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公基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本号提供: 公基常识积累、公基打卡、 每日时政

职测打卡、写作范文、综应资料、面试资料

陆续更新真题卷和模拟卷

(一)主义马克思哲学

分为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

(二)唯物论

1.物质

1)定义:指在人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3)判断判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a.唯心主义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

历史形态:主观唯心主义(个人感觉、意识,出现“我、感觉、心、精神、观念”等字眼就是主观唯心)

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理念,出现“绝对精神、道、宗教”等字眼就是客观唯心)。

b.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辩证唯物主义(用运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世界)。

2.意识

1)意识是特殊的物质,是人脑机能属性。

2)本质: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客观内容、主观形式的统一。

3)物质与意识

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

3.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所以,

1)规律是不能改造、创造的,我们只能改造规律发挥作用的方式。

2)自然规律和历史规律都是客观的,但是,历史规律需要人的参与。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4.运动

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一定是物质在运动)

3)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4)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三)辩证法

主要讲:一个核心(矛盾),二大特征,三大规律,四种辩证思维方式,五大基本范畴。

1.二大特征: 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点和总特征)

1) 联系

特征: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多样性、系统性。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

实质: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新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新旧事物的区别:看是否符合规律。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矛盾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 矛盾

a.矛盾也是一种联系。

b.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c.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辩证统一。

斗争性: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同一性: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和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构成矛盾。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

普遍性(一般、共性):绝对的、无条件的。(无时不在有、无处不在)

特殊性(个别、个性):相对的、有条件的。(各有特点)

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e.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2) 质量互变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方法论:坚持适度原则,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

3) 否定之否定

a.揭示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是自我内在的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

旧事物——否定——新事物(A-B-A’),例如:“团结——批评——团结”。

b.否定的实质:扬弃。

c.形式:螺旋式上升。

4.四种辩证思维方式

1)归纳与演绎

2)分析与综合

3)抽象与具体

4)逻辑与历史

5. 五大基本范畴

1)内容与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2)原因与结果

两者前后相继且彼此制约。

3)可能性和现实性

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互相关系。

4)现象与本质

现象: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只能通过感官感知。

本质: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能靠理性思维去把握。

5)必然性与果然性

a.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

b.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c.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

d.两者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四)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 实践

a.定义: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b.三要素:主体(人)→中介(工具)→客体(对象)

c.特征: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 认识

本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决定认识,承认实践第一性)

3)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认识的规律

1)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2)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3. 真理与价值

1)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就是正确的认识)

2)真理具有客观性、一元性(真理只有一个)、绝对性、相对性。

3)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辩证统一。(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相对性之中。无数的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五)唯物史观

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物质方面。如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最主要)、地理环境、人口因素。

2)社会意识:精神方面。如道德、法律思想、艺术、哲学、宗教等。

3)两者关系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两者不完全同步,具有不平衡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1)2个根本动力

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2)4个其他动力

阶级斗争(自下而上)、革命、改革(自上而下,是社会形态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科学技术(改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现实的“人”(从事实践、社会关系、能动性,如狼孩、婴儿就不算现实的人)是历史的前提。

2)人的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整合-全
马原一天搞定,90 靠的就是这份重点
2024高考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核心主干知识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综述
哲学试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重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