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翼点入路(一)

    翼点入路(pterional approach)是我们科手术最常用的入路,一提到翼点入路大家想必最先想到的是Yasargil爷爷。但是纵观历史,从额下入路到额颞入路再到翼点入路,从大到小,从额颞顶到基底,再到手术入路的相关扩展,它的发展贯穿了整个神经外科,一路上都是历位大神的名字。

    本文试图复习历史,详探入路,一为提高自己额颞入路治疗幕上颅脑损伤;修补额颞底部结构;经外侧裂清除基底节血肿等技术,二为迎接可能的开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前中颅底肿瘤切除;中脑、桥脑血肿清除增加储备。

    翼点入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时期,具体包括:

I.额下入路,始于1880年代

1885年,意大利Durante首次报导额下/经额入路治疗嗅沟脑膜瘤。

1916年,Haver Cushing首次报导额下入路全切鞍结节脑膜瘤。

II.额颞入路,始于1910年代

1914,美国Heuer首次报导硬膜内额颞侧入路,处理视交叉病变,当今翼点入路鼻祖。


1918年,美国Dandy应用额颞入路处理前循环动脉瘤。

1932年,美国Dandy硬膜内额颞侧入路小切口改良版处理鞍区病变。

III.额底入路,始于1950年代

1951 年,Falconer单侧额底入路,分离侧裂,处理ICA分叉部、ACom、MCA动脉瘤。

1951年,美国Poppen单侧额底入路处理前循环动脉瘤。

1954 年,Hamby分离侧裂,处理MCA动脉瘤。

IV.翼点入路,始于1960年代

1964年,Hamby:首次命名为翼点入路,处理眼眶肿瘤、治疗突眼症。

1969年,显微神经外科之父,土耳其Yasargil推动翼点入路的规范化和临床普及,关键孔,硬膜外磨除蝶骨嵴,区别先前的入路—小切口、小骨窗、更基底,扩展至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的夹闭。

1992年,德国Samii提倡额外侧入路应用,治疗多种前颅底肿瘤。

然后是各种改良扩展:

向眶上扩展,局限化,锁孔眶上外侧入路:

1978年,德国Brock报导额外侧入路处理前循环动脉瘤

2003年,德国Reisch处理前颅底病变

向内磨除前床突开放海绵窦:

Dolenc入路:1985年,斯洛文尼亚Dolenc使用该入路处理海绵窦病变

向后联合颞下入路增加侧方视野:

1995年,巴西deOliveira处理脚间池动脉瘤

扩大范围,增加上方视野的额颞眶颧入路:

1986年,日本Hakuba,3片肌基骨瓣处理海绵窦肿瘤

1998年,美国Spetzler 2-picec FTOZ处理脚间池、岩斜区病变

2010年,Campero ( Rhoton) 3-piece FTOZ

参考资料:

1.Altay,T.andW.T.Couldwell,The frontotemporal (pterional) approach:an historicalperspective .Neurosurgery, 2012.71(2):p.481-91;discussion 491-2.

2.《Keyhole Approaches in Neurosurgery》2008

3.编年史—翼点入路  唐寅达

4.视频图解:神经外科翼点入路的前世今生  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剖要点:经鼻内镜下夹闭颅内动脉瘤
【正海-妙术视界】| 张东教授团队:基底-小脑上动脉瘤手术治疗1例
学习翼点入路“加强版”:颞前入路
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夹闭术
永存三叉动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