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孝顺伪装?给父洗脚的子女,为争许麟庐21亿遗产,将亲母告上法庭

许麟庐

2017年2月7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庭。审判长当庭宣告判决结果,随着一声“锤响”,被告王龄文老人如释重负一般松了口气。

看着对面原告席上走下来的中年男子,王龄文只觉得无限感概和讽刺。谁能想到她人至晚年,还会摊上“官司”。

可笑的是,将她亲手送上法庭的正是她的亲生儿子。

看着神色微讪的三儿子走近,王龄文提不起半分往日的慈爱和怜惜。她甚至不愿意再称呼他为儿子。

我百年之后,告我的人和算计我的人就不必送我了。”

王龄文想到在庭审初发下的誓言,如今心底依旧没有半分后悔。从他们要和自己对簿公堂的那天起,她就已经在心里和这些“不孝子孙”断绝了关系。

王龄文被其余儿女搀扶着离开这个“是非之地”,虽然步履蹒跚,但没有丝毫的犹豫和不舍。

许化夷独自留在原地,看着老母亲佝偻但强硬着挺直的腰板。他意识到一种于他而言极为宝贵的东西在随之远逝。

许麟庐的作品

许化夷想开口挽留,可到了嘴边的话却又如何也“吐”不出来,他有些无力地垂下了头颅。

这一刻,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彻底地“失去”了母亲。

好笑的是,造成这一切后果的始作俑者是他自己,或者也可以说是:他无尽的欲望和贪念。

随着二审终审结束,一场“子告母”的“荒诞大戏”落幕。

早已离开人世的许麟庐老先生,如何也想不到,他的离世引发了一场浩荡的“家庭伦理风波”。他留给亡妻的“全部身家”竟然成了家宅不宁的导火索。

说起许麟庐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但齐白石的大名一定很少有人不知道,许麟庐正是齐白石最得意的关门弟子之一。

许麟庐习得齐白石真传,在书画方面的造诣极高。便是齐白石老人在世的时候都多次称赞他:“启予者,麟庐也。”

所以许麟庐即便名气比不上师傅,但同样也是享誉中外的书画大家。

1936年,许麟庐与同门师妹王龄文结婚。

两人皆是齐白石的关门弟子,感情深厚,志趣相投。婚后二人感情极好,共同孕育了四子四女。

彼时家大业大,儿女绕膝。许麟庐和王龄文自觉人生分外圆满,他们的家庭也当得上“其乐融融”。

那时的许麟庐夫妇根本不知道他们以为的骨肉情深并非那么“牢不可破”。

许麟庐和王龄文

2011年,许麟庐先生去世,他们家庭“解体”的号角也正式吹响。

年迈的王龄文备受打击,整个人都沉浸在爱人离去的悲痛当中不能自拔。

只是还不及她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噩耗”再次降临。

2012年7月,90多岁的王龄文收到了一份法院的传单。

这对王龄文来说是稀奇的,因为在此之前,她从未与人结下任何经济纠纷或刑事矛盾。但法院的白纸黑字明明白白地告诉王龄文,她的确是被人给告了。

王龄文似有所感一般猜到了事情的真相,因为自丈夫离世以后,身边的争执声就没有间断过。

一切的根源都是那份令人眼馋的“遗产”。

像许麟庐这样的大师除了在业界备受追捧之外,经济实力也是相当惊人的。

除了一些实际的货币资产以外,许麟庐还留下了大量的书画作品。其中不乏齐白石、徐悲鸿、郭沫若等“国手”的真迹。

要知道书画的价值很难用金钱来估量,且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增值。可以说,那些书画作品样样都是“无价之宝”。

经过一些专门机构的鉴定估值,许麟庐留下的这些艺术品价值高达21亿元人民币。

毫无疑问,这是一笔“巨额遗产”。

王龄文

许麟庐和王龄文的一众儿孙,无不“垂涎”这笔巨资。在他们看来,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瓜分”这笔遗产的欲望和权利。

只是让他们措手不及的是,许麟庐一纸遗嘱便将“万贯家财”留给了发妻王龄文。

王龄文自觉这是丈夫对她的一份“偏爱”,怎料竟引燃了家庭纠纷的“火苗”。

自许麟庐去世以后,儿女和孙女们便一直为了遗产争吵不断。原本看着乖巧孝顺的儿女们纷纷展露出“丑恶的獠牙”,心里眼里都是满算盘的计较。

王龄文此前还多次表示儿女孝顺,未曾想丈夫“尸骨未寒”,昔日疼爱的骨肉就开始了“手足相残”。

这让她忍不住怀疑往日那些其乐融融的情景是否都只是惺惺作态的“假象”。

即便如此,王龄文心底多少有几分“可怜”的侥幸心理。无论争执得如何“面红耳赤”,这份不堪终究还只是自家人内部的矛盾,不曾被揭露到人前。

王龄文

可如今这张传单将王龄文薄弱的希望击了个粉碎。

2012年,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开庭。

王龄文的三子许化夷代表他本人以及已故的大女儿许美和三女儿许嫦留下的4名子女,以分割父亲留下的72张字画和3把紫砂壶为由,将母亲和其他兄弟姐妹告上了法庭。

至此,这起金额巨大的遗产纠纷案在社会各界惊起一片“巨浪”,那个昔日被世人称羡的书香大家庭彻底被撕开了“遮羞布”。

王龄文看着原告席上的儿孙们,只觉得无限羞耻和怨愤。

许麟庐和王龄文

偏偏许化夷还格外理直气壮,口口声声自称有资格继承父亲的遗产。

“母亲拿到百分之六十,剩下子女的这一半里头,还有母亲的,我们争的这块是许家财产的百分之一,72张东西的十八分之一。难道过了吗?”

在以许化夷为代表的原告团看来,他们的行为可谓是“坦坦荡荡”,“理所应当”。

不仅如此,王龄文的儿孙除了要争夺许麟庐留下的遗产。甚至还当庭质疑遗嘱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许化夷表示遗书是王龄文伪造的。

许麟庐留下的遗嘱

针对许化夷的质疑,王龄文气愤不已。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遗产之争,更是将她这个亲生母亲的人格“踩”在脚下践踏。

对于审判人员而言,这样“骨肉相争”的事情早已是司空见惯。他们虽然感到唏嘘,但更重要的是捍卫法律的权威。

所以鉴定遗嘱真实与否就是案子的主要争议焦点。

遗嘱若是真实合法,王龄文应该继承遗产。而一旦证实遗嘱是伪造的,那根据继承制度,便是没有遗嘱,所有法定继承人参照法定继承制度分配遗产。

能否为自己“谋得利益”全靠于此。

许麟庐的作品

身为许麟庐和王龄文的后人,诸位原告对字画书法多少都有涉及。王龄文的女儿指出遗嘱中的“许”字不符合许麟庐以往的书写习惯,是王龄文拼凑而成的。

这些以往被人传颂的“家学渊源”如今都成了针对王龄文的“利刃”,面对将他们抚养成人的母亲,竟也没有半分“手下留情”。

法庭上的“唇枪舌剑”在王龄文眼中,无疑是一场巨大的“闹剧”。

王龄文

为了应对原告方的指控,王龄文只能拿出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她先是向法庭提供了许麟庐手持遗嘱的电子照片。

为了证明照片的真实性,还对照片进行了技术鉴定,证明照片确无修改痕迹。

至于被原告揪着不放的那份“伪造遗嘱”也进行了技术鉴定,证实确为许麟庐的笔迹。

即便如此,原告方依旧口口声声坚持遗嘱是伪造的。至于证明遗书伪造的证据,他们又都拿不出来。

他们像极了和家长耍无赖的“稚子”,即便没有正当理由,却依旧任性地“撒泼耍赖”。仗着彼此的血缘和往日的亲缘展开一场“诛心”大战。

即便最后,法院一审判决遗嘱真实,依法驳回原告诉讼请求之后。这场家庭“大战”依旧没有尘埃落定,反而有了愈演愈烈的形势。

没有了遗嘱纠纷,不服判决的原告甚至再次上诉。

许麟庐遗产纠纷案的庭审现场

除了继续针对遗产继承问题“扯皮”以外,大儿子许化杰指控这场诉讼是小儿子许化迟“夺产阴谋”。

声称在父亲许麟庐去世之前,许化迟便对家里进行了长达7个小时的“抄家清点”,通过胁迫抢夺的方式霸占了家里的财产。

而他们的母亲王龄文则因为偏爱小儿子许化迟,而全程扮演着“帮凶”的角色。

庭审现场

从伪造遗嘱变成了“谋夺家产”,儿子对王龄文的指控越来越“严重”。法庭上的辩论双方一度争得不可开交,视同“仇敌”。

除了父母和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也只多不少。

在遗产纠纷期间,三儿子许化夷起诉姐姐许娥诽谤。原因是许娥曾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说了一句:“许化夷造谣造得好。”

双方争执不断,又是一场“剪不断,理还乱”的“糊涂官司”。

几番诉讼下来,许麟庐和王龄文的六个子女,四个外孙女先后卷入其中。

这些血亲们在公众面前毫不掩饰地抨击对方,往日隐藏在暗中的矛盾和摩擦此时全部“宣泄”出来。

他们不再是亲人,更像是有着“血海深仇”的敌人。

而许家这场人数众多的“家庭混战”给媒体和大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谈资和笑柄。

许麟庐的作品

可偏偏当事人自觉占理,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并非争遗产,而是争念想。”

许化夷等人表示自己身为许家后人,只是希望可以拿到父亲的遗物。他们在乎的不是钱多钱少,而是对父亲的“追思”和“怀念”。

然而事实上,他们闹的这般水火不容。到底是为了遗产,还是为了念想,就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罢了。

2017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许麟庐遗产纠纷案件作出了终审判决。驳回许麟庐部分子女继承遗产的诉讼请求,许麟庐的遗产归其遗孀王龄文所有。

这场历时五年的遗产纠纷案经历了一审到二审,再审到二审终审。表面看着似乎是画上了一个句号,但许家人的纠葛并没有就此落下帷幕。

庭审现场

王龄文老人拿着胜利的判决书,经过多年的“斗争”,如今终于得到了想要的结果。但她心里竟然感受不到多余的“欢喜”。

她明白,这场官司,他们争执双方没有一个是真正的“赢家”。

金钱和利益的纠葛将往日的亲情“消耗殆尽”,那个曾经四代同堂的大家庭,终究是“散了”。

而不服判决的儿孙们,除了短暂的落寞之外,更多的还是对遗产的不甘和不舍。

他们依旧在寻找各种“转机”,和王龄文继续“纠缠着”。或许等到王龄文老人永远离开人世的那天,他们母子、祖孙三代的纷争才会终结。

但为此留下的遗产又会是一场新的“争产风暴”,引发又一波的“自相残杀”。

事实上,许麟庐留下的遗产固然“诱人”,但许家的儿孙们都不是“缺钱”的人,至少没有人需要靠这份遗产度日。

王龄文接受采访

但金钱有数量,人的“贪念”没有止境。

在许麟庐老人与世长辞的时候,这些争夺家产的儿孙所留下的泪水究竟有几分“真情实感”,或者说他们可曾为此伤心落泪?

当真是“细思极恐”。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场名为维权的诉讼之争,将原本和谐的大家庭搅的“分崩离析”,“反目成仇”。

亲情终究还是“败”给了金钱。

犹记得,许麟庐老人在世的时候,曾这样描述过自己的晚年生活。

许麟庐一家人

“我这身体还挺好。我的大儿子都七十了,每晚还给我洗脚,四个儿子四个女儿都很孝顺。”

往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阖家欢乐景象全都随着许麟庐的去世而烟消云散,彻底沦为一场“笑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画大师许麟庐遗产纠纷案:原告席被告席“内讧”
他是齐白石的得意弟子,给妻留21亿遗产,子女为钱反目,把94岁生母告上法庭
搞事情!他们为争齐白石上亿画作,将至亲告上法庭
齐白石弟子21亿遗产被判归其遗孀 遗嘱曾被指伪造
国画大师许麟庐留21亿遗产 8个子女打官司争夺
他将21亿遗产都留给老伴,儿子为瓜分遗产,将99岁母亲告上法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