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家 | 钝锐

作者简


安家

钝锐


初夏的一天傍晚,马陵山奶奶峰下面,有两间闲置多年的看林房,突然住进了位不速之客,老太太清瘦的身材,乡村妇女打扮,额头上爆出几道很深的皱纹,花白齐耳的短发,显得精明而又利索。与其说住,其实是把随身携带的包袱,垫在腚下坐了一夜。
没有人知道她叫什么名字?也没有人知道她的家在哪里?……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她就听到从远处传来“咩咩”的群羊叫声,走出房门望见一大群白山羊,正顺着弯曲的山路向这边赶来,领头羊经过她跟前的空地时,羊群在这里转了个弯,开始向山上攀爬,一只牧羊犬来回守护着,牧羊人挥舞了几下手中的鞭子,接连炸出“啪啪”清脆的响声,回荡在山间丛林中。她连忙上前搭仙问:“大哥!俺向你打听个事!我身后的这两间房子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
“是俺村里的。”
“我是外地来的,想在这屋里住下,你能帮俺问问可以吗?”
“不用问!你看好住就是了。这么多年闲着也是闲着,我回头跟儿子说说就行。他是村主任。”
“那太好了!谢谢你!俺哥!”
牧羊人赶着羊群往山上走。而后,从山林里传来他唱的粗犷、豪爽、奔放的山歌:
马陵山哎——
马陵山哟——
山高水长路也远,
山寨美女追情郎,
奶奶峰上过一夜;
男的进庙当和尚,
女的削发遁红尘,       
不知此事为那般?
唉……嗨……哟……
唉……嗨……哟……
马陵山哎——
马陵山哟——
情歌越唱越是浪,
唱到天黑唱不完,
谁说出家不想家;
哥哥早有还俗心,
妹妹可否随我走,
怎奈此信无人传!
唉……嗨……哟……
唉……嗨……哟……
这看林房是附近红石村委修建的,里面什么都没有,不过门窗完好。在每年的干旱季节,村干部用于防火巡逻的落脚点。门前有一条县城通往乡镇的柏油马路,老太太就是步行走过来的,大概六七里的路程,发现很适合她居住,就寻思着准备留在这里。
她到县城,先买了辆脚蹬三轮车,又买好床铺和锅碗瓢盆,还有桌子、板凳,以及粮油等生活必需品,装了满满一车运到这里,就安下了家。
                             

老太太早起晚归,天天脚蹬三轮车,去城里马路边的垃圾桶里,翻找丢弃的塑料瓶、纸板、碎铜烂铁等,再到废品收购站卖掉,一天靠捡破烂能赚三、五十元钱。
这天,老太太又来到一排垃圾桶前捡破烂,看见一只脏兮兮的狸花猫,在丢弃的塑料袋中,畏畏缩缩地寻觅食物。于是,她翻找出一个装满鸡骨鱼刺的袋子,小心翼翼地放到狸花猫面前给它吃。然后,在几个垃圾桶里,用手翻找她能卖的零碎废品,突然发现一包受了潮的烤小鱼,用鼻子闻闻,没什么异味,就放到三轮车上,打算晚上回去用水洗洗,做一道青椒炒小鱼的菜吃。这时,却见那只狸花猫,一个跃身跳到车上,两眼温顺地望着她咪咪叫着。老太太就拿出几条烤小鱼,放在手心里喂它,又用另一只手轻轻地抚摸着狸花猫的脖子,嘴里喃喃自言自语:“乖!真乖!你是不是也没了家啦?”狸花猫一边吃着烤小鱼,一边咪咪叫两声。她接着说:“那就跟我做个伴吧!咱们一起安个家。”
傍晚,天色渐渐暗下来。老太太到收购站卖了废品后,就把狸花猫带回看林房里。她拿出个饭碗,抓了把捡来的烤小鱼,连同捏碎的馒头搅拌在一起,用开水泡好将狸花猫喂饱,又用温水给它洗个澡,才顾得上自己吃晚饭。狸花猫在屋里左瞧瞧右看看,东走走西跑跑,兜着圈子转悠一会,就趴在板凳上安然地闭上眼睛。天黑后,老太太上床准备睡觉,狸花猫咪地叫了一声,蹦上来钻进她的怀里,温顺地趴在腿上。老太太用手揽住猫的身子,嘴里唱着:
小花猫,咪咪叫,
摇摇头,伸懒腰,
胡子一翘眼一眯,
没事总爱打呼噜;
天天夜里把食觅,
屋里墙角堵老鼠,
你说辛苦不辛苦?
由于一天的劳顿,老太太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在一阵从红石村传来的雄鸡报晓声中,她睁开惺忪睡眼,却见身旁的狸花猫没了。而后,情不自禁地用眼睛满屋寻找,也没找到那只狸花猫。仔细一看,房子后面的窗扇半敞着……顿时心里一寒!唉!人心还隔着一层肚皮,何况还是一只猫?算了!算了吧!该走的早晚都得走,该来的早晚都得来。正在她暗自情伤之时,突然听到屋外传来“咪咪”地叫声,老太太立马下床,打开房门,看到狸花猫的嘴里,正叼着一只已经咬死的野兔,用力地拖拽过来。于是,连忙迎上去,伸手提起脖子上还在流血的兔子,拿到屋里用刀剥去皮,清理好内脏,然后放进锅里煮熟,就与狸花猫一起分吃了兔子肉。
此时,天色已经大亮。从红石村头那边,又传来牧羊老汉唱的山歌:
光棍放羊唱山歌,
飘过丛林翻过山,
唱得太阳脸发烧!
寡妇听到心发慌,
拈起脚尖向外望;
白天人多嘴又杂,
盼到晚上出星星,
唱得月亮也害臊!
怕就怕羊爱上狼,
山隔山哟翻不过。
老太太走出看林房,狸花猫紧随在她的身后,站在屋子旁边的电线杆前,望着领头羊从这里拐弯向山上奔跑。这时,牧羊犬好像突然嗅到什么气味,撇开羊群直奔看林房闯来,吓得狸花猫尖叫一声,跐溜蹿上电线杆。牧羊老汉见此,大喝一声“回来!”。牧羊犬不情愿地转过头,灰溜溜地跑向了羊群。老太太眼望着,已经爬上十多米高电线杆顶的狸花猫,嘴里不住地呼喊:“宝贝下来吧!我的伴儿快下来呀!”可是,狸花猫只是在上面“咪咪”叫着,就是不见往下来,把老太太急得“呜呜”哭。牧羊老汉站着直挠头!这时,他突然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拨通电话,很着急地说:“儿啊!在看林房这里,你姨的猫伴爬上了电线杆,快点让电工给救下来!”
“老爷子!你说什么?姨的老伴爬上电线杆子啦?”
“不是……是的!……快点让电工来!”
少顷,牧羊老汉的儿子,乡电工开着电力工程车分别赶到现场。一看,原来是只狸花猫爬上了电线杆子。电工捡起个塑料编织袋子,拿出脚扣和安全带,正准备爬杆子时,牧羊老汉客气地提出:“电工师傅!顺便给看林房接上电吧!里面住人夜里好用用。钱我给。”
“好的!”电工答应后,从工程车里取出一盘绝缘电线,用胶布密封好两个线头,把另外的两个线头系在腰间的安全带上,踏着脚扣“噔噔”爬到电线杆顶,伸手抓住猫的脊背,放进编织袋里。然后接好两股电线,从电线杆子上下来,掏出狸花猫递给了老太太。看林房里通上电后,牧羊老汉的儿子掏出两百元钱,塞进电工的口袋里,说:“咱就不在细算了!多少就这么着。改日有空我请你吃饭!”
“李主任客气了!这钱我就收下了。”
“收下。收下。”李主任和老爷子忙异口同声地附和。
                          

看林房通上电,老太太感觉这里就是家了!她想起以前,从乡下的大儿子家,再轮回到城里的小儿子家,一家住一个月,来来回回都不是个滋味!
前几年,她家种三四亩的温室塑料大棚,天天和老头子吃住在田里,春秋季节轮作栽植时鲜蔬菜,不分昼夜劳作,每年赚得五六万元,终于把老屋翻建成两层新楼房,给大儿子找个对象娶进家门。然而,小儿子也到了婚配的年龄,仍需要建新房,介绍对象送彩礼和迎娶,还得需要一大笔钱,可是却没有了宅基地,家中也无积蓄,愁得老两口不知如何是好?思来想去,于是托熟人把小儿子介绍到城里的家具厂,拜师当了学徒工。由于勤学苦干,人也长得英俊,被师傅看中,就引荐给自家的闺女,处上对象。定亲时,老两口借出彩礼钱,送给女方后,共同商议决定在县城选购一套楼房,先用彩礼钱交了首付,又为小儿子举办了婚礼。事情硬是一件一件地解决,虽然家里债台高筑,可老两口终究把应尽的义务完成,打算再苦干三五年把账还上,然后安度晚年。那料想,老头子突然得了心肌梗死,还没来得及治疗就撒手人寰。老太太一个人也没法种大棚蔬菜,就移交给大儿子。从此,她一个儿子家轮流过一个月,居无定所,还弄得两房儿媳妇产生很大矛盾,感到自己里外不是人,十分难为情!偏巧,那次她从大儿子家,坐上跨省从南向北途径三县的班车,在到小儿子住的县城时却睡着了,竟然从苏北来到鲁南的县城终点站。看看天色已晚,也没有回程的班车,就走到了红石村的看林房这里。
老太太一夜翻来覆去地思考,与其再回到两个儿子那里,倒不如在这里安下家,自谋生路,免得日后还惹闲气!
                        

入暑的天气,干燥而炎热,但是老太太还像以往一样,脚蹬人力三轮车,带着她的伴儿狸花猫,照旧到城里捡拾废品。她来到一排垃圾桶前,看见个脏兮兮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正在吃别人丢弃的西瓜,就上前一把夺下来,很心疼地说:“孩子!别吃坏肚子。你等着啊!奶奶去买好的……”
她走到不远处的瓜摊子上,买个不大不小的西瓜,让卖瓜人切成几瓣,捧到三轮车厢上,伸手拿一块给小男孩,自己也跟着吃起来。她见小男孩看也不看她,狼吞虎咽地吃着瓜瓤,而且还不吐籽,并接着继续吃瓜皮,就夺下来扔掉,又顺手递过去一块,轻轻地说:“……吃西瓜要吐籽,不能连皮吃。”
一转眼的功夫,小男孩就把几瓣西瓜吃完。接着,朝她大声地嚷了一句:“我还饿!”
“你等着,我去给你买吃的!”
老太太又到一家小超市里,买来一袋鸡蛋糕,边走边撕开口,送到小男孩的手上,见他一口一个很快吃个精光!就向周围的人喊道:“这是谁的孩子?还不赶快领回家?”
此时,从周围已经有三四个妇女,好像是看热闹似的走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这个小孩,在这里已经两三天了。”
“没人来找,问他叫什么名字也说不清楚,可能是个流浪儿。”
“又憨又傻!看着就觉得精神不正常,十有八九是遗弃的……”
“孩子夜里住在哪里?”老太太问。
“他没个家。谁知住哪里?多管闲事!”其中一个妇女不高兴地回了一句。
“唉!这不是造孽吗!”老太太叹息着说道。然后,自顾自地在几个垃圾桶里,翻捡能卖的废品。之后,几个围观的妇女,陆续慢慢地离开。她也推动着三轮车,显得有些不情愿地向前走去。就在这时,那个小男孩,随之不声不响地跟了上来。见此,她止住脚步,犹豫了片刻,对小男孩说:“你到车子上坐下吧!奶奶带你回家!”
老太太带着小男孩和她的狸花猫,又到几处垃圾桶捡拾了些废品后,就早早地返回到看林房。太阳虽然已经转到了西边的山头上,却迟迟不肯落下,仍晒得人不住地往外冒汗。这时,从山坡上,又传来牧羊老汉唱的山歌:
马陵山上有我家,
我家就在马陵山。
门前青山绿水好,
牛羊成群满山跑。
唱首山歌表心肠,
俺用山歌对妹讲;
哥想妹来妹想郎,
想来想去脸皮黄;
一天不见妹的面,
哥的心里怪痒痒。
哪日搬来一处住,
免得一心挂两肠。
老太太在屋里烧了锅温水,见到羊群已经来到门前的空地上,就走出来跟牧羊老汉搭话说:“哥!快回家吧!嫂子早做好晚饭等着你啦!”
“唉!回家。”老汉叹息着答道。又带着伤感的口气说:“你嫂子已经走好几年了!就埋在半山腰上,我天天去看她呢!”
“啊?哦……”老太太诧异而又尴尬地回应,半张着嘴呆在原地,望着羊群从她的身边跑过去。此时,牧羊老汉突然看到那个小男孩,正站在看林房的门前,随口问:“妹子!那是你的孙子吗?”
“不是。是我捡来的小孩!”
“哦,你真是个好心肠的人呀!”
“看哥说的!我见这个孩子没人要,也不知道他家在哪里?就领回来了。”
“那敢情好!那敢情好!”
老太太目送牧羊老汉走远后,又返回到屋里。把温水舀到一个塑料大盆里,拉着小男孩脱掉褂子,当伸手往下拽裤子时,小男孩用双手捂住了腿裆。见此,她情不自禁地笑笑说:“我是你奶奶!不害臊!给你洗干净了好上床睡觉。”
老太太给小男孩洗好澡,让他睡到床的另一头,用被单盖好身子,将脏了的洗澡水倒掉,又把他的衣服洗干净,晾起来。而后对小男孩说:“奶奶也得洗洗,你把头转过去对着墙,可不许看我……”
                              

老太太、小男孩、狸花猫,在鲁南这个小县城的马路上,出行的人们常常能看到他们相伴而行,往返于各个垃圾桶的停放点,虽然是捡拾废品,却不难看出彼此和谐相融而快乐!
大暑天的中午,烈日当头,街道上大多是车来车往,热得人不敢轻易出门。老太太怕小男孩受不了暴晒,就匆匆从县城里返回来,见李老汉与他的羊群,正逗留在看林房远处的树林里乘凉。于是,也领着小男孩一起赶过去避避暑,搭仙说:“哥!这天气真热哈!”
“是的。树林里有荫凉地,你们也快来凉快凉快吧!”
说话间,小男孩才刚刚走到树荫下,却突然昏倒在地上,仰面朝天,四肢抽缩口吐白沫,立时吓得老太太蹲在地上哭起来……
李老汉跑过来,伸出右手大拇指,掐住小男孩的人中穴位,双目紧盯着孩子的眼睛,皱着眉头说:“……看这样子,不像是中暑。十有八九可能是羊羔疯。”
“哥!这可怎么办呢?你快想想办法……”老太太急忙催道。李老汉掏出手机,拨通儿子的电话,火急火燎地说:“你快开车来!把你姨捡来的这个孩子,拉到医院去看看……”
“哪个姨?谁捡来的孩子?怎么了?”儿子连续追问。
“就是在看林房这边住的那个姨。孩子犯病了。”
不一会,李老汉的儿子就开车赶过来。这时,小男孩却突然停止抽缩,睁开眼睛看看老太太,又瞧瞧李老汉,接着就翻身好像想要爬起来。见此,他们小心地扶住孩子的肩膀坐好,休息片刻。然后,小男孩在老太太的陪护下,由李主任驾车送到县医院,向医生讲述发病的情形,分别进行血液和脑电图检查后,确诊就是癫痫病。
此后,老太太到县城里捡拾废品,就隔三岔五地带着小男孩到医院看病。为了这事,红石村李主任专门到乡政府办公室汇报,建议给写篇稿子报道报道,募捐善款给孩子看病。乡通讯报道员经过深入细致采访,将拾荒老太太与流浪小男孩的故事,连夜赶写出一篇纪实通讯稿,在县报头版刊登出来,而且还加上了编者按,呼吁社会各界帮助查找孩子的父母,倡议伸出温暖的手,积极救助他们。同时,县电视台的记者,还把故事拍摄成电视专题片,每天在推送节目里进行连续播出,在全县引起很大反应……接连几天,乡民政和县慈善等群团组织,以及部分私企业主和商铺老板,纷纷赶到红石村看林房进行捐款慰问,村委会以代收代管方式,为老人和孩子接受社会上的捐赠,并转存到老太太的银行卡里。
这天中午,老太太和小男孩,以及狸花猫,为了躲避高温,就从县城又返回到看林房。此时,一辆出租车突然驶进了门前的空地,走下来两位男子。小男孩见此,欢快地向屋里喊:“奶奶!奶奶!又有人来给咱送钱了。”
老太太走出门,愣了一下问道:“你们怎么找来了?”
“妈!我们是看到电视节目,才知道您在这里。”大儿子话音未落,小儿子就说:“今天是来接你回家的。”
“回哪儿的家?我还要住在这里!”
“……”兄弟俩对望了一眼,露出很尴尬的样子。二儿子说:“把这孩子交给村里,你跟我们一起回去。”
“……回家后,把你收到的捐款取出来,俺兄弟俩给您盖新房子。”大儿子说。
“你们真能说得出口!那钱是咱家的吗?”老太太生气地反问他们。接着,大声吼道:“你们都赶快走!别在这里丢人现眼啦!”
这时,李老汉正赶着羊群,从山上往下来,直奔看林房这边的水塘,让羊饮水消暑。边走边唱:
马陵山高哎——
马陵山长哟——
怎比娘的恩情深!
一娘能养十儿女,
生儿育女不简单;
酸甜苦辣都尝完,
受尽磨难没怨言!
儿女哪知娘艰辛?
等到孩子都长大,
十儿难养娘一人!
人生都是轮流转,
天下世事人老难!
老太太的两个儿子,见接不走他们的母亲,怕争吵中惊动村里的人,就灰溜溜地回去了。
                             

处暑过后,离小学生开学为期不远了。老太太盘算着,不能天天带着小男孩捡破烂,得让他去上学读书,就把这想法告诉了李老汉,让村主任给通融通融关系……为了这事,他们先后找到红石村小学校长,上报到乡教办,回复是没有户口,没有直系亲属的监护,又是大脑疾病无法接收。之后,村委、乡政府,逐级反映到县民政局,经过多方协调,最后决定把小男孩送到县特殊教育学校,一边上学,一边治病,一边等待他的父母前来寻找认领。
九月一日开学这天,小男孩在老太太和村、乡干部的带领下,并邀请县报、县电视台的记者随行,按时赶到县特殊教育学校报到。在登记时,大家都不知道小男孩的姓名,一位记者即兴发挥,临时给取了个名,叫“宏安家”。
为宏安家办好入学手续后,老太太掀起自己的衣襟,从裤腰口袋里掏出银行卡,两眼闪着泪花,激动地说:“孩子能有学上,能看上病了!我把这钱都捐给学校!”
老太太捐款后,恋恋不舍地离开特殊教育学校,在县城里带着狸花猫,从一处垃圾桶赶往另一处垃圾桶,继续捡拾着破烂。直到夕阳西下的时候,她才脚蹬人力三轮车,返回到看林房,站在门前的空地上,看到李老汉正赶着羊群,从山坡上往下走,在洒满霞光的树林里,那熟悉的脸庞愈来愈近;此时,山风飒飒,鸟鸣啾啾,李大哥又哼唱起字正腔圆的山歌:
马陵山哎——
马陵山哟——
一山连着一座山,
南北绵延八百里,
这山望着那山近,
怎知山高路又远,
累死跑马不到边!
世人都说儿女好,
老了依山山会倒,
哪里黄土不养人,
不如留在马陵山!

作者简介

郯城县交警大队综合科曹光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人为什么好,坏人为什么坏
爆笑段子几则 Bursting Laughter
阿明的故事
红寺堡手指作家马慧娟作品《乡愁》
微型小说:露馅
我印象中的科布尔:初到科布尔(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