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议题式教学:聚议题教学“向心力” 画素养提升“同心圆”(该文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年4月第2周刊上)
聚议题教学“向心力” 画素养提升“同心圆”
王永龙 王常亮
[内容摘要]初中德法课开展好议题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提升德法教师开展议题式教学的“教学力”、提高全体学生参与议题式教学的“学习力”和提优对议题式教学评价体系的“评价力”,以共同凝聚议题式教学的“向心力”,实现画出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最大“同心圆”。[关 键 词] 议题式教学;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正  文]  2022年秋季,伴随着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落地,由高中思政课倡导的议题式教学又受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青睐。赣榆区教育局教研室中学政治教研员王常亮教授2019年9月主持申报的省级教研课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施议题式教学实践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于2022年6月顺利结题。本文将结合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一线教师提升议题式教学实施水平提供借鉴。鉴于此,我们提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以共同凝聚实施议题式教学的“向心力”:即提高教师的“教学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和提优学业质量的“评价力”,来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这个最大“同心圆”的观点,以供广大一线教师参考。
一、提升铸魂育人“教学力”,德法教师勇担当
毋庸置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对于议题式教学相关理论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从而导致开展议题式教学时难以达成预期效果,这是教师开展议题式教学的“教学力”不足所造成的。为此,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从以下方面提高开展议题式教学所需的专业素质:
1.议题素养“听有声”。2021年7月,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双减”政策,为核心素养的培育提出了明确要求。2022年秋季新课标的实施,又明确提出德法课的“五大”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这为我们开展议题式教学指明了方向。同时,新课标还明确提出“要建立活动型学科课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顺应新课改,要彻底摒弃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零和博弈”的思维,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认识议题式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如此,教育部出台的2024年将要落地的全国省级统一中考,也把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考察排在学业评价的首要位置。因此,在初中开展议题式教学,首先要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有声”,正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课改发展的必然趋势。可见,德法课教师要想实施好议题式教学,就必须时刻树立素养观念,培养素养意识,让“细雨湿衣看不见”核心素养蕴含在议题式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我们德法教师也只有真正重视议题式教学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作用,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效率,为他们“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议题培训“乐作舟”。在实施议题式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开展议题式教学时容易出现如下困惑:选择什么样的议题、创设怎么样的情境、如何开展议学活动和进行准确的议学评价等。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通过对教师开展关于议题式教学的专题培训才能有效解决。我们认为:主动聆听专家名师开设的专题讲座或举行的专题示范课、积极参加教研、专业杂志(如中政参)等部门举行的“议题式教学”系列比赛等,这是提高议题式教学教学力的主要途径。例如,赣榆区教育局教研室利用江苏省“名师送培”活动,邀请了北师大李晓东教授等多位专家和名师开展了为期三天的“议题式教学”专题培训;区教研室还举办了全区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大赛,让参赛选手现场撰写议题式教学的教学设计、进行模拟授课、说课再进行现场教学比赛。赛后还让获奖教师谈教学感悟、办议题式主题的教学沙龙或教学反思,形成关于议题式教学的文章并投稿发表等自找麻烦的“苦办法”,让一线教师全面了解议题式教学的内涵和路径,这对他们提升自己的议题式教学能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当然,一线教师还要牢记“书山有路勤为径”的古训,积极主动学习有关议题式教学的相关理论,可以通过阅读已经出版的高中议题式教学研究的相关书籍、参加有关议题式教学的研讨会和网络培训等方式进行自我学习和实践等途径实现“学海无涯乐做舟”,同样也可以不断提高自身开展议题式教学的教学力,最终为全面提高自身的议题式教学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3.议题设计“出处高”。课题研究表明,实施议题式教学并能够取得明显教学效果绝非易事。实施议题式教学,一线教师还必须加强对议题的甄别与设计能力,要在议题的选择、设计和使用上下功夫。我们的研究经验是:首先,议题要有价值。就是选择的议题一定要关注重大的社会关切和当前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等热点问题,确保讨论的议题能够体现政治方向和核心价值。第二,议题要基于生活。就是教学中所使用的议题必须要紧扣社会热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议题可以在学生的日常体验、知识的积累过程中解决有价值、有困惑的问题。第三,议题要有争议性、思辨性和开放性。就是使用的议题要让“教学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让学生对议题所涉及的问题有话可说,有观点可议,才能够在教学中不断促进学生思考、提升思辨能力。当然,议题的精准设计绝非一日之功,教师要不断提升对议题、问题和话题等甄别和设计能力。一线教师也只有拥有“千岩万壑不辞劳”的勇气,课前能够真正从素养这个“高处”进行设计,并努力做到对议题“如切如磋”,才能让一线教师的议题设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从而实现在开展议题式教学时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二、提高参与课堂“学习力”,莘莘学子做主体
实践表明,学生是议题式教学课堂学习的真正主角,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想让议题式教学在课堂上画出核心素养提升的“同心圆”,没有学生的充分参与注定是空中楼阁。而要实现“同心圆”这一佳境,就需要增强学生“应学尽学”的意识,不断提升学生主动和有效参与议题式教学的“学习力”。为此,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未成曲调先有情”——让学生爱上议题式教学。“双减”政策吹响了提质增效的号角,提出了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应学尽学”的要求,这为全面落实减负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实施议题式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应教尽教”“应学尽学”?提升学生的“兴趣学习力”就成了不二的选择。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线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对议题式教学“情有独钟”,发自内心爱上议题式教学,他们才会真正成为议题式教学主人。我们的集体做法是: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学情进行问卷调查以便根据学生具体学情设计议题式教学活动,从行动上让学生感受到民主和平等意识,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议题式教学的兴趣。进而让学生在议题式教学的资料收集阶段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感受议题式教学的趣味性。最后,让学生分组将议学成果进行展示,并将展示成果与小组考评相结合,以此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参与议题式教学的兴趣也就激发出来。再比如,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采取小组合作探究、跨组合作、师生合作等方式进行,可以让学生在与组内外成员的互动交流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议题式教学的兴趣,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参与议题式教学的主动性,有效实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功效。
2.“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参与议题式教学。富兰克林说:“告诉我,我会忘记。教我,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学习。”议题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力”还需要让学生在“躬行”中才能真正得到有效提升。比如,在执教九上《延续文化血脉》一课前,我们先提前设计了调查问卷,掌握了学生对于家乡塔山湖的了解情况,并根据学生的问卷情况共同生成了基于学生乡土资源与生活情境的教学总议题:如何延续塔山湖精神?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讨“塔山湖精神延续的是什么?”“在我们身边延续下来了吗?”以及“为何还要不断延续?”三个子议题。各个小组很快地展开小组讨论,学生们追忆着祖辈们挖掘塔山湖时流传下来的精神内涵,伴随着感人的音乐,叙述着身边延续艰苦奋斗、团结一心的美德小故事。整节课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踊跃发言,大胆质疑,议题式教学效果得到很好彰显。课程结束后,师生还共同完成本课议学活动的评价量表,整节课让学生始终参与其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提优学业质量“评价力”,评价体系须全面
新课标的“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贯穿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和教学的各个环节。”那么,在课堂中实施议题式教学究竟成效如何?特别是学科核心素养这个“同心圆”是如何体现的?这就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价才能达成。为此,我们提出要提优评价体系,凝聚多元“评价力”,来实现实施议题式教学的最大“向心力”。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评价主体要“多元”。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坚持多主体评价”,提出“各评价主体之间要充分沟通交流,形成教育合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信心”。可见,议题式教学评价的主体必须要保持多元性,不仅要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也应当包含有学生对教师认可程度的评价,还要包括议题式教学的专家、教师同行之间的相互评价等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既是对以往单方评价的颠覆,也是对民主、平等教学评价环境构建的认可。例如,笔者在《走进法治天地》专题赛课中,创设了两名劫匪抢劫学生财物的情境,实际授课时笔者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自行编排台词与角色上台进行剧情还原。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表演得绘声绘色,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引得听课评委与学生们哄堂大笑。在课后对学生的评价单反馈中,学生们认为情境的创设与扮演是成功的,都给笔者打出了90分以上的高分。但是听课评委却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此情境的创设缺乏价值引领的实效性:面对霸凌“笑场”的现象教师应当及时定下基调——遇到欺凌应该是十分害怕和恐慌,而不应是哄堂大笑。继而,我们郑重提醒全体同学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应该知道如何做才是正确的,进而提升全体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初中生是议题式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教师课堂教学认同程度上的评价,我们倡导“你方唱罢我方谈”,但要辩证地吸收其中的中肯意见,让师生间的互评成为教学评价的有益延伸,这对提优议题式教学的“评价力”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2.评价方式重“过程”。新课标提出“通过对学生的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反馈,促进教师反思并改进教学方式,使教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努力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因而,我们在开展议题式教学评价时要注重过程性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估出学生在议题式教学中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的掌握程度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例如,在执教《延续文化血脉》一课时,我们采取以下评估量表(表1)进行:
《延续文化血脉》——议学评价量表
主动配合,完美完成任务
积极配合,较好完成任务
能基本完成任务
不配合他人完成任务
姓名
搜集整理
交流合作
表达展示
实践运用
教师评价
(注:分四个等级,用“✮✮✮✮、✮✮✮、✮✮、✮”表示,也可以在其中简述该同学的具体工作量与实际表现。)
表1:《延续文化血脉》——议学活动评价计量表
这种过程性评价具体做法是:课前师生共同评估学生在准备阶段对文化血脉的相关资料展现出的“搜集整理”能力;课堂上在开展“文化血脉如何在我校延续”议学活动中,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交流合作”和“表达展示”能力;课后通过这份表格让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信息提取”能力,让学生养成上述必备能力便是指向未来社会必备的关键能力之一——学会学习。由此可见,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参与议题式教学,也是用于测量学生在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发展状况的有效方式,这对提优议题式教学“评价力”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3.评价内容看“整体”。新课标倡导“要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情况进行评价”,要求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坚持整体性评价。这启示我们在开展议题式教学时也要坚持评价的整体性。我们认为议题式教学评价的整体性主要由“议题”“情境”“活动”和“评价”四个子系统所组成,这也是“教学评一体化”的具体表现。因此,在议题式教学中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议题、情境与教学活动的融合性评价。例如,在执教《延续文化血脉》一课时,我们与学生共同确立了以“延续塔山湖精神”为议题,就“如何让塔山湖精神在学校更好地弘扬”向学校校长提出建议展开角色模拟。议学活动中,利用“议学单”中的“鱼骨图”学生小组现场进行合作分工:擅长绘画的画“鱼骨图”、板书漂亮的负责书写、思维严谨的出谋划策、表达流畅应变能力强的扮演校长等进行现场互动。在议学实践阶段,我们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了以下“议学作业与评估参考”量表(见表2)用以整体性评价,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对提优教师开展议题式教学的“评价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延续文化血脉》——议学作业与评估参考
议学实践作业
评估参考
作业1
“我来命题”
根据本课所学,设计一道选择题和简答题的测验
由学生和教师进行做题,并进行星级评估
作业2
“我来描绘”
以“掘坝成湖,丰碑永传”为主题的黑板报
选择此作业的所有学生推选组长,并由组长记录完成表现与担任工作量
作业3
“我来宣讲”
在社团活动课上,对塔山湖精神进行宣讲
由社团课老师与同组同学对其表现进行星级评价
表2 《延续文化血脉》——议学作业与评估参考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议题式教学作为新课标教学建议中所倡导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无疑对初中德法课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也只有在实施议题式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力”和学生的“学习力”,并不断地完善对议题式教学的科学“评价力”,才能共同凝聚成议题式教学落地生根的全面“向心力”,从而让全体师生借助议题式教学这一教学方式画出核心素养全面提升的最大“同心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道法课一一深度学习视角下的议题式教学
策略 | 普通高中群文阅读备课流程初探
名师工作坊|让高中思政课教学彰显育人情怀——浅谈议题引领下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实践
“新课程新高考新教学”系列专题(第14期)‖高中政治议题式综合探究课教学的实施探索
活动型学科课程如何突破难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