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虽入学只有两月,但在南农读博之路上已超200个日月-曲身攻坚者,李子涵

我在南农读博200天 ——李子涵

敢于挑战风车的傻子,比懦弱更接近勇敢。

读博是一个勇敢的决定,跳过硕士选择直博更是一个勇敢者的游戏。终于我也做了一次勇者,遵从内心地,满怀希望地,大步向前地。在本校直博的决定始于去年金秋,真正落地生根在今年盛夏,在这之间的小半年时间我完成了本科的毕业工作,也完成了由本科生到博士生的身份转变。

选择在本校读博士

这大半年时间来,很多人问过我,我也反复问过自己,选择留在本校,选择直博的缘由与动力是什么。可能最先闪入眼前的是去年金秋某天的一场面向保研学生的师生午餐会,院领导和青年教师在午餐会上向我们描述着学院的宏伟蓝图,向我们讲述能提供的帮助。会上很多人心动了,我也心动了。这或许是让我们这届大批学生留下来最直接的原因,但真正扎根在内心更深处的,大概是本科四年来对于母校的熟悉与留念,大概是2019年9月8号那天陈利根书记在本科新生入学典礼上提出的“向上的青春,要向下扎根”,大概是对于祖国农业一线事业的关注与心系。我坚信在这里我将发光发热,也能发光发热,将南农人,资环人一脉相承的土地情怀、农业情怀发扬在田间最需要我们的地方。

初步接触课题组

最开始通过昊哥我加入了课题组微信群,进入实验室开始跟随师兄师姐学习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虽然在本科生阶段涉及过一些微生物实验,但来到实验室后还是不免感叹这里对于实验要求之严格,也对过往粗糙的实验操作感到汗颜。好在师兄师姐们热情与亲切帮助我快速融入了这个大家庭,那时候许多师兄师姐还坐在实验室,做完手头实验可以马上回到工位继续学习,这也为我向各位师兄师姐请教问题提供了便利。我需要学习的知识是全方位的,是多层次的,最简单的从配培养基开始,听着容易,但诸如怎样使培养基在灭菌时不喷,怎样在灭菌后倒平板时方便,这是不会写在教科书上不会贴在各大网站上的经验,犹记得暑假某天晚上,我在配CMC培养基时连配3批连喷3批,多谢了丁哥和张老师半夜带着我在那一块洗灭菌锅。向师兄师姐的请教并不是干巴巴的请问,而是在帮助大家做一些能做的实验过程中边做边学。帮小杨师姐种苗时,我学会如何磨土,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种番茄的土需要磨碎到什么地步,土壤与基质、蛭石的配比又是如何,这也是实验室传承的经验;帮刘博提RNA是我第一次接触有关于RNA的操作,才知道原来对于如此脆弱的RNA需要如此小心翼翼。终于慢慢在实验室我也可以发挥一些作用,融入了这个友爱和睦的大家庭。

攻坚分子实验

紧接着那个寒冬我开始研究自己的课题。难,很难,非常难。对于分子生物学的知识,不能说少有涉猎,简直是一窍不通,于是我开始学习,开始琢磨。从阅读文献开始,生啃英文文献是最困难的,一方面是不熟悉的语言环境,造成更大困扰的是接触一个新领域时的茫然与无知,每一个新遇到的专有名词都需要去了解与学习;然后开始接触实验,最基础的PCR就折腾了小半年,直到如今也只是一知半解,之后的转化也是屡战屡败,但所幸仍有屡败屡战的勇气。每天下班的时间见证着我学习的过程,年初刚接触时,晚上七点吃过晚饭早早下班;到了年中开始实验时,九、十点是我最常见的下班时间;现在十二点仍然是我的学习时间,有实验做实验,没实验看文献。很多个在实验室以为有进展但最终没进展的深夜,让我逐渐明白,在面对难题时心里可以急也必须急,但实验的计划与操作仍需要张弛有度,心有章法。

但除了自我感动外,内心更应明白,研究生不是幼儿园,没人会为屡败屡战的毅力买单。真正能让人们喜笑颜开的是园丁辛勤浇灌过后盛开的花朵,只有看到花开才会顺带感慨园丁的不辞劳苦浇灌的辛苦。

际互作生物学研究室 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没有师兄疼,没有师姐爱,我的实验该怎么办?
刚进实验室的菜鸟,应该拥有这样一本书,来带你入门……然后走上更苦逼的道路……
自曝实验室里的那些潜规则
原创 | 巧妙寻找实验Protocol
那些导师不会告诉你的科研潜规则
师姐和你分享三个实用的实验室小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