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智慧人生(四十七)

智慧人生(四十七)  

智慧人生(四十七)

      在逆境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自己的弱点。这是我们身陷逆境的原因之一。我们被弱点击中,脆弱的品质完全暴露,这正是我们审视人生缺憾的好时机。即使产生一时的抱怨,不要紧,这时的抱怨是我们吐故纳新所吐出的废气。当废气释放完毕,我们仍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人生的拐点便很快出现。


      人与人,往往不过一个缘字。有些人你说了千言万语他还是不能理解你;有些人你一言不发他还是和你心心相印。所以,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道不同,那么,各走各的道,何必非要说服对方?人与人,不必强求,不必刻意,不论如何,干净利落,最好。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个懂得,其实就是高出一筹,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所以,你可以俯看别人。因为懂得,所以,无论你是穷困的,还是富有的,无论你是老师,还是服务员,你都能在面对别人的时候心存悲悯。


      佛缘,是心中的信念。佛祖有言,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当你痛苦的时候,相信痛苦不是永恒的,你就一定有力量战胜痛苦,这是一种信念。可以说信念主导着我们的人生之路,成佛成魔,也全在一念之间。拥有美好的信念,便是与佛有缘。


      水是谦虚淡泊的,她始终低到尘埃里走路,从不张扬。她随圆就方,谦虚安定,韧性十足,从容面对外界的打击与压迫。她内劲十足,奔跑不息,勇往直前,为实现目标持之以恒。她的谦虚圆融,她的勤奋执著,她的随缘就势,她的利于万物的服务精神。她容纳百川的深沉渊远,她立身处世的持平正衡,似乎至私而起无私,如天地之道。思之,仰止。


      信息化和全球化让我们马不停蹄地去了解我们没有必要了解的东西,知道得太多了,所以我们不停地忙碌奔走。我们的眼睛没空,我们的嘴巴没空,我们的鼻子没空,我们的耳朵没空,我们的大脑更没空。当我们被这些不必知道的事情搅得乱成一锅粥的时候,我们已经停不下来了,最终,在时间流逝的过程中失去了自己。


        面对同样一件事,我们可以有非常多的心态。如果我们选择了包容和安祥,我们的日子就被“定格”在包容和安祥的状态;如果我们选择慈悲,我们的日子就被“定格”在慈悲的状态;如果我们怨恨,我们的日子就被“定格”在怨恨的状态;如果我们嫉妒,我们的日子就被“定格”在嫉妒的状态。


       我们太容易陷入自我怀疑的怪圈,怀疑自己能力不行,怀疑自己不被人爱。无形中,我们疏远了自己,疏远了朋友,疏远了心灵,这让我们对生活不满。倾听他人,分享自己,是爱的开端。我们要学会去爱。敢于在未收获爱以前给出爱,让我们得到解脱,我们不再执著地在对方眼睛中追寻爱的痕迹,而对自己的付出战战兢兢。今天,我不再等着被爱。


       人生的福报有定数,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人要珍惜自己的福报,也要警戒贪心,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取,否则不仅造作罪业,折损福报,也违背了社会道德,甚至触犯国家法律遭致惩罚。只有努力修行、种下善的因,才能增长福报。


      其实我们不只是为了众生才宽恕众生,而是为了自己想要享受那一份安祥宁静的内在,体会那种知足而清心自在的快乐。所以,你一定要宽恕众生,这样我们的智慧就会慢慢启发出来,心地也会渐渐地广阔开朗起来。


        被完美主义理想控制的生活其实并不完美,甚至是暗淡无光的。它阻挡了我们成长的道路,让我们不能感受幸福。这种阻隔是情感上的,也是精神上的,有时甚至是身体上的。事实上,生活中的智慧大多是从失败的教训中获得的,而非源自成功的经历。失败教我们学会谦卑,让我们学会向他人寻求帮助和指导。同时,我们也懂得允许他人犯错。


        如果不知道自己是谁,就很容易对自己妥协。如果不清楚自己在一件事情上的立场,就难免被别人更坚定的声音所左右。我们心中的价值观含糊不清,我们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这时我们就很容易被别人说动。在人生的经历中,我们一步步认清自己是谁。每一步的努力让我们的信念更坚定。


       生命道路上埋藏着三份宝贵的礼物,等着我们去发掘。带着勇气与信念,直面生活的各种机遇,是我们收获的第一份礼物。放手昨天,放手去年,是第二份礼物。我们放手的、抓紧的一切加起来才是生活真实的样子,这个信念则是最重要的终极大礼。我从不需要回到过去。我的命运赢在未来。


        生活是一个付出的过程。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真理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作为家庭的一员、社会的一员,我们总是意外收获他人的“付出”。有时,我们收到的付出不是我们所期待的。我们需要时间才能认识到,我们所收到的任何付出都对自己有好处。


      如果人类的精神和人格渐趋崇高,则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否定掠夺行为……我们必须克服的是,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的那种可无限膨胀、永远无法知足的欲望。欲望可分 “好的欲望” 和“坏的欲望”,不知足的欲望就是“坏的欲望”。而东方哲学的精髓就包含跨越这种“恶欲”。我们学佛就是为了一步步超越内心的恶。


        当我们爱三宝时,就像是一场永不会失恋的恋爱,因为所爱的人不会突然跑掉或者移情别恋。而且因为我们对所爱的人永远都不够深入,所以永远会有新鲜事在等着我们。而当我们证悟时,整个意识都是我们的所爱——佛、法、僧三宝,那是直接的体证,所以更不可能会失恋了。


       如果人们想改变生活的某一个方面,他们需要改变谈论它的方式,改变对它的态度,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改变一个正在考虑的关于它的决定。当我们意识到,我们正在成为一个我们期待成为的人时,我们就会有前进的动力,激励我们做出更多的改变。每一次收获都为下一次尝试降低了门槛。每一个积极的改变,都能重塑你的自尊,给你的人生带去更大的信心。


        顺从,意味着完全放下自我。然而,顺从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个与自我抗争的过程。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披着自我尊严的外衣。却不知这刺伤了他人也伤了自己。倒不如,让自己的心沉淀下来,随着生活的水流前行。每一次放下尊严,拥抱最卑微的自己,都能让我们得到内心的平和。我习惯了去抵抗,但顺从却可以带来成长和安宁。今天我就要体验这种平和。


        “心若调适,道可得矣。”我们要学会安顿自己的心灵,做到内心安适。一个人内心迷惆、混乱、暗淡,必不能端正人生方向,经常误入岔道岐途。人一旦失去了安详,同时便会褪失了生命的华彩。是女孩子,不会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憎。


       心田要多播善的种子,多一粒善的种子,就减少一棵杂草。土地不耕种,则必杂草丛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不断去行,哪怕是举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一个人作恶时,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个人不作恶时,他的内心就清净。及时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坏念头。


        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对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已经结束的,已经结束了。——在看似潦草的境遇里,命运的安排自有深意,一切的果报都是前世造的业。我们所能做的,是不抱怨不强求。该记的记住,该忆的留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日禅》(2013年2月篇)
​钟奋生每日分享2020.8
七情六慾
一日禅:幸福来自内心的安详|一日禅|人生
点亮你的心灯
分享: 一个人,无论他是什么地位,过哪一种阶层的生活,只要他的内心非常安祥,就可以过得幸福。而一个拥有了很多物质享受,但内心纷乱的人,生活对他而言,反而是一种惩罚,因为拥有的越多,他的欲望也就越多,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