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亲子专栏No.080】聂光玲:无间断学诗第7天《咏蝉》

  这是我们没有间断地坚持学诗的第7天。

  骆宾王的《咏蝉》是我们共同学习的第7首诗。

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客思深”一作:客思侵)

  (“不堪”一作:那堪)

注释:

  西陆:指秋天。
  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
  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

  白头吟:乐府曲名。
  露重:秋露浓重。
  响:指蝉声。

  沉:沉没,掩盖。
  高洁:清高洁白。古人认为蝉栖高饮露,是高洁之物。作者因以自喻。
  予心:我的心。

译文:
  深秋季节,西墙外的寒蝉叫个不停,蝉的叫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让我更加思念家人。蝉儿呀,我不忍看你黑色的翅膀,就如我不堪忍受正当玄鬓盛年的好时光,却独自吟诵白头吟这么哀怨的诗行。
  露珠打湿了你的羽冀使你难以飞动,连寒风也淹没了你鸣唱的声音,世态多么炎凉,风大声响,难保自身芬芳。有多少人能知道我像秋蝉般的清廉高洁,有谁能为我表白冰晶玉洁的内心呢?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当年,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他敢抗上司、敢动刀笔,于是被当权者以贪赃触忤武后的罪名收系下狱。此诗是骆宾王身陷囹圄之作。

  《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清早下着雨,我和女儿并排走着。“妈妈,你拿手机查一下原诗文,再帮我翻译内容,我们一起记。”

  在我翻译完最后一句“有多少人能知道我像秋蝉般的清廉高洁,有谁能为我表白冰晶玉洁的内心呢?”这句时,女儿说:“这首诗应该是骆宾王在牢房里写的,他也许戴着手拷脚链,诗有可能写在墙上吧?他是希望有人助他剿灭武则天。”

  我问她怎么知道,女儿答:“昨天学了骆宾王的《在军登城楼》,那里面有写到他渴望有一天能像武王伐纣那样灭了武则天,“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骆宾王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

  女儿接着问我:“妈妈,武则天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骆宾王有雄心要杀了她?”

  这个问题,我不敢贸然回答。“我确实不了解武则天是个什么样的人,只知道她是个女皇帝。我之后找资料学习了解以后,再给你讲。你如果碰到这样的课程也自己好好学。”

  无法给她一个正确的满意的回答,我确实有些惭愧。看来,要想自如应答孩子每一次问答每一个问题,我得时时学习、事事学习、天天学习。

  骆宾王的《咏蝉》(也作“在狱咏蝉”)作于患难之中,诗人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此诗开篇二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

  三、四两句“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不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两两对照,不禁自伤老大,同时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事无成,甚至入狱。就在这十个字中,诗人动作比兴的方法,把这分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接下来五六两句“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纯用体。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蝉如此,诗人也如此,物我在这里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咏物诗写到如此境界,才算是寄托遥深

  第七八句“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再接再厉,仍用比体。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没有人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这句诗人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

  正如战国时楚屈原《离骚》中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来替诗人雪冤。卿须怜我我怜卿,意谓:只有蝉能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而长吟。末句用问句的方式,蝉与诗人又浑然一体了。

  就是说,在尾联,诗人愤情冲天,勃发龙吟,喷出蕴蓄许久的真情: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遂脱去了前三联罩裹诗句的蝉身,使人看到了作者洁纯无瑕的报国诚心,这颗诚心恰如其《序》所说,乃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不以世俗更易秉性,宁饮坠露也要保持韵姿。正是这裂帛一问,才使《在狱咏蝉》成为唐诗的卓荦名篇,超然于初唐诸宫体艳诗之上。

  嘉年华时光  原创文学

读书|写作|亲子|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零度 | 咏蝉诗三绝,唯此三首尔
阎凤梧 || 骆宾王«在狱咏蝉»: 白头玄鬓两心伤
骆宾王《在狱咏蝉》
读诗习字·五律(78)
醉读唐诗086: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转载]蝉 虞世南/?蝉 李商隐/?在狱咏蝉 骆宾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