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承于心 传承于艺--剪纸匠人王振华

剪纸是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

从周成王“剪桐封弟”

而有晋的故事开始,

太原境内的剪纸艺术

源远流长,人才辈出。

借助剪刀或者刻刀,

活灵活现的人物、动物、

草木花卉、生活场景、吉祥图案

就在人们手中出现。

一张张普通的纸片

变成了装点生活的艺术品。

提到剪纸,

便能想到淳朴俊秀的姑娘

手持剪刀,红纸在手

一刀一纸,犹如腾龙翻飞,

一幅惟妙惟肖的剪纸作品

便形成了。

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剪纸匠人,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王振华。

爱琢磨、喜欢干些精细活是工友对他的评价。

当年热爱美术的他,

在车间帮忙出黑板报、写美术字,

因为没有刻字机,

只能自己用壁纸刀在不干胶纸上刻好

再贴到宣传栏上。

这个过程中,

王振华尝试着刻了一些图画,

没想到竟然刻什么像什么。

但是壁纸刀太大,细微之处难以表现,

他又开始寻找更合适的工具。

找不到特别称手的工具,

就自制了各式各样的小刻刀,

最小的只有两毫米宽。

   
有了合适的工具,
王振华创作起来就更有劲头了
2000年,他的作品被
太原市群众艺术馆老师看到后,
推荐参加了当年山西省剪纸艺术展。
   
这次展览中,
参观的德国客人看过他的几幅
《红楼梦》作品之后大为赞赏,
邀请他到德国办展览。
次年他在德国展览的作品大获好评。
回国后被吸收进了剪纸家协会,
成为山西剪纸界的专家。
   
王振华谢绝了很多社会和艺术活动,
依然关起门来静心创作。
他有自己的目标:
创作《观音百像图》《敦煌飞天图》
《百花侍女图》和《红楼梦系列图》
各100幅。
   
王振华对于作品有严格的要求,
为了保证作品的精致,
最多一次刻10张。
完成一幅精致的作品往往
需要成千上万刀的雕刻,
每一刀都要精准无误,
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
一盏孤灯、一把刻刀、
一个自制的工作台,
陪伴了他30年的剪纸梦想。
夜深人静时,
刀刻纸上的声音清清楚楚。
   
刀尖上流淌的
是对文学、对艺术、对生活的热爱。
作品完成时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让他觉得付出的一切都值得。
 
28岁起开始制作《红楼梦剪纸连环画》,
两年多时间,723页,
他将名著《红楼梦》刻在纸上、刻进心里。

   
三十年的坚持,
完成了成千上万的作品。
《清明上河图》、《观音百像图》、
《敦煌壁画》、《百美图》、
《红楼梦剪纸连环画》、《兰亭序》、
《琵琶行》、《毛泽东书法》
等作品获得了国内外大量的好评和认可。

王振华不仅倾心于自己的艺术创作,
也积极参与国内外的民间文化艺术交流、
促进非遗进校园、民间艺术进社区、
以及剪纸文化技艺传承。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让山西深厚的文化底蕴
能够在更远的范围得以传播。

 向世界展示中国之美,王振华先在向观众讲解

2017年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新闻发布会
非遗剪纸传承人王振华将现场剪好的《同心圆》
作品送给了来自海峡的台湾同胞非遗传承人
以刀为笔,以纸为媒。
像王振华这样的民间艺术匠人
一直在用自己的激情与智慧
传承、创新、发展着各项民间传统技艺,
有了他们的努力,
使得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技艺
能够继往开来、发扬光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位优秀的工人“守艺者”,用心传承剪纸文化
非遗I兰溪民间剪纸:指尖上的艺术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民间剪纸艺术是如何提升到非物质文化?
【剪纸艺术】剪纸教程与最新剪纸图案大全
校本课程剪纸阶段性计划总结随笔
民间艺术之雕镌塑作及分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