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藏公路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堑边坡病害处治
我国青藏高原所在地区,季节性冻土广泛分布。而由于高原草甸区的强大蓄水能力,往往造成季节性冻土区存在春融、冻胀病害。因此,有效解决这类坡体的地下水,就是有效确保坡体稳定的关键。
一、基本情况

       某低等级公路位于构造侵蚀中高山地貌区,海拔3380~3447m ,自然坡角15~35°,线路以挖方的形式通过坡洪积堆积扇,地形相对平缓,路线在该段呈负地形区,易汇水。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冰水融滑堆积粉质粘土混碎石、新近系泥岩,砂岩、砂砾岩。地层岩性特征如下:

1)粉质粘土混碎石(Q4fg+del )褐黄色、浅灰、灰黑色,含大量腐植质及泥炭质,含10%碎石,潮湿-饱和,上部1.2~2.7m为季节性冻土。

2)全风化砂泥岩(N 1 )岩体风化呈硬土状~泥砂状,属Ⅲ级硬土。

3)强风化砂泥岩(N 1 )泥质粉砂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芯短柱状,属Ⅳ级软岩。

       坡体所在上部汇水面积大,春融或降雨时汇水后流入边坡区,地下水位埋深  2.8~7.6m。地基土冬季具强冻胀性,夏季热融滑塌现象明显,

      公路在此按1:0.75坡率开挖后,形成了高约21m的一坡到顶边坡,坡脚设置高约5m(地面以上高约3.3m)、厚约1.0m的等厚护脚墙。

      由于边坡开挖较陡,且受降雨、冲沟汇水和冻胀影响,造成修建完成的挡墙发生大面积位移、破损,坡后富水边坡滑塌严重。

图1 挡墙工程现状及变形

图2 挡墙受后坡体垮塌冲击而损坏

图3 局部挡墙地基承载力不足形成的八字形和水平裂缝

二、笔者建议处治方案

1、治坡先治水,建议尽快在坡后部的冲沟部位设置排水沟,将沟内陆表汇水引出边坡区或通过急流槽排向路基边坡,防止大量表水灌冲刷边坡造成垮塌和冬季时形成大量水体在墙后冻胀。

2、建议尽快清除墙后垮塌积物,在低于路基标高以下约1.0m~地面以上1.0m的范围内,在挡墙后部分段清理后设置反滤层和排水盲沟,有效疏排墙后汇水。墙身上设置泄水孔,疏排墙后积水;设置仰斜排水孔,疏排深层地下水,提高墙后坡体的自身稳定性。

3、在将挡墙后空间回填后,在现墙面设置厚约30cm的钢筋砼面板式锚杆,对既有挡墙进行加固,提高其抗滑能力和挡墙自身结构抗剪强度。并对局部发生破损挡墙进行恢复。

4、对局部挡墙承载力不足的部位设置地基注浆,提高挡墙基底承载力。

5、在挡墙上部设置一定高度的格宾挡墙,有效拦截墙后的边坡垮塌和有效排除墙后汇水。

6、尽快完成挡墙前部路基标高回填,提高挡墙的抗滑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起重吊装专项施工方案
APEX罗技 通用鼠标压枪宏-抖枪宏-自动识别 GHUB2022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