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8军进藏路上的这些小故事,真实记录,首次披露

风雪难阻英雄汉

一一进军西藏的小故事

曲明显

地面战士欢呼飞机空投物品成功。

一、 第一次坐飞机上蓝天

1950年2月,我在后方支援司令部办事处驻新津机场,每天看着飞机起落和在空中滑翔,很想登机上空中看看,尝试一下坐飞机的滋味,可一直没有机会。

2月的一天,杨主任讲飞机要去雅安、甘孜试投物资,支援司令部首长亲自去实地观查。这时我想:机会终于来了。可内心又很矛盾,想登蓝天,又怕不允许。因为半月前西安机场一机要股长被敌人挟持去了台湾。中央规定机要人员不准随便上飞机。

杨天保主任对我想上飞机的要求没有提出异议,看样子默认了。因为首长未表态,心中不踏实。没有多久,支援司令部胥光义政委、何雨农参谋长、机要处徐华庭科长都来了。这时我什么都不怕了。我想:首长们都不怕出事,我这个小小连级干部,怕什么呢?

他们能上,我也要到空中转悠一番。飞机起飞前,我跟在首长后面,大模大样上了飞机。我在空中看河、看公路是条线,细长细长的;村庄、田地像朵花;山头房屋很低很低,像个土疙瘩;飞机投下的米面袋子、罐头箱子、像飘浮的朵朵白云。飞行员用望远镜看到袋子、箱子没有烂,大声呼喊试投成功了,成功了!飞机没有停留在甘孜,返回新津机场了。我第一次幸运地坐上了飞机,察看了空中真情,实现了多年来想上飞机的愿望。

海子山

二、 难忘的海子山

1951年元月底,我们十几名机要人员离开军部机要科,由蔡中贯同志率领去第四办事处工作。汽车开到玉隆没有公路了。我们从玉隆步行到海子山山脚下,这天只走了八里路。在内陆不到一小时路程,在这里竞走了56个小时,还累得我们上气不接下气。稍息片刻,有人拣干牛粪烧水做饭;有人架帐篷。我们第一次烧牛粪没经验火头不旺,大家只好吃点干粮,喝些开水睡觉。大家相互勉励今晚好好休息,明天翻海子山。可是我翻来覆去睡不着,不知是紧张、害怕、还是高原缺氧反应,我看气候不适应是主要的,胆怯也有一点。

第二天,天刚发亮,大家就自动起来。我们拆下帐篷烧好开水,冲些代食粉吃,每人一壶水翻山用,行李干粮自己背。起初我们都有股英雄气,一致表示要团结协作翻越海子山,接受严酷的考验。当我们爬至距山顶150米处,已经感到体力不支,气喘吁吁,难以行走了。于是我们有的坐下,有的站着休息,不少人严重缺氧,眼皮、嘴唇发青,手足发麻。蔡中贯、黄理高、董善治同志脸色变黄白,但他们仍坚持慢步前行,同时鼓励大家克服困难,坚决翻越海子山。董善治、曹纯九和我三人相互扶着向上走,陈克俊、刘林科、刘建华、姬长义等同志紧随前进。

我们走十米八米休息一次,越向上越难支撑,三步五步就得休息,眼泪、鼻涕不知流了多少?不是伤心难过流眼泪,而是处于不自觉状态,无法自控的情况下,眼泪、鼻涕自然流散下来的。我带三条手帕两条毛巾,擦过泪水、鼻涕掉地上都毫不知晓。毛巾手帕丢光了,只好用手和衣服抹去脸上眼泪、鼻涕和汗水。

我们没有手表,估计是七点多出发的,天快黑时到距山下约五里处的山坡上住下,用十小时走了十八里路程,这天真把我们累坏了。大家趴在地上喝凉水,也不想去拣柴做饭、烧水,不架帐篷无处住,不拣柴火明天怎么烧水做饭?后来我们狠狠心,咬紧牙关把帐篷架起来,拣了一些高原特有的小油柴(40公分高湿的也可以燃烧),由于太累,每人喝了一点开水,吃了一根蛋黄腊(重庆生产的压缩干粮),就睡下休息了。如今翻越海子山的经历,让我永生难忘。

夏曲卡河

三、夏曲卡边设兵站

夏曲卡是一条近百米宽的大河,水深一米多,这是北路运输线上一个重要关卡。搞得好,援藏物资能源源不断运往拉萨,搞得不好,这条天然屏障便成了西藏运输线上卡脖子的关口。胡兴荣站长、楚青政委深感肩上担子重大,为建站操劳。天天走村窜户,拜访地方大小头人代本、甲本、如本(即县长、乡长、村长),把每天收集的情况汇总报告上级。我们机要人员不管行军、住宿、刮风、下雨都要保证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准确无误地服务于中心任务。

为了打开局面,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们召开座谈会,晏请当地头人及有影响的人士。一次在餐饮过程中,一个头人提出射击比武,并公开说,他们赢了,我们得听他的。如果我们赢了,一切由我们安排,要多少牦牛给多少牦牛,要多少骡马,给多少骡马,保证各种物资不断前运。我们谁来承担比武呢?如何保证胜过对方呢?大家都在纳闷,琢磨人选。正在这时,楚青政委开口说话了,好啊!这个提议很好,我们不妨就比试比试,你们谁参加,由你们选最好的射手,兵站嘛?由我参加比试。

射击比武开始了。大家又高兴,又为楚政委捏把汗,都希望他能赢,万一输了又怎么办?我们的工作会更加困难,楚政委满面笑容,表现出一种非常沉着,非常自信,十分有把握赢对方的神威。隔河靶子设定后,楚政委挥手示意让对方先打,叭叭叭三发子弹都中靶了,但环数不高,只有一个十环。楚政委把枪固定好,瞄准河对面靶心,说了声,我要打了。他扣动扳机,第一发十环、第二发十环,第三发九环。我们胜利了。

赛后藏族头人及群众拍手称好,我们的人高兴万分,为楚政委叫好,为打了一个胜仗而欢呼。藏族人还是守信用的,他们说汉族人雅古嘟,金珠吗米雅古嘟,真了不起。从此后,他们府首称臣,听兵站安排,工作关系协调,我们的工作由此打开了局面,保证了各个时期任务顺利完成。

四、峨马春都土匪覆灭记

1951年底至52年初,随着拉萨形势变化,峨马春都土匪30多人,在巴青一带活动,公开阻挠藏族人民为驻藏人民解放军运送粮食,日用品、枪支弹药。援藏物资在巴青堆积如山,切断了内陆和西藏拉萨之间的运输线。

军区、西藏工委多次电报,三令五申要四办事处组织力量,将武器弹药昼夜兼程,一刻不停地迅速运往拉萨。拉萨情况紧张,随时都有爆乱的可能。嘎下政府逼迫我们出西藏。四办事处、巴青兵站曾多次出面做头人和群众工作,但该股土匪横行巴青地区,当地头人及人民群众,不敢组织运力,运送前方急需物资。该股土匪与西藏地方政府有联系,企图切断物资供应运输线,孤立拉萨,追使我们撤退。

土匪工作做不通,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不消灭这股土匪,运输线便无法恢复。于是四办事处建议军区下令消灭该股匪徒。军区就是不批准,西南军区北京中央军委电令做工作,不能轻易开枪动武,弄不好会牵扯出民族问题,使事情复杂化。

时间过去几个月之后,上边终于回电批准消灭这股匪帮。军区命令52师骑兵连迅速开赴索宗与第四办事处警卫连共同担负剿匪任务,由方刚副政委担任指挥长,迅速全歼该股匪徒。三月(记不清)可能是17日夜实施包围,天亮时分发起攻击,火力非常集中,敌人没有还手之力,更无法冲出包围圈,战斗是很残酷的,他们至死不投降,最后剩下一个人,仍居守顽抗。办事处藏族翻译一个箭步扑上去,用圆锹猛砍下去,把这个匪徒右手五指砍断,没有伤到脑子,留下一个活口供。

这次战斗我们负伤数人,阵亡四人。在索宗开的追悼会,大家心情非常沉重,正向阵亡战友默哀时,几十名喇嘛出现在索宗寺庙房顶上,他们狂欢乱舞向我们示威。使人十分愤慨,陈主任立即命令七挺机枪同时开火,子弹从喇嘛庙顶上掠过,吓得他们抱头鼠,躲进寺内,直到追悼会结束,未敢出来。

菠菜、莴笋

五、 一次欢乐的菠菜、莴笋餐

菠菜、莴笋在内陆视为是很大众化,普普通通蔬菜。在高原生活的人,一年多没有见过新鲜菜了。如果能够吃上新鲜菜,可算是喜出望外的美味佳肴了。这眼前的菜,是我们机要股十五、六位同志一镐一锹挖土开荒种出来的劳动成果。看到这些绿荫荫的蔬菜,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乐滋滋的味道,又高兴,又想吃,当时不知是谁先脱口而出:“我们采些回去尝个新鲜”,很快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于是我们挖了两三斤菠菜,从莴笋根部剥了一些笋叶子(不舍得连根拔)带回机关。我们去伙房拿了二两盐,向藏族同胞借来锅,要了一块酥油,煮好后,每人拿着自己的军用小铁碗,连汤带菜盛了一小碗。先盛的同志生怕后边没有了,不肯多盛,什么调料都没有,但我们吃起来津津有味,很香很香。

六、 迎接班禅大师回西藏

那曲是藏北一个重镇,这里驻扎两个代本(即两个团)兵力,我们三十八兵站就驻在这里,我是兵站部机要组长。为了搞好关系稳定社会,保障完成运输任务,兵站几次请拉萨嘎夏政府代表及两代本头头,我们各组组长都参加了,兵站领导为了好开展工作,把各组组长介绍为处长,我也成了没有命令的:“处长”。

大约九、十月份军区指示迎接西北独立支队进藏;迎接班禅,大师回西藏。并保证做好他们在黑河的安全工作。我们按照军区指示,一方面作内部准备工作,一方面作社会调查,并摸了拉萨嘎夏政府代表的底,试探他们的态度。他们说:“不知道西北独立支队,十七条协议上没有西北独立支队进藏的事。”实际上他们已接到上级指示不同意独立支队进藏;不同意班禅大师回西藏。他们背地里把一个多代本调去唐古拉山附近阻止独立支队进黑河。军区知道后命令52师骑兵连几百人迅速开进黑河驻防和三十八兵站一起组织迎接工作。时隔两天,西北独立支队先遣队五个连队由卫之一支队长率领绕过藏军阵地开进黑河城,藏军代本看势不妙,把藏军撤回黑河由阻止变成了列队欢迎。这天很热闹,黑河驻军、老百姓、喇嘛及藏军列队几里路欢迎班禅大师及西北独立支队开进黑河,举行入城式后,独立支队开往黑河东南方向两公里处安营扎寨。第二天兵站全体人员出动走访了支队机关及部队。每个帐篷都走到了,并一一与战士们握手问好。我特地走访了支队机要科宋尚政科长及全体机要战友,我们虽然不相识,因为我们是革命同志是同行是战友,心心相印,有共同语言,谈起来非常亲切、友好。

第三天兵站部举行盛大宴会,请支队领导机关负责人,班禅大师及其护卫和家人藏政府代表也参加了宴会。范明书记、卫之一支队长、班禅大师都讲了话;站长齐玉林、政委王永祥先后也讲了话。我们招待人员不懂民俗,在向班禅大师敬酒时劝其吃肉吃鱼,他笑称:“在内陆,在你们家做客,我什么都答应,在这里不行,鱼更不能吃,否则我的话就不灵了,”

班禅大师离开黑河的欢送场面更大,周围几千里、上百里的群众赶来朝佛,路两边全跪着人等待佛爷摸顶,降福。那么多人怎么摸得到呢?班禅大师骑在马上,手持长鞭向下打去,打到谁,谁就喜出望外,高兴之极。没有被打倒的立即起身又往前跑跪地。有的拉着班禅大师坐骑马尾去亲吻。班禅大师已过去,人们抬头向他扔大洋(银元)撒得遍地都是,护卫们一个一个拣起装好带走。

我们看到班禅大师安全离开黑河远去的身影和大队人马,心中既安慰又轻松,我长长呼了一口气说:“我们高度紧张工作,热情的把他迎来又安全地送他去拉萨,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七、 露宿羊卓雍湖

1953年2月,上级调我去西藏帕里转运站(实际是情报站)机要组工作。我和政委高杰骑马同行,按计划第二天住郎卡子兵站。因在曲水县对面山脚下换马耽误了时间,害得我们露宿山顶湖边。这里海拔高约5千米,这一夜真难熬过啊!天是那么冷,夜是那么长,风吹得呼呼直响。听人们传说这里风很大,能把人马吹起卷走,掉入湖中。山上有野兽出没,湖中有怪物呈现,万一接近我们,必死无疑。因为我们手中没带枪,地上无棍棒,远近空无一人,连棵树都没有,一旦有事无处躲藏。冷和怕煎熬我们一夜,没有休息好。天刚麻亮,我们两人起身,捆好行李,脸未洗牵着马即走。一个小时后,离开湖边跨入山坡小路行走,身心松驰好多,精神不紧张了,快马加鞭赶往郎卡子兵站、洗脸、擦去一夜风沙灰尘,吃过饭小息一会,又向白马兵站走去。

这里是与不丹接埌的浪卡子县

八、身着藏装去不丹

这天是我负责放牧骡马、牛羊。中午我回家吃饭,将要发出的电报送往电合,又把收来电报翻译出来,呈首长阅批办理。待本天事情基本处理完了,我又去野外赶回骡马、牛羊群。可是,这时这些牲畜不见啦!平地、山坡、沟岔都没有,急得我翻山越岭寻找两个小时无着落。经过仔细分析,它们有可能出国吃新草去了,害得我费尽全力,爬上近七千米高山,向不丹方向眺望。果然发现这群牲畜真的出国界到不丹土地上吃喝去了。它们所在地不属中国管辖,身着军衣不能去。我迅速报告领导,后来我和翻译身着藏装去不丹。我俩从山顶往下走了十多米远,忽然我想到我是机要人员,不能深入别国领土,万一出事不好办。我与翻译商量,只好由他一人下去赶牲畜,我在半山坡观望等候。当我看见翻译赶着骡马、牛羊往回走,没有发生意外事件,我的心平静了许多。总算顺利,没出意外,也未丢失骡马、牛羊。我第一次出国门,踏上异国领土一里多,这也算出国吧,不是别的事,只为收回骡马、牛羊罢了。

九、酒醉帕里,人自醒悟

帕里是西藏通往外国一个重要窗口,它是商界物资交易集散地,国内、外国大商家在此多有住房和仓库,是经济、文化、政治交汇处。帕里物资转运站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我们公开的身份是经商,通过商业活动,广泛接触各方商界人士,其中有西藏、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的商人,还有印军(在亚东下寺马驻两个营)人员,同这些人发展对外联系网络。

请客吃饭,又是敲开商界、军界心灵的一个重要窗口,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几乎天天有。这家请了,那家请,从吃饭、喝酒、谈笑风生中交朋友,获取各自所需要的情况。

我们从餐饮中发现外国人,特别是印度人喜欢吃中国花生米,每桌由原一盘增至两盘三盘还不够,吃了又添,吃不完他们偷偷放入衣袋带走。后来我们干脆在门口放上两袋(每袋50斤),由他们任取,结果一扫而光。于是改成10斤20斤一袋的放在门口,整袋带走。这样一来,凡是我们请客,来人特别多。当然不光是为吃花生而来,主要是想同我们做生意,了解我们意图和动向,便于投资,掌握进货数量和品种。

我是机要人员本不应该在这种场合出现,为配合中心任务,适应需要,各部门负责人均参加活动,我也只好参与其中,助兴敬酒,照顾客人。不过外边请客我是不去的,以防酒后失言,泄露机密。六月有天我们请客,事先给服务员交待好了,水、酒的颜色配成一样色,给自己人添茶水,客人喝真的酒。我们用大玻璃杯一杯一杯地喝,后来客人发现我们的人喝那么多酒不醉,怀疑酒可能有名堂,非换杯不可。这样只有换杯,我连喝几大玻璃杯酒,餐饮快结束时已经难支撑,招待员扶我退席,没有回房。我在卫生所住一夜,头晕眼花看不清,把毛主席像看成朱总司令,还好没有乱说什么,这是醉得最凶的一次。从此我决心不喝酒或少量应付一下,五十年来没有再醉过。

丹达山

十、丹达山顶照张像

丹达山,藏语名为“夏贡拉”,是念青唐古拉大山脉的一个山口,海一拔6000米左右。

从嘉黎出发,往丹达山走,今天已经是第三天了。明天要翻越海拔6000米高的丹达山,这是最艰苦、最困难的一天,是攻坚战,也是考验我们体力意志最关键的时刻。早晨,6点左右我们就开始翻山。陈庆样是队长,我是副队长,分工我在前带队,陈庆祥压后收容。要求同志们加强团结协作,互相关照,管好自己,搀扶同志,战胜困难。要下定决心,英勇顽强,翻过丹达山去,保证不病倒一个人,不留下一个人,我们40多人,要安全通过丹达山。

距山顶五百米处,同志们把人丹、清凉油装入衣袋,以备急需。有位同志把在拉萨带来的糖果拿出来分给大家过山顶用,以免因缺氧引起不良反应。还有百米多一点到山顶,在将要胜利的时候,有位女童突然出现高山反应,呼吸困难,眼、嘴、手指发紫不能行走。大家动手将其扶马上,两人搀着向上走。我忍住呼吸困难,站在山颠向同志们招手,要同志们坚持再坚持,争取胜利。我又用腋窝支撑着木棍给大家照像,过一个人照一张,留下这难忘的时刻,留下与高山同步,人比山高的英雄形象,要这张照片陪伴终生,不亦乐乎!

十一、毛背心换两斤粘巴面

1953年7月,西藏军区电报通知我去重庆西南军区机要学校学习。当时我心情很矛盾。离开家6年了没有见过父母亲,也不知道爱人文英怎么样?想回内陆看看,又觉得几千里路程,要靠一步一步走回去,实在可怕。

想来想去,,最后决定接受军区机要处安排,下定决心,排除难,走回去从帕里到拉萨走了十三天,沿途有兵站、有吃的,气候还可以,不冷不热,不算太若。从拉萨到昌31年进军走5个月还多,回去也要走三个月呀!没有运输力量,兵站也少,吃的,用得全靠自己背。天哪!这么多东西怎么办?累死我也带不走,只有轻装简行,我把皮衣、皮裤、皮鞋、皮大衣、皮褥子、2床毯、一百多米白布全交翁光骏同志保管,只带两个毛毯,两件毛衣,三件毛背心,一条毛裤,三块手表,一个照相机,饭包水壶,要走路还得背这些东西,真够累的我们机要人员38人,自治区文工团4人编队同行,陈庆祥任队长,我任副队长,沿太昭、嘉黎、边现,督,洛隆宗里,30里地路程,这一恩达往东行,每天走30里、50图难,人少地路真够苦了,兵站少补给,没有买卖生意人,俄得心头发背着同志们把一件毛衣、两件毛背心换粘巴面吃了明天从洛隆宗到恩达要走120里路程,天不亮动身走,天黑才能到,中途没有兵站、没有吃的,那会走不动路,同志们出发了,我在后边检查有无丢下东西房、院扫净否?群众物品有无损坏的。检查完,我脱下最后一件背心,向老大娘换二斤粘巴面,路上充饥,正在装面时,文工团小王(女同志)突然走进来,这时很拘谨,很不好意思,脸红耳赤,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她也看出我有一种心神很不平衡的状态,没有笑,也未说话。今天真奇怪她不骑马,牵着马与我同行说笑笑往前走,我想她可能有意避开文工团那位男同志吧,因为他多次向她求爱,有意亲近她,借故献殷勤,而小王同志讨厌他,不理他,这些我们看得出来,不是一个单位,不好说什么。途中两次休息,我用水拌湿粘巴面,捏成团先给她吃,她愉快地接受了,我们一边吃,一边说,一边笑,问她怎么样?好吃吗?她说“好吃,好吃,挺香的.”早上在换面时,起进屋来,我猛然一惊,变成哑声傻气,脸红耳,不好意思,不知从哪说起,她说看出你的心思,所以我也未言语,没有事,走路嘛,又处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不这样又有什么办法呢?否则只有空着肚子望天兴叹

小王同志很聪明,能说会道,天津人,瘦条身子长方脸蛋,很精灵,她是歌舞剧团演员,吐词清楚,表现泼辣,心地善良,忠厚诚实,挺逗人喜欢。到成都她要随我们住军区招待所,其他三位同志认为军队单位进出不方便,住地方招待好些,很勉强地随他们一道走了,以后几十年未见过面,她回天津或去了什么地方,无法寻找她的身影。说起来还是有些想念,因为我们是在十分艰苦环境中相识,同伴数月行程4千里,在那同生死、共患难中熬过来的人,是非常珍惜、留恋爱护那段历史的。

西藏野山梨

十二、山果充饥,明日要行一百多里

我们胜利翻过丹达山,42名同志安全过了山顶,我把相机收起来,站在山颠,面对蓝天,面对高高的丹达山,又转向过了山的同志们,长长呼了一口气,自言自语说,我们没有留下一个人,全部安全下山啦山高空气稀薄,走几十里路是要付出很大体力的,大家下到半山坡实在有些累,疲劳得走不动了决定夜住半山腰,好好休息一夜,明天要走到边坝县城,大约一百一十里路程,中途没有村庄,尽是大山、密林、河谷,在嘉黎带的干粮已经没有了,怎么办?停下不走,时间长了会更饿,坚持不下去,决定还是走,渴了喝凉水,饿时吃野菜,找山果充饥,坚持走到边坝县城。在行进过程中,发现路边有月季花果实,山坡上有野山梨(胡豆大小),尝了几个,味酸苦略带点甜味,不太好吃,也得吃,总比饿着肚子好。于是我们一哄而上,像猴子似的爬上树采摘,衣袋满了,挎包装了许多,它真好,既解渴又充饥,大家边走边吃,边说边笑,有的说将来把这种情形写进历史,拍成电影才好呢。它帮助我们克服饥饿之苦胜利完成一百多里行军任务。

十三、见到汽车那股高兴劲

从帕里、拉萨到昌都,走了三个月,行程4千里。在这90个日日夜夜中,我们历尽千辛万苦,走过许多平原、高山、峡谷,看到草原牧民们大片大片牛羊群;江孜平原麦浪滚滚,鲜艳独俏的豌豆花,成群蝴蝶飞来飞去;在拉萨又一次看到布达拉宫,看到不少老首长及机要战线上的老同志;经历6000米高的大雪山,穿过茂密绵延百里森林区;还走过120多里荒无人烟大草原。头顶烈日,脚踏冰河,饿时吃野菜,山果,渴了喝口凉水,继续行走。我们用毅力,用团结协作应对种种挑战。

9月26日,终于到达西藏第二大城市昌都,快接近昌都,看到汽车跑,听见喇叭声,有的唱起二呀么二郎山歌子;有的手舞足蹈;有的说,有的笑;有的眼泪夺眶而出,流向鼻夹;有的以泪洗面,举目四处瞻望;有的一不言二不语,平目呆望着什么,默默地想着些什么……。

大家格外高兴,心情非常激动,很想把四面山川、房屋等物尽收眼底。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呢?四年没有见汽车了,标志着三个月艰辛历程,缺医少药,忍饥挨饿,极度疲劳,生活艰难困苦的情况,到此结束。从而产生出来难以言表的举动吧!

1954年左右的昌都

十四、 康定饭馆尽量吃

从昌都乘汽车,经过六天半时日,到达川西重要城市康定。兵站同志们热诚接待,主动安排食宿,饭菜已准备好,单等我们享用,并说何时用餐,由你定夺。我们说谢谢兵站同志们关照,我们想先去温泉洗个澡,再上街看看康定夜景,明天继续走,早餐在兵站吃出兵站大门,直奔温泉洗澡,回时天已黑定,肚子感到饿意浓浓,40多人走进一个不太大的馆,坐四个桌子,圈定鸡鸭鱼肉各一份,外加砂锅豆腐汤各一份,米饭、水饺各二斤,不够再添,尽享用饭后,大家说今天够意思啦,圆了四年未到饭馆吃饭的梦,心满意足,回兵站休息,明日早上开拔,夜住雅安。

十五、难得的一次探亲假

1947年离别父母、弟妹、妻子已经七年没有见过亲人的面,写封信隔年才能收到,我订的洛阳日我都是第二年才能收看,生活在万里之外西藏高原的人们,不是不想亲人,不是没有亲情味,是路途遥远,没有交通,行走太难了,人心都是肉长的,怎能不思乡,不想念亲人呢?只是万水千山,暂时隔断了我与家人的联系交往,情况允许,交通条件改善了,我会弥补上已经过去的时光的亲情54年重庆学习毕业时,校领导主动提出,凡在西藏高原边防工作的同志们,愿回家省亲者,准许1个月假期(包括往返时间),当听到上级组织关怀备至的讲话,心中有说不出的幸福,感谢组织的关怀爱护与照顾,学校订好车船票送到我们手中,从重庆上民生号客轮三天三夜到武汉转车到洛阳,赶上雨天,去洛宁汽车停开,住三天,雨仍未停,急死人了时间已过去七天。我和战友戴德同志商量,决定步行家,雇一匹马驮着我们两人的箱子,在大雨中走四天到家,看见阔别七年的父母亲、弟妹、爱人,大家高兴地说不出话,激动得眼泪流到鼻尖又落到衣衫上。此时此景不能持续下去,立即再次把我最亲密的战友戴德同志介绍给大家,转移话题,缓和局面,开始看座位,倒水洗脸,做饭的做饭,各蘑其职,把人分散开,气氛平静下来我在家住十天,戴德同志路远,只住八天便返回我家,按原路回重庆。走到成都待分配,等汽车进西藏要四个月。这次探亲虽只住十天,但我觉得是幸运的,组织对我们是关心备至,非常感谢校领导。

(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曲明显 1928年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底张乡一个贫农家庭。1948年被县政府保送到中南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二野服役,同年入党。参加过淮海战役。1950年随十八军进藏,1956年调入西藏军区,任公安纵队干部科长。参加中印自卫反击战。1971调入61支队,任干部科科长。以后又调入912团,任政委。在藏工作22年。

本文由曲明显之子曲 歌提供

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雅鲁藏布大峡谷深处的机要员
青藏高原汽车兵
所向披靡震中原
不能人云亦云,必须有自己的思考和样子,益博社工志‖益见
高敬亭案始末【6】:旌旗十万斩阎罗!高敬亭打响新四军抗日第一枪
夏广文:纪念重返淮北兼忆饶子健司令员的一些往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