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CCNH
苏轼与他的山水诗
发布日期: 2008-11-19 作者:
编辑:紫烨
来源:

    

 

苏轼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诗章,其中写景抒怀的作品占有相当份量,可以说脍炙人口。苏轼“身行万里半天下”,虽然大多数是因为政治上的贬斥,但这种被迫的“创作出差”无疑推动了他的文学生涯,有人说他的诗文是深得“江山之助”的。

 

苏轼是一个富有独创性的作家,他的山水诗的个性化也是尤为鲜明的,这也是他的山水诗具有强烈艺术吸引力的奥妙之所在。“苏诗长于趣”,所谓的“趣”最主要的是“理趣”这一因素包含在内。他的诗不囿于个人遭际,穷究物理,探索人生,无不摆脱了庸常的感性困扰,呈现出知性的通达,闪现着面对逆境的智慧之光,让理趣在情景交融中突现出来是对唐代意境的拓展。

 

苏轼对山水自然有敏锐的观察力与深刻的思辨力,使其诗呈现出理性思考与哲理思辨的特色,这与宋代文学“尚理”的大时代环境相关。苏轼的山水诗通常寓哲理于景物,借山水以言哲理,诗中的象(山水景物)与意(哲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苏轼借景言理的名篇莫过于《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之所以被人们千古传唱,并不在于它写出庐山的坡岭连绵、峰峦屹立、转侧多姿的景观,而在于“想落天外,巧于以偏师取胜”,从远、近、高、低不同的审美角度道出看山的不同感受和印象,引发哲理顿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是苏轼的最后一首诗,其中充满了旷达与哲理
苏轼最有哲理的一首诗,冠绝古今!
古诗词鉴赏:怎样判断10种常见古诗题材分类
苏轼的山水诗与苏轼的哲理化人格
古诗词赏析方法 鉴赏古诗就是这么简单
诗歌的题材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