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实战抓主证:临床实践如何抓主证!(​附96味伤寒本经药解)
userphoto

2023.03.12 河北

关注

一、理论认识

(一)什么是主症及抓主症的方法

主症就是疾病的主要脉症,是疾病之基本的病理变化的外在表现。每一种病都有它特异性的主症,可以是一个症状,也可能由若干个症状组成。抓主症方法即依据疾病的主要脉症而确定诊断并处以方药的辨证施治方法。如临床常见的寒热错杂性心下痞证,其本质病理是中焦寒热错杂、脾胃升降失常。这样的病变必然引起心下痞、呕而下利等症状,这“心下痞、呕而下利”便是主症;临床上若见到这样的现象,医生便立刻可以确诊上述病变的存在,并处以辛开苦降、寒温并用的泻心汤,这一过程便是“抓主症”。

由此可见,主症是诊断标准,也是投方指征。刘老师所谓“主症是辨证的关键,反映了疾病的基本病变,是最可靠的临床依据”,说的正是这层意义:抓主症方法有两个最主要的特点:其一,抓主症一般不需要作直接的病机(包括病因、病位、病势、病性)辨析,病机辨析潜在于主症辨析;其二,主症多与首选方剂联系在一起,抓主症具有“汤方辨证”的特点。

(二)抓主症的意义

刘老师对抓主症方法非常重视,评价极高。他曾多次撰文从经方应用的角度阐述这个问题。他认为“抓主症”是辨证的“最高水平”,意义很大。归纳起来,抓主症的意义主要在于这样三个方面:

(1)实用性强

历代医家虽然总结提出了不少辨证施治方法,但比较起来,其中要数抓主症方法最为实用,最为常用,使用最为广泛。这是因为它使用起来更加具体、更加简捷、更少教条、更多灵活。

(2)治病求本

抓主症方法能使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得到很好的实现。从表面上看,抓主症很有可能被理解为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肤浅的治标方法。其实抓主症不仅不是治标,而正是治本。我们知道,疾病的“本”就是疾病之本质的、基本的病变。中医对疾病之本质病理的认识主要是通过投方施治、依据疗效进行推理而间接获得。如真武汤治之得愈者是阳虚水饮证,四逆散治之得愈者是阳气郁结证,这便是中医认识疾病本质的最主要的、同时也是决定性的方法。历代医生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通过这样的方法,逐渐认识到了众多病证的本质病理以及反映其本质病理的脉症,也就是主症。如我们所熟知的小柴胡汤证的“柴胡七症”、麻黄汤证的“麻黄八症”以及热实结胸的“结胸三症”等等,便都是古代医生探索并总结出来的。抓住这样的主症,实施针对性的治疗,这就是治本。

(3)疗效理想。

如上所述,抓主症体现了治病求本的原则,而且一般说来,主症又总是与最佳的方药联系在一起,所以抓住了主症就同时选择到了对证的方药,因而也就可以取得理想的疗效。必须说明的是,抓主症方法是辨证施治与专病专方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这当然也是理想疗效的保证。

二、临床运用

(一)基础

熟记各种病证的主症是运用抓主症方法的基础,是基本功。刘老师说,要善于抓主症就要多读书,多记书。书本中记载着临床医家的宝贵经验,记载着他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的各种病证的主症。如果医生的记忆中没有储存足够的主症,那么要抓主症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他指出,《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以及金元四大家和温病学家叶、薛、吴、王的著作具有很高的价值,其中的重点内容应该反复学习并牢记于心。他对这些书中所载的各种疾病的主症烂熟于心,故在临床上能运用自如。

(二)程序

刘老师的抓主症可以总结为“以主诉为线索,有目的地和选择性地诊察,随时分析、检合”这样一个程序。将这一句话分解开来,也就是说围绕着患者的主诉,通过四诊方法有目的地、选择性地收集有辨证意义的临床资料,并且随时与自己记忆中的主症系统进行对照比较、分析检验,以判断二者是否吻合。在这种诊察和检合过程中,他的思维十分灵活,充分考虑各种病证的可能性,而决不是拘泥、刻板的。一旦收集到的脉症已经符合某个病症的主症,就当即立断,迅速处治。这里举一个典型案例来说明刘老师的抓主症方法。患者张某,女,40岁,1991年12月18日初诊。

患者主诉上腹部痞满不舒。这是一个常见症状在很多病证皆可出现。刘老师首先考虑的是半夏泻心汤证一类的寒热错杂痞,故进一步询问呕恶、肠鸣、下利等症。当这些症状呈阴性时,刘老师,转又询问冲气、胸闷、心悸、头晕诸症,以判断是否属于水气上冲病证。患者回答头目眩晕,胸闷胁胀,但并无心悸、气冲感觉。从现有的症状看来,少阳胆气不舒之柴胡证的可能性很大,故刘老师又追问口苦这一少阳病的特异性症状,并联想到太阳表气不开的合并病变,进一步询问项背强痛、四肢疼痛或麻木二大症状。诊察结果表明这些症状都是阳性的。于是刘老师抓住心下痞结、口苦头眩、胸闷胁胀而肢麻的主症,确定张某所患为太少两病的柴胡桂枝汤证,处以柴胡桂枝汤,七剂。一周后患者来述,服药一剂而通体轻快,七剂服尽而诸症大减。这一案例清楚地反映出刘老师抓主症的完整程序。

刘老师指出,在运用抓主症方法时,必须注意下面几点:

(1)不必悉具

一般说来,书本上所记述的主症是典型的,而疾病的实际临床表现往往是变化的,在多数情况下都不象书本上记述的那样完备。这就要求医生能够以少知多,以点见面,仅仅依据少数的主要脉症即可作出诊断。刘老师反复强调,《伤寒论》“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也是抓主症方法的一条重要原则。临床抓主症时,不可强求全部症状的出现。否则就会作茧自缚,必致寸步难行。如他治一女性患者,口苦经年,此外并无它症。刘老师认为这是胆火上炎的反映,是少阳小柴胡汤证的主症,于是便抓住这个主症,投以小柴胡汤原方,服药三周而其病告愈。又如他治一患儿,身面浮肿而浮脉。刘老师抓住这两个主要症状,确定其病为水气外溢肌肤,遂用越婢汤加味发汗散水,一剂肿减,再剂肿消。

(2)删繁就简

如果一位患者的症状很多,表里上下、纷繁复杂,这时医生就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用“特写镜头”,抓住其中的几个主要症状,依据这几个症状投方施治,刘老师说这叫做“于干军万马中取上将之首”。

(3)辨别疑似

病症的主症大多是具有特异性的,但也有两两相似者,需要细心辨析。若辨之不明,轻易地依照表面上的“吻合”而“抓主症”,必然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如一孙姓老妪,四肢逆冷,心下悸,小便不利,身体振振然动摇。我辨为阳虚水泛的真武汤证,投真武汤,初服疗效尚可,续服不唯不效,反增烦躁。

刘老师指出,真武汤证阳气虚衰,水饮泛滥,必见舌苔水滑,神疲乏力;今患者性情急躁,舌红脉弦,当为阳郁之证。遂改投四逆散疏气解郁,诸证大减。刘老师要求我们在抓主症时要细心,要多考虑几种可能性,就是叫我们避免因主症相似误诊。

附:96味伤寒本经药解

1、桂枝——辛、甘,温。《神农本草》: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功能轻宣,入表而透达发散。专主太阳、太阴、少阴、厥阴在表的风邪。可以宣散温通,入于上焦和体表。因此对于瘀滞的结气,喉痹、关节等,都可以宣通。

2、芍药——苦酸而凉。《神农本草》: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有清热和收降的作用。是针对少阳和阳明病。小大黄,去阳明里实不重的,还利尿,去水饮

3、生姜——辛热。《神农本草》: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去内外水饮,止咳逆呕逆,止下利。生姜止呕与解表,干姜则是温中,针对太阳和太阴。

4、大枣——甘咸而微温。《神农本草》: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针对阳明、少阳、太阳三纲,凡是三家的津液不足,胃气不和,都可以用。

5、炙甘草——甘平。《神农本草》: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在十二剂中,属于滋剂类药物。针对太阴、阳明两纲的,其实也可以针对六纲疾病的,滋养胃气。

6、麻黄——苦涩微辛,温。《神农本草》:主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欬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功用轻宣。轻可祛实。上行入头部通头部的血瘀,降血压,治疗脑中风病。针对太阳、少阴、太阴、厥阴。

7、葱白——辛热。《神农本草经》:主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表,温表阳,化在表的水饮,沟通表里的真阳。

8、桃仁——辛苦温。《神农本草经》:主治瘀血,血闭,瘕,邪气,杀小虫。入的阳明、厥阴两纲。有通闭的作用,不过是力量小些。

9、杏仁——苦微辛,温。《神农本草》:主治欬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创,寒心,贲豚。可入太阳 、阳明、太阴、厥阴病位。它属于温收的功用范畴。主要是散寒降逆作用,理气、养血、下血、润肠。

10、麻子仁——味辛平。《神农本草经》:主五劳七伤,利五藏,下血,寒气,多食,令人见鬼狂走。久服,通神明,轻身。一名麻勃。它也通肠道,解缠缚,还补虚。理气、养血、下血、润肠。

11、酸枣仁——酸平。《神农本草经》: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久服安五藏,轻身延年。

12、知母——苦寒。《神农本草》:主治消渴热中,除邪热,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十二剂中,属于清剂类药物。专入阳明病位。专门去邪热救津液(补不足,益气)还能利不化的水饮。

13、石膏——辛寒。《神农本草》:主治中风, 寒热,心下逆气, 惊, 喘,口干舌焦,不得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这个药,属于十二剂中重剂类药物。专入阳明病位。寒能清热,辛能散结,能散热邪结聚。能通彻内外,因为是石类药,又有重镇降逆的作用。

14、滑石——甘苦寒,治身热泄澼,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久服轻身、耐饥,长年。

15、粳米——甘,平。《别录》:主益气,止烦,止泄。就是大米。属于养身之物,入阳明、太阴两纲。补津液胃气。

16、人参——甘苦微寒。《神农本草经》: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补五脏津液。目前说的人参,特指的是辽参,主要的多为白参,也叫生晒参。

17、大黄——苦,咸而寒。《神农本草经》: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它是入阳明病位的,通闭结。

18、芒硝——苦咸而寒。《神农本草经》:治五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这个药也是通闭结,入阳明病位。

19、厚朴——辛咸而温。《神农本草经》:主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气,血痹死肌,去三虫。辛咸而温,本身就有除滞和温通的作用。入太阴、厥阴、阳明病位的。升中有降,能入头啊,定心安神,可以通闭塞。厚朴针对膈下气滞。

20、枳实——酸苦而寒。《神农本草经》: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热结(阳明里实热结大便硬),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外宣,内收。主阳明、厥阴病位。枳实针对膈上气滞。

21、枳实+厚朴——寒温配合,升降配合(枳实取奇数主升),理三焦滞气,破除气结和血痹,使气机通畅。

22、瞿麦——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出刺,决痈肿,明目去翳,破胎堕子,下闭血。

23、水蛭——咸平。《神农本草经》: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主入阳明、厥阴病位。水蛭在十二剂里,通闭之剂多用---通血闭脉闭(通热闭,用大承气汤)

24、虻虫——苦咸寒,辛臭。》神农本草经》:逐瘀血,破下血积,坚癖症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也入脑,内外上下的瘀血都管。入阳明、厥阴病位,和水蛭是一类的功用。

25、茵陈蒿——辛苦微寒。《神农本草经》:主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是个阳明药。十二剂里面,属于清热类。

26、栀子——酸苦而寒《神农本草经》:主治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疡。是阳明药,清热的,也是表里都清,还能除烦。

27、白头翁——去热也去寒,说它解毒,《本经》说了一句解毒的功它是通畅气机,止痛(是除里急后重的首选药。)时方可好,用木香去对治里急后重!这个药,还逐血。阳明的痢疾便血,更合适用它。厥阴的血痢也可以用。

28、黄柏——辛苦微寒。《神农本草经》:主治五藏肠胃中结气热,黄疸,肠痔,止泄利,女子漏下赤白,阴阳蚀疮。是阳明药,清热去湿。内外兼治。

29、黄芩——苦寒。《神农本草经》:主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清阳明里热,开通瘀血。

30、黄连——苦寒。《神农本草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是阳明药、清理湿热的。

31、秦皮——辛苦寒。《神农本草经》:主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微怕冷)除热,目中青翳白膜。

32、瓜蒂——辛苦微寒。《神农本草经》:主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杀蛊毒,欬逆上气食诸果不消,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主要是催吐,用多了,还可以泻下。

33、赤小豆——酸、微苦而凉。《神农本草经》:主下水,排痈肿脓血。上焦郁阻的气血阻滞

排出痰涎,通畅气血。

34、豆豉——微温。味甘咸而酸。《别录》;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

35、柴胡——辛苦,凉。《神农本草经》:主治心腹肠胃中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入少阳、阳明病位。主和解、清热。专入上焦,和解表里。能够疏导内外,去寒热往来的少阳邪气。

36、前胡——辛苦,寒。《别录》主疗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专入阳明病位,寒能清热,辛能散邪而气得旁流,苦能降逆下气,疗胸咽之窒塞不通。

37、半夏——辛温。《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入太阴和厥阴病位。十二剂里面,它有温渗的作用,降逆,去水饮。偏寒性的疮肿用生半夏外敷

38、栝蒌根——就是天花粉,《神农本草经》:主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瓜蒌实:《别录》:主胸痹。这个药,清热开胸而除烦。

39、茯苓——甘淡。《神农本草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恐,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入太阴、少阴、厥阴病位。利水饮,止上逆。

40、猪苓——甘淡,平。《神农本草经》:主痃疟,利水道。利水饮,去水饮结聚。痃疟,指的就是积聚。它和茯苓一样,入太阴、少阴、厥阴的

41、五味子——酸温。《神农本草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还是敛降水饮,补精。是太阴药。

42、白术——辛苦,温。《神农本草经》:主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这个药,渗湿。主入太阴。太阴中湿,白术除饮止汗(太阴表证,风湿的那个发热汗出)

43、赤石脂——味甘平。主黄疸,泄利,肠癖,脓血,阴蚀,下血,赤白,邪气,痈肿,疽痔,恶创,头疡,疥搔。久服,补髓益气,肥健,不饥,轻身延年。收束湿邪脓血,而后排出体外,能破坏以水湿为主而造成的痰饮血瘀的实邪。多用易燥津液,类似“干抹布”。

44、太乙余粮——味甘平。主咳逆上气,症瘕,血闭,漏下,余邪气。

45、吴茱萸——苦辛,大热。《神农本草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还止呕吐泻痢,有干姜的作用。这是温热药,入少阴、太阴、厥阴病位。升浮(先升后降)。风、寒、湿、血痹,它都能发越出去。解表温里

46、附子——辛苦热。《神农本草经》: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解表驱寒

47、乌头——辛苦热。《神农本草经》:主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解表驱寒

48、细辛——辛温,《神农本草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这个药,入少阴,也兼入太阴。温宣和降逆的力量大,由头到脚,贯通周身。它也专去寒饮郁阻,治疗水饮上逆,百节疼痛。

49、菟丝子——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汁,去面皯。

51、桔梗——甘苦而温。《神农本草经》:主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这个药,专入咽喉和上焦,温降寒饮的。

52、牡蛎——咸凉。《神农本草经》:主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熬,就是现在的煅牡蛎。增加了燥湿的作用,还能降逆气,解决心下满。

53、生地——甘苦寒。《神农本草经》:主治折跌绝筋, 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做汤,除寒热, 积聚,除痹。生者尤良。清热养血,补津液。专门针对阳明热燥伤津血的好药。可以养血凉血,化瘀通经脉。

54、竹沥——性寒,主风痉。它也是阳明家的清热化痰药,涤荡痰凝。刚刚发作的太阳阳明证的面瘫,紧急服用,可以迅速痊愈。

55、山萸肉——味酸平。《神农本草经》: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这个药,是厥阴药,可以解纷。

56、山药——甘温而酸。《神农本草经》:主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养津液,补胃气,调和阴阳,而“除寒热邪气”。

57、粉丹皮——辛苦寒。《神农本草经》:主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清阳明热结的。

58、泽泻——甘咸而寒。《神农本草经》:主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 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去水热的,排出多余的水饮。泽泻要生用。炒了,就没有咸味了。

59、琥珀——《别录》:主安五脏,定魂魄,消瘀血,通五淋。《日华子本草》:壮心,明目磨翳,止心痛、癫邪,破结癥。

60、朱砂——苦,微寒。《神农本草经》:治身体五脏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杀精魅邪恶鬼。清上焦阳明热,安神,镇水热上逆的心悸。

61、石蜜 ——味甘平。主心腹邪气,诸惊痫痓,安五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一名石饴。生山谷。对糖尿病患者无影响。

62、通草——辛苦凉。《神农本草经》: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有芍药的作用,“通利九窍血脉关节”。通草是川木通

63、牛膝——主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久服轻身耐老。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用怀牛膝)

64、葳蕤——今称玉竹。甘平。《神农本草经》:主治中风暴热, 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鼾,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它滋润津液,补胃气。

65、天门冬——苦平。《神农本草经》:主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

也是大补津液,祛风除湿通脉的。

66、葛根——甘苦微寒。《神农本草经》: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这个药,专入阳明病位,生津液,除热,尤其是对背部脖子的“痹痛(阻滞不通而痛)”有专门治疗作用。是个缓急药。

67、连轺——是连翘根,苦寒平。《神农本草经》:主下热气,益阴精,令人面悦好,明目。

这个药,可以用连翘代。

68、连翘——辛苦凉。《神农本草经》:主寒热鼠漏,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

“结热蛊毒。”,去阳明结热。

69、桑白皮——甘,寒。主伤中,五劳六极羸瘦,崩中,脉绝,补虚益气。桑白皮,可没说“去热”。

70、梓白皮——别名梓皮、梓木白皮、梓树皮、梓根白皮、土杜促。入阳明病位梓白皮这个药——要用败酱草代替。

71、败酱——辛苦寒。《神农本草经》:主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

是阳明药。

72、当归——辛甘而温,主欬逆上气,温疟,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创,煮饮之。入少阴、太阴,主血,驱寒

73、川芎——辛甘、温。《神农本草经》:主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还可温阳。对于阳虚水盛而津血亏,不养筋脉的,正合适。

74、贝母——苦咸而寒凉,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入阳明,主热邪痈肿淋利。记住,是土贝母(可用山慈菇代),不要搞错。

75、苦参——苦寒,主心腹结气,疝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入阳明,主热邪痈肿淋利

76、阿胶——味甘平。《神农本草经》: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

77、独活——今之羌活,味苦平。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贲豚,痫痓,女子疝瘕。久服,轻身耐老。入头面,发表,去风寒,解痉挛,去血瘀。“女子疝瘕”,说明也可入里,破积聚。怎么让它入里?用药量去控制。

78、猪皮——甘咸而凉。清热,养血,大补津液,也能利尿的,去小便热涩不利。润燥。

79、龙骨——甘平。《神农本草经》:主治心腹鬼注,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80、铅丹——辛咸、微寒。《神农本草经》:主治吐逆胃反,惊痫,癫疾,除热,下气。

81、黄芪——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创,排脓止痛,大风,痢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是太阴家药。解决表虚恶风湿邪在表,补虚排邪祛风。对于汗出而伴有严重恶风症状的,疗效很好,用量大些效果奇佳。

82、防风——味甘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是太阴家药。

83、茵陈——味苦平。《神农本草经》:主风湿寒热,邪气。解表,除寒热风湿互结之黄疸。

84、野菊花——辛苦微寒,主治风头,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

清阳明上焦郁热,止眩晕。

85、漏芦——寒、咸涩。主治皮肤热,恶疮疽痔,湿痹,下乳汁。久服轻身益气,耳目聪明,不老延年。它还能下乳。阳明实热而产后无奶的,可用它清热通乳。

86、麦门冬——甘凉。《神农本草经》:主治心腹结气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续胃脉之津亏绝伤。入阳明和厥阴病位,通胃中脉络,养胃中津亏,去邪气结聚的要药。

87、升麻——辛苦而凉。《神农本草经》:主解百毒,杀老物殃鬼,辟温疫瘴邪蛊毒。,专入阳明病位。入上焦和肌表,清温热邪气。温病的口舌赤烂,它都管。

88、橘皮——通腑

89、荆芥——气温,味辛、苦。《本草》云∶辟邪毒,利血脉,通宣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劳渴。杵,和醋,封毒肿。去枝、梗,手搓碎用,治产后血晕如神。动渴疾。多食,熏五脏神。破结气。

90、防己——防己,味辛平。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痈,除邪,通血闭,利大小便。是阳明药。

91、知母——苦寒,主治消渴热中,除邪热,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利水饮。是阳明家药

92、射干——气平,味苦,微温,有毒。《本草》云∶主咳逆上气,喉闭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疗老血在心脾间,咳唾,言语气臭,散胸中热气。

93、艾叶——气温,味苦,阴中之阳。《本草》∶止下痢吐血,下部疮,辟风寒,令人有子。灸治百病。

94、乌梅——酸平。《神农本草经》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志,恶疾。降逆气,除烦安心。生津液,降水饮。

95、旋复花——咸温。《神农本草经》:主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旋复花,散水饮结聚于中上焦。

96、代赭石——苦咸、寒。《神农本草经》:主治鬼注、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 漏下。入阳明病位,降逆而通下,有大黄攻下的功效,也是个“小大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经方药证70
【《伤寒论》96味中药 六经用药】
《伤寒论》常用的81味药
神农本草增补①(名医别录文)芒硝,味辛、...
《神农本草经》:茵陈
神农本草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