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碧峰 ||《芳华》仅仅是冯小刚、严歌苓们的青春吗?

  我已有很久没有进过影院了。

  近期,关于电影《芳华》的宣传和话题铺天盖地,自己也并没有太过留意,想想可能又是冯小刚的一部商业片。直到在朋友圈看到了一条昆明数百名对越自卫反击战退役老兵穿着旧军装集体观看影片的微信,概略知道了片中有反映对越作战的内容,这才引起了我的好奇,激发了我去看看的欲望,当年自己参军就是冲着要到南疆前线去的。

(昆明某影院,退役老兵集体观看《芳华》)

  恰逢周日,也是《芳华》放映的第三天,此前该片在两天时间里票房已突破了惊人的2亿多元。中午饭后,在女儿的帮助下,我用手机“淘票票”购得了电影票,走进了小区外面商场五楼的影院。原本想和女儿一起去看,看到正上初中的女儿正为自己没完没了的作业犯愁,只得遗憾作罢。

  影院内观剧的人并不多,环境高雅,座椅舒适。灯光暗下来,电影准时开映。

  《芳华》的情节并不复杂,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一个部队文工团里一群年轻男女文艺兵的故事。但随着剧情的展开,一段段沉封的记忆被慢慢唤醒,不知不觉间带你走进了那个已经逝去的岁月,特别是反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片段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

  片中正面反映战争场面的镜头只有6分钟。据说,冯小刚拍摄这6分钟花费了700万,埋设了无数个炸点,架设了好多个机位,冒着很大的风险,是一个长镜头拍下来的。这样的拍摄,稍有不慎,都可能发生事故,会死人的。

  这段历史在电影中重被提及,是几十年来的第一次。歌舞升平的快餐时代,我们接受着来自外界各种各样的信息太多太多了,人们都容易健忘。况且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有多少人会刻意记起?被遗忘、被淡去是再正常不过的。

  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或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在民间被习惯称作对越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从1979217日起,集中打了1个月,却持续进行了十年。

  到我当兵的那个时候,虽然已经到了中越作战的后期,但在我的家乡仍不时传来邻村某某的儿子负伤了,镇上某某的儿子牺牲了的消息。当时电视还很不普及,人们大多从露天放映的新闻纪录片中了解前线的战况。

  那一时期,还拍摄上映了一批反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影视剧(依上映时间先后为序):

《自豪吧,母亲》(1980年)

《铁甲008》(1980年)

《长排山之战》(1981年)

 

《新兵马强》(1981年)

《年轻的朋友》(1981年)

《高山下的花环》(1984年,唐国强饰赵蒙生,吕晓禾饰梁三喜)

《十五的月亮》(1986年)

《雷场相思树》(1986年)

 

《凯旋在子夜》(1986年)

《战争让女人走开》(1987年)

《陆军见习官》(1987年)

  其中,反响最大的是由军旅作家李存葆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该片中由于有人走后门要调回在前线的儿子,惹得雷军长在全体将士面前骂娘、怒甩军帽的镜头让人印象深刻;从沂蒙老区一路忍饥挨饿、风餐露宿来老山烈士陵园祭奠儿子的梁大娘,同样让人难忘……

  那个时期,也创作了一批广为传唱的歌曲:

《血染的风采》

《十五的月亮》

《望星空》

《两地书,母子情》

《月亮走我也走》……

  那真是一个赞美英雄、传诵英雄,让人热血澎湃的时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正上高中的我,瞒着家人,偷着报名参军到了部队。

  《芳华》中的女主角何小萍入伍来到了文工团,在军需库房里领到了被褥、毛巾、牙缸、蚊帐等这些发给个人的物品。她最盼望的军装却被告知要等一个星期后才能有货。

  急着照一张军装照寄给被关押的父亲的何小萍等不及了,趁宿舍没人的时候,偷偷拿了同班战友的军装去照像馆照了像。被揭穿后,却又不敢承认自己偷拿了别人的军装,这为以后的种种磨难埋下了隐患。

(冯小刚年轻时的军装照还是很帅的)

  当过兵的人,大概都对军装有一种特别的喜爱。冯小刚当年刚被部队文工团特招入伍,从事美工工作,成了一名真正的军人。和他在同一部队当过兵的还有叶京、梁天、莫言等人。领军装后,冯小刚说当时的第一感觉是兴奋。第二感觉是风光,那个年代是真正崇尚军人的年代,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

  这种风光的时候自然就想着急于与家人分享,向外人表露,冯小刚很快就请了假专门回家让母亲看了一下。母亲笑着嘴都收不拢,连连问冯小刚:“是我儿子吗?”

  冯小刚说:“不是您儿子,还有谁穿这么神气的衣服给您看呢?”时隔许多年以后,冯小刚终于对这次回家找到了一个准确地说法:“比现在的海归派还要牛。”

  我参军到了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发的是旧水壶。其他战友和我一样,军装只有在出发前在武装部里发的那一套外衣。等到周末洗衣服的时候,我们只能穿着绒衣或棉衣,样子看上去怪怪的。不过大家都是一样,谁也不用笑话谁。

  令人高兴的是,团部有一位专门照像的宣传干事,当兵的第二周,我在团部大门口站哨,他恰好给别人照像,我逮住了机会,让他给我照了当兵后的第一张照片,并且穿的是他有四个兜的军官服照的,心里甭提有多美了。

  入伍后,只休息了一个白天,我们学唱着“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我把青春献给了亲爱的连队……”、“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等军旅歌曲,就开始了新兵训练。

  部队里从班排长,到营团长,甚至我们的副班长和炊事员,都是从老山前线下来的。他们军事素质过硬,作风严谨,要求严格。

  在我们新兵排,有一名从省会城市入伍的城镇兵,家里条件优越,训练中怕苦怕累,哭着闹着要回家,已经先后偷跑三次了,都被在距营区四五公里远的火车站逮回来了。

  到了第四次,班排长实在忍不住了,就集合全排的新兵,让他站在队伍前进行批评教育。说到群情激愤处,班长气急之中拿起军用腰带在这名新兵身上狠狠抽了起来。站在旁边的排长欲伸手阻止,我看见排长却又狠心地扭过头说:“打,逃兵该打!”

  到了晚上大家入睡后,朦胧中我看到班长又如每晚那样,蹑手蹑脚给他掖好被蹬开的被子……此后,这名新兵再也没见跑过,新兵考核的时候还拿了好几个先进。

(当年的我们都有十八岁的青春)

  几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后,我们被送到了几十公里外的坦克乘员训练团学习坦克。一天下午正在训练,我们新兵连时的班长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这让我们惊喜不已。原来他是专门请了假来的,他说,他想我们了。

(照片中有两位既是同班同学又是同班战友)

  几年后,我考上了陆军学院,我的新兵排长(这时候他已经是营长了)出差路过我所在的城市,在紧张的行程中挤出时间绕道来看我,让我又一次湿了眼眶……

(谁的青春不芳华)

  只可惜,他们都经历了枪林弹雨,而我从军二十多年,再也没等到上战场的机会。

(坦克兵,一身油来一身泥)

  可能缘于同为坦克兵的原因(导演冯小刚曾是38军坦克部队的文艺兵),看到《芳华》中出现的坦克,我感到尤为亲切。中越自卫反击战我军真正意义上出动了坦克部队,电影《铁甲008》很好地反映了这个内容。《芳华》中的坦克应为62式轻型水陆两用坦克,我当兵所学的坦克是59式中型坦克。

59式中型坦克一般指59式主战坦克,是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以苏联的T-54A为基础仿制出的主战坦克,59式坦克亦是我军的第一代主战坦克,于1959年开始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在1980年代以前,一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的主要装备。59式坦克,具有较强的火力、装甲防护和越野性能,重量较轻,体积较小,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用维护比较方便。)

59式坦克战斗全重36吨,乘员4人,最大时速50千米,最大行程560千米。配备有112.7毫米高射机枪和27.62毫米机枪,1100毫米线膛炮,战斗射速7/分,配有红外夜视仪可夜间驾驶。车体首部和侧面的装甲较厚,炮塔成流线型,具有良好的抗弹能力。)

62式轻型坦克,是中国研制装备的第一代轻型坦克,于1958年开始研制,1962年设计定型,1963年投产并装备使用。62式轻型坦克战斗全重21吨,主要用于南方丘陵山地的装甲师团,遂行侦察、迂回、同敌方轻型装甲车辆作战等主要主要任务,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一定的火力和防护能力,更适应于南方水网稻田地作战。62式轻型坦克更像是缩小版的59式坦克。)

(《芳华》中出现的坦克)

  真是难为冯小刚了,多少年过去了,他是从哪里弄到的这些坦克,即使是做出的道具也很不容易。

(我的战友们多年后回到自己曾经的坦克部队,已是物非人非。)

  在参加一期《朗读者》节目中,冯小刚面对董卿的提问,毫不隐讳的坦言:“每个战士心里都住着一个文工团的女兵”,表达了他对文艺女兵的爱慕,尽管他自己就是一名文艺兵。

  解放军是战斗队,是宣传队。既要战斗,也要宣传。部队的文艺兵肩负着鼓舞斗志、凝聚士气、讴歌英雄的重任,他们上边防、下海疆,走戈壁、爬达坂,为偏僻的边卡哨所、幽冷的林海雪原,送去温暖,为年轻的战士送来精神上的食粮,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是不带枪的士兵。

  我担任连队指导员的时候,有一次,连着好几天战士中请病号假的突然多了起来,都嚷嚷着要去团卫生队看病。我觉得蹊跷,经了解才恍然大悟,原来卫生队新调来一名漂亮的女卫生员。我在心里乐了,这帮小子,鼻子比狗还灵。好在大家都在一个大院里,他们去去就回。说也奇怪,这帮家伙从卫生队回来后,“病”马上好了,训练起来比往日更猛了。

  历史不一定经常被提起,但却一定不能被忘记。我们每个人都是浩瀚历史中的一粒尘埃,小到可以被忽略,但历史何尝又不是由这些小小的尘埃推动着向前?

  《芳华》上映后,各方反应很是热闹,片中的有些桥段无一例外又被一群愤青和网民吐槽和质疑,这已经是常态了,不足为怪。

  无知者无畏,无畏者无羞。无意评说他们喷的对与错,是与非。世间万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经历怎可能有体味?

   试想,冯小刚与严歌岺是同年生人,同为文艺兵,冯小刚在部队干了七、八年,他本人是否亲自参过战不得而知,但他的军旅生涯却几乎经历了整个对越作战的全过程。

(传奇、知性、高产的女作家严歌苓

  严歌苓是一位传奇的女作家,也是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最多的作家。12岁当兵,在文工团生活了10多年,跳舞跳了8年,又当了5年创作员,中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又自告奋勇上前线当了一名战地记者。

  4年前,冯小刚找到严歌苓说,“我俩一起弄一个文工团题材的电影吧,你我都是文工团的,我现在特别怀念那段生活。”严歌苓答应了,也听了冯小刚当时在部队的一些故事,但她觉得要写还得写自个儿经历过的那些人物、生活和故事。

  两个这样的人,写出来的剧本,拍出来的电影,才是最可信的,因为也许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但他们通过镜头在尽力复原或接近那个时代,《芳华》拍摄期间,冯小刚泪洒拍摄现场,已能说明些许什么……

  从片中展现出来的那个时代特有的建筑、环境、氛围、气质,已足以平慰许多的心灵!仅凭这一点,就可以说,冯小刚们是在用心拍一部剧!


  尽管严歌苓说电影中的故事都是虚构的,却又坦陈《芳华》是自己“最诚实的一本书”。

  对那个时代,对那段故事,他们最有发言权。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青春,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故事;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责任。

  高尔基说:“青春是一个普通的名称,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也是充满着艰苦的磨炼。 ”他还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鄙、生活庸俗而愧疚。”

  有网友吐槽,剧中的主人公刘峰在前线打仗的时候还是一个副连长,怎么后来到海南倒像是一个农民工?网友有这样的质疑也情有可原,也许由于技术或片长所囿,影片中并没有把个中原委交待清楚。

  殊不知,当年,从战场复员、转业的部分官兵,特别是伤残军人,有些被安置在像诸如炼铁厂、水泥厂、酒精厂、造纸厂、矿山等这样的企业,这对于从农村走出来的年轻战士,能活着回来,并安排了工作,吃上了“公家饭”,他们已经很知足了。后来,由于企业经营不善、或是企业改制等因素影响,他们下岗了,失业了。他们不得不另谋生路,像刘峰他们也可能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一年前,因要配一把钥匙,我去了街角一处不起眼的摊位。配钥匙的师傅是一位近60岁的男人,在他忙活的过程中,我发现他的左手变了形,并且只剩下了两根手指,却能娴熟的操作。闲聊中得知,他竟然是从前线回来的一位伤残军人,更巧的是,他先前和我是一个部队的,早我几年当兵,是我的前辈,已从造纸厂下岗好多年了。问起他的生活,他抬起显得有些沧桑的脸却笑着说:“我还活着,我能养活自己。”得知我和他是“战友”,竟死活不肯收配钥匙的钱。

   如今,这些曾经英勇无畏的年轻战士,大多已进入了花甲之年,你们过得还好吗?

  扮演剧中主角刘峰的演员黄轩评价:“《芳华》就是冯小刚对自己青春的致敬!”

  冯小刚言:“很难说《芳华》是一部什么电影,要说的话全在镜头里了。”

  《芳华》仅仅是冯小刚、严歌岺们的青春吗?

  《芳华》正在热映,你正在观影的时候,你的青春,你的年华也正在逝去。该说什么,想说什么,或者什么也不说,都取决于你自己。最终,我们每个人的芳华,都将沉封于人世冷暖……

  《芳华》还将继续热映,我不是专业的影评人,无法从艺术和技术层面去评判它的好与坏,褒与贬。这个很多人热衷游戏于各类心灵鸡汤的时代,我不担心会少了形形色色的吐槽人,把这些就留给他们吧!

  曾经有那么一个时代,曾经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和他们的青春已被淹没于历史。无意去炫耀他们的辉煌过往,也无意于纠结陈年旧事。英雄不一定被时时颂扬,就像明星不可能时时走红一样。每个人完成了他的使命,都有落幕的一刻,犹如太阳东升西落,概莫能外。他们就在人群中,他们不需要怜悯和同情,给他们以尊重就足够了。

  生活就是这样:只要生下来,你就得活着!

   这,就是生活!

  这,也是《芳华》!

作者简介:张碧峰,男,陕西洛南人,行伍出身,服务军旅二十余年,转业后就职于商洛政法系统。

     温馨提示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公众号每天编发的作品,会在【搜狐文化】、【今日头条】、【美读线】等选择编发推送,请作者自行搜索关注。

  1、【嘉年华时光】每周星期天休刊。

  2、投稿时若配有插图,请选用横向构图的照片并且备注文字说明后,打包发送邮箱。

  3、赞赏即稿酬,读者赞赏的70%为作者稿费,每月8号左右统计、公布并发给原创作者本人,30%留作平台运营、宣传及编辑、校对、制作等费用,无赞赏则无稿酬。

  嘉年华时光  原创文字

读书|写作|亲子|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感悟《芳华》
犀利影评:那一段心碎的青春——《芳华》观后(张全刚)
冯小刚在《朗读者》朝花夕拾:文工团的女兵情结和曾经的礼堂,是青春的芳华
《芳华》观后感
散文|| 《芳华》让我三次落泪
《芳华》:凭吊悲欣交集的青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