缩的水平不断提升,他们可以很快把一本书的“收获”捕捉到的。

但这个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成的,也不是你教几次孩子就能掌握的,这个跟孩子的心理、大脑发育是密不可分的。


一般来说普通孩子能够达到这个程度最起码都得是四年级之后即10岁之后才有个“雏形”,在此之前孩子读完之后的收获“不明显”是常态,会因为在这个阶段他们自身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受制于生理、心理限制的。

反而如果我们太过迫切希望孩子读完就必须获得对成绩提高有帮助的“收获”,会破坏了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

把“读书”就当成“读书”,而不是为了“考试”,收获反而会更大。


3、分享阅读收获

家长分享自己的收获本身会起到榜样的作用,同时也会让孩子相信阅读的好处确实很大——你看,不光是我有收获,就连爸爸妈妈读书之后也有收获……

而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收获远不止检验他们读书效果那么简单。


它会对孩子的归纳总结能力、表达的能力、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等都有很重要的积极影响。

只要孩子的认识不存在巨大的偏差,那就不要强行改变孩子的认知。

例如家长希望孩子阅读完之后收获A、B、C,但偏偏孩子收获最大的却是D、E、F,那么你觉得A、B、C是不是只能通过读这本书获得?如果是,你就进行补充就好,如果不是,那你又何必纠结于此?

对孩子的收获给予肯定会鼓励孩子继续阅读、继续思考的,而随着孩子的成长、能力的提升,很多即便是我们不说的收获,他们也一样能够获得的。


不要忘了我们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而不是为了让孩子通过阅读绕了一大圈来获得某些我们想让他们获得的“收获”。

如果我们真的想让他们去理解、掌握那些“收获”,又何必非要依赖“阅读”这个方式?

如果你真的很纠结“收获”,那么下面“写的习惯”你就更好好思考一下了,因为“写”更多会侧重于“收获”——没收获也写不来,不是吗?



02.写的习惯


“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老师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品质,看日记能看出老师的水平,更能看出学生的水平,一分钟、三五十个字,坚持住、写下去,这就是决心。我二十年不批改学生作业,但我说一句话管二十年,就是每天一篇日记。

我们看魏老师说的“写的习惯”更像是针对老师提出的建议。

说到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一下我孩子的语文老师,在整个小学阶段,孩子的语文老师不但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孩子们培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也在不断培养着孩子们的阅读能力。


孩子的老师从来不会只告知要读什么书就不管了,她会利用很多的时间带着孩子去赏析、去分享、去鼓励孩子们分享交流阅读收获。

年级升高之后会带着孩子们去做“整本书阅读”训练以及让孩子写日记、周记(天天写觉得太辛苦,所以后来改成一周写1-2篇),再高年级之后则开始教孩子们如何在阅读中进行批注等等。

上面我们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是真的落实到实处了。

在“写”的这点上,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其实重要的是“写”,至于写什么、写得好与差其实不重要,只要孩子能写,能有一个写的习惯就非常棒了!


在这里我分享一个我曾经在孩子小学低年级时候跟孩子做过的一种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提高孩子阅读能力的训练方法。

在我孩子二年级的时候(孩子现在已经初二了)我们曾经一起读学校发的一本阅读书,然后我和孩子分别写下各自的阅读收获。相关的照片现在确实都找不到了,书也都卖了,但之前写过这样的一篇文章《父母如何有效指导二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有兴趣的可以百度一下,作者是“随便看看微笑不语”这是我之前的ID。

初期孩子的“感想”其实往往就是一句话、两句话就完事儿,而且往往还有一句是那种感叹句。


后来我就跟孩子讲每次必须写三句以上,且不要写感叹句,然后慢慢地孩子就可以越写越多甚至可以把自己的一些理解、想法写进去了。

不需要去写什么“高光伟”的东西,就是写点最真实的感受就行。

孩子高年级之后如上所说时间就很紧张了,特别是上了初中之后学业本身的负担还是挺重的,“纯读书”的时间确实是越来越少了,但如果早起有一个比较好的阅读、习惯、能力做保障,那么哪怕是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收获也是有一定保障的。

因为孩子已经养成了一边阅读一边思考的习惯,最关键的是他们还能把这些东西写下来,无论是“主要内容”还是“感想收获”。

所以写是很重要的习惯。


初期可以写得不够好、不够准确,甚至孩子的理解有偏差也没有关系。

正如魏老师说的,通过这些我们是可以发现孩子存在什么问题的,那么我们只需要去解决这些问题就好了,而如果我们上来就直接或者间接去教孩子如何“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写出来的都是“给别人看”的内容,那么这样的“写”就失去太多意义了。

关于“读”和“写”这里就先分享这点,这毕竟是两个很重要也是很大的话题,仅仅只是几篇文章是说不清楚的,但有一些思想、方法其实是可以贯穿始终的。


接下来一篇解析魏书生版“12个学习好习惯”的文章我会写一下“定计划的习惯”,这方面可写的内容还是很多的,而且事关孩子自主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培养,有兴趣或者有需要的家长可以关注一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轻轻课堂丨刷了很多数学题成绩还是倒数?想想习惯养好了没!
受益终生的85个好习惯
低年级孩子这样读课文,才能事半功倍!
浇灌幸福之花
给小学低年级学生家长的10点建议,非常实用(建议收藏)
暑假 | 语文老师教给你:掌握3个阅读细节,就能提高精读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