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之,药物气味治病的根本原理是如何。

治病靠的是药物的-气-味-与-性-质-,可不是什么具体物质。所以调整常吃之食物也一样可以治病。

气味之分:

气属阳,寒、热、温、冷。平

味属阴,酸、苦、甘、辛、咸。淡

温热,既是天之阳气。寒冷既是地之阴气。

辛甘淡,为地之阳。酸苦咸,为地之阴。

(学过天干地支的就明白,天干,气纯。地支藏干,杂。)

阳主升主浮,阴主降主沉。

辛主散,因为行横,所以能解表

甘主缓,因为性和,所以能补中

苦主泄,因为行下,所以可以去实

酸主收,因为性敛,所以可以治泄

咸主软,因为性沉,所以可以导滞。(不流通)

淡主渗,因为性利,所以可以分消。(结节类)

纯用气者,取其动而行。纯用味者,取其静而守。气味兼用,合和之妙。(药物久煮,气少,取味。花叶类,快煮,取其气用,如藿香久煮没屁用,用药需配合酒,酒辛散。如,菊花茶,完全不需要久煮)

药味搭配,是否合适,应看禁忌,避害取利。

要解表者,远离酸寒,要降下的,不要兼升散。

阳旺者,禁忌热,阳衰者,禁忌沉寒。

上实者,禁忌升,下实者,禁忌秘。

上虚者,禁忌降,下虚者,禁忌泄。

症状皆阳,动,在动既散,元气外泄。

(内经之,五虚之死)

症状皆阴,静,在静既灭,生机断结。

(内经之,五实之死)

甘味不要用于中满的症状,

苦味不要用于假热的症状,

辛味不要用于热躁的症状。

咸味不要用于伤血,血虚的症状。

酸为木,克土,脾虚气,四肢不勤的,少用。

阳中有阴象,阴中有阳决,看清阴阳之变化,药理不难理解。(如,竹叶,先升后降,嘴巴喝是辛甘之味,入胃以后是苦味,总之最终是苦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之气味药理的根本。
中药四气理论初探
【转载】张景岳论药物气味+中药辨证使用才安全
中药的四类特殊药性(厚薄、刚柔、动静、润燥)
学习中药本草,最关键的部分是了解“气”与“味” 以及形成的“药势” | 李辛《回到本源》连载15
中药使用不当的常见不良反应,掌握中医理论,正确使用中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