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香港现全球首例再感染新冠患者,和复阳不同,对疫苗研究有新启示

近日,香港大学微生物系团队证实,香港出现了全球首例感染新冠康复后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

这名患者是一位33岁男子,他于今年3月底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经治疗4月中旬康复出院,8月初经英国到西班牙旅行,返回香港后接受检测,结果再次呈阳性,被确诊为再次感染新冠肺炎。另外,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证实,该患者两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明显不同。

两次感染的病毒株存在差异,这也就意味着,这位患者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复阳”,而是“再感染”,也说明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即使康复后,也并非就“一世免疫”了,新冠病毒或许会像流感病毒等一样,长期在人群中存在。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还指出,以往就有证据显示,新冠患者体内的抗体水平会在其感染数个月后逐步下降。此次全球首例二次感染患者的例子就是一个印证。在这名患者身上,从第一次康复到第二次感染时间间隔大概是4个月。

8月25日,张文宏也就此事发布微博进行了解读,张文宏表示,“再感染”关系到免疫的持久性,也关系到未来疫苗保护的时间和重复接种疫苗的间歇时间。当前,这位患者四个月后再感染,还属于个例,目前还不需要过于紧张,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在新冠大流行早期,全世界都非常关注“复阳”的问题,“复阳”是指什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免疫学系教授、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黄波认为,复阳不是病人重新感染了病毒,而是体内残余病毒的一种表象。

张伯礼院士也解释过“复阳”现象,比较通俗易懂:新冠肺炎患者的损伤主要是肺深部的小气道。在细支气管里边,有痰栓包裹着病毒。这些病毒被痰栓裹着,呆在肺的深部,不往外排。在出院检测的时候,检测的是咽喉部的痰液,就检测不到病毒,显示出来患者体内的病毒核酸转阴了。患者身体慢慢好转之后,肺的功能在慢慢恢复,特别是小气道,包括一些支气管的功能都在恢复,慢慢地把这些粘痰往外排往外咳出去,咳嗽的过程肺深处的痰出来了,也就裹着病毒出来了,表现的是一个“复阳”的现象。

由此,可以看到,“复阳”和“再感染”意义是不一样的。

“再感染”给疫苗研究提出了更大的难题,不过就像张文宏所说,“再感染”毕竟还是个例,不要过于紧张。但是也提醒人们,千万不要大意,就算有了新冠疫苗,也不是接种了就“一劳永逸”了。

另外,在预防上,除了疫苗,中医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预防经验。在“复阳”的问题上,中医治疗所取得的效果要显著优于纯西医的治疗方式。

比如,在以中医治疗为主的武汉江夏方舱医院,不但实现了564人0人转重症,而且做到了患者0复阳。

仝小林院士主编的《新冠肺炎中医诊疗与研究》中总结到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发挥的作用之一就是出院患者症状改善明显、复阳率低。

武汉6个康复驿站420例恢复期新冠肺炎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表明,325人接受中医综合干预,包括恢复期中药颗粒、八段锦、穴位贴敷灸、足浴等;95人未接受任何干预。结果显示,中医综合干预后,这些恢复期患者的咳嗽、胸闷气短以及乏力、心悸、失眠、出汗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复阳率方面差异也非常显著:接受中医综合干预的325人复阳率为2.8%,即有9例复阳;未接受任何中医干预的95人复阳率为15.8%,即有15人复阳。

因此,在“再感染”这个问题上,我们仍然要重视中医药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而且“再感染”问题还牵涉到此前一次治疗的“后遗症”问题以及“再感染”后治疗的难度问题。海外种种事实证明,纯西医的治疗方式所带来的“后遗症”问题要远远多于我国有中医药介入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后遗症”问题。

“再感染”个例的出现,对于医务工作者是启发是警示,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又何尝不是启发和警示呢!——预防为主的思想,一直都非常重要。




因为公众号更改推送机制,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显示,可能你在时间线里面就看不到人民健康论坛的文章了。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时看到我们的文章,可以这样做:



END


作者:康和

首发:人民健康论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冠病毒去年12月或已在洛杉矶传播
我是怎样指导我的家人防治冠状病毒肺炎的
首例新冠肺炎遗体解剖报告发布;0224-0228疫情关键词解读
美媒惊爆:早在去年12月洛杉矶或已出现新冠病毒…
全球首例!二次感染新冠死亡!抗体去哪了?
国际首例!天津大学提出新冠肺炎疗法,研究报告公开发表,学界高度关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